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衬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脱衬套。
背景技术:2.电气行业中,经常性的需要用到口径大小不一的塑胶管,当操作人员对接不同口径的塑胶管时,一般将塑胶管的端口热熔后,使用卡箍打紧,来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塑胶管热胀冷缩的特性容易导致形变,从而导致连接处密封性降低,且塑胶管变形后,卡箍不能再打紧塑胶管的端部,导致两根塑胶管分离、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不同口径的塑胶管对接时容易分离脱落的情况,提供一种防脱衬套,能够有效避免对接的塑胶管分离脱落,提高其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且密封性极佳。
4.一种防脱衬套,包括金属外衬套与橡胶内衬套,所述金属外衬套包括套管、环圈与若干橡胶条,所述套管一端与所述环圈焊接,若干所述橡胶条嵌合安装在所述套管外侧壁上,所述橡胶条与所述套管的轴向平行,所述橡胶内衬套包括挡板与胶套,所述挡板与所述胶套一端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环圈可拆卸连接,所述胶套安装在所述套管内,所述胶套内侧壁上设置有螺纹。
5.优选的,所述橡胶条中部带有若干气孔。
6.优选的,所述橡胶条背离所述环圈一侧设置有斜切角。
7.优选的,所述环圈背离所述套管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8.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盲孔,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若干螺钉,所述螺钉对应插接在所述盲孔内。
9.优选的,所述套管内侧壁为磨砂面。
10.优选的,所述橡胶条的数量为10道。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1、通过金属外衬套与橡胶内衬套配合,能够大幅度增强塑胶管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避免塑胶管被卡箍挤压变形,保证密封效果,且不易分离脱落;2、在金属外衬套上设置有橡胶条,并在橡胶内衬套内设置有螺纹,用于增强套设在金属外衬套及插接在橡胶内衬套内的塑胶管的摩擦力,防止塑胶管因为变形松动从衬套上脱落。
附图说明
12.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一种防脱衬套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一种防脱衬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防脱衬套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1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8.如图1~3所示,一种防脱衬套,包括金属外衬套1与橡胶内衬套2,所述金属外衬套1包括套管11、环圈12与若干橡胶条13,所述套管11一端与所述环圈12焊接,若干所述橡胶条13嵌合安装在所述套管11外侧壁上,所述橡胶条13与所述套管11的轴向平行,所述橡胶内衬套2包括挡板21与胶套22,所述挡板21与所述胶套22一端连接,所述挡板21与所述环圈12可拆卸连接,所述胶套22安装在所述套管11内,所述胶套22内侧壁上设置有螺纹22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组装时,首先将口径较小的第一塑胶管100插入胶管22内,由于胶管22内设置有螺纹221,因此操作人员即可对应的将第一塑胶管100旋拧进入胶管22内,利用具有弹性的螺纹221提高胶套22与第一塑胶管10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第一塑胶管100从橡胶内衬套2内脱离出去。进一步的,将第二塑胶管200套设在金属外衬套1上,因为套管11上设置有若干长条的橡胶条13,橡胶条13与第二塑胶管200内壁抵接,橡胶条13过盈配合在套管11与第二塑胶管200内壁之间,即可防止第二塑胶管200从金属外衬套1上脱落。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套管11是金属制成的,当第二塑胶管200外侧使用卡箍打紧时,套管11抵住第二塑胶管200内壁,即可防止第二塑胶管200形变,提高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操作人员将第一塑胶管100带有橡胶内衬套2的一端插入金属外衬套1内,利用橡胶内衬套2与金属外衬套1内壁之间过盈配合,即可将第一塑胶管100与第二塑胶管200连通,能防止第一塑胶管100与第二塑胶管200脱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条13的数量为10道,在其他实施例中,橡胶条13的数量可以根据套管11的口径大小设定,使得套管11能与第二塑胶管200紧密连接。
19.如图1~2所示,所述橡胶条13中部带有若干气孔131,所述橡胶条13背离所述环圈12一侧设置有斜切角132。具体的,为了提高橡胶条13的弹性,在橡胶条13中部设置若干气孔131,气孔131均匀分布。在橡胶条13一端设置斜切角132,便于工作人员将金属外衬套1插入第二塑胶管200内,操作起来更方便。
20.如图1~2所示,所述环圈12背离所述套管11一侧设置有凹槽121,所述挡板21安装在所述凹槽121内,所述凹槽121内设置有若干盲孔122,所述挡板21上设置有若干螺钉211,所述螺钉211对应插接在所述盲孔122内。为了提高金属外衬套1与橡胶内衬套2之间的连接
强度,在环圈12面上设置凹槽121,当橡胶内衬套2插入套管11内时,挡板21贴合安装在凹槽121内,而螺钉211即可对应插入盲孔122内,利用螺钉211加强连接,防止第一塑胶管100与第二塑胶管200分离开来。
21.如图1~2所示,所述套管11内侧壁为磨砂面。具体的,将套管11内壁设置为磨砂面,可以有效提高套管11与胶套22外壁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胶套22从套管11内脱落。
2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2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