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分布有多处地震带,地震频发,破坏性强,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建筑用抗震支架很够大大减少在地震发生时的晃动,在整体建筑抗震性能完好的情况下,能保证悬吊物品不发生脱落,大大减少因次生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现有技术中抗震支架通过多组支撑单元支撑建筑物,其整体连接性差在,在建筑物震动时,仅支撑位置不会发生震动,但是,建筑物不同的连接位置会产生不同的震动,从而造成建筑物抗震性能差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支架抗震性能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多组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多组多向连接件,多向连接件上均布有至少一组第一支耳,第一支耳上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多向连接件和多向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一连接杆设有多组,且第一连接杆首尾连接,相邻的第一连接杆的中间还固定连接有不同长度的第二连接杆,多向连接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远离支撑板一端设有连接支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为圆杆,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支耳和第三支耳,所述第二支耳为单支耳结构,所述第三支耳为双支耳结构,所述多向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间两侧还设有第四支耳,所述第四支耳为双支耳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套连接,所述连接套包括第五支耳和连接管,第五支耳和连接管分别设在连接套的两端,第五支耳为单支耳结构,连接管内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设有外螺纹,连接套和第二连接杆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第五支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都第四支耳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设有连接支耳的一端还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柱上套设有紧固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向连接件的两端均设有锯齿机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与固定在建筑待支撑处的空间网状结构支撑建筑物,使得抗震支架能够整体支撑建筑物,提高了抗震支架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建筑用抗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建筑用抗震支架中第一多向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建筑用抗震支架中第二多向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建筑用抗震支架中第三多向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建筑用抗震支架中第四多向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建筑用抗震支架中第一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建筑用抗震支架中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板,2-支撑柱,21-连接支耳,3-多向连接件,31-第一支耳,4-第一连接杆,41-第二支耳,42-第三支耳,43-第四支耳,5-连接套,51-第五支耳,52-连接管,6-第二连接杆,7-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由图1所示,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多组支撑柱2,支撑柱2上设有多组多向连接件3,多向连接件3上均布有至少一组第一支耳31,第一支耳31上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4,多向连接件3和多向连接件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4连接,第一连接杆4设有多组,且第一连接杆4首尾连接,相邻的第一连接杆4的中间还固定连接有不同长度的第二连接杆6,多向连接件3、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6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在固定建筑物时,将多向连接件3固定到支撑柱2上,并调节多向连接件3上第一支耳31的角度,将第一连接杆4固定到第一支耳31上,并调节第一连接杆4和支撑柱2支架的角度,按照建筑物的形状将第一连接杆4固定连接到建筑物的顶部,再将相邻的第一连接杆4中间位置通过不同长度的第二连接杆6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杆4形成稳固的三角形,依次连接第一连接杆4,使得4铺设在建筑物待支撑位置,由于多向连接件3上设有多组第一支耳31,使得单个支撑柱2上设有多组不同角度的第一连接杆4,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同时,该结构中的连接点均固定连接,使得支撑架能够形成整体支撑,从而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所述支撑板1设有多组,且支撑板1和支撑板1之间固定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板1和支撑板1之间通过防松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柱2为圆杆,支撑柱2固定连接到支撑板1上,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柱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到支撑板1上;
所述支撑柱2远离支撑板1一端设有连接支耳21,连接支耳21连接到建筑物上,从而使得支撑板1能够稳定的连接到建筑物上,支撑板1的底部还设有基座支撑,所述基座支撑固定到建筑物基座上,所述基座支撑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到支撑板1上;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多向连接件3为两端设有开口的圆筒,多向连接件3的外侧均布有第一支耳31,所述多向连接件3根据第一支耳31的数量分为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及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一支耳31为双支耳结构;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杆4为圆杆,第一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支耳41和第三支耳42,所述第二支耳41为单支耳结构,所述第三支耳42为双支耳结构,所述多向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杆4和第一连接杆4与第一连接杆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穿过支耳孔将多向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杆4和第一连接杆4与第一连接杆4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中间两侧还设有第四支耳43,所述第四支耳43为双支耳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6之间通过连接套5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套5包括第五支耳51和连接管52,第五支耳51和连接管52分别设在连接套5的两端,第五支耳51为单支耳结构,连接管52内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杆6的两端设有外螺纹,连接套5和第二连接杆6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第五支耳5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都第四支耳4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2设有连接支耳21的一端还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柱2上套设有紧固螺母7,紧固螺母7用于固定连接多向连接件3。
实施例2
由图1所示,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多组支撑柱2,支撑柱2上设有多组多向连接件3,多向连接件3上均布有至少一组第一支耳31,第一支耳31上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4,多向连接件3和多向连接件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4连接,第一连接杆4设有多组,且第一连接杆4首尾连接,相邻的第一连接杆4的中间还固定连接有不同长度的第二连接杆6,多向连接件3、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6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为了防止多向连接件3发生转动,所述多向连接件3的两端均设有锯齿机构;
本实施例中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固定建筑物时,将多向连接件3固定到支撑柱2上,并调节多向连接件3上第一支耳31的角度,将第一连接杆4固定到第一支耳31上,并调节第一连接杆4和支撑柱2支架的角度,按照建筑物的形状将第一连接杆4固定连接到建筑物的顶部,再将相邻的第一连接杆4中间位置通过不同长度的第二连接杆6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杆4形成稳固的三角形,依次连接第一连接杆4,使得4铺设在建筑物待支撑位置,由于多向连接件3上设有多组第一支耳31,使得单个支撑柱2上设有多组不同角度的第一连接杆4,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同时,该结构中的连接点均固定连接,使得支撑架能够形成整体支撑,从而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