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管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40845发布日期:2021-10-30 00:34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伸缩管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伸缩管固定结构,尤其是一种利用管子端口重新塑形的伸缩管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伸缩管固定结构,如束套,在伸缩管的内管与外管的连接处,即外管的端口外部设置一个束套,束套具有紧固功能,锁紧束套则伸缩管相互固定不可移动,放松束套则伸缩管可相互移动。
3.现有的伸缩管固定结构,如束套,内管的一端凸设有卡位,内管具有卡位的一端放入外管中,套上束套,内管与外管可相互移动,内管往外拉伸时,内管的卡位受到束套的限制使内管不会与外管分离,束套除了固定内管与外管的相互活动关系,还可以与内管的卡位配合,是内管与外管不会脱离。
4.然而,现有的伸缩管固定结构,应用在三脚架的中管组或脚管组的位置,在设计轻量型的三脚架时,这些伸缩管固定结构经常是造成三脚架的收缩尺寸无法再缩减的一个原因,且也影响三脚架的重量无法降低,使用便携性就降低了;在设计重量型的三脚架时,这些伸缩固定结构经常使用金属,为因为环境气温,有些地区也需要指定金属材质的伸缩管固定结构,金属材质会导致三脚架过于笨重,移动时不方便,且设计不够精密的时候,经常导致与内管摩擦,损伤三脚架,此外,金属材质的伸缩管固定结构在制程上相对的耗费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伸缩管固定结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伸缩管固定结构,将第一管的接收端口朝一预设方向拉伸,在接收端口形成内缩弧形与外凸弧形,在外凸弧形的适当处设有紧固结构,锁紧第一紧固结构,第二管与第一管相互固定不动,放松第一紧固结构,第二管与第一管可相互移动,本实用新型既可维持使用上的便利,也可节省资源耗用。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伸缩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第一管,该第一管具有一接收端口,将该接收端口朝一预设方向拉伸形成一内缩弧形与一外凸弧形,该内缩弧形与该外凸弧形相对,该内缩弧形向该第一管的中心内缩一第一预设距离,该外凸弧形朝该预设方向拉伸至超出该第一管的外缘;及一第二管,该第一管的内径大于该第二管的外径,该第二管具有一穿入端;及一紧固结构,该紧固结构设在该第一管的该接收端口;及其中,将该穿入端由该接收端口插入该第一管,借由锁紧该紧固结构,将该第二管推向该内缩弧形,该第二管与该第一管相互固定,借由放松该紧固结构,该第二管与该内缩弧形相互放松,该第二管与第一管可相互移动。
7.较佳地,该穿入端设有一卡位部,该卡位部外径小于该第一管内径且大约该第二管外径,该第二管可在该第一管内移动,使该第一管向外拉,该卡位部受到该内缩弧形的限制,该第二管与该第一管不会相互分离
8.较佳地,更有一限位件。
9.较佳地,该外凸弧形的外侧适当处设有一第一开孔,该限位件放置在该外凸弧形与该第二管之间,且该紧固结构包含一第一螺母件与一第一螺丝旋钮,该第一螺母件设置在该限位件与该外凸弧形之间,该第一螺丝旋钮由该第一开孔穿入与该第一螺母件结合,借由锁紧第一螺丝旋钮,该第一螺丝旋钮压制该限位件将该第二管推向该内缩弧形,该限位件与该内缩弧形夹紧该第二管,使该第二管与该第一管相互固定,借由放松第一螺丝旋钮,该限位件与该内缩弧形放松该第二管,该第二管与该第一管可相互移动。
10.较佳地,该外凸弧形的外侧适当处设有一第二开孔,该限位件放置在该外凸弧形与该第二管之间,且该紧固结构包含一第一销钉件与一偏心扳手件,在该限位件对应该第二开孔的位置设有一压制容置部,该压制容置部的上下侧分别设有第一销钉槽与第二销钉槽,将该偏心扳手件由该第二开孔插入该压制容置部,该第一销钉件穿该第一销钉槽、该偏心扳手件及该第二销钉槽,借由该偏心扳手件扳向锁紧方向,该偏心扳手件压制该限位件将该第二管推向该内缩弧形,该限位件与该内缩弧形夹紧该第二管,该第二管与该第一管相互固定,借由该偏心扳手件扳向放松方向,该限位件与该内缩弧形会放松该第二管,该第二管与该第一管可相互移动。
11.较佳地,将该外凸弧形的适当处向外翻折成平行的两个固定翼,两个该固定翼分别设有一固定孔,且该紧固结构为一紧固组,该紧固组穿过两个该固定孔,借由锁紧该紧固组,两个该固定翼距离缩小,会将该第二管推向该内缩弧形,该第二管与该第一管相互固定,借由放松该紧固组,两个该固定翼距离放大,会放松该第二管,该第二管与第一管可相互移动。
12.较佳地,该第一管的该接收端口外缘设有一管套,该管套对应于该外凸弧形的适当处设有一开口或一缺口。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管的接收端口朝一预设方向拉伸,在接收端口形成内缩弧形与外凸弧形,在外凸弧形的适当处设有紧固结构,锁紧第一紧固结构,第二管与第一管相互固定不动,放松第一紧固结构,第二管与第一管可相互移动,本实用新型既可维持使用上的便利,也可节省资源耗用。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分解示意图;
16.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放松状态的示意图;
17.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锁紧状态的示意图;
18.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第二管的示意图;
19.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透视示意图;
20.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分解示意图;
21.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放松状态示意图;
22.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锁紧状态示意图;
23.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分离示意图;
24.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放松状态示意图;
25.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锁紧状态示意图;
26.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分解示意图;
27.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放松状态示意图;
28.图5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锁紧状态示意图;
29.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分解示意图;
30.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放松状态示意图;
31.图6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锁紧状态示意图;
32.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分解示意图;
33.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放松状态示意图;
34.图7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锁紧状态示意图;
35.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6.1 第一管
37.11 接收端口
38.111 内缩弧形
39.112 外凸弧形
40.1121 第一开孔
41.1122 第二开孔
42.1123 固定翼
43.1124 固定孔
44.1125 第三开孔
45.1126 第四开孔
46.1127 第五开孔
47.a 预设方向
48.d 第一预设距离
49.2 第二管
50.21 穿入端
51.211 卡位部
52.3 紧固结构
53.31 第一螺母件
54.32 第一螺丝旋钮
55.33 第一销钉件
56.34 偏心扳手件
57.35 紧固组
58.36 第二螺丝旋钮
59.37 第二销钉件
60.371 水平扳手件
61.38 第三螺丝件
62.381 第三螺母件
63.382 垂直扳手件
64.4 限位件
65.41 压制容置部
66.411 第一销钉槽
67.412 第二销钉槽
68.5 管套
69.51 开口
70.511 紧固件孔
71.52 水平扳手容置部
72.521 第三销钉槽
73.522 第四销钉槽
74.53 缺口
75.531 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76.以下根据图1a到图7c,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该说明非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
77.如图1到图1c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伸缩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第一管1,该第一管1具有一接收端口11,将该接收端口11朝一预设方向a拉伸形成一内缩弧形111与一外凸弧形112,该内缩弧形111与该外凸弧形112相对,该内缩弧形111向该第一管1 的中心内缩一第一预设距离d,该外凸弧形112朝该预设方向a拉伸至超出该第一管1的外缘;及一第二管2,该第一管1的内径大于该第二管2的外径,该第二管2具有一穿入端21;及一紧固结构3,该紧固结构3设在该第一管1的该接收端口11;及其中,将该穿入端21由该接收端口11插入该第一管1,借由锁紧该紧固结构3,将该第二管2推向该内缩弧形111,该第二管2 与该第一管1相互固定,借由放松该紧固结构3,该第二管2与该内缩弧形111相互放松,该第二管2与第一管1可相互移动。本实用新型是利用该第一管的该接收端口11变形成为该内缩弧形111与该外凸弧形112,发展出一种新式的伸缩管固定结构。
78.如图2a到图2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伸缩管固定结构,该穿入端21设有一卡位部211,该卡位部211外径小于该第一管1内径且大于该第二管2外径,该第二管2可在该第一管1内移动,使该第一管1向外拉,该卡位部211受到该内缩弧形111的限制,该第二管2与该第一管1不会相互分离。本实施例可以避免该第一管1与该第二管2在拉伸的时候相互脱离。
79.如图1a到图1c、图3a到图3c及图5a到图7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实施例五到实施例七的伸缩管固定结构,更有一限位件4。
80.如图1a到图1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伸缩管固定结构,如图1a,该外凸弧形112 的外侧适当处设有一第一开孔1121,该限位件4放置在该外凸弧形112与该第二管2之间,且该紧固结构3包含一第一螺母件31与一第一螺丝旋钮32,该第一螺母件31设置在该限位件4与该外凸弧形112之间,该第一螺丝旋钮32由该第一开孔1121穿入与该第一螺母件31结合,如图1b与图1c,借由锁紧第一螺丝旋钮32,该第一螺丝旋钮32压制该限位件4将该第二管2推向该内缩弧形111,该限位件4与该内缩弧形111夹紧该第二管2,使该第二管2与
该第一管1相互固定,借由放松第一螺丝旋钮32,该限位件4与该内缩弧形111放松该第二管2,该第二管2与该第一管1可相互移动。
81.如图3a到图3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伸缩管固定结构,如图3a该外凸弧形112 的外侧适当处设有一第二开孔1122,该限位件4放置在该外凸弧形112与该第二管2之间,且该紧固结构3包含一第一销钉件33与一偏心扳手件34,在该限位件4对应该第二开孔1122的位置设有一压制容置部41,该压制容置部41的上下侧分别设有第一销钉槽411与第二销钉槽412,将该偏心扳手件34由该第二开孔1122插入该压制容置部41,该第一销钉件33穿该第一销钉槽 411、该偏心扳手件34及该第二销钉槽412,如图3b与图3c,借由该偏心扳手件34扳向锁紧方向,该偏心扳手件34压制该限位件4将该第二管2推向该内缩弧形111,该限位件4与该内缩弧形111夹紧该第二管2,该第二管2与该第一管1相互固定,借由该偏心扳手件34扳向放松方向,该限位件4与该内缩弧形111会放松该第二管2,该第二管2与该第一管1可相互移动。
82.如图4a到图4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伸缩管固定结构,将该外凸弧形112的适当处向外翻折成平行的两个固定翼1123,两个该固定翼1123分别设有固定孔1124,且该紧固结构3为一紧固组35,该紧固组35穿过两个该固定孔1124,借由锁紧该紧固组3,两个该固定翼1123距离缩小,会将该第二管2推向该内缩弧形111,该第二管2与该第一管1相互固定,借由放松该紧固组35,两个该固定翼距1123离放大,会放松该第二管2,该第二管2与第一管1 可相互移动。本实施例也可以搭配限位件4使用。
83.如图5a到图7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七的伸缩管固定结构,该第一管的该接收端口外缘设有一管套5,该管套5对应于该外凸弧形112的适当处设有一开口 51或一缺口53。本实施例的该管套5的外径可以保持与第一管1外径接近尺寸,运用在反折叠脚管的三脚架可以降低整体的收纳体积。
84.如图5a到图5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伸缩管固定结构,如图5a,该外凸弧形112 的外侧适当处设有一第三开孔1125,该限位件4放置在该外凸弧形112与该第二管2之间,该管套5环设在该内缩弧形111与该外凸弧形112的外侧,该管套5对应该第三开孔1125的位置设有该开口51,该开口51为一紧固件孔511,且该紧固结构3为一第二螺丝旋钮36,该第二螺丝旋钮36由该紧固件孔511穿过该管套5及该第三开孔1125,如图5b与图5c,借由锁紧该第二螺丝旋钮36,该第二螺丝旋钮36压制该限位件4将该第二管2推向该内缩弧形111,该限位件4与该内缩弧形111夹紧该第二管2,使该第二管2与该第一管1相互固定,借由放松该第一螺丝旋钮36,该限位件4与该内缩弧形111会放松该第二管2,该第二管2与该第一管1可相互移动。
85.如图6a到图6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伸缩管固定结构,如图6a,该外凸弧形112 的外侧适当处设有一第四开孔1126,该限位件4放置在该外凸弧形112与该第二管2之间,该管套5环设在该内缩弧形111与该外凸弧形112的外侧,该管套5对应该第四开孔1126的位置设有该开口51,该开口51为一水平扳手容置部52且上下侧分别设有一第三销钉槽521与第四销钉槽522,且该紧固结构3包含一第二销钉37件与一水平扳手件371,该第二销钉件37由该第三销钉槽521穿过该水平扳手件371及该第四销钉槽522,如图6b与图6c,借由锁紧该水平扳手件37,该水平扳手件37压制该限位件4将该第二管2推向该内缩弧形111,该限位件4与该内缩弧形111夹紧该第二管2,使该第二管2与该第一管1相互固定,借由放松
该水平扳手件37,该限位件4与该内缩弧形111会放松该第二管2,该第二管2与该第一管1可相互移动。
86.如图7a到图7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伸缩管固定结构,如图7a,该外凸弧形112 的外侧适当处设有一第五开孔1127,该限位件4放置在该外凸弧形112与该第二管2之间,该管套5环设在该内缩弧形111与该外凸弧形112的外侧,该管套5对应该第五开孔1127的位置设有该缺口53,该缺口5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穿孔531,且该紧固结构3包含一第三螺丝件38、一第三螺母件381及一垂直扳手件382,该第三螺丝件38由一个该穿孔531穿过该垂直扳手件382 及另一个该穿孔531穿出,再与该第三螺母件381结合,如图7b与图7c,借由锁紧该垂直扳手件382,该垂直扳手件382压制该限位件4将该第二管2推向该内缩弧形111,该限位件4与该内缩弧形111夹紧该第二管2,使该第二管2与该第一管1相互固定,借由放松该垂直扳手件382,该限位件4与该内缩弧形111会放松该第二管2,该第二2管与该第一管1可相互移动。
87.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很广,可运用在伸缩管上,包含但不限于三脚架的中管组与脚管组。以上的叙述以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说明,对于此项技术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据以下所界定申请专利范围以及上述的说明而作其他的修改,惟此些修改仍应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而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