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3018发布日期:2021-07-30 13:0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机构,特别是涉及减速机构组,尤其是涉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的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都有各自的内齿圈,使得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的结构复杂、体积大、零件多和噪音大等;而且对于不同的减速比,各行星架的结构也不同,造成有多种不同规格的行星架,零件更多,不利于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具有结构合理、轴向尺寸小、成本低、兼容性高、噪音小、寿命长、整体性强和美观大方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至少为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共用同一个内齿圈;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都包括作为输入端的各级太阳轮、多个各级行星轮和作为输出端的各级行星架,各级的各行星轮分别与各级太阳轮相啮合,同时,各级行星轮还分别与同一个内齿圈相啮合,这样,各级行星轮在各级太阳轮的带动下,在同一个内齿圈内旋转运动,各级的各行星轮均与各级的行星架相连接,各级行星架跟随各级的各行星轮在同一个内齿圈内旋转运动,并由最后一级的行星架将动力传出去。

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架上设有两组不同中心距的各级行星轮安装孔,每一级行星架上的每一组各级行星轮安装孔的数量均与该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之行星轮的数量同等,使得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具有两种不同的减速比供选择安装。

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之行星轮的厚度依次增加,即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之第一级行星轮的厚度比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之第二级行星轮的厚度要小,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之第二级行星轮的厚度比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之第三级行星轮的厚度要小。

前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不小于后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

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整数倍;特别是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4或5。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架之两组行星轮安装孔的中心距分别为10.782毫米和10.196毫米。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采用至少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并且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共用同一个内齿圈,减少了内齿圈的个数,零件少,并且使得整个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的轴向尺寸相应地变短了,结构简单合理,也提高了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制造和装配的兼容性,降低了产品成本;

二、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架上设有两组不同中心距的各级行星轮安装孔,使得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具有两种不同的减速比供选择安装,使得不同减速比的行星架能够共用,提高了制造和装配的兼容性,降低了产品成本;

三、将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设计为整数倍,各级行星轮在运转过程中产生切向力会相会抵消,不会产生额外的分力,确保各齿轮受力均匀和平稳,特别是各级太阳轮不易损坏;特别是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采用4或5,使得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实现了多元化传动比,特别是实现了整数减速比、二进制和十进制减速比,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的减速比包括1:16、1:20、1:25、1:64、1:80和1:100和1:125,计算也特方便;

四、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之行星轮的厚度依次增加,强化了寿命;通过对行星轮的齿根弯曲强度和齿面疲劳强度等强度进行设计和校核(以最大的减速比1:5为安全系数校核),因此均适用于减速比1:4和1:5,显而易见,其互换性强,即在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里减速比1:4和1:5的齿宽是相同的,且相同级数所用的内齿圈高度也是一样的;换而言之,在相同的轴向长度的条件下,提高了齿轮的寿命,且因啮合长度控制合理而有效地降低了载荷分布系数和齿轮啮合时的噪音;

五、在特定的径向空间里,对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不同减速比1:4和1:5的齿轮进行参数化设计,设计了关键轮齿参数,在满足不根切、不顶切、齿厚不过薄、重合度大于1以及滑动率不过大等条件下,通过调整齿数、变位系数、中心距和模数,使得两者的内齿圈共用化(即轮齿齿面参数一致),直接降低了产品的复杂度、提高了兼容性并降低了产品成本;

六、特别是在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不同减速比1:4和i=1:5相对应的中心距分别为10.782毫米(分布于直径为21.564毫米的圆)和10.196毫米(分布于直径为20.392毫米的圆),这在径向空间里通过共用行星架的结构,将之简单化;当减速比为1:4时,选择4个分布于直径为21.564毫米的圆上的行星轮安装孔对其进行安装;当减速比为1:5时,则选择4个分布于直径为20.392毫米的圆上的行星轮安装孔对其进行安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制造和装配的兼容性,从而减小了成本;

七、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全部位于同一个内齿圈内,整体性强和美观大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具有结构合理、轴向尺寸小、成本低、兼容性高、噪音小、寿命长、整体性强和美观大方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实施例一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该实施例一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为两级减速机构;

图2是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实施例一分解后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3是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第一级行星架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4是所述第一级行星架的正投影主视示意图;

图5是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第二级行星架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6是所述第二级行星架的正投影主视示意图;

图7是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实施例一之各第一级行星轮安装在第一级行星架上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8是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实施例一之各第二级行星轮安装在第二级行星架上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实施例二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该实施例二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为三级减速机构;

图10是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实施例二分解后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1是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实施例二之各第三级行星轮安装在第三级行星架上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2是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4或5时的各级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的其中一种规格的参数设计一览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11,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至少为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考虑到实用性和可靠性,一般地,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至多为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共用同一个内齿圈90;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还包括作为输入端的太阳轮、多个行星轮和作为输出端的行星架,每一级的各行星轮分别与同一级太阳轮相啮合,同时,每一级行星轮还分别与同一个内齿圈90相啮合,这样,每一级行星轮在同一级太阳轮的带动下,在同一个内齿圈90内旋转运动,每一级的各行星轮均与该级的行星架相连接,每一级行星架跟随每一级的各行星轮在同一个内齿圈90内旋转运动,并由最后一级的行星架将动力传出去;第一级太阳轮一般与电机的输出轴(未画出)相连接,动力从每一级的太阳轮输入,从每一级的行星架输出,它们共用的同一个内齿圈90是固定不动处于锁死状态。

参见图3至图6,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架上设有两组不同中心距的各级行星轮安装孔,每一级行星架上的每一组各级行星轮安装孔的数量均与该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之行星轮的数量同等,使得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具有两种不同的减速比供选择安装。

参见图1、图2、图10和图11,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之行星轮的厚度依次增加,即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之第一级行星轮12的厚度比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之第二级行星轮22的厚度要小,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之第二级行星轮22的厚度比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之第三级行星轮32的厚度要小。在本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为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依次叠加的分别为第二级、第三极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参见图1至图11,前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不小于后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即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不小于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不小于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减速比;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整数倍,例如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4或5。例如本申请人有一个规格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架之两组行星轮安装孔的中心距分别为10.782毫米和10.196毫米。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8,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为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分别为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和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包括作为输入端的第一级太阳轮13、多个第一级行星轮12和作为输出端的第一级行星架11,以及将各第一级行星轮12与第一级行星架11相连接的多个第一级行星轮销轴14,第一级行星轮销轴14的数量与第一级行星轮12的数量同等;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也包括作为输入端的第二级太阳轮23、多个第二级行星轮22和作为输出端的第二级行星架21,以及将各第二级行星轮22与第二级行星架21相连接的多个第二级行星轮销轴24,第二级行星轮销轴24的数量与第二级行星轮22的数量同等;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和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共用同一个内齿圈90。

参见图1、图2、图7和图8,所述第一级太阳轮13的中心孔固定在电机之转轴(未画出)输出端,多个第一级行星轮12分别与所述第一级太阳轮13和内齿圈90相啮合,借助各第一级行星轮销轴14,所述第一级行星架11与各第一级行星轮12相连接。借助第一太阳轮销轴19,所述第一级行星架11与第二级太阳轮23相连接,多个第二级行星轮22分别与所述第二级太阳轮23和内齿圈90相啮合,借助各第二级行星轮销轴24,所述第二级行星架21与各第二级行星轮22相连接。

参见图1和图2,为了安全和方便安装负载,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还包括固定架60、输出盘70和轴承80,轴承80可以采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所述固定架60上设有轴向通孔61和与所述轴向通孔61同中心轴线且直径大于所述轴向通孔61的轴承室62;所述输出盘70呈倒凸形,包括上部的圆形盘体71和下部的轴体72;所述固定架60用多枚螺丝59固定在所述内齿圈90的后端上,所述轴承80位于所述固定架60的轴承室62内,所述输出盘70的轴体72插入所述轴承80的内孔中后用螺丝58固定在所述第二级行星架21上,从而使所述输出盘70的圆形盘体71形成最后的输出端。

参见图1、图2、图7和图8,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一般与电机配合使用,将电机输出端的转速降低和转矩增加;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固定在电机(未画出)上,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之转轴(未画出)输出端相连接,例如电机之转轴输出端插入固定到第一级太阳轮13的中心孔内。

参见图3至图6,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第一级行星架11上设有两组不同中心距d1、d2的第一级行星轮安装孔111、112,这样就使得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具有两种不同的减速比供选择安装,第一级行星架11上的每一组第一级行星轮安装孔111、112的数量均与第一级行星轮12的数量同等,两组不同中心距d1、d2的第一级行星轮安装孔111、112实际上位于两个直径分别为d1、d2的同心圆上,d1不等于d2。同理,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二级行星架21上也设有两组不同中心距d3、d4的第二级行星轮安装孔211、212,这样就使得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具有两种不同的减速比供选择安装,第二级行星架21上的每一组第二级行星轮安装孔211、212的数量均与第二级行星轮22的数量同等,两组不同中心距d3、d4的第二级行星轮安装孔211、212实际上位于两个直径分别为d3、d4的同心圆上,d3不等于d4。

参见图1至图8,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不小于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为了第一级行星轮12和第二级行星轮22在运转过程中产生切向力相会抵消,这样就不会产生额外的分力,第一级太阳轮13和第二级太阳轮23都不会损坏,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为整数倍;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也为整数倍。例如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为4或5,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也为4或5。例如本申请人有一个规格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第一级行星轮12和第二级行星轮22的数量均为四个;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第一级行星架11上两组不同中心距d1、d2分别为10.782毫米和10.196毫米,其中中心距d1为10.782毫米的也就是直径d1为21.564的圆上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组第一级行星轮安装孔111,若四个第一级行星轮12借助四条第一级行星轮销轴14安装在第一级行星架11的第一组第一级行星轮安装孔111内,则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为4;而中心距d2为10.196毫米的也就是直径d2为21.392的圆上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二组第一级行星轮安装孔112,若四个第一级行星轮12借助四条第一级行星轮销轴14安装在第一级行星架11的第二组第一级行星轮安装孔112内,则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则为5。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二级行星架21上两组不同中心距d3、d4也分别为10.782毫米和10.196毫米,其中中心距d3为10.782毫米的也就是直径d3为21.564的圆上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组第二级行星轮安装孔211,若四个第二级行星轮22借助四条第二级行星轮销轴24安装在第二级行星架21的第一组第一级行星轮安装孔211内,则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为4;而中心距d4为10.196毫米的也就是直径d4为21.392的圆上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二组第二级行星轮安装孔212,若四个第二级行星轮22借助四条第二级行星轮销轴24安装在第二级行星架21的第二组第二级行星轮安装孔212内,则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则为5。

参见图1至图8和图12,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为4,例如本申请人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第一级太阳轮13、各第一级行星轮12的齿数分别为:16、16;此时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也为4,本申请人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二级太阳轮23、各第二级行星轮22的齿数分别为:16、16,它们共同的内齿圈90的齿数为48,则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输出端的转矩约是电机之转轴转矩的4*4=16倍。

或者是,参见图1至图8和图12,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为5,例如本申请人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第一级太阳轮13、各第一级行星轮12的齿数分别为:12、18;此时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为4,本申请人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二级太阳轮23、各第二级行星轮22的齿数分别为:16、16,它们共同的内齿圈90的齿数还是为48,则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输出端的转矩约是电机之转轴转矩的5*4=20倍。

或者是,参见图1至图8和图12,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为5,例如本申请人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第一级太阳轮13、各第一级行星轮12的齿数分别为:12、18;此时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也为5,本申请人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二级太阳轮23、各第二级行星轮22的齿数分别为:12、18,它们共同的内齿圈90的齿数还是为48,则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输出端的转矩约是电机之转轴转矩的5*5=25倍。

参见图1和图2,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之第一级行星轮12的厚度t1比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之第二级行星轮22的厚度t2要小。例如本申请人有一个规格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之第一级行星轮12的厚度t1为2.3毫米,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之第二级行星轮22的厚度t2为5.5毫米。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图4和图9至图11,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即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为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增加了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与实施例一相比,结构方面稍有不同:

a、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包括作为输入端的第三级太阳轮33、多个第三级行星轮32和作为输出端的第三级行星架31,以及将各第三级行星轮32与第三级行星架31相连接的多个第三级行星轮销轴34,第三级行星轮销轴34的数量与第三级行星轮32的数量同等;

b、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和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也是共用同一个内齿圈90,内齿圈90的轴向尺寸要变长一些,以便容纳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

c、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二级行星架21由于要借助第二太阳轮销轴29与第三级太阳轮33相连接,因此第二级行星架21的中心部位的结构要由沉孔变为扁圆孔,可以参照图3、图4的第一级行星架11的结构;

d、此时输出盘70的轴体72是用螺丝58固定在所述第三级行星架31上,从而使所述输出盘70的圆形盘体71形成最后的输出端,第三级行星架31可以参照图5、图6之实施例一的第二级行星架21的结构;

e、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第三级行星架31上也设有两组不同中心距的第三级行星轮安装孔311、312,这样就使得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也具有两种不同的减速比供选择安装,第三级行星架31上的每一组第三级行星轮安装孔311、312的数量均与第三级行星轮32的数量同等,两组不同中心距的第三级行星轮安装孔311、312实际上位于两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上;

f、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不小于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减速比;所述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减速比也为整数倍;例如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减速比为4或5;例如本申请人有一个规格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第一级行星轮12、第二级行星轮22和第三级行星轮32的数量均为四个;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第三级行星架31上两组不同中心距分别也为10.782毫米和10.196毫米,其中中心距为10.782毫米的也就是直径为21.564的圆上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组第三级行星轮安装孔311,若四个第三级行星轮32借助四条第三级行星轮销轴34安装在第三级行星架31的第一组第三级行星轮安装孔311内,则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减速比为4;而中心距为10.196毫米的也就是直径为21.392的圆上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二组第三级行星轮安装孔312,若四个第三级行星轮32借助四条第三级行星轮销轴34安装在第三级行星架31的第二组第三级行星轮安装孔312内,则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减速比则为5;

g、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之第一级行星轮12的厚度t1、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之第二级行星轮22的厚度t2和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之第三级行星轮32的厚度t3依次增大。例如本申请人有一个规格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之第一级行星轮12的厚度t1为2.3毫米,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之第二级行星轮22的厚度t2为5.5毫米,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之第三级行星轮32的厚度t3为14.0毫米。

参见图9至图12,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为4,例如本申请人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第一级太阳轮13、各第一级行星轮12的齿数分别为:16、16;此时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也为4,本申请人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二级太阳轮23、各第二级行星轮22的齿数分别为:16、16;此时所述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减速比也为4,本申请人所述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第三级太阳轮33、各第三级行星轮32的齿数分别为:16、16;它们共同的内齿圈90的齿数为48,则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输出端的转矩约是电机之转轴转矩的4*4*4=64倍。

或者是,参见图9至图12,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为5,例如本申请人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第一级太阳轮13、各第一级行星轮12的齿数分别为:12、18;此时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为4,本申请人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二级太阳轮23、各第二级行星轮22的齿数分别为:16、16;此时所述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减速比也为4,本申请人所述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第三级太阳轮33、各第三级行星轮32的齿数分别为:16、16;它们共同的内齿圈90的齿数还是为48,则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输出端的转矩约是电机之转轴转矩的5*4*4=80倍。

或者是,参见图9至图12,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为5,例如本申请人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第一级太阳轮13、各第一级行星轮12的齿数分别为:12、18;此时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也为5,本申请人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二级太阳轮23、各第二级行星轮22的齿数分别为:12、18;此时所述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减速比也为4,本申请人所述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第三级太阳轮33、各第三级行星轮32的齿数分别为:16、16;它们共同的内齿圈90的齿数还是为48,则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输出端的转矩约是电机之转轴转矩的5*5*4=100倍。

或者是,参见图9至图12,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减速比为5,例如本申请人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0的第一级太阳轮13、各第一级行星轮12的齿数分别为:12、18;此时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减速比也为5,本申请人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二级太阳轮23、各第二级行星轮22的齿数分别为:12、18;此时所述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减速比也为5,本申请人所述第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0的第三级太阳轮33、各第三级行星轮32的齿数分别为:12、18;它们共同的内齿圈90的齿数还是为48,则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输出端的转矩约是电机之转轴转矩的5*5*5=125倍。

图12是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之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4或5时的各级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的其中一种规格的参数设计一览表,在此不再作更多的赘述。从图12中可以看出,通过对行星轮的齿根弯曲强度和齿面疲劳强度等强度进行设计和校核(以最大的减速比1:5为安全系数校核),因此均适用于减速比1:4和1:5,显而易见,其互换性强,即在每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里减速比1:4和1:5的齿宽是相同的,且相同级数所用的内齿圈高度也是一样的;换而言之,在相同的轴向长度的条件下,提高了齿轮的寿命,且因啮合长度控制合理而有效地降低了载荷分布系数和齿轮啮合时的噪音;而且在特定的径向空间里,对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不同减速比1:4和1:5的齿轮进行参数化设计,设计了关键轮齿参数,在满足不根切、不顶切、齿厚不过薄、重合度大于1以及滑动率不过大等条件下,通过调整齿数、变位系数、中心距和模数,使得两者的内齿圈共用化(即轮齿齿面参数一致),直接降低了产品的复杂度、提高了兼容性并降低了产品成本;特别是在各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不同减速比1:4和i=1:5相对应的中心距分别为10.782毫米(分布于直径为21.564毫米的圆)和10.196毫米(分布于直径为20.392毫米的圆),这在径向空间里通过共用行星架的结构,将之简单化;当减速比为1:4时,选择4个分布于直径为21.564毫米的圆上的行星轮安装孔对其进行安装;当减速比为1:5时,则选择4个分布于直径为20.392毫米的圆上的行星轮安装孔对其进行安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组制造和装配的兼容性,从而减小了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