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3164发布日期:2021-08-27 10:46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管路连接装置主要用于管路的连接,例如在空调系统中,可以通过管路连接装置对制冷系统的两根配管实现密封固定。图13是背景技术一种普遍的管路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接管1'、第二接管2'、连接头3'和接管螺纹件4',接管螺纹件4'设置有内螺纹,管接头3'设置有外螺纹,接管螺纹件4'和管接头3'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接管1'设置有扩口,第一接管1'扩口的一端在接管螺纹件4'的作用下与管接头3'抵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接头组件,包括管接头本体、接管、螺纹件、密封件以及卡紧件;

所述管接头本体包括容纳部和管接头本体螺纹部,所述螺纹件包括螺纹件螺纹部和螺纹件抵接部;

所述螺纹件呈空心状,所述螺纹件包括螺纹件通孔部,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件通孔部,所述卡紧件包括卡紧件通孔部,所述接管穿设于所述螺纹件通孔部、所述密封件通孔部、所述卡紧件通孔部;

所述螺纹件螺纹部与所述管接头本体螺纹部螺纹配合,所述螺纹件抵接部与所述密封件相抵,至少部分所述螺纹件抵接部位于所述容纳部内,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卡紧件相抵,所述卡紧件与所述容纳部相抵,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管接头本体、所述接管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接头装置,其接管与卡紧件相抵,螺纹件抵接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管接头本体的容纳部内且与密封件相抵,密封件与卡紧件相抵,具有较好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管接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管接头本体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卡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螺纹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螺纹件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卡紧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另一种结构的管接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背景技术的管路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管接头本体;11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2容纳部;121抵接部;122第一容纳部;123第二容纳部;13接管配合部;14阻挡部;2接管;3螺纹件;31螺纹件通孔部;32螺纹件螺纹部;33螺纹件抵接部;4压环;41压环通孔部;5密封件;51密封件通孔部;6卡紧件;61变形部;62基体部;63卡紧件通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管接头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管接头本体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卡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螺纹件的剖视图;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提及的方位词横、竖、上和下等均是以图1至图6中零部件位于图中及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基准定义的,所述方位词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技术方案的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包括管接头本体1、接管2、螺纹件3、密封件5、以及卡紧件6。

请具体参考图1-3,管接头本体1呈空心结构,并且具有开口,在靠近该开口一侧的外缘部分,管接头本体1设置有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1(用于与螺纹件螺纹部32拧紧配合,下文会提到),在管接头本体1的内缘部分大致形成有容纳部12,容纳部12还包括第一容纳部122和第二容纳部123,沿着接管2插入的方向,第二容纳部123的内径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其可以呈圆台状,第一容纳部122大致位于第二容纳部123相对靠近靠近管接头本体1开口一侧,第一容纳部122内的空间可以呈圆柱状,其主要用于容纳密封件5,密封件5与第一容纳配合部122过盈配合密封,卡紧件6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部123,第二容纳部123的界面大致呈圆台状。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容纳部122和第二容纳部123之间形成有大致垂直于管接头本体1的轴向方向的抵接部121,抵接部121与第二容纳部123的角度不同,当然,抵接部121并非必须与管接头本体1的轴向方向垂直设置,仅需要实现卡紧件6(下文会提到)能够与该抵接部121相抵即可。

此外,请具体参考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卡紧件6包括变形部61、基体部62和卡紧件通孔部63,在本实施例中,基体部62位于变形部61相对靠近管接头本体1的开口的一端,变形部61大致呈空心状的圆筒形结构或圆台型结构或圆锥形结构,基体部62大致呈空心状的圆环形结构,卡紧件6总体也大致呈空心状,在卡紧件6的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有卡紧件通孔部63,可以供接管2穿过。

请具体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5的材质包括石墨,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5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和耐有机溶剂的腐蚀性能也较好,且具有较好的韧性,在受力的情况下能发生形变,密封件5的大致中心位置设置有密封件通孔部51,接管2可以穿过该密封件通孔部51。

请具体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包括螺纹件3,该螺纹件3设置有螺纹件螺纹部32和螺纹件通孔部31,螺纹件通孔部31可以供接管2穿过。

在接管2与卡紧件6在还未装配的状态下,接管2的外径小于卡紧件通孔部63的内径,在管接头本体1与接管2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卡紧件6、密封件5先后放入管接头本体1的容纳部12,然后向螺纹件螺纹部32与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1螺纹配合(但不拧紧),使得螺纹件3、密封件5以及卡紧件6依次排列,再使得接管2穿过螺纹件通孔部31、密封件通孔部51和卡紧件通孔部63,最后将螺纹件螺纹部32与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1螺纹配合拧紧,在螺纹件3和管接头本体1在拧紧过程中,卡紧件6受到螺纹件3的压力逐渐向下运动,由于沿着管接头组件的轴向且从第一容纳部122到抵接部121方向,第二容纳部123的内径逐渐减小,因此当卡紧件6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变形部61会与第二容纳部123相抵,在此时,继续拧动螺纹件3,变形部61会发生变形,其内径和外径都逐渐变小,卡紧件6会继续向下运动,直至变形部61与接管2相抵,卡紧件6与接管2过盈配合固定连接。

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当卡紧件6向下运动,直至卡紧件6的基体部62与管接头本体1的抵接部121相抵时,卡紧件6达到极限位置,此时卡紧件与接管2过盈配合以使两者固定连接。

为了增加卡紧件6的变形部61的变形效果,本实施例的管接头组件还设置为:第二容纳部123锥面角度大于变形部61的锥面角度,此时,沿着卡紧件6的运动方向,变形部61更容易发生变形。

此外,为了方便卡紧件6与第二容纳部123相抵,本实施例的管接头组件还设置为:变形部61相对远离基体部62的一端的外径小于第二容纳部123相对靠近第一容纳部122的一端的内径。

在密封件5与卡紧件6相抵接时,主要为基体部62与密封件5相抵,基体部62可以与容纳部12间隙配合,当螺纹件螺纹部32与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1螺纹拧紧配合时,基体部61为密封件5提供了一个支撑面。

当然,变形部61和基体部62并非有明显的界限,例如当卡紧件6整体呈圆台型时,其与密封件5相抵的面为基体部,其余的为变形部,在如图所示的卡紧件结构,其大致呈圆环状的部分为基体部62,呈圆台状的部分为变形部61,在本实施例中,变形部61和基体部62为一体式结构。

为了装配方便,在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还没有螺纹拧紧配合时,密封件5与管接头本体1间隙配合,即密封件5的外径小于与密封件5存在共同轴向区域的容纳部12部分的内径,当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在逐渐拧紧的过程中,密封件5开始受到螺纹件3的压力而发生形变,密封件5沿管接头本体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逐渐减小,密封件5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少以至密封件5与容纳部12的内壁相抵密封。

此外,为了装配方便,在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还没有螺纹拧紧配合时,密封件5与接管2间隙配合,即密封件5的内径大于接管2的外径,当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在逐渐拧紧的过程中,密封件5开始受到螺纹件3的压力而发生形变,密封件5沿管接头本体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逐渐减小,密封件5与接管2外壁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少以至密封件5与接管2的外壁相抵密封。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1,其管接头本体1与接管2的连接较为方便,仅需要通过将管接头本体1与螺纹件3拧紧的方式即可实现管接头本体1与接管2的连接,且在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螺纹拧紧配合后,通过密封件5的形变从而实现管接头组件的密封。

在背景技术中,其接管的一端经过扩口,其强度相对于未经扩口时有所下降,此外,接管扩口处被抵紧于连接头和接管螺纹件之间,扩口处承受的力较大,而本实施例中,接管2无需经过扩口并且被抵紧,而是通过卡紧件6实现接管2的固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卡紧件6从而使得接管2与管接头本体1的连接更为牢固,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卡紧件6与接管2卡紧实现两者的固定,该固定方式较为方便,仅需将接管2插入卡紧件通孔部63,依靠卡紧件6发生变形使得卡紧件6与接管2连接,此外,卡紧件6的两侧分别与管接头本体1的第二容纳部123和密封件5相抵,密封件5与螺纹件3相抵,当有外力欲使得接管2与管接头本体1分离时,接管2所受的力可以通过卡紧件6依次传递至垫圈4、密封件5,最后作用于螺纹件3,而由于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因此,使得接管2与管接头本体1分离,所需要的力也较大。

另外,本实施例的管接头组件的拆卸也比较方便,仅需要使得螺纹件3相对于管接头本体1朝向拧松的方向转动,即可以实现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分离,操作较为简单和方便。

为了进一步增加管接头组件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的螺纹件3还包括螺纹件抵接部33,具体的,螺纹件抵接部33大致为沿着螺纹件3(除螺纹件延伸部33的其余部分)的底面部分延伸而形成的结构,螺纹件抵接部33大致呈空心的结构,在螺纹件抵接部33的下缘位置设置有螺纹件抵接面331,螺纹件抵接面331可以与密封件5相抵。螺纹件抵接部33的内部形成部分螺纹件通孔部31以供接管2穿过。

在螺纹件3和管接头本体1螺纹连接过程中,螺纹件抵接部33可以逐渐伸入至容纳部12的内部空间,使得至少部分螺纹件抵接部33位于容纳部12内,为实现以上功能,螺纹件抵接部33和容纳部12(螺纹件抵接部33能够伸入至容纳部12最深的部分)在垂直于管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的平面的投影没有存在重叠的区域,此时伸入容纳部12的螺纹件抵接部33的外壁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值得说明的是,伸入容纳部12的螺纹件抵接部33的外壁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仅针对容纳部12和螺纹件抵接部33而言,并不考虑其他零部件,例如,在螺纹件抵接部33逐渐伸入至容纳部12内时,密封件5受到压力的影响可能会填充螺纹件抵接部33的外壁和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的部分间隙,但并不影响螺纹件抵接部33的外壁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的表述。

相对于没有设置螺纹件抵接部33的管接头组件,在螺纹件3和管接头本体1螺纹连接相同的程度时,设置有螺纹件抵接部33的管接头组件对密封件5具有更大的挤压力,从而密封件5与容纳部23、接管2的密封力也更大,此时,该管接头组件的密封效果较好。

请具体参考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还包括接管配合部13,具体的,接管配合部13位于第二容纳部123相对远离第一容纳部122的一侧,接管配合部13具有轴向深度,且其和接管2可以相配合,具体的,接管2穿过卡紧件6的部分可以位于接管配合部13,接管配合部13与接管2间隙配合。接管配合部13的设置,可以增加接管2与管接头本体1的配合长度,从而减少接管2在管接头本体1内的晃动,也可以减少由于接管2在管接头本体1内晃动而产生的噪音,在接管2与管接头本体1的装配过程中,接管配合部13也可以为接管2提供导向,接管2的轴线与管接头本体1的轴线的同轴度也可以得到进一步保障。

为了控制接管2与管接头本体1的配合长度,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还包括阻挡部14,阻挡部14位于接管配合部13相对远离第二容纳部123的一侧,另外,为了实现阻挡部14与接管2接触时可以限制接管2进一步朝向管接头本体1内部移动,阻挡部14沿着垂直于管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接管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部分,以使接管2能够与阻挡部14相抵,当接管2的外周和阻挡部14的内壁的横截面呈圆形时,接管2的外径大于阻挡部14的内径。

【第二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7-10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螺纹件的剖视图;图9为图7中压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7中卡紧件的剖面示意图;

为了清楚简明地描述其他实施例,避免行文过于累赘,以下的实施例中,对于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同一名称和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并在文中针对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进行说明。

请具体参考图7、9,在本实施例中,管接头组件还包括压环4,压环4大致呈圆环状结构,压环4可以为封闭的结构,也可以为具有开口的结构,压环4设置有压环通孔部41,可以供接管2穿过。

在接管2与卡紧件6在还未装配的状态下,接管2的外径小于卡紧件6的内径,在管接头本体1与接管2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卡紧件6、压环4、密封件5先后放入管接头本体1的容纳部12,然后向螺纹件螺纹部32与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1螺纹配合(但不拧紧),使得螺纹件3、压环4、密封件5以及卡紧件6依次排列,再使得接管2穿过螺纹件通孔部31、压环通孔部41、密封件通孔部51和卡紧件通孔部63,最后将螺纹件螺纹部32与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1螺纹配合拧紧,在螺纹件3和管接头本体1在拧紧过程中,卡紧件6受到螺纹件3的压力逐渐向下运动,由于沿着管接头组件的轴向且从第一容纳部122到抵接部121方向,第二容纳部123的内径逐渐减小,因此当卡紧件6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变形部61会与第二容纳部123相抵,在此时,继续拧动螺纹件3,变形部61会发生变形,其内径和外径都逐渐变小,卡紧件6会继续向下运动,直至变形部61与接管2相抵,卡紧件6与接管2过盈配合固定连接。

此时,卡紧件6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容纳部123和密封件5相抵,密封件5被压环4抵紧,压环4被螺纹件3轴向抵紧,此时螺纹件3与压环4相抵的端面为螺纹件抵接面331。

在本实施例中,压环4可以实现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螺纹件抵接部33的功能,区别在于压环4与螺纹件3采用分体设置,压环4的加工也较为方便。

请具体参考图8-9,在螺纹件3和管接头本体1螺纹连接过程中,压环4可以逐渐伸入至容纳部12的内部空间,使得至少部分压环4位于容纳部12内,为实现以上功能,压环4和容纳部12(压环4能够伸入至容纳部12最深的部分)在垂直于管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的平面的投影没有存在重叠的区域,此时伸入容纳部12的压环4的外壁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值得说明的是,伸入容纳部12的压环4的外壁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仅针对容纳部12和压环4而言,并不考虑其他零部件,例如,在压环4逐渐伸入至容纳部12内时,密封件5受到压力的影响可能会填充压环4的外壁和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的部分间隙,但并不影响压环4的外壁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的表述。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卡紧件6也呈分体式结构,即变形部61和基体部62也呈分体式结构。

【第三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2对第三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清楚简明地描述其他实施例,避免行文过于累赘,以下的实施例中,对于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同一名称和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并在文中针对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2,在本实施例中,管接头组件螺纹部11为外螺纹,螺纹件螺纹部32为内螺纹,螺纹件抵接部33位于螺纹件螺纹部32相对靠近密封件5的一端,当管接头组件螺纹部11与螺纹件螺纹部32螺纹拧紧配合时,螺纹件抵接部33与密封件5相抵,使得密封件5膨胀与管接头本体1和接管2相抵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较为巧妙地将螺纹件3的螺纹件螺纹部32和螺纹件抵接部33设置为一体结构,有利于节约螺纹件3的材料,使得该螺纹件3亦或者说是管接头组件的成本更低,且管接头组件的接管2和管接头本体1的连接效果也较好。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相抵包括直接相抵或间接相抵,此外,管接头本体的两端通常都设置有接管,容易理解,管接头的两端都需要设置于接管固定的结构,本申请仅对管接头本体的一端与接管连接的结构进行限定,即并不要求管接头的两端都采用了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方案,对于一端采用了本申请的方案的管接头组件,其另一端也可以采用本申请的方案提供的管接头组件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本申请提供的管接头组件的技术方案,请具体参考图11,其管接头组件的一端采用了本申请的方案,另一端采用了其他方案实现了接管与管接头的连接,但其仍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出现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仅是为了区分不同零部件,并不意味着各部件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先后关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阀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