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对夹衬氟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9752发布日期:2021-08-10 14:0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对夹衬氟球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对夹衬氟球阀。



背景技术:

球体(ballvalve)问世于世纪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工艺及产品结构的不断改进,在短短的年时间里,已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阀类。在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球体的使用正在逐年不断的上升。在我国,球体被广泛的应用在石油炼制、长输管线、化工、造纸、制药、水利、电力、市政、钢铁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具有旋转度的动作,旋塞体为球体,有圆形通孔或通道通过其轴线。球体在管路中主要用来做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它只需要用旋转度的操作和很小的转动力矩就能关闭严密;但是在介质腐蚀性较大的管路中,通常需要进行衬氟处理。

现有的对夹式衬氟球阀安装的特殊环境下的阀门人工开关阀门操作较为麻烦,内部的球体长期受到流体的压力容易损坏,对夹处气密性差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电动对夹衬氟球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对夹衬氟球阀,可远程操作开关阀门,内部的球体不易损坏,对夹缝隙处的气密性良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对夹衬氟球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阀体机身、第一对夹环圈、法兰盘、步进电机、电机支撑板、转轴、球体、环形电磁吸盘、橡胶层和弹簧,所述第一对夹环圈固定连接在第一阀体机身左侧外表面上,所述电机支撑板水平安装在第一对夹环圈侧端上方,所述步进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撑板上,所述转轴一端与步进电机输出端连接,且竖直贯穿第一对夹环圈至阀体机身内部,所述法兰盘安装在第一阀体机身右侧端上,所述第一阀体内部中心处设有贯穿第一阀体机身的第一流体管道,所述球体安装在转轴下端上,所述球体外表面接触着橡胶层,所述橡胶层通过多个所述弹簧连接在第一阀体机身内部,所述球体内部设有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管道内壁连接有第一氟层,所述流体通道内壁连接有第二氟层,所述环形电磁吸盘安装在第一阀体机身左侧端上,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二阀体机身、第二对夹环圈、法兰盘和密封圈支撑环,所述第二对夹环圈固定连接在第二阀体机身右侧外表面上,所述法兰盘安装在第二阀体机身左侧端上,所述第二阀体内部中心处设有贯穿第二阀体机身的第二流体管道,所述第二流体管道连接着第三氟层,所述第三氟层右侧端内表面连接有o型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支撑环背部设有滑动座,两个所述密封圈支撑环通过滑动座滑动安装在第二阀体机身右侧端内部,且位于o型密封圈内侧,所述第二阀体机身右侧端上设有与环形电磁吸盘卡接配合的环形槽,所述滑动座贯穿第三氟层和o型密封圈,且位于环形槽背侧。

优选的,所述o型密封圈与密封圈支撑环均部分伸出第二阀体机身,且密封圈支撑环的宽度大于o型密封圈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流体管道与第二流体管道的孔径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法兰盘上设有环形分布的外部管道接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对夹环圈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对夹环圈连接配合的通孔。

有益效果:

(1)通过步进电机、转轴和球体的配合作用,可实现远程操作开关阀门,解决了某些安装在不利于人工开关阀门的环境下的如何打开阀门的问题。

(2)第一氟层、第二氟层和第三氟层均为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三者配合使用可有效的防止流过的流体腐蚀阀门本体;球体的外表面接触者橡胶层和橡胶层上连接的弹簧可以有效缓冲流体对球体的冲击,增加了球体的使用寿命,不易损坏。

(3)第一阀体机身的环形电磁吸盘与第二阀体机身的环形环形槽卡接配合作用,使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便于拆卸进行检查,通电后环形电磁吸盘产生的磁吸附力使自身紧密吸附在环形槽中,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个球阀的稳定性;另外通电时环形电磁吸盘产生的磁力带动滑动底座上的密封圈支撑环接触压紧o型密封圈,使o型密封圈紧密贴着第一流体管道和第二流体管道对夹缝隙处,保证了第一流体管道和第二流体管道对夹处不会出现流体进出对阀体机身的损坏,又o型密封圈在密封圈支撑环的支撑保护下不易被流体长期冲击而脱落,从而提高了整个球阀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第二阀体上法兰盘的侧视图;

图4为第二阀体机身的右侧视图;

图中:1-第一阀体机身,2-第一对夹环圈,3-法兰盘,4-步进电机,5-电机支撑板,6-转轴,7-球体,8-第一流体管道,9-流体通道,10-第二阀体机身,11-第二对夹环圈,12-第二流体管道,13-第一氟层,14-环形槽,15-第二氟层,16-第三氟层,17-通孔,18-环形电磁吸盘,19-外部管道接孔,20-橡胶层,21-o型密封圈,22-密封圈支撑环,23-弹簧,24-滑动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电动对夹衬氟球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阀体机身1、第一对夹环圈2、法兰盘3、步进电机4、电机支撑板5、转轴6、球体7、环形电磁吸盘18、橡胶层20和弹簧23,所述第一对夹环圈2固定连接在第一阀体机身1左侧外表面上,所述电机支撑板5水平安装在第一对夹环圈2侧端上方,所述步进电机4安装在电机支撑板5上,所述转轴6一端与步进电机4输出端连接,且竖直贯穿第一对夹环圈2至阀体机身内部,所述法兰盘3安装在第一阀体机身1右侧端上,所述第一阀体内部中心处设有贯穿第一阀体机身1的第一流体管道8,所述球体7安装在转轴6下端上,所述球体7外表面接触着橡胶层20,所述橡胶层通过多个所述弹簧23连接在第一阀体机身1内部,所述球体7内部设有流体通道9,所述第一流体管道8内壁连接有第一氟层13,所述流体通道9内壁连接有第二氟层15,所述环形电磁吸盘18安装在第一阀体机身1左侧端上,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二阀体机身10、第二对夹环圈11、法兰盘3和密封圈支撑环22,所述第二对夹环圈11固定连接在第二阀体机身10右侧外表面上,所述法兰盘3安装在第二阀体机身10左侧端上,所述第二阀体内部中心处设有贯穿第二阀体机身10的第二流体管道12,所述第二流体管道12连接着第三氟层16,所述第三氟层右侧端内表面连接有o型密封圈21,所述密封圈支撑环22背部设有滑动座24,两个所述密封圈支撑环22通过滑动座24滑动安装在第二阀体机身10右侧端内部,且位于o型密封圈21内侧,所述第二阀体机身10右侧端上设有与环形电磁吸盘18卡接配合的环形槽14,所述滑动座24贯穿第三氟层16和o型密封圈21,且位于环形槽14背侧。

具体的,所述o型密封圈21与密封圈支撑环22均部分伸出第二阀体机身10,且密封圈支撑环22的宽度大于o型密封圈21的宽度。

具体的,所述第一流体管道8与第二流体管道12的孔径大小相同。

具体的,所述法兰盘3上设有环形分布的外部管道接孔19。

具体的:所述第二对夹环圈11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对夹环圈2连接配合的通孔17。

使用时,将第一阀体机身1左侧端的环形电磁吸盘18对准第二阀体机身10右侧端的环形槽14进行卡接,再接通电源,使环形电磁吸盘14紧密吸附在环形槽14中,同时环形电磁吸盘18产生的磁吸附力带动滑动底座24上的密封圈支撑环22接触压紧o型密封圈,使o型密封圈21紧密贴着第一流体管道8和第二流体管道12对夹缝隙处,再使用螺丝穿过第二对夹环圈11上的通孔17与第一对夹环圈2连接,再通过两端的法兰盘3使整个球阀与外部的管道连接,打开步进电机4带动转轴6旋转九十度,使球体7的流体通孔17正对着第一流体管道8,此时一端外接管道的流体依次经过第一流体管道8、流体通孔17和第二流体管道12到达另一端的外接管道,需要关闭阀门时,在利用步进电机4反向旋转九十度,使球体7的外表面将第一流体管道8堵住。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