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斜齿轮驱动的变速器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07502发布日期:2021-09-04 09:0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斜齿轮驱动的变速器油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油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外装且通过斜齿轮驱动的变速器油泵。


背景技术:

2.随着用户对乘用车的舒适性要求和国家对汽车排放标准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变速器油泵的噪声控制及传动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来越高。齿轮传动以其较高的传动效率及易加工成型的特点被广泛使用,而斜齿轮相对直齿轮在传动效率及噪声控制方面有着更好优势,所以在变速器中斜齿轮被广泛运用作为力的传递。
3.但相较于直齿轮,斜齿轮在传递力的时候除了径向力之外还有轴向力。齿轮副为了确保良好的噪声表现对中心距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油泵的传动轴与驱动齿轮一般为过盈配合,此时传动齿轮在工作时产生的轴向力会直接作用在传动轴上,而传动轴与油泵内转子采用过盈配合,轴向力又会传递到内转子上,造成内转子在轴向力的作用下偏磨泵体,过大的轴向力容易破坏转子端面与泵体端面的油膜,且润滑油液难以进入端面润滑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容易造成转子端面温度过高而发生烧蚀使油泵失效。
4.因而有的变速器油泵的内转子与传动轴间隙配合在轴向能自由浮动,传动轴通过键或者销传递力给内转子。但为了平衡斜齿轮产生的轴向力,通常是在轴的另一端设止推面,通过止推面与泵体或者泵盖接触来抵消轴向力,为了保证止推面的正常磨损通常又在止推面与泵体或者泵盖之间增加推力轴承,以此来改善轴端止推面的磨损情况。但该结构适用于内装油泵,轴孔泄漏的的油流向止推面与推力轴承后又能流回油底壳。而外装泵壳体需要提供密封效果,轴孔处及止推面处均不能发生泄漏,因此无法在轴的另一端布置止推面,而将止推面同时布置在齿轮侧,轴的止推面处于轴的中间位置,不利于加工,轴加工复杂成本高,且精度还难以保证。这样使得斜齿轮驱动的外装变速器油泵推广受到了严重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斜齿轮驱动的变速器油泵,该油泵能够平衡斜齿轮产生的轴向力,且能使油泵适用于外装。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过斜齿轮驱动的变速器油泵,包括传动齿轮、组合轴承、泵盖、内转子、传动轴、外转子、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容纳内转子和外转子的腔体;所述组合轴承包括外壳、径向滚针保持架、径向滚针、垫片、轴向滚针保持架、轴向滚针、推力面;所述组合轴承的外壳整体呈“凸”字形,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在小径段和大径段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台阶面,所述径向滚针保持架和径向滚针安装在外壳的小径段内,所述垫片、轴向滚针保持架、轴向滚针、推力面安装在外壳的大径段内,所述垫片紧贴台阶面,轴向滚针位于垫片和推力面之间;外壳的小径段以紧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泵盖的轴孔内,外壳的台阶面与泵盖的轴孔端面相贴合;所述传动轴一端压装有
传动齿轮,另一端依次穿过组合轴承轴孔和内转子轴孔后安装在泵体轴孔内;所述传动齿轮为斜齿轮,传动齿轮的轴肩平面与所述组合轴承的推力面相贴合。
7.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组合轴承推力面与传动齿轮轴肩平面贴合,组合轴承的推力面与垫片之间设有轴向滚针,当传动齿轮轴向力通过轴肩平面作用在组合轴承的推力面上时,推力面能够通过轴向滚针与传动齿轮同步旋转,从而改变了力的方向;同时,轴向滚针的滚动摩擦,相较于滑动摩擦能进一步降低油泵轴孔的功率消耗,由于是滚动摩擦,传动轴上也无需设置止推面,从而降低了轴的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约了成本。再者,由于传动轴通过组合轴承的径向滚针进行转动,传动轴不需要与泵盖轴孔直接接触,这样对泵盖轴孔的加工精度要求大幅降低。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泵盖的内侧面设有连通轴孔的第一润滑油槽。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外周面设有卡簧槽和键槽,所述卡簧槽用于安装卡簧,所述键槽用于安装平键;所述内转子的轴孔与传动轴间隙配合,内转子轴孔内壁设有方形槽用于容纳平键的另一部分。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转子轴孔内壁还设有与方形槽相对称的工艺槽。由于内转子通常是采用粉末冶金烧结而成,在内转子轴孔内壁还设有与方形槽相对称的工艺槽,能够减少粉末冶金烧结应力集中。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泵体的轴孔内设有衬套,腔体底平面设有连通轴孔的第二润滑油槽,传动轴中间设有通孔用于回油;第二润滑油槽将腔体内的油引入到传动轴与衬套的间隙进行润滑,再经传动轴的通孔流出。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盖通过两个定位套i与泵体定位连接,再通过螺钉锁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油泵爆炸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组合轴承安装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泵盖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3中的a

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组合轴承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动轴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转子结构示意图;
2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泵体结构示意图;
22.图10为图9中的a

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为:
24.1——传动齿轮
ꢀꢀꢀꢀꢀꢀꢀꢀ
2——组合轴承
ꢀꢀꢀꢀꢀꢀꢀꢀ
2a——小径段
25.2b——台阶面
ꢀꢀꢀꢀꢀꢀꢀꢀꢀ
2c——大径段
ꢀꢀꢀꢀꢀꢀꢀꢀꢀ
21——外壳
26.22——径向滚针保持架
ꢀꢀꢀꢀ
23——径向滚针
27.24——垫片
ꢀꢀꢀꢀꢀꢀꢀꢀꢀꢀꢀꢀꢀꢀ
25——轴向滚针保持架
28.26——轴向滚针
ꢀꢀꢀꢀꢀꢀꢀꢀꢀꢀ
27——推力面
29.3——泵盖
ꢀꢀꢀꢀꢀꢀꢀꢀ
31——第一润滑油槽
ꢀꢀꢀ
32——轴孔端面
30.4——内转子
ꢀꢀꢀꢀꢀꢀ
41——工艺槽
ꢀꢀꢀꢀꢀꢀꢀꢀꢀ
42——方形槽
31.5——卡簧
ꢀꢀꢀꢀꢀꢀꢀꢀ
6——传动轴
ꢀꢀꢀꢀꢀꢀꢀꢀꢀꢀ
61——通孔
32.62——卡簧槽
ꢀꢀꢀꢀꢀ
63——键槽
ꢀꢀꢀꢀꢀꢀꢀꢀꢀꢀꢀ
7——平键
33.8——螺钉
ꢀꢀꢀꢀꢀꢀꢀꢀꢀꢀ
9——外转子
ꢀꢀꢀꢀꢀꢀꢀꢀꢀꢀ
10——定位套i
34.11——定位套ii
ꢀꢀꢀꢀꢀ
12——衬套
ꢀꢀꢀꢀꢀꢀꢀꢀꢀꢀ
13——泵体
35.13a——腔体
ꢀꢀꢀꢀ
13b——第二润滑油槽
ꢀꢀ
14——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
ꢀ“
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9.如图1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是:一种通过斜齿轮驱动的变速器油泵,包括传动齿轮1、组合轴承2、泵盖3、内转子4、卡簧5、传动轴6、平键7、螺钉8、外转子9、定位套i10、定位套ii11、衬套12、泵体13及油封14;所述泵体13上设有容纳内转子4和外转子9的腔体13a;组合轴承2包括外壳21、径向滚针保持架22、径向滚针23、垫片24、轴向滚针保持架25、轴向滚针26、推力面27;组合轴承2的外壳21整体呈“凸”字形,包括小径段2a和大径段2c,在小径段2a和大径段2c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台阶面2b,径向滚针保持架22和径向滚针23安装在外壳的小径段2a内,外壳的大径段2b内从内向外分别安装有垫片24、轴向滚针保持架25、轴向滚针26、推力面27,垫片24紧贴台阶面2b,轴向滚针26位于垫片24和推力面27之间;外壳的小径段2a以紧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泵盖3的轴孔内,外壳21的台阶面2b与泵盖3的轴孔端面32相贴合;所述传动轴6一端压装有传动齿轮1,另一端依次穿过组合轴承2轴孔和内转子轴孔后安装在泵体轴孔内;所述传动齿轮1为斜齿轮,传动齿轮1的轴肩平面1a与组合轴承2的推力面27相贴合;泵盖3的内侧面设有连通轴孔的第一润滑油槽31。
40.如图7至10所示,传动轴6外周面设有卡簧槽62和键槽63,卡簧槽62用于安装卡簧5,键槽63用于安装平键7,传动轴6中间设有通孔61用于回油;内转子4的轴孔与传动轴6间隙配合,内转子4的轴孔内壁上设有方形槽42用于容纳平键7的另一部分,并设有与方形槽42相对称的工艺槽41;泵体13的轴孔内设有衬套12,腔体13a底平面设有连通轴孔的第二润滑油槽13b,第二润滑油槽13b将腔体13a内的油引入到传动轴6与衬套12的间隙进行润滑,再经传动轴6的通孔61流出。
41.如图1所示,泵盖3通过两个定位套i10与泵体13定位连接,再通过螺钉8锁紧。
42.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3.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专利分类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