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3781发布日期:2022-01-05 12:0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


背景技术:

2.现在广泛使用的通用电机减速机,都是按照减速机构的类型进行分类生产的,如行星类减速机、普通齿轮副类减速机、蜗轮蜗杆类减速机等等。
3.目前,现有的电机减速机大多是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机上,因此拆装不便,实用性较低。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包括电机和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电机的一侧,所述壳体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开口,且开口与壳体的内部相通,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入开口内并设置有传动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矩形块,且矩形块与传动杆的一端穿插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减速机构,所述电机输出轴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一端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一侧固定设有电磁铁,且电磁铁靠近电机,所述限位槽一边侧的中部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用于锁紧固定杆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嵌接在筒体正对于电磁铁一侧的中部,所述筒体内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一端的中部固定设有锁紧杆,所述锁紧杆的一端依次穿过筒体和限位槽的一端并与相对应的固定杆穿插连接,所述限位块另一端的中部固定设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一端穿过限位槽的另一端,所述定位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限位槽的另一边侧设置有用于止停电机输出轴的锁停机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固定安装在壳体内远离电机的一侧,所述传动杆另一端的端部固定设有太阳轮,所述内齿圈的一侧设置有行星架。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行星架的一侧等弧转动连接有四个行星轮,且行星轮均与内齿圈和太阳轮啮合连接,所述行星架另一侧的中部传动连接传动轴,且传动轴的一端穿出壳体。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第二磁铁,所述筒体一侧的一端开设有t形槽,且t形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所述第二磁铁位于t形槽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磁铁的一侧固定设有抵紧杆,所述抵紧杆的一端穿入筒体内并与限位块的一侧相接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停机构包括定位珠,所述限位槽的一边侧开设有斜槽,所述定位珠位于斜槽内,且定位珠正对于限位槽的另一侧,所述定位珠
的一侧嵌设有第三磁铁,且第三磁铁穿出斜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珠的另一侧与斜槽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定位珠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斜槽的一端开设有与连接杆相匹配的开槽,且连接杆穿过开槽并固定设有止停块,且止停块与电机的输出轴相接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定位杆相匹配的圆槽,所述圆槽内设有拉头,且拉头与定位杆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和电磁铁均通过外界控制器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拉动定位杆,第一弹簧压缩,将电机的输出轴穿入壳体内,且矩形块与传动杆穿插连接,松开定位杆,在第一弹簧复位的作用下,使得锁紧杆与固定杆穿插连接,进而使得壳体限位在电机上,当电机工作时,使得电磁铁同时工作,在电磁铁的作用下,使得锁紧机构和止停机构运转,在锁紧机构的运转下,使得壳体与电机的连接更牢固,同时止停机构的止停块与电机的输出轴分开,当电机停止工作时,电磁铁也停止工作,止停机构的止停块会到原位与电机的输出轴相接触,进而可以起到对电机的输出轴止停的作用,不仅快速实现电机与壳体的拆装,而且也可以在电机停止工作时对电机的输出轴止停,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的正视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的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的锁紧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的壳体和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电机;2、壳体;3、传动杆;4、矩形块;5、减速机构;501、内齿圈;502、太阳轮;503、行星架;504、行星轮;505、传动轴;6、固定杆;7、电磁铁;8、筒体;9、锁紧机构;901、第一磁铁;902、限位块; 903、锁紧杆;904、定位杆;905、第一弹簧;906、第二磁铁;907、抵紧杆;10、锁停机构;1001、定位珠;1002、第三磁铁;1003、第二弹簧; 1004、连接杆;1005、止停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装式管状电机减速机构,包括电机1和壳体2,壳体2设置在电机1的一侧,壳体 2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开口,且开口与壳体2的内部相通,电机1的输出轴穿入开口内并设置有传动杆3,电机1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矩形块4,且矩形块4 与传动杆3的一端穿插连接,传动杆3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减速机构
5,电机1 输出轴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杆6,且固定杆6的一端与电机1固定连接,壳体2内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一侧固定设有电磁铁7,且电磁铁7靠近电机1,限位槽一边侧的中部设置有筒体8,筒体8上设置有用于锁紧固定杆6的锁紧机构9,锁紧机构9包括第一磁铁901,第一磁铁901 嵌接在筒体8正对于电磁铁7一侧的中部,筒体8内的一端设有限位块902,限位块902一端的中部固定设有锁紧杆903,锁紧杆903的一端依次穿过筒体 8和限位槽的一端并与相对应的固定杆6穿插连接,限位块902另一端的中部固定设有定位杆904,且定位杆904的一端穿过限位槽的另一端,定位杆904 上套设有第一弹簧905,限位槽的另一边侧设置有用于止停电机1输出轴的锁停机构10。
24.其中,减速机构5包括内齿圈501,内齿圈501固定安装在壳体2内远离电机1的一侧,传动杆3另一端的端部固定设有太阳轮502,内齿圈501的一侧设置有行星架503;行星架503的一侧等弧转动连接有四个行星轮504,且行星轮504均与内齿圈501和太阳轮502啮合连接,行星架503另一侧的中部传动连接传动轴505,且传动轴505的一端穿出壳体2,通过减速机构5,可以对电机1起到减速的作用。
25.其中,锁紧机构9还包括第二磁铁906,筒体8一侧的一端开设有t形槽,且t形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第二磁铁906位于t形槽的另一端,第二磁铁 906的一侧固定设有抵紧杆907,抵紧杆907的一端穿入筒体8内并与限位块 902的一侧相接触,通过第二磁铁906,在电磁铁7工作时,第二电磁铁906 推动抵紧杆907与限位块902挤压,进而使得电机1与壳体2的连接更加稳固,提高了实用性。
26.其中,锁停机构10包括定位珠1001,限位槽的一边侧开设有斜槽,定位珠1001位于斜槽内,且定位珠1001正对于限位槽的另一侧,定位珠1001的一侧嵌设有第三磁铁1002,且第三磁铁1002穿出斜槽;定位珠1001的另一侧与斜槽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1003,定位珠1001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杆 1004,斜槽的一端开设有与连接杆1004相匹配的开槽,且连接杆1004穿过开槽并固定设有止停块1005,且止停块1005与电机1的输出轴相接触。
27.其中,壳体2上开设有与定位杆904相匹配的圆槽,圆槽内设有拉头,且拉头与定位杆904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通过拉头,便于拉动定位杆904,提高了实用性。
28.其中,电机1和电磁铁7均通过外界控制器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29.工作时,拉动定位杆904,使得限位块902带动锁紧杆903向筒体8内移动,第一弹簧905压缩,将电机1的输出轴穿入壳体2内,且矩形块4与传动杆3穿插连接,松开定位杆904,在第一弹簧905复位的作用下,使得锁紧杆 903与固定杆6穿插连接,进而使得壳体2限位在电机1上,当电机2工作时,使得电磁铁7同时工作,电磁铁7产生与第一磁铁901相反的磁性、与第三磁铁1002相同的磁性,第一磁铁901带动筒体8移动,筒体8挤压限位块902,限位块902挤压锁紧杆903,锁紧杆903挤压固定杆6,进而使得电机1与壳体2的连接更牢固,第三磁铁1002推动定位珠1001沿着斜槽上方移动,配合连接杆1004,使得定位珠1001带动止停块1005上移与电机1的输出轴分开,第二弹簧1003压缩,当电机1停止工作时,电磁铁7同时停止工作,在第二弹簧1003复位的作用下,使得止停块1005会到原位与电机1的输出轴相接触,进而可以起到对电机1的输出轴止停的作用,不仅快速实现电机1与壳体2 的拆装,而且也可以在电机1停止工作时对电机1的输出轴止停,提高了实用性。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