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爪的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2561发布日期:2021-05-19 02:5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爪的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pe管连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e管的管爪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2.pe管(即聚乙烯管)由pe树脂制成,pe树脂,是由单体乙烯聚合而成,由于在聚合时因压力、温度等聚合反应条件不同,可得出不同密度的树脂,因而又有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之分。由于pe管具有卓越的耐腐蚀性能,除少数强氧化剂外,可耐多种化学介质的侵蚀;无电化学腐蚀,还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pe管韧性好,耐冲击强度高,重物直接压过管道,不会导致管道破烈。另外,pe管还具有长久的使用寿命,在额定温度、压力状况下,pe管可安全使用50年以上。由于pe管具有出色的性能,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3.pe管在与管接件连接时,pe管需要先穿过管爪的止退刀口部位再进入密封部位,因此,管爪的止退刀口对pe管表面的损伤状况会直接影响到pe管插入密封位置后的密封状况。现有技术中,止退刀口的弧度与pe管弧度基本一致,常规设计止退刀口弧度等于pe管剖面弧度,这样,pe管穿过管爪时,管子表面和止退刀口的接触位置为止退刀口的两侧,对pe管会造成比较大的划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爪的连接组件,止退刀口上的接触面的曲率小于pe管外周面的曲率,使得接触面的中部与pe管接触,能够减少与pe管表面的接触面积,对pe管的划痕能够减少一倍。
5.一种管爪的连接组件,包括:pe管以及与所述pe管配合的管爪,所述的管爪朝向所述pe管设置有多个止退刀口,每个止退刀口包括:
6.固定在所述管爪内壁上的固定面;
7.朝向所述pe管的接触面;
8.以及在所述固定面和接触面两侧的两个缓冲面;
9.所述的接触面的曲率小于所述pe管外周面的曲率。
10.本实用新型中,在管爪朝向pe管设置有多个止退刀口,每个止退刀口上的接触面的曲率小于pe管外周面的曲率,相对于pe管外周面,止退刀口上的接触面更为平坦,使得接触面的中部与pe管接触,减少与pe管表面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的两侧以及两个缓冲面能够起到过渡缓冲,对pe管的划痕能够减少一倍。当pe管在与管接件连接时,pe管需要先穿过管爪的止退刀口部位再进入密封部位,该止退刀口能够减少对pe管表面的损伤状况,保证pe管插入密封位置后的密封状况良好。
11.所述的接触面包括:位于中间的受力面以及位于受力面两侧的过渡面。位于中部的受力面与pe管表面接触,受力面两侧的过渡面分散部分力,并减少与pe管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对pe管的划痕能够减少一倍。
12.所述的缓冲面位于所述的固定面和接触面之间,所述的缓冲面与所述管爪内壁的
夹角(即外角)大于90度并小于150度(优选为110
°
~120
°
),即所述的缓冲面与固定面接触处的夹角(即内角)小于90度并大于30度(优选为60
°
~70
°
)。以防止成型折弯时的偏差导致投影圆弧变小,使得缓冲面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对减少pe管的划痕起到辅助作用。
13.所述的止退刀口(金属片)倾斜设置所述管爪的内壁上,所述的止退刀口(金属片)与所述管爪的内壁的夹角为55
°
~80
°
(优选为60
°
~70
°
),从而能够更好地起到止退作用。
14.所述的止退刀口为3~6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管爪内壁。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止退刀口为4个。
15.所述的止退刀口为金属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中,在管爪朝向pe管设置有多个止退刀口,每个止退刀口上的接触面的曲率小于pe管外周面的曲率,相对于pe管外周面,止退刀口上的接触面更为平坦,使得接触面的中部与pe管接触,减少与pe管表面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的两侧以及两个缓冲面能够起到过渡缓冲,对pe管的划痕能够减少一倍。当pe管在与管接件连接时,pe管需要先穿过管爪的止退刀口部位再进入密封部位,该止退刀口能够减少对pe管表面的损伤状况,从而保证pe管插入密封位置后的密封状况良好,多次拆装仍能保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有利于市场化推广利用,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爪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爪的连接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爪的连接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管爪的连接组件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2.如图1、图2、图3所示,为一种管爪的连接组件,包括:pe管1以及与pe管1配合的管爪2,管爪2朝向pe管1设置有多个止退刀口3,每个止退刀口3包括:固定在管爪2内壁上的固定面37;
23.朝向pe管2的接触面,接触面包括:位于中间的受力面35以及位于受力面35两侧的两个过渡面,为过渡面36和过渡面37;以及位于固定面37和接触面两侧的两个缓冲面,缓冲面32和缓冲面33;
24.接触面的曲率小于pe管1外周面的曲率,相对于pe管1外周面,止退刀口3上的接触面更为平坦,使得接触面的中部(受力面35)与pe管1接触。
25.接触面包括:位于中间的受力面35以及位于受力面35两侧的两个过渡面,过渡面36和过渡面37。位于中间的受力面35与pe管1表面接触,受力面35两侧的过渡面36、过渡面37分散部分力,并减少与pe管1表面接触面积,使得对pe管1的划痕能够减少一倍。
26.缓冲面32和缓冲面33位于固定面37和接触面之间,缓冲面32和缓冲面33与管爪2内壁的夹角大于90度并小于150度(实际中,选用110
°
~120
°
),即缓冲面32和缓冲面33与固定面37接触处的夹角小于90度并大于30
°
(实际中采用60
°
~70
°
),以防止成型折弯时的偏差导致投影圆弧变小,使得缓冲面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对减少pe管的划痕起到辅助作
用。
27.止退刀口3(金属片)倾斜设置管爪2内壁上,止退刀口3(金属片)与管爪2内壁的夹角为55
°
~80
°
(实际是选用60
°
~70
°
),从而能够更好地起到止退作用。
28.止退刀口3为3~6个,具体为4个,均匀分布在管爪2内壁。止退刀口3为金属片。
29.本实用新型中,在管爪2朝向pe管1设置有多个止退刀口3,每个止退刀口3上的接触面的曲率小于pe管1外周面的曲率,相对于pe管1外周面,止退刀口3上的接触面更为平坦,使得接触面的中部与pe管1接触,减少与pe管1表面接触面积,接触面的两侧过渡面36和过渡面37以及两个缓冲面32和33能够起到过渡缓冲,对pe管1的划痕能够减少一倍。当pe管1在与管接件连接时,pe管1需要先穿过管爪2的止退刀口3部位再进入密封部位,该止退刀口3能够减少对pe管1表面的损伤状况,从而保证pe管1插入密封位置后的密封状况良好。
3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