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锈耐磨阀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0191发布日期:2021-05-25 12:1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锈耐磨阀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锈耐磨阀杆。



背景技术:

阀杆是阀门重要部件,用于传动,上接执行机构或者手柄,下面直接带动阀芯移动或转动,以实现阀门开关或者调节作用;阀杆在阀门启闭过程中不但是运动件、受力件,而且是密封件。

阀杆是阀门用于连接手轮和阀芯的部件,在转动手轮时用于传递扭矩,带动阀芯转动,关闭或者开启密封口,对阀体内的流体进行控制;在选择阀杆材料时,必须保证它在规定的温度下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抗擦伤性、耐腐蚀性。

授权公告号cn209084155u的中国发明专利于2019年7月9日公开了一种具有防锈耐磨功能的阀杆,包括固定块和连接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和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孔,所述固定块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块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出油孔,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块,所述锥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本实用新型涉及阀杆技术领域。该具有防锈耐磨功能的阀杆,使加在阀杆端部的润滑油可以直接进入阀体内部,对阀杆和阀体之间进行润滑,防止阀杆发生锈蚀同时减少阀杆和阀体之间的磨损,限位环避免加工时的误差,提高了阀杆和阀体之间的位置精准度,退刀槽可以方便阀杆的加工,提高了阀杆的加工精度,避免了阀杆在使用时发生卡滞现象。

现有的防锈耐磨阀杆,虽然对阀杆和阀体之间进行润滑,防止阀杆发生锈蚀同时减少阀杆和阀体之间的磨损;然而,润滑油深入阀杆的深度较浅,无法充分润滑阀杆的表面;而且,润滑油在油孔中流淌消耗较快,需要频繁添加,比较麻烦;同时,限位板下方的阀杆部位,难以得到润滑,容易出现锈蚀凝结,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锈耐磨阀杆,以解决润滑油深入阀杆的深度较浅,无法充分润滑阀杆的表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锈耐磨阀杆,包括第一段杆,所述第一段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段杆,所述第一段杆的中间开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的内部塞有海绵条,所述进油孔的中间设置有蓄油腔,所述蓄油腔的内部塞有海绵球,所述第二段杆的内部开有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的内部塞有第一海绵柱。

优选的,所述第二段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三段杆,所述第三段杆的内部开有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的内部塞有第二海绵柱。

优选的,所述第三段杆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开有蓄油槽,所述蓄油槽的内部安装有海绵垫,所述限位板的内部开有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所述限位板的底端设置有第四段杆。

优选的,所述进油孔和第一段杆的顶端垂直,进油孔贯穿第二段杆和第三段杆。

优选的,所述蓄油腔为球形结构,蓄油腔位于第二段杆的内部;第一出油孔的出口端倾斜向下,第一出油孔与进油孔连通,并与蓄油腔连接。

优选的,第二出油孔与第一出油孔位于阀杆的两端,第二出油孔的一端与进油孔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孔和第三段杆的顶端平行。

优选的,所述蓄油槽为环形槽,第一导油孔倾斜设置,两个第一导油孔成倒八字结构,第一导油孔的顶端与蓄油槽连通,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底端与第四段杆的顶端接触,第二导油孔的顶端与蓄油槽连通,所述第二导油孔和蓄油槽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一种防锈耐磨阀杆:

1、设置有进油孔、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使用时,进油孔深入到第三段杆,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分开分段出油,对阀杆不同的部位进行润滑,从而实现了充分对阀杆进行润滑。

2、设置有蓄油腔、海绵条、第一海绵柱和第二海绵柱,使用时,通过蓄油腔进行积蓄润滑油,并通过海绵条、第一海绵柱和第二海绵柱降低润滑油的流淌消耗,从而实现了降低润滑油的消耗,延长添加润滑油的时间,比较方便。

3、设置有蓄油槽、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使用时,蓄油槽积蓄的润滑油,通过第一导油孔流淌到限位板以下部位进行润滑,通过第二导油孔润滑限位板的底面,从而实现了避免限位板以下部位锈蚀凝结,保持阀杆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b方向剖视图。

图中:1、第一段杆;2、进油孔;3、海绵条;4、第一出油孔;5、第一海绵柱;6、蓄油腔;7、海绵球;8、第二段杆;9、第三段杆;10、限位板;11、第二海绵柱;12、第二出油孔;13、海绵垫;14、蓄油槽;15、第一导油孔;16、第二导油孔;17、第四段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一种防锈耐磨阀杆,包括第一段杆1,第一段杆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段杆8,以下依次设置有第三段杆9、限位板10和第四段杆17,组合成阀杆。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段杆1的中间开有进油孔2,进油孔2和第一段杆1的顶端垂直,进油孔2贯穿第二段杆8和第三段杆9;进油孔2的内部塞有海绵条3,海绵条3的长度不大于进油孔2的长度。

请参阅图1和图2,进油孔2的中间设置有蓄油腔6,蓄油腔6为球形结构,蓄油腔6位于第二段杆8的内部;蓄油腔6的内部塞有海绵球7,海绵球7为球形结构,用于积蓄润滑油。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二段杆8的内部开有第一出油孔4,第一出油孔4的出口端倾斜向下;第一出油孔4与进油孔2连通,并与蓄油腔6连接,通过蓄油腔6流进润滑油;第一出油孔4的内部塞有第一海绵柱5,第一海绵柱5的长度不大于第一出油孔4的长度,用于降低润滑油的流淌及消耗。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二段杆8的底端设置有第三段杆9,第三段杆9的内部开有第二出油孔12,第二出油孔12和第三段杆9的顶端平行,第二出油孔12与第一出油孔4位于阀杆的两端,利于对阀杆充分润滑。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二出油孔12的一端与进油孔2的底端连通,通过进油孔2流进润滑油;第二出油孔12的内部塞有第二海绵柱11,第二海绵柱11的长度不大于第二出油孔12的长度,用于降低润滑油的流淌及消耗。

请参阅图1和图3,第三段杆9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表面开有蓄油槽14,蓄油槽14的深度不大于限位板10的深度,用于积蓄从第一出油孔4和第二出油孔12流出的润滑油;蓄油槽14为环形槽,蓄油槽14的内部安装有海绵垫13,海绵垫13为环形结构。

请参阅图1和图3,限位板10的内部开有第一导油孔15和第二导油孔16,第一导油孔15倾斜设置,两个第一导油孔15成倒八字结构;限位板10的底端设置有第四段杆17,第一导油孔15的顶端与蓄油槽14连通,第一导油孔15的底端与第四段杆17的顶端接触,用于对第四段杆17进行润滑。

请参阅图1和图3,第二导油孔16竖直向下,第二导油孔16和蓄油槽14垂直,并与第一导油孔15间隔等距设置;第二导油孔16的顶端与蓄油槽14连通,用于流出润滑油,对限位板10的底面润滑,避免阀杆锈蚀凝结。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第一段杆1、第二段杆8、第三段杆9、限位板10和第四段杆17组合成阀杆;进油孔2插入第一段杆1、第二段杆8和第三段杆9。

第一出油孔4通过蓄油腔6与进油孔2连通,第二出油孔12与进油孔2的底端连通;第一导油孔15的顶端与蓄油槽14连通,底端与第四段杆17的顶端接触,第二导油孔16与蓄油槽14连通,并贯穿限位板10。

润滑油从进油孔2的顶端添加,通过海绵条3降低流淌速度,并流进蓄油腔6,分支进入第一出油孔4,后从第一出油孔4流出,对第二段杆8的表面进行润滑;润滑油流到进油孔2的底端,进入第二出油孔12,后从第二出油孔12流出,对第三段杆9润滑。

多余的润滑油流进蓄油槽14,经蓄油槽14积蓄,从第一导油孔15流出,对第四段杆17进行润滑;从第二导油孔16流出,润滑限位板10的底面,避免限位板10的底面锈蚀凝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