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压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93457发布日期:2021-07-16 19:5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调压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油泵支架的调压阀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汽车、摩托车等车辆领域以及其他领域,油泵支架是车辆上的重要部件,用于将油箱中的燃油吸入油泵支架,然后以设定的压力传输到整车油路中,为整车提供动力。以汽车为例,油泵支架为车辆油轨、喷油器、及发动机等其他部件供油,以实现车辆的运动。
3.如图1、图2所示,一种使用在汽车油泵支架产品中的调压阀结构图,该调压阀结构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4.1、调压阀阀芯外圈为凸起结构,并在凸起结构上包裹橡胶,用来提高阀的密封性同时减小阀关闭过程中的噪音。调压阀关闭时,橡胶受到阀芯金属基体和阀体的挤压产生变形以平衡全部弹簧力,在阀频繁开启时,橡胶很容易破裂。
5.2、调压阀阀芯凸起结构不利于胶水的喷涂。阀芯的橡胶与金属基体依靠胶水结合,由于凸起结构宽度较小(0.2mm左右)且具有一定的高度,很难保证该凸起结构上胶水喷涂量充足。胶水的喷涂量不充足使橡胶与金属基体粘接力降低,在液压力的作用下导致凸起结构外侧橡胶脱离金属基体。另外,该凸起结构因为尺寸较小,在加工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6.3、调压阀阀芯受到非正常的外界脉冲压力载荷时,调压阀阀芯会快速开启和关闭,对橡胶寿命影响较大。
7.4、由于空间限制,该调压阀进口滤网面积比较小,使用中容易产生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8.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油泵支架能提高调压阀阀芯使用寿命,便于生产制造,并能减少调压阀堵塞工况发生的调压阀结构。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压阀结构,包括:
11.阀体,其形成有高压腔和低压腔,其高压腔与阀芯接触位置的阀体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环状凸部,高压腔顶部形成有调压阀进口,高压腔和低压腔连接处阀体侧壁上形成有调压阀出口,低压腔底部形成有低压腔出口;
12.阀芯,其设置于阀体内,其顶面周缘形成有第二环状凸部,其用于高压腔和低压腔之间压强调节;
13.可形变密封件,其固定于阀芯顶面的第二环状凸部内,可选择通过胶水粘贴在第二环状凸部内;
14.弹性件,其固定于低压腔中,其对阀芯形成有向上弹力;
15.弹性件底座,其固定在低压腔底部,其用于支撑固定弹性件;
16.其中,阀芯运行至上锁止位时,第一环状凸部一侧面与第二环状凸部顶面形成面接触,第一环状凸部压缩可形变密封件边缘形成形变的面接触,第二环状凸部与阀体间以及可形变密封件与阀体间均形成密封。
17.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压阀结构,第一环状凸部的顶部形成一弧面,第一环状凸部的弧面压缩可形变密封件边缘形成形变的面接触。
18.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压阀结构,可形变密封件的高度大于第二环状凸部高度。
19.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压阀结构,可形变密封件周缘与第一环状凸部接触位置形成有接触斜面。
20.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压阀结构,可形变密封件的高度大于第二环状凸部高度,且接触斜面底部高度小于第二环状凸部高度。
21.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压阀结构,还包括:节流孔,其形成在弹性件底座上。
22.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压阀结构,节流孔位于低压腔出口上方的弹性件底座上。
23.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压阀结构,还包括:滤网,其固定在调压阀进口处,其形成为空间结构。
24.空间结构是指将现有技术中平面(张紧)布置的滤网改进为空间(下坠)布置,相应的滤网的面积必然大于压阀进口的面积。
25.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压阀结构,还包括:
26.凹槽,其形成在高压腔上部的阀体外侧壁上;
27.密封件,其套装于凹槽中。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压阀结构至少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29.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可形变密封件与阀芯的结构,降低了调压阀生产加工难度,提高了调压阀使用寿命;
30.参考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阀芯结构示意图,可形变密封件(橡胶垫)周缘设计为斜面,可形变密封件包裹在阀芯(即金属基体)内。图3、图4所示为调压阀关闭时阀芯的状态,第一环状凸部与可形变密封件形成形变面接触,即,第一环状凸部挤压形变密封件来密封进口来油。第二环状凸部与阀体形成面接触来抵消弹簧对阀芯的作用力,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橡胶的受力,可形变密封件只需达到一定的压缩率来满足密封要求。此外,第二环状凸部与阀体接触也起到密封的作用,两道密封可以极大提高密封效果。考虑到可形变密封件在油中的溶胀特性,为了防止可形变密封件溢出第二环状凸部,可形变密封件与第二环状凸部保持一定的高度差δ。控制橡胶厚度a可以保证与阀体接触产生的压痕很浅,对密封效果不产生影响。同时,第二环状凸部高度h比较浅,涂抹在阀芯上的胶水不至于流失可以保证胶水喷涂量。另外,液压作用方向为将可形变密封件向第二环状凸部挤压,可形变密封件更不容易剥离金属基体。阀芯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阀芯结构更简单,降低了加工难度。
31.2、提高了调压阀抗非正常脉冲压力载荷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调压阀使用寿命;
32.弹性件底座(弹簧座)增加了节流小孔,如图3、图4所示。在调压阀受到非正常脉冲压力载荷时,由于节流小孔的存在,低压腔压力瞬间增加,调压阀不会立即打开,避免了非正常脉冲压力载荷对调压阀的干扰。节流小孔的直径亦不宜太小,需根据调压阀具体情况标定设计,避免受到正常压力载荷时,阀芯的响应速度太慢。合理的节流孔的尺寸可以保证阀芯响应速度的同时减少脉冲负载对阀芯的干扰,增加可形变密封件(橡胶垫)寿命。
33.3、对现有技术中滤网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过滤效率,降低堵塞风险;
34.增加滤网的面积可以有效防止滤网堵塞。将网布由平面结构改成空间结构,如图2所示。在很小的空间内将滤网的面积提高数倍,减小调压阀进口堵塞的风险。
附图说明
35.本实用新型附图旨在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一般特性,对说明书中的描述进行补充。然而,本实用新型附图是未按比例绘制的示意图,因而可能未能够准确反映任何所给出的实施例的精确结构或性能特点,本实用新型附图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或限制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涵盖的数值或属性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6.图1是现有调压阀结构示意。
37.图2是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38.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9.图4是图3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40.图5是本实用新型阀芯和可形变密封件高度关系示意图。
41.图6是图5中c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42.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43.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阀体1
46.高压腔1.1
47.低压腔1.2
48.第一环状凸部1.3
49.调压阀进口1.4
50.调压阀出口1.5
51.低压腔出口1.6
52.阀芯2
53.第二环状凸部2.1
54.可形变密封件3
55.接触斜面3.1
56.弹性件4
57.弹性件底座5
58.节流孔6
59.滤网7
60.凹槽8
61.密封件9
62.可形变密封件高度a
63.接触斜面底部与第二环状凸部高度差b
64.第二环状凸部高度h。
具体实施方式
6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加以应用,在没有背离实用新型总的设计思路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66.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作“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不同的是,当元件被称作“直接连接”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
67.第一实施例;
68.如图3结合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油泵支架的调压阀结构,包括:
69.阀体1,其形成有高压腔1.1和低压腔1.2,高压腔1.1与阀芯2接触位置的阀体1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环状凸部1.3,高压腔1.1顶部形成有调压阀进口1.4,高压腔1.1和低压腔1.2连接处侧壁上形成有调压阀出口1.5,低压腔底部形成有低压腔出口1.6;
70.阀芯2,其设置于阀体1内,其顶面周缘形成有第二环状凸部2.1,其用于高压腔1.1和低压腔1.2之间压强调节;
71.可形变密封件3,其固定于阀芯2顶面的第二环状凸部2.1内;
72.弹性件4,其固定于低压腔1.2中,其对阀芯2形成有向上弹力;
73.弹性件底座5,其固定在低压腔1.2底部,其用于支撑固定弹性件4;
74.其中,阀芯2运行至上锁止位时,第一环状凸部1.3一侧面与第二环状凸部2.1顶面形成面接触,第一环状凸部1.3压缩可形变密封件3边缘形成形变的面接触,第二环状凸部2.1与阀体2间以及可形变密封件3与阀体2间均形成密封。
75.可选择的,第一环状凸部1.3的顶部形成一弧面,第一环状凸部1.3的弧面压缩可形变密封件3边缘形成形变的面接触。
76.第二实施例;
77.参考图3、图4结合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油泵支架的调压阀结构,包括:
78.阀体1,其形成有高压腔1.1和低压腔1.2,高压腔1.1与阀芯2接触位置的阀体1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环状凸部1.3,高压腔1.1顶部形成有调压阀进口1.4,高压腔1.1和低压
腔1.2连接处侧壁上形成有调压阀出口1.5,低压腔底部形成有低压腔出口1.6;
79.阀芯2,其设置于阀体1内,其顶面周缘形成有第二环状凸部2.1,其用于高压腔1.1和低压腔1.2之间压强调节;
80.可形变密封件3,其固定于阀芯2顶面的第二环状凸部2.1内,可形变密封件3周缘与第一环状凸部1.3接触位置形成有接触斜面3.1;可形变密封件3的高度a大于第二环状凸部高度h,且接触斜面底部高度小于第二环状凸部高度h。参考图6所示,接触斜面底部高度c=h+b;
81.弹性件4,其固定于低压腔1.2中,其对阀芯2形成有向上弹力;
82.弹性件底座5,其固定在低压腔1.2底部,其用于支撑固定弹性件4;
83.其中,阀芯2运行至上锁止位时,第一环状凸部1.3一侧面与第二环状凸部2.1顶面形成面接触,第一环状凸部1.3压缩可形变密封件3边缘形成形变的面接触,第二环状凸部2.1与阀体2间以及可形变密封件3与阀体2间均形成密封。
84.第三实施例;
85.如图7结合图4

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油泵支架的调压阀结构,包括:
86.阀体1,其形成有高压腔1.1和低压腔1.2,高压腔1.1与阀芯2接触位置的阀体1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环状凸部1.3,高压腔1.1顶部形成有调压阀进口1.4,高压腔1.1和低压腔1.2连接处侧壁上形成有调压阀出口1.5,低压腔底部形成有低压腔出口1.6;
87.阀芯2,其设置于阀体1内,其顶面周缘形成有第二环状凸部2.1,其用于高压腔1.1和低压腔1.2之间压强调节;
88.可形变密封件3,其固定于阀芯2顶面的第二环状凸部2.1内,可形变密封件3周缘与第一环状凸部1.3接触位置形成有接触斜面3.1;可形变密封件3的高度a大于第二环状凸部高度h,且接触斜面底部高度小于第二环状凸部高度h。参考图6所示,接触斜面底部与第二环状凸部高度差为b,接触斜面底部高度c=h

b;
89.弹性件4,其固定于低压腔1.2中,其对阀芯2形成有向上弹力;
90.弹性件底座5,其固定在低压腔1.2底部,其用于支撑固定弹性件4;
91.节流孔6,其形成在低压腔出口1.6上方的弹性件底座5上;
92.其中,阀芯2运行至上锁止位时,第一环状凸部1.3一侧面与第二环状凸部2.1顶面形成面接触,第一环状凸部1.3压缩可形变密封件3边缘形成形变的面接触,第二环状凸部2.1与阀体2间以及可形变密封件3与阀体2间均形成密封。
93.第四实施例;
94.如图8结合图4

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油泵支架的调压阀结构,包括:
95.阀体1,其形成有高压腔1.1和低压腔1.2,高压腔1.1与阀芯2接触位置的阀体1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环状凸部1.3,高压腔1.1顶部形成有调压阀进口1.4,高压腔1.1和低压腔1.2连接处侧壁上形成有调压阀出口1.5,低压腔底部形成有低压腔出口1.6;
96.阀芯2,其设置于阀体1内,其顶面周缘形成有第二环状凸部2.1,其用于高压腔1.1和低压腔1.2之间压强调节;
97.可形变密封件3,其固定于阀芯2顶面的第二环状凸部2.1内,可形变密封件3周缘与第一环状凸部1.3接触位置形成有接触斜面3.1;可形变密封件3的高度a大于第二环状凸部高度h,且接触斜面底部高度小于第二环状凸部高度h。参考图6所示,接触斜面底部高度c
=h

b;
98.弹性件4,其固定于低压腔1.2中,其对阀芯2形成有向上弹力;
99.弹性件底座5,其固定在低压腔1.2底部,其用于支撑固定弹性件4;
100.节流孔6,其形成在低压腔出口1.6上方的弹性件底座5上;
101.滤网7,其固定在调压阀进口1.4处,其形成为空间结构;
102.凹槽8,其形成在高压腔上部的阀体外侧壁上;
103.密封件9,其套装于凹槽9中;
104.其中,阀芯2运行至上锁止位时,第一环状凸部1.3一侧面与第二环状凸部2.1顶面形成面接触,第一环状凸部1.3压缩可形变密封件3边缘形成形变的面接触,第二环状凸部2.1与阀体2间以及可形变密封件3与阀体2间均形成密封。
105.上述第一~第四实施例的阀芯2可以选择金属制造,可形变密封件3可以选择橡胶垫,弹性件4可以选择弹簧,密封件9可以选择橡胶圈。
106.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都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将理解的是,除非这里明确定义,否则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这类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语境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而不以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加以解释。
107.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