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0329发布日期:2021-07-27 13:2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水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放水阀应用于车辆制动系统,安装于储气筒底部,排出储气筒中的油和水份等杂质,保护气动控制元件、管道和阀体不受其侵蚀,提高制动系统的可靠性。

如果电磁阀的线圈绕组进水,则会影响绕组的绝缘,进而使漏水处发生短路拉弧,从而产生巨大能量而烧融失效,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控制系统。因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内部是有水环境,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必须要将内部的水同线圈绕组隔离开。传统结构的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线圈仅靠线圈的封装工艺来防水,一方面由于封装材料难与线圈绕组及固定架等部件的材料紧密贴合,即使不同材料贴合的较紧密,线圈封装脱模过程的摩擦力也会使得不同材料出现松动、错位,使得水及水气可从各个线圈组成部件的贴合面进入到线圈内部,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结构可靠,能够全方位有效防水,大大提高防水阀的寿命,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易于装配。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水盖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放水接头,所述放水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台阶,所述壳体内位于放水接头的两侧均安装有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的外壁上套设置有线圈支架,且线圈支架与放水接头的连接处通过激光焊接一圈,所述线圈支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铁芯套,所述线圈支架靠近放水接头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铁芯套,且第二铁芯套与放水接头的连接处激光焊接一圈,所述第一铁芯套和第二铁芯套均位于壳体内,所述第二铁芯套的底部与防水盖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壳体内位于放水接头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动铁芯,所述动铁芯的外壁上位于壳体内套设有防护套,所述放水接头的顶部延伸设置有支撑凸起,所述放水接头与动铁芯之间安装有弹簧,且弹簧套设于支撑凸起的外侧。

为了实现对积水通道出口的封闭,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优选的,所述动铁芯的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嵌设有第一软性材。

为了实现对竖孔的封闭,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优选的,所述动铁芯的底部中心处延伸有辅助杆,所述动铁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软性材,且第二软性材套设于辅助杆上。

为了将储气筒内的积水送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优选的,所述放水接头的顶部开设有积水通道。

为了实现与外置ecu控制器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插接头。

为了实现积水的排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优选的,所述防水盖板的底部开设有竖孔,且竖孔的竖直中线与辅助杆的竖直中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结构可靠,能够全方位有效防水,大大提高防水阀的寿命。

(2)、该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易于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放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水接头;101、积水通道;2、第一铁芯套;3、壳体;4、线圈绕组;5、防水盖板;6、第二铁芯套;7、密封圈;8、支撑凸起;9、弹簧;10、第一软性材;11、动铁芯;12、辅助杆;13、第二软性材;14、插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控放水阀防水结构,包括壳体3,壳体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水盖板5,壳体3的顶部安装有放水接头1,放水接头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台阶,壳体3内位于放水接头1的两侧均安装有线圈绕组4,线圈绕组4的外壁上套设置有线圈支架,且线圈支架与放水接头1的连接处通过激光焊接一圈,线圈支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铁芯套2,线圈支架靠近放水接头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铁芯套6,且第二铁芯套6与放水接头1的连接处激光焊接一圈,第一铁芯套2和第二铁芯套6均位于壳体3内,第二铁芯套6的底部与防水盖板5之间固定安装有密封圈7,壳体3内位于放水接头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动铁芯11,动铁芯11的外壁上位于壳体3内套设有防护套,放水接头1的顶部延伸设置有支撑凸起8,放水接头1与动铁芯11之间安装有弹簧9,且弹簧9套设于支撑凸起8的外侧。

本实施方案中: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动铁芯11的下端密封竖孔,空压机工作产生的压缩空气中夹杂着水汽残余聚集在储气筒中,然后,顺着积水通道101进入积液腔,接着线圈绕组4通电缠身磁力,使动铁芯11向上运动,进而密封积水通道101的出口端,这时,动铁芯11的下端与排水口分离,积水就会顺着排水口排出,排完积水后,线圈绕组4断电,电磁力消失,动铁芯11下落,竖孔密封,积水通道101的出口端打开。

具体的,动铁芯1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嵌设有第一软性材10。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软性材10能够实现对积水通道101出口的封闭。

具体的,动铁芯11的底部中心处延伸有辅助杆12,动铁芯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软性材13,且第二软性材13套设于辅助杆12上。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二软性材13,能够实现对竖孔的封闭。

具体的,放水接头1的顶部开设有积水通道101。

本实施例中:将储气筒内的积水送出,积水通道101采用上大下小的结构。

具体的,壳体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插接头14。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插接头14,实现与外置ecu控制器连接。

具体的,防水盖板5的底部开设有竖孔,且竖孔的竖直中线与辅助杆12的竖直中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中:辅助杆12处于竖孔内,竖孔为辅助杆12提供通道,也作为排水口使用。

使用时,在如图2所示c处,放水接头1设置多个台阶,增加塑封材料和放水接头1的接触面积,防止外部水气进入放水接头1,放水接头1与线圈支架套接,并在a处激光焊接一圈,焊接后可防止模具出模时对线圈各部件之间的拉扯,减少内应力保证防水槽的有效,放水接头1与防护套套接,并在b处激光焊接一圈,焊接后既可防止模具出模时对线圈各部件之间的拉扯,减少内应力保证防水槽的有效,又可以防止放水阀内部水、水汽从零部件连接缝隙进入到线圈内部,在铁芯套端面与防水盖板5之间安装密封圈7,可同时防止放水接头1内部的水流向线圈内部和阀体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