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连接及固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卡扣及紧固组件。
背景技术:
卡扣是一种用于锁紧和固定不稳定机构的一种组件,其材料通常由具有一定柔韧性的塑料构成。卡扣由于具有紧固和拆卸方便的特点,已广泛的应用于汽车零件的连接和固定上。
传统的卡扣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两端的连接主体和连接两个连接主体的翻折段,翻折段一般厚度在1mm左右,翻折段的厚度会显著低于两个连接主体的厚度,以便于翻折段发声翻折。两个连接主体在相互卡接固定的情况下,翻折段一般需要翻折180°。但由于翻折段的厚度较薄,在翻折大角度时拉伸形变量较大,会发生塑性变形,在外观上会表现出翻折段发白、产生裂纹的问题,严重的甚至导致翻折段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卡扣及紧固组件,以解决现有卡扣在频繁翻折时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包括: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公扣;
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母扣,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通过翻折部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
所述翻折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翻折段、第二翻折段和第三翻折段,所述翻折部发生弯折的情况下,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卡接配合,所述第一翻折段、第二翻折段和第三翻折段的弯折角度均小于180°。
可选地,所述翻折部的厚度范围为0.1-0.5mm。
可选地,所述翻折部的翻折段数量为奇数。
可选地,所述翻折部的材质为高分子弹性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翻折段和所述第三翻折段的长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翻折部在未发生弯折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翻折段、第二翻折段和第三翻折段呈几字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固定接口。
可选地,所述固定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底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固组件,包括紧固件和第一方面所述的卡扣;
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卡接的情况下,所述卡扣包围所述紧固件。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公扣,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母扣,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通过翻折部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翻折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翻折段、第二翻折段和第三翻折段,所述翻折部发生弯折的情况下,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卡接配合,所述第一翻折段、第二翻折段和第三翻折段的弯折角度均小于18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扣通过将翻折部设置成三段连接的形式,可以在第一翻折段、第二翻折段和第三翻折段均弯折较小角度的情况下完成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卡接,提高了卡扣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扣在未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扣在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主体;11-公扣;12-固定接口;2-第二主体;21-母扣;3-翻折段;31-第一翻折段;32-第二翻折段;33-第三翻折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2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包括:
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
所述第一主体1上设置有公扣11,所述第二主体2的一端设置有母扣21,所述第二主体2的另一端通过翻折部3与所述第一主体1连接,也就是所述翻折部3在翻折时,所述母扣21会向靠近所述公扣11的方向移动,在所述公扣11与所述母扣21卡接配合时,所述卡扣可以将需要固定的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间。
所述翻折部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所述翻折部3发生弯折的情况下,所述公扣11与所述母扣21卡接配合,所述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的弯折角度均小于180°,相比于传统卡扣的翻折段在卡接时需要翻折180°的情况,所述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均可以在弯折较小角度的情况下完成所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卡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扣通过将翻折部3设置成三段连接的形式,可以在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均弯折较小角度的情况下完成所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卡接。这时翻折部3可能整体翻折了较大的角度,比如180°,但是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的翻折角度均较小,也就是拉伸形变量较小,可以使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依然处在弹性变形阶段,达不到塑性变形阶段,提高了翻折部3反复翻折的能力和卡扣的使用寿命,该卡扣即使在低温等恶劣环境下反复弯折也不易发生断裂。
可选地,所述翻折部3的厚度范围为0.1-0.5mm。
具体地,如图1所示,传统卡扣的翻折段由于在翻折时的翻折角度较大,翻折段一般厚度需要做到1mm或者更厚,才可以提高翻折段的翻折寿命,但这样不利于翻折段的灵活翻折。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扣将所述翻折部3设置成三段连接的形式,所述翻折部3在翻折时,所述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的翻折角度均较小,所以所述翻折部3的厚度可以比传统翻折段更小,比如将翻折部3的厚度设置在0.1-0.5mm的范围内,在保证所述翻折部3翻折强度的基础上,提高了所述翻折部3的翻折灵活性。
可选地,所述翻折部3的翻折段数量为奇数,比如所述翻折部3的翻折段数量为三个、五个、七个或者更多。
具体地,为了实现所述卡扣的多次卡接固定,所述翻折部3需要经过频繁的翻折过程,当所述翻折部3的翻折段数量为奇数时,可以避免具有均匀偶数段的所述翻折部3在翻折时,在所述翻折部3的中部(也就是翻折段的连接位置)产生较大的变形,造成所述翻折部3在应力过大时发生断裂。但是,所述翻折部3的翻折段数量为偶数时,如果多个翻折段的尺寸不一致,就可以避免在所述翻折部3的中部形成翻折段的连接位置,同样可以在翻折时起到减小翻折段3翻折角度和作用。
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3,所述第一翻折段31和所述第三翻折段33的长度相同。
具体地,所述翻折部3在翻折时,为了使所述第二翻折段32的翻折角度尽量小,可以将所述第一翻折段31和所述第三翻折段33的翻折程度控制在较为接近的程度,可以将所述第一翻折段31和所述第三翻折段33的长度设置成一样,这时所述第一翻折段31和所述第三翻折段33可以是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翻折段32的两侧,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翻折段31和所述第三翻折段33弯曲程度不同但总长度保持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折段31和所述第三翻折段33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翻折段32的两侧后,可以使所述第一翻折段31和所述第三翻折段33发生对称的变形,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翻折段32只需要发生角度较小的变形便可以实现所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卡接。而且所述第一翻折段31和所述第三翻折段33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翻折段32两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翻折段32相当于所述翻折部3翻折时的对称中心,可以在所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靠近时便于所述公扣11与所述母扣21对准,提高所述卡扣卡接的便捷性。
可选地,参见图4和图5,所述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的弯折角度之和为180°。
具体地,所述卡扣在未卡接时,参见图2和图3,所述第一主体1上设置公扣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主体2上设置母扣21的一侧平行。而在所述卡扣卡接时,所述第一主体1需要向靠近与所述第二主体2的方向翻转180度。参见图4和图5,所述公扣11与所述母扣21卡接时,所述翻折部3需要翻折180°,也就是所述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的弯折角度之和为180°。另外,所述卡扣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翻折部3由于长时间的翻折,可能使得所述第一主体1上设置公扣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主体2上设置母扣21的一侧不平行,比如所述翻折部3的翻折次数较少时,所述第一主体1上设置公扣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主体2上设置母扣21的一侧角度小于180°,此时所述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的弯折角度之和小于180°;而所述翻折部3经过频繁翻折后,由于所述翻折部3的强度减弱,所述第一主体1上设置公扣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主体2上设置母扣21的一侧角度可能大于180°,这时所述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的弯折角度之和大于180°。
可选地,所述翻折部3的材质可以为高分子弹性体,比如弹性塑料或者弹性橡胶,由于所述翻折部3具有较好的柔性,在所述第一主体1上设置公扣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主体2上设置母扣21的一侧不平行时,或者所述第一主体1上设置公扣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主体2上设置母扣21的一侧中至少一个为曲面时,所述翻折部3可以通过多角度的灵活翻折来达到所述公扣11与所述母扣21卡接的作用,这时所述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的弯折角度之和可以小于180°,亦或者大于180°。
可选地,所述翻折部3在未发生弯折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呈几字形。
具体地,所述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呈几字形时,也就是所述第一翻折段31和第三翻折段33呈弧形结构,所述第二翻折段32呈直线结构。所述翻折部3在发生弯折时,可以充分利用所述第一翻折段31和第三翻折段33的弧形结构,使所述第一翻折段31和第三翻折段33形成较大的翻折角度,而所述第二翻折段32可以在弯折较小角度的情况下实现所述公扣11与所述母扣21的卡接,避免所述翻折部3发生较大的弯折变形。另外,所述第一翻折段31、第二翻折段32和第三翻折段33也可以均呈弧形结构,同样可以在保证每个翻折段翻折角度较小的情况下达到所述卡扣的卡接。
可选地,参见图2和图4,所述第一主体1上设置有固定接口12。
具体地,所述公扣11与所述母扣21卡接配合时,所述卡扣可以将需要固定的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间。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该组件在固定时的稳定,还需要将所述卡扣进行固定。而所述固定接口12的设置可以作为所述卡扣固定的端口,比如所述固定接口12可以是螺纹孔,所述卡扣通过该螺纹孔与其他组件上的螺杆连接。另外,所述固定接口12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的底面,这样可以避免所述卡扣在卡接和固定时的相互干扰,保证所述卡扣的卡接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紧固组件,包括紧固件和所述的卡扣;
所述公扣11与所述母扣21卡接的情况下,所述卡扣包围所述紧固件。
具体地,所述紧固件可以是尺寸较长的铜排,比如目前应用在汽车上的长铜排,其长度可以达到2米,宽度大约20mm,厚度约1mm,由于该铜排的长度较大,但宽度和厚度较小,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只固定铜排较少几个点的位置(比如首端和尾端),该铜排会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明显的晃动,导致铜排的损坏甚至断裂。而所述卡扣的设置可以灵活在该铜排上设置固定点,比如每隔20cm设置一个固定点,这样可以将铜排很好的固定住,而且操作简便,提高了铜排的稳定性和使用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