一种管道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4594发布日期:2021-04-27 18:1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2.为了适应实际情况,有时需要将多个一定长度的管道进行连接铺设,而在管道的连接处就需要通过密封结构进行密封,从而使得两个管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密封结构或结构较单一,使用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密封结构的密封性大大降低,或结构复杂安装麻烦,从而不利于管道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安装方便的管道的密封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5.一种管道的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套设在左管体和右管体之间,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左安装盘、右安装盘和密封圈,所述左安装盘套设在所述左管体上,所述右安装盘套设在所述右管体上,所述密封圈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密封部和右密封部,所述左密封部套设在所述左管体上且位于所述左安装盘的左盘体内,所述右密封部套设在所述右管体上且位于所述右安装盘的右盘体内,所述左密封部的左端连接有左翼,所述左翼的左端连接有左外延,所述左外延的左侧面抵持在所述左盘体的左侧内壁上,所述左外延的内端具有左外抵角,所述左外抵角的内端抵持在所述左管体的外壁上,所述右密封部的右端连接有右翼,所述右翼的右端连接有右外延,所述右外延的右侧面抵持在所述右盘体的右侧内壁上,所述右外延的内侧具有右外抵角,所述右外抵角的内端抵持在所述右管体的外壁上,所述左密封部和所述右密封部之间的内侧连接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抵持在所述左管体和所述右管体的端面上。
6.进一步地,所述左密封部的内端设有左中抵角和左内抵角,所述左中抵角和所述左内抵角均抵持在所述左管体的外壁上,所述左内抵角较所述左中抵角更靠近所述右密封部。
7.更进一步地,所述左密封部的外端连接有左延伸部,所述左延伸部的外侧抵持在所述左盘体的顶端内壁上。
8.更进一步地,所述右密封部的内端设有右中抵角和右内抵角,所述右中抵角和所述右内抵角均抵持在所述右管体的外壁上,所述右内抵角较所述右中抵角更靠近所述左内抵角。
9.更进一步地,所述右密封部的外端连接有右延伸部,所述右延伸部的外侧抵持在所述右盘体的顶端内壁上。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左安装盘还包括左凸出部,所述左凸出部连接在所述左盘体的右端,所述左凸出部的右侧开设有定位槽。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右安装盘还包括右凸出部,所述右凸出部连接在所述右盘体的左端,所述右凸出部的左侧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左凸出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左定位孔,所述右凸出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右定位孔,所述左定位孔和相对应的右定位孔贯通连接,通过所述左定位孔和所述右定位孔将所述左安装盘和所述右安装盘安装在一起。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左密封部和所述右密封部之间的外端开设有环形凹腔。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圈结构复杂,不仅能增加相连接的两个管道之间的密封性,还能增加管道外壁的密封性,从而使得密封性大大提高;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安装盘和右安装盘将密封圈安装在两个管体上,不仅安装方便,且通过左安装盘和右安装盘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20.图3是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21.图4是图1的c处局部放大图。
22.图中标记说明:左管体1、右管体11、左安装盘2、左盘体21、左凸出部22、左定位孔221、定位槽222、右安装盘3、右盘体31、右凸出部32、右定位孔321、定位块322、密封圈4、左密封部41、左翼411、左外延412、左外抵角413、左中抵角414、左内抵角415、左延伸部416、右密封部42、右翼421、右外延422、右外抵角423、右中抵角424、右内抵角425、右延伸部426、环形凸起43、环形凹腔44。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参考图1至图4,如图1和图4所示的一种管道的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套设在左管体1和右管体11之间,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左安装盘2、右安装盘3和密封圈4,所述左安装盘2套设在所述左管体1上,所述右安装盘3套设在所述右管体11上,所述密封圈4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密封部41和右密封部42,所述左密封部41套设在所述左管体1上且位于所述左安装盘2的左盘体21内,所述右密封部42套设在所述右管体11上且位于所述右安装盘3的右盘体31内,所述左密封部41的左端连接有左翼411,所述左翼411的左端连接有左外延412,所述左外延412的左侧面抵持在所述左盘体21的左侧内壁上,所述左外延412的内端具有左外抵角
413,所述左外抵角413的内端抵持在所述左管体1的外壁上,所述右密封部42的右端连接有右翼421,所述右翼421的右端连接有右外延422,所述右外延422的右侧面抵持在所述右盘体31的右侧内壁上,所述右外延422的内侧具有右外抵角423,所述右外抵角423的内端抵持在所述右管体11的外壁上,所述左密封部41和所述右密封部42之间的内侧连接有环形凸起43,所述环形凸起43抵持在所述左管体1和所述右管体11的端面上,所述环形凸起43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抵持在所述左管体1的右端面和所述右管体11的左端面上,通过所述环形凸起43能对所述左管体1和所述右管体11相连接的地方提供密封性。
25.如图2,所述左密封部41的内端设有左中抵角414和左内抵角415,所述左中抵角414和所述左内抵角415均抵持在所述左管体1的外壁上,所述左内抵角415较所述左中抵角414更靠近所述右密封部42,所述左中抵角414和所述左内抵角415能够提供对所述左管体1外壁的密封性。
26.优选地,所述左密封部41的外端连接有左延伸部416,所述左延伸部416的外侧抵持在所述左盘体21的顶端内壁上,所述左延伸部416能够增加所述左密封部41对所述左安装盘2的抵持作用,从而使得所述左密封部41的密封性更好。
27.如图3,所述右密封部42的内端设有右中抵角424和右内抵角425,所述右中抵角424和所述右内抵角425均抵持在所述右管体11的外壁上,所述右内抵角425较所述右中抵角424更靠近所述左内抵角415,所述右中抵角424和所述右内抵角425能够提供对所述右管体11外壁的密封性。
28.优选地,所述右密封部42的外端连接有右延伸部426,所述右延伸部426的外侧抵持在所述右盘体31的顶端内壁上,所述右延伸部426能够增加所述右密封部42对所述右安装盘3的抵持作用,从而使得所述右密封部42的密封性更好。
29.优选地,所述左安装盘2还包括左凸出部22,所述左凸出部22连接在所述左盘体21的右端,所述左凸出部22的右侧开设有定位槽222。
30.优选地,所述右安装盘3还包括右凸出部32,所述右凸出部32连接在所述右盘体31的左端,所述右凸出部32的左侧设有定位块322,所述定位块322位于所述定位槽222内,通过所述定位块322和所述定位槽222相互连接,能够使得管道受到冲击时也不会移位,从而使得所述左管体1和所述右管体11之间的密封连接更加稳定。
31.优选地,所述左凸出部22上开设有若干个左定位孔221,所述右凸出部32上开设有若干个右定位孔321,所述左定位孔221和相对应的右定位孔321贯通连接,通过所述左定位孔221和所述右定位孔321将所述左安装盘2和所述右安装盘3螺栓连接在一起。
32.优选地,所述左密封部41和所述右密封部42之间的外端开设有环形凹腔44。
33.优选地,所述密封圈4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左盘体21内腔和所述右盘体31内腔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使得所述左安装盘2和所述右安装盘3安装时所述密封圈4被挤压变形,从而密封效果更好。
34.工作原理:当需要连接所述左管体1和所述右管体11时,先将所述密封圈4套设在所述左管体1上,再将所述左安装盘2套设在所述密封圈4的所述左密封部41上,再将所述右管体11伸入所述密封圈4的右密封部42内,并使得所述环形凸起43被所述右管体11挤压,再将所述右安装盘3套设在所述右密封部42上,最后通过螺栓将所述左安装盘2和所述右安装盘3紧固住,在紧固的过程中,所述左密封部41和所述右密封部42会受到挤压从而发生变
形,所述左翼411和所述左外延412均会靠近所述左密封部41,这样就能增加所述左外延412对所述左盘体21左侧内壁的挤压作用和所述左外抵角413对所述左管体1外壁的挤压作用,同时在所述左密封部41变形的过程中,所述左中抵角414和所述左内抵角415会相互靠近,从而进一步增加对所述左管体1外壁的挤压作用,所述左延伸部416会增加对所述左盘体21外侧内壁的挤压作用,从而使得所述左密封部41对所述左管体1和所述左安装盘2的密封作用更好,所述右密封部42对所述右管体11和所述右安装盘3的密封原理同上。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