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拉式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9920发布日期:2021-07-27 13:2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抽拉式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的领域,具体是指抽拉式龙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抽拉式龙头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出水进行控制,现有技术中的抽拉式龙头通过阀芯手动控制或者通过电磁阀电子控制,电磁阀控制时需要额外设置单冷的水路,然而冬天的时候电磁阀控制出冷水,用户使用起来不舒适,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电磁阀出温水的抽拉式龙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抽拉式龙头,包括:

壳体;

阀座,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阀座延伸有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出水通道和混合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分别接通热水和冷水;

阀芯,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阀座并连通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出水通道和混合通道,所述阀芯配置成接通热水和冷水并调整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后形成混合水,所述阀芯还配置成将混合水接通至混合通道和/或出水通道;

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阀座并连通所述混合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混合通道连通或不连通所述出水通道;

抽拉组件,包括抽拉管和出水喷头,所述抽拉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连接至所述出水喷头,所述出水喷头受拉并带动该抽拉管移动在所述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安装所述阀座、阀芯和电磁阀的安装部,所述壳体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出水部,所述抽拉管延伸穿过所述安装部和出水部,所述出水喷头靠抵在所述出水部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出水喷头包括出水管件,所述出水管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抽拉管,另一端设置有起泡器。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件与所述抽拉管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万向接头,该出水管件可相对所述抽拉管偏转一定角度。

优选的,所述出水喷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件上的切换阀,所述切换阀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管件出气泡水或者花洒水。

优选的,所述阀芯包括阀壳、定分水片和动分水片,所述定分水片设置在阀壳内,所述定分水片包括热进水口、冷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通道,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混合通道,所述动分水片设置在所述阀壳内,所述动分水片包括混合进水口和混合出水口,所述混合进水口连通热进水口和/或冷进水口,所述动分水片活动压抵在所述定分水片上并带动该混合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所述动分水片转动并改变热进水口和冷进水口连通至混合进水口的混合比例。

优选的,所述动分水片相对所述定分水片移动并包括一关闭位置,当所述动分水片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混合出水口不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动分水片还包括混水通道,该混水通道连通该混合进水口和混合出水口。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开设有一安装口,所述壳体还包括盖设在所述安装口上的遮蔽盖。

优选的,所述抽拉管还套接有一配重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阀芯控制连通至出水通道或连通至混合通道,并通过电磁阀控制混合通道连通至出水通道,可以实现通过电磁阀控制混合水出水;

2.出水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抽拉管延伸穿过所述安装部和出水部,所述出水喷头靠抵在所述出水部的末端,可以依据使用场景转动出水部,使用方便;

3.所述出水喷头包括出水管件,所述出水管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抽拉管,另一端设置有起泡器,起泡器可以出气泡水,方便冲洗;

4.所述出水管件与所述抽拉管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万向接头,该出水管件可相对所述抽拉管偏转一定角度,万向接头可以更方便用户转动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抽拉式龙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阀芯、电磁阀和阀座的水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抽拉式龙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出水喷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阀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定分水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动分水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参阅图1-图7,抽拉式龙头100,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安装部11和出水部12,所述安装部11安装设置在台面上,该台面可以是厨房水池等,所述安装部11包括朝下的一端连接有一螺纹管13,所述螺纹管13穿过台面上的安装孔并与一固定座14连接,固定座14螺接在螺纹管13上并压抵在台面朝下的一面上,所述安装部11固定在台面朝上的一面上。所述出水部12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11上,所述出水部12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段121、水平段122和容置段123,所述容置段123朝下倾斜。

所述抽拉式龙头100包括阀座2,所述阀座2设置在壳体1内,具体的,设置在安装部11内,所述阀座2延伸有第一进水通道21、第二进水通道22、出水通道23和混合通道24,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1和第二进水通道22分别接通热水和冷水,所述抽拉式龙头100包括从所述螺纹管13的下端伸入并连接至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1和第二进水通道22的第一进水管3和第二进水管4,所述第一进水管3和第二进水管4分别接通外界水源。

所述抽拉式龙头100还包括阀芯5,所述阀芯5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安装部11内,所述阀芯5连接所述阀座2并连通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1、第二进水通道22、出水通道23和混合通道24,所述阀芯5配置成接通热水和冷水并调整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后形成混合水,所述阀芯5还配置成将混合水接通至混合通道24和/或出水通道23,具体的,所述阀芯5包括阀壳51、定分水片52和动分水片53,所述定分水片52设置在阀壳51内,所述定分水片52包括热进水口521、冷进水口522、第一出水口523和第二出水口524,所述热进水口521连接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1,所述冷进水口522连接所述第二进水通道22,所述第一出水口523连接所述混合通道24,所述第二出水口524连接所述出水通道23,所述动分水片53设置在所述阀壳51内,所述动分水片53包括混合进水口531、混合出水口532和混水通道533,该混水通道533连通该混合进水口531和混合出水口532,所述混合进水口531连通热进水口521和/或冷进水口522,所述动分水片53活动压抵在所述定分水片52上并带动该混合出水口532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523或第二出水口524,所述动分水片53转动并改变热进水口521和冷进水口522连通至混合进水口531的混合比例,所述动分水片53相对所述定分水片52移动并包括一关闭位置,当所述动分水片53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混合出水口532不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523或第二出水口524,所述抽拉式龙头100还包括把手组件9,所述把手组件9连接所述阀芯5并控制所述阀芯5。

所述抽拉式龙头100还包括电磁阀6,所述电磁阀6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安装部11内,所述电磁阀6连接所述阀座2并连通所述混合通道24和出水通道23,所述电磁阀6控制所述混合通道24连通或不连通所述出水通道23,所述抽拉式龙头100还包括感应器7,所述感应器7与所述电磁阀6电连接,所述感应器7可以是触摸式感应器7也可以是非触摸式感应器7,例如红外感应器7等,在感知到人手的存在时,所述感应器7控制所述电磁阀6开启或关闭,所述壳体1开设有一安装口15,所述感应器7从所述安装口15装入所述壳体1中,所述壳体1还包括盖设在所述安装口15上的遮蔽盖。

所述抽拉式龙头100还包括抽拉组件8,所述抽拉组件8还包括抽拉管81和出水喷头82,所述抽拉管8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出水通道23的出口,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并连接至所述出水喷头82,所述出水喷头82受拉并带动抽拉管81移动在所述壳体1内,具体的,所述抽拉管81延伸穿过所述安装部11和出水管,所述出水喷头82靠抵在所述出水部12的末端,具体的,所述出水喷头82靠抵在所述出水部12的容置段123上,所述出水喷头82受拉时,可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容置段123,所述抽拉管81还套接有一配重件,该配重件可以在出水喷头82受拉并远离所述容置段123时,所述出水喷头82可以借由配重件自动复位。

所述出水喷头82包括出水管件821,所述出水管件821的一端连接所述抽拉管81,另一端设置有起泡器822和花洒出水面板823,混合水经过所述出水通道23进入所述抽拉管81并经过所述出水管件821,混合水经过所述起泡器822后形成气泡水。所述出水管件821与所述抽拉管81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万向接头824,该出水管件821可相对所述抽拉管81偏转一定角度。所述出水喷头8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件821上的切换阀825,所述切换阀825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管件821出气泡水或者花洒水。在使用时,用户通过控制所述阀芯5连通至所述出水通道23,混合水通过出水通道23进入抽拉管81中,并通过出水喷头82喷出。用户还可以控制所述阀芯5连通所述混合通道24,并通过电磁阀6连通至所述出水通道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