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卸的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0565发布日期:2021-08-10 14:0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装卸的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装卸的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管道是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其广泛用于水利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管道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其它软性材料(如pe、hdpe等)制成,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管道的连接部位不抗拉、止水性能不高、耐腐蚀性能较差等缺点,因此其应用前景低于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管道。

现有的大口径软性管的管节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有热熔对接、卡箍连接、热收缩带连接、螺纹连接或卡接等。热熔对接需要一定的场地空间,只能在对接完成后才能施工,不适用于开挖施工,不适用于井内顶拉施工;热熔对接会形成内翻边,需要切除内翻边;热收缩带连接强度略低,且大口径管道容易加热不均匀,致使热收缩效果较差;螺纹连接或卡接通常是采用常规的螺纹连接或者是卡环、卡扣连接,而常规的标准螺纹需要扭转管道将内螺纹与外螺纹锁紧,对于大口径的管道来说很不方便安装,采用卡环或卡扣连接虽然安装方便,但无法拆卸。

另外,很多用于连接的大口径管道,都是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设置在其两端,比如在其首端设置外螺纹,在其末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将两条管道连接在一起时,需要将一条管道的头部对准另一条管道的末端,然后再旋拧其中一条管道以使两条管道连接在一起,这样的结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管道首端与末端螺纹孔的公差极小,导致对准十分困难,安装管道时十分的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装卸的组合式管道。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装卸的管道结构,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的前端设置有插口,所述管道主体的后端设置有可供所述插口插入其中的接口,所述管道主体的中间贯通;

所述接口包括设于所述管道主体内壁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具有倾斜朝向后方的第一配合面以及倾斜朝向前方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的一侧、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管道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管道主体的轴线呈第一夹角a,所述第一夹角a为锐角,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管道主体的轴线呈第二夹角b,所述第二夹角b为锐角,所述第一夹角a比第二夹角b小10°以上;

所述插口包括设于所述管道主体前端的对位承托段以及设于所述管道主体外壁的外螺纹,所述的外螺纹位于所述对位承托段和所述内螺纹之间且外螺纹的形状与所述的内螺纹相适配,所述对位承托段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内螺纹的小径;

所述外螺纹具有倾斜朝向前方的第三配合面以及倾斜朝向后方的第四配合面,所述第三配合面的一侧、所述第四配合面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管道主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面与所述管道主体的轴线呈第三夹角c,所述第三夹角c为锐角,所述第四配合面与所述管道主体的轴线呈第四夹角d,所述第四夹角d为锐角,所述第三夹角c比第四夹角d小10°以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插口与接口分别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密封圈为遇水膨胀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的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所述的橡胶密封圈和密封槽的底面之间设有由遇水膨胀材料制成的防水层。

作为优选地,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的牙形为三角形、梯形或弧形。

作为优选地,所述对位承托段的直径由其前端至其后端逐渐增大;或者所述对位承托段的直径由其前端至其后端逐渐减小;或者所述对位承托段呈圆柱管状。

作为优选地,所述对位承托段的前端面的外侧边缘部设置有倒角。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配合面与第三配合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第二配合面与第四配合面紧密配合,所述管道主体上设置有能够使第四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保持紧贴状态的顶压结构。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顶压结构包括设置于管道主体内的并能够与其它管道主体的前端面抵接的限位台阶。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内螺纹为单头螺纹、双头螺纹或多头螺纹;所述的外螺纹为与所述内螺纹啮合的单头螺纹、双头螺纹或多头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在管道主体前端的插口加工外螺纹,在后端的接口加工内螺纹,由于外螺纹上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的特殊设计以及内螺纹上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的特殊设计,可以通过扭转管道将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也可以通过轴向挤压将外螺纹压入内螺纹中,通过挤压的方式使得组装更加省力、方便,并且,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两节管道分离,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反向扭转将外螺纹与内螺纹分离,因此安装与拆卸都很方便,连接固定后的密封性更好;

第二、由于插口还包括用于对准接口的对位承托段,将两根管道连接在一起时,首先是第一条管道的对位承托段插入第二条管道的接口中,对位承托段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内螺纹的小径,插入对位承托段十分方便,对位承托段插入后被第二条管道托住并起到对中的作用,托住后再旋拧第一条管道,或者采用轴向挤压的方式将两根管道连接在一起,十分方便;

第三、在密封槽内设有由遇水膨胀材料制成密封圈,或者在橡胶密封圈和密封槽的底面之间设有遇水膨胀材料制成的膨胀层。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密封槽处出现漏水的情况时,遇水膨胀材料会膨胀,将漏水的位置堵住,提升密封性能;

第四、发生地质沉降时,管道接口处会弯曲,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一配合面与第三配合面留有能够释放应力的间隙,管道接口处弯曲变形时,外螺纹和内螺纹之间的间隙能够释放应力,使得管道接口处能够承受较大的弯曲变形,避免管道接口处应力过大而破裂;另外,由于第二配合面与第四配合面紧密配合,能够提升密封性能,且加强了轴向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外螺纹所在部分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案中的插口和接口连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优选”、“次优选”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优选”、“次优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于装卸的管道结构,包括管道主体1,管道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插口2,管道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可供插口2插入其中的接口3,管道主体1的中间贯通;接口3包括设于管道主体1内壁的内螺纹31,内螺纹31具有倾斜朝向后方的第一配合面311以及倾斜朝向前方的第二配合面312,第一配合面311的一侧、第二配合面312的一侧分别与管道主体1的内壁连接,第一配合面311与管道主体1的轴线呈第一夹角a,第一夹角a为锐角,第二配合面312与管道主体1的轴线呈第二夹角b,第二夹角b为锐角,第一夹角a比第二夹角b小10°以上;插口2包括设于管道主体1前端的对位承托段21以及设于管道主体1外壁的外螺纹22,外螺纹22位于对位承托段21和内螺纹31之间且外螺纹22的形状与内螺纹31相适配,对位承托段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内螺纹31的小径;外螺纹22具有倾斜朝向前方的第三配合面221以及倾斜朝向后方的第四配合面222,第三配合面221的一侧、第四配合面222的一侧分别与管道主体1的外壁连接,第三配合面221与管道主体1的轴线呈第三夹角c,第三夹角c为锐角,第四配合面222与管道主体1的轴线呈第四夹角d,第四夹角d为锐角,第三夹角c比第四夹角d小10°以上。

内螺纹31为单头螺纹、双头螺纹或多头螺纹;外螺纹22为与内螺纹31啮合的单头螺纹、双头螺纹或多头螺纹。

上述的外螺纹22和内螺纹31相互配合,优选地,第一夹角a与第三夹角c的值相等,第二夹角b和第四夹角d相等,比如:第一夹角a与第三夹角c均为40°,第二夹角b和第四夹角d均为70°;或者第一夹角a与第三夹角c均为35°,第二夹角b和第四夹角d均为75°。

参照图1与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插口2与接口3分别设有密封槽4,密封槽4内设有密封圈5,优选地,密封圈5为橡胶密封圈5,橡胶密封圈5和密封槽4的底面之间设有遇水膨胀材料制成的膨胀层6。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密封槽4处出现漏水的情况时,膨胀层6会膨胀,将漏水的位置堵住,提升密封性能。常见的遇水膨胀材料有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等。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案中,密封圈5也可以直接采用遇水膨胀材料制成。

参照图2与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外螺纹22前端部的大径等于外螺纹22后端部的大径,内螺纹31前端部的大径等于内螺纹31后端部的大径。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外螺纹22的直径由其前端至其后端逐渐增大,内螺纹31的直径由其前端至其后端逐渐增大。相比于圆柱形的设计,此种设计结构使得插口2与接口3的安装更加牢固,内螺纹31和外螺纹22之间的密封性更强。

外螺纹22与内螺纹31的牙形为三角形、梯形或弧形,第一配合面311形成于外螺纹22的前侧面,第二配合面312形成于外螺纹22的后侧面,第三配合面221形成于内螺纹31的后侧面,第四配合面222形成于内螺纹31的前侧面,将两条管道安装在一起时,第一配合面311与第三配合面221相贴,第二配合面312与第四配合面222相贴,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

参照图1,对位承托段21的形状可以是三种,第一种,对位承托段21的直径由其前端至其后端逐渐增大;第二种,对位承托段21的直径由其前端至其后端逐渐减小;第三种,或者对位承托段21呈圆柱管状,其两端的直径相等。为了便于在安装管道时将对位承托段21插入另一管道的接口3中,对位承托段21的前端面的外侧边缘部设置有倒角211。

管道主体1、插口2以及接口3的材料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如pe、pp-r、pvc或hdpe等。由于采用弹性材料,因此通过轴向挤压能够将上述的外螺纹22插入内螺纹31中。管道主体1、插口2以及接口3的材料为pe、pp-r、pvc或hdpe。

管道主体1上可以包裹有一层混凝土层,管道主体1呈圆柱状或环形波纹状,环形波纹状即是市面上常见的波纹管。由于管道主体1由软性材料制成,其刚性、强度较弱,导致管道易损坏,承重小,容易下塌,寿命短,后期的维修费用很高,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管道主体1上包覆混凝土层,外部的混凝土层能增加管道的承重能力,内部的软性材料抗腐蚀能力强,从而延长管道主体1的寿命,减轻后期管道修复的负担。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管道主体1前端的插口2加工外螺纹22,在后端的接口3加工内螺纹31,由于外螺纹22上第一配合面311和第二配合面312的特殊设计以及内螺纹31上第三配合面221和第四配合面222的特殊设计,可以通过扭转管道将外螺纹22与内螺纹31连接,也可以通过轴向挤压将外螺纹22压入内螺纹31中,通过挤压的方式使得组装更加省力、方便。并且,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两节管道分离,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反向扭转将外螺纹22与内螺纹31分离,因此安装与拆卸都很方便,连接固定后的密封性更好。另外,由于插口2还包括用于对准接口3的对位承托段21,将两根管道连接在一起时,首先是第一条管道的对位承托段21插入第二条管道的接口3中,对位承托段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内螺纹31的小径,插入对位承托段21十分方便,对位承托段21插入后被第二条管道托住并起到对中的作用,托住后再旋拧第一条管道,或者采用轴向挤压的方式将两根管道连接在一起,十分方便。

参照图5与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配合面311与第三配合面221间隙配合,第二配合面312与第四配合面222紧密配合。管道主体1上设置有能够使第四配合面222与第二配合面312保持紧贴状态的顶压结构。

优选地,顶压结构包括设置于管道主体1内的并能够与其它管道主体的前端面抵接的限位台阶400。

管道安装在地下后,由于地震、地下水枯竭、新建大型建筑物等情况,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地质沉降,发生地质沉降时,管道接口处会弯曲,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一配合面311与第三配合面221留有能够释放应力的间隙,管道接口处弯曲变形时,外螺纹22和内螺纹31之间的间隙能够释放应力,使得管道接口处能够承受较大的弯曲变形,避免管道接口处应力过大而破裂,另外,由于第二配合面312与第四配合面222紧密配合,能够提升密封性能,且加强了轴向连接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