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丝机专用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0161发布日期:2021-05-04 09:5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丝机专用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领域,具体涉及变速箱。



背景技术:

变速器是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的传动比的齿轮传动装置,又称变速箱。目前,变速器根据输出的传动比的不同分为固定输出型和变档输出型。不管是那种变速箱,都存在变速箱结构不合理,在套丝机上使用时,占地面积大,不利于套丝机的小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丝机专用变速箱,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套丝机专用变速箱,包括箱体、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一头较大、一头较小,较小的那头开有用于插入电机转轴的输入轴伸入孔,较大的那头开有用于伸出输出轴的输出轴伸出孔;

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固定在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机构至少有两个,各传动机构依次前后交错排布,前后相邻的两个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至少有一组是相互咬合的;

各传动轴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位于最前方的传动轴的传动齿轮与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齿轮相互咬合,以位于最后的传动轴作为输出轴,所述输出轴部分从所述输出轴伸出孔伸出。

首先,本专利利用传动轴的交错,优化了传动机构位置,从而在相同容积的情况下,可以布设更多的传动机构,或者在布设相同的传动机构的情况下,对箱体的容积要求更小,所以本专利在套丝机上使用时,占地面积较小。

其次,本专利优化了箱体的结构,通过采用一头大、一头小的结构,使小头端的重量小于大头端,然后将输入轴伸入孔选择了小头端,从而限定电机转轴位于小头端,进而限定电机固定在小头端,一方面,在电机与变速箱连接时,重量较轻的小头端更方便移位,从而使电机与变速箱的连接更省力,另一方面,固定电机后,大头端的重量可以有效平衡电机的重量,从而使电机和变速箱形成的整体在运行时更稳定,进而允许本专利在较小的套丝机支架上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机构有三个,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依次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齿轮相互咬合,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套设有第一从动齿轮;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其中一个第二传动齿轮相咬合,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传动比不相同;

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上套设有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咬合,所述第三传动轴为输出轴;

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中线的连线与过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中心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线上。

使用时,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带动第一从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带动与其咬合的那个第二传动齿轮转动,与其咬合的那个第二传动齿轮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第二传动轴带动其上的未与第一从动齿轮咬合的第二传动齿轮转动,与第三传动齿轮咬合的那个第二传动齿轮带动第三传动齿轮转动,第三传动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本专利增加了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的数量,从而在同一个传动机构内就可以实现一次转速的变化,进而对转速的调整精度更高。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在上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有两个,分别为套设在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上部的第四传动齿轮和套设在所述第三传动轴下部的第五传动齿轮,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五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五传动齿轮分别与一个第二传动齿轮相咬合,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五传动齿轮的传动比不同;

套丝机专用变速箱,还包括所述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包括驱动杆、结合子,所述结合子呈圆筒状,所述结合子的中部开有开口朝外的环形凹槽,所述结合子套设在所述第三传动轴上,所述结合子位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五传动齿轮之间,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另一端通过开在箱体上的驱动杆伸出孔伸出至箱体外;

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和所述结合子之间设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使得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可以带动所述结合子转动;

所述第五传动齿轮和所述结合子之间设有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使得所述第五传动齿轮可以带动所述结合子转动;

所述结合子和所述第三传动轴之间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使得所述结合子即可以带动所述第三传动轴转动,又可以沿转轴上下滑动;

所述驱动杆驱动所述结合子上下滑动并选择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和第五传动齿轮中的一个连接。

该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变档的最小变速箱的结构,使用时,通过驱动杆驱动结合子沿着转轴上下滑动,当结合子与第四传动齿轮连接时,第四传动齿轮带动结合子转动,结合子带动转轴转动,当结合子与第五传动齿轮连接时,第五传动齿轮带动结合子转动,结合子带动转轴转动。本专利优化了结合子的结构,通过在其上环形凹槽,为驱动杆提供了空间,驱动杆的运行不影响结合子的转动,因此允许在电机转动的过程中,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连接齿轮的更换,进而实现输出转速的改变。

优选,第四传动齿轮的下端面上设有向下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上等间距的开有第一缺口;

所述结合子的上端面上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向上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上等间距的开有第二缺口;

相邻的两个第一缺口之间的凸起部分可插入所述第二缺口内;

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构成所述第一卡接件;

第五传动齿轮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的第三环形凸起,所述第三环形凸起上等间距的开有第三缺口;

所述结合子的下端面上与所述第三环形凸起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向下的第四环形凸起,所述第四环形凸起上等间距的开有第四缺口;

相邻的两个第三缺口之间的凸起部分可插入所述第四缺口内;

所述第三环形凸起和所述第四环形凸起构成所述第二卡接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条形凸起和与条形凸起配套的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凸起固定在所述第三传动轴的外侧壁或所述结合子的内侧壁中的任意一个上,所述条形凹槽开在所述第三传动轴的外侧壁或所述结合子的内侧壁中的另一个上;

所述条形凸起和所述条形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轴向相同。

优选,所述箱体由开口朝上的槽和用于密封槽口的端盖构成,所述输入轴伸入孔开在所述槽的槽底上,所述输出轴伸出孔开在所述端盖上,所述驱动杆伸出孔开在所述槽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输出轴伸出孔的一端。该方便使电机和输出轴分别位于箱体的两侧,有利于两侧力的平衡,减少套丝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更关键的是保证了输出轴处的面积,可避免电机对输出轴一侧空间的占用,使套线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杆包括至少包绕所述环形凹槽的二分之一的弧形体、一端与弧形体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杆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杆,

所述驱动杆还包括呈块状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杆未与弧形体连接的另一端伸入其中一个通孔内,并与该通孔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伸入剩下的另一个通孔内,并与该通孔固定连接;

所述弧形体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驱动杆伸出孔伸出至箱体外。

再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连杆位于箱体外的一端延伸出两个分叉;或者,所述第二连杆位于箱体外的一端连接一个旋钮或一个把手。以通过两个分叉方便扭动第二连杆。也可以不设分叉,直接连接一旋钮或一把手。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有多个,多个第一传动机构依次前后交错排布,位于相对前方的第一传动机构的第一从动齿轮咬合位于相对下方的第一传动结构的第一主动齿轮,位于最前方的那个第一传动机构的第一主动齿轮咬合电机转轴上的齿轮,位于最后方的那个第一传动机构的第一从动齿轮咬合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中的一个第二传动齿轮。

上述各优选方案中,所述箱体在较小的那头设有呈圆盘状的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正中央开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输入轴伸入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输入轴伸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连通孔的孔径,所述输入轴伸入孔和所述连通孔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垫圈,所述连接盘的四周开有用于连接电机的螺栓孔。从而利用橡胶垫圈阻止变速箱内的黄油沿着电机转轴流出。

优选,所述箱体在所述传动轴所在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容置传动轴的端部的盲孔或通孔;

所述箱体上开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一端与箱体内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注油孔开在所述盲孔上或以通孔作为注油孔;

所述注油孔处设有用于封闭所述注油孔的塞子。

从而允许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向箱体内补充润滑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驱动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三传动机构处的剖面图;

图4为结合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五传动齿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三传动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2、3、4、5、6、7,套丝机专用变速箱,包括箱体1、传动机构,箱体1一头较大、一头较小,较小的那头开有用于插入电机转轴的输入轴伸入孔2,较大的那头开有用于伸出输出轴的输出轴伸出孔;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固定在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传动机构至少有两个,各传动机构依次前后交错排布,前后相邻的两个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至少有一组是相互咬合的;各传动轴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位于最前方的传动轴的传动齿轮与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齿轮相互咬合,以位于最后的传动轴作为输出轴,输出轴部分从输出轴伸出孔伸出。首先,本专利利用传动轴的交错,优化了传动机构位置,从而在相同容积的情况下,可以布设更多的传动机构,或者在布设相同的传动机构的情况下,对箱体1的容积要求更小,所以本专利在套丝机上使用时,占地面积较小。其次,本专利优化了箱体1的结构,通过采用一头大、一头小的结构,使小头端的重量小于大头端,然后将输入轴伸入孔2选择了小头端,从而限定电机转轴位于小头端,进而限定电机固定在小头端,一方面,在电机与变速箱连接时,重量较轻的小头端更方便移位,从而使电机与变速箱的连接更省力,另一方面,固定电机后,大头端的重量可以有效平衡电机的重量,从而使电机和变速箱形成的整体在运行时更稳定,进而允许本专利在较小的套丝机支架上使用。

具体实施例1

传动机构有三个,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依次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4,第一传动轴4上套设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齿轮相互咬合,第一传动轴4上还套设有第一从动齿轮3;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5,第二传动轴5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3与其中一个第二传动齿轮相咬合,各第二传动齿轮的传动比不相同;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轴6,第三传动轴6的上套设有第三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与其中一个第二传动齿轮咬合,第三传动轴6为输出轴;过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中线的连线与过第二传动轴5和第三传动轴6中心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第一传动轴4与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3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轴5与第二传动齿轮固定连接,第三传动轴6与第三传动齿轮固定连接。这里的固定连接是指可以相互直接带动对方转动。

使用时,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传动轴4转动,第一传动轴4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转动,第一从动齿轮3带动与其咬合的那个第二传动齿轮转动,与其咬合的那个第二传动齿轮带动第二传动轴5转动,第二传动轴5带动其上的未与第一从动齿轮3咬合的第二传动齿轮转动,与第三传动齿轮咬合的那个第二传动齿轮带动第三传动齿轮转动,第三传动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本专利增加了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的数量,从而在同一个传动机构内就可以实现一次转速的变化,进而对转速的调整精度更高。

具体实施例2

传动机构有三个,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依次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4,第一传动轴4上套设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齿轮相互咬合,第一传动轴4上还套设有第一从动齿轮3;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5,第二传动轴5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3与其中一个第二传动齿轮相咬合,各第二传动齿轮的传动比不相同。过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5中线的连线与过第二传动轴5和第三传动轴6中心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轴6,第三传动轴6的上套设有第三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与其中一个第二传动齿轮咬合,第三传动轴6为输出轴;第三传动齿轮有两个,分别为套设在第三传动轴6的上部的第四传动齿轮13和套设在第三传动轴6下部的第五传动齿轮11,第四传动齿轮13和第五传动齿轮11与第三传动轴6可转动连接,可以通过轴承15连接,以降低转动能耗。第四传动齿轮13和第五传动齿轮11分别与一个第二传动齿轮相咬合,第四传动齿轮13和第五传动齿轮11的传动比不同。

套丝机专用变速箱,还包括换挡机构,换挡机构包括驱动杆、结合子12,结合子12呈圆筒状,结合子12的中部开有开口朝外的环形凹槽17,结合子12套设在第三传动轴6上,结合子12位于第四传动齿轮13和第五传动齿轮11之间,驱动杆的一端伸入环形凹槽17内,另一端通过开在箱体1上的驱动杆伸出孔伸出至箱体1外;第四传动齿轮和结合子之间设有第一卡接件,第一卡接件使得第四传动齿轮可以带动结合子转动;第五传动齿轮和结合子之间设有第二卡接件,第二卡接件使得第五传动齿轮可以带动结合子转动;结合子和第三传动轴6之间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使得结合子即可以带动第三传动轴6转动,又可以沿转轴上下滑动;驱动杆驱动结合子上下滑动并选择与第四传动齿轮和第五传动齿轮中的一个连接。

该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变档的最小变速箱的结构,使用时,通过驱动杆驱动结合子沿着转轴上下滑动,当结合子与第四传动齿轮连接时,第四传动齿轮带动结合子转动,结合子带动转轴转动,当结合子与第五传动齿轮连接时,第五传动齿轮带动结合子转动,结合子带动转轴转动。本专利优化了结合子的结构,通过在其上环形凹槽,为驱动杆提供了空间,驱动杆的运行不影响结合子的转动,因此允许在电机转动的过程中,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连接齿轮的更换,进而实现输出转速的改变。

优选,第四传动齿轮的下端面上设有向下的第一环形凸起,第一环形凸起上等间距的开有第一缺口;结合子的上端面上与第一环形凸起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向上的第二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上等间距的开有第二缺口;相邻的两个第一缺口之间的凸起部分18可插入第二缺口内;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构成第一卡接件;第五传动齿轮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的第三环形凸起,第三环形凸起上等间距的开有第三缺口;结合子的下端面上与第三环形凸起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向下的第四环形凸起16,第四环形凸起上等间距的开有第四缺口;相邻的两个第三缺口之间的凸起部分19可插入第四缺口内;第三环形凸起和第四环形凸起构成第二卡接件;第一限位件包括条形凸起14和与条形凸起配套的条形凹槽,条形凸起14固定在第三传动轴6的外侧壁或结合子的内侧壁中的任意一个上,条形凹槽开在第三传动轴6的外侧壁或结合子的内侧壁中的另一个上;条形凸起和条形凹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三传动轴6的轴向相同。当然了,可以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例如一个上设凸起和另一个上设插槽的结构,再例如,端面呈径向波浪状。

驱动杆可以包括至少包绕环形凹槽的二分之一的弧形体8、一端与弧形体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杆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杆10,驱动杆还包括呈块状的连接块9,连接块9上开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通孔,第一连杆未与弧形体连接的另一端伸入其中一个通孔内,并与该通孔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0的一端伸入剩下的另一个通孔内,并与该通孔固定连接;弧形体8位于环形凹槽内,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穿过驱动杆伸出孔伸出至箱体1外。优选,第二连杆位于箱体1外的一端延伸出两个分叉;或者,第二连杆位于箱体1外的一端连接一个旋钮或一个把手。以通过两个分叉方便扭动第二连杆。也可以不设分叉,直接连接一旋钮或一把手。

具体实施例3

在具体实施例1、2的基础上,第一传动机构有多个,多个第一传动机构依次前后交错排布,位于相对前方的第一传动机构的第一从动齿轮3咬合位于相对下方的第一传动结构的第一主动齿轮,位于最前方的那个第一传动机构的第一主动齿轮咬合电机转轴上的齿轮,位于最后方的那个第一传动机构的第一从动齿轮3咬合第二传动机构的中的一个第二传动齿轮。

上述各优选方案中,箱体1在较小的那头设有呈圆盘状的连接盘21,连接盘21的正中央开有连通孔20,连通孔20的中心轴线与输入轴伸入孔2的中心轴线重合;输入轴伸入孔2的孔径大于连通孔20的孔径,输入轴伸入孔2和连通孔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垫圈,连接盘的四周开有用于连接电机的螺栓孔。从而利用橡胶垫圈阻止变速箱内的黄油沿着电机转轴流出。橡胶垫圈优选在靠近箱体1内侧的一侧上开有端面呈“v”且开口朝内的环形凹槽,一方面可以释放电机转轴的挤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导黄油流回箱体1内。箱体1在较小的那头的内轮廓呈圆弧状,箱体1在较大的那头的内轮廓也呈圆弧状。连通孔可以开在箱体1较大的那头的顶端,也可以是箱体1较大的那头的侧壁上。

优选,箱体1在传动轴所在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容置传动轴的端部的盲孔或通孔;箱体1上开有注油孔,注油孔一端与箱体1内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注油孔开在盲孔上或以通孔作为注油孔;注油孔处设有用于封闭注油孔的塞子。从而允许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向箱体1内补充润滑油。

箱体1由开口朝上的槽和用于密封槽口的端盖构成,输入轴伸入孔2开在槽的槽底上,输出轴伸出孔开在端盖上,驱动杆伸出孔开在槽的侧壁上且靠近输出轴伸出孔的一端。该方便使电机和输出轴分别位于箱体1的两侧,有利于两侧力的平衡,减少套丝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更关键的是保证了输出轴处的面积,可避免电机对输出轴一侧空间的占用,使套线操作更方便。槽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外的凸起,凸起上开有螺栓孔7,端盖在对应的位置处也可以有螺栓孔。其中一个凸起位于箱体1较小的那头的端部。

备注:本专利的“前后”是指力的传动方向的前后。本专利的“交错”是指前后相邻的三个传动轴的中心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进一步优选,各传动轴呈波浪状排布,就一个位于波峰,相邻的下一个就位于波谷,在下一个就位于波峰或靠近波峰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