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片制动器的致动装置以及包括致动装置和多片制动器的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60521发布日期:2022-02-26 01:5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用于多片制动器的致动装置以及包括致动装置和多片制动器的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多片制动器的致动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致动装置和多片制动器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2.已知具有活塞的致动装置,流体压力可以作用在活塞上以用于致动多片制动器。为了使活塞复位,这种类型的致动装置通常具有将活塞推回到初始位置的弹簧。这种致动装置设置在例如用于机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特别是双离合器系统中。
3.可能构成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公开文件de 10 2006 031 787 a1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中的多片制动器,该多片制动器具有:内多片承载件和外多片承载件;轴向交替布置在多片承载件上的内片和外片;位于内片和/或外片上的摩擦衬片;可以由压力介质致动的活塞-气缸装置的活塞,借助于该活塞,使多片制动器闭合的力的可以作用在内片和外片上;远离活塞的端部多片支承板,该端部多片支承板形成用于由片构成的多片组件的轴向抵接件,并且其中,多片制动器和/或多片制动器周围的部件设计成使得片可以用冷却油润湿,其特征在于,多片制动器设计成使得根据多片制动器的运行状态,冷却油可以被在径向不同的方向上导引通过和/或穿过片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上述类型的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的特征在于紧凑的设计。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该致动装置的传动装置。
5.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致动装置和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传动装置实现。本发明的优选或有利的实施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以下描述和附图得出。
6.本发明的一目的是一种设计成用于和/或适用于多片装置的致动装置。特别地,致动装置设计为能够液压或气动致动的气缸。致动装置特别优选地设计为单作用气缸、特别是从动气缸。多片装置可以设计为多片制动器,其中,当多片制动器闭合时,旋转部件经受制动扭矩。然而,替代性地,多片装置也可以设计为多片离合器,其中,当多片离合器闭合时,扭矩从旋转部件传递至另一部件。
7.致动装置具有致动活塞,该致动活塞设计成用于和/或适用于将致动力传递至多片装置。致动活塞优选地与多片装置操作性地连接。致动力优选地是相对于主旋转轴线轴向引导的压力。特别地,致动活塞和多片装置布置成相对于主旋转轴线彼此同轴和/或同心。
8.致动装置具有壳体部分,该壳体部分特别设计成用于和/或适用于接纳致动活塞。特别地,壳体部分是相对于多片装置保持静止的固定壳体部分。致动活塞接纳在壳体部分中,使得致动活塞可以相对于主旋转轴线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轴向移位。特别地,在闭合位置中,致动力被传递至多片装置,其中,相反地,在打开位置中,没有致动力的传递。
9.壳体部分具有可以填充有流体的压力室,其中,致动活塞界定压力室。特别地,压力室至少在轴向方向上并且可选地附加地在径向方向上由致动活塞相对于主旋转轴线界定,其中,压力室的容积是可变的并且/或者在活塞移位时改变。压力室特别优选地填充有液压流体。特别地,压力室流体连接至主气缸。当主气缸被致动时,流体柱在致动装置的方向上移位,其中,压力室中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增大并且致动活塞从打开位置转移至闭合位置。
10.致动装置具有弹簧装置,该弹簧装置设计成用于和/或适用于使致动活塞从闭合位置复位到打开位置。弹簧装置优选地通过作为回复力的压缩力作用在致动活塞上以抵抗致动力。特别优选地,当致动力或流体压力减小时,致动活塞通过弹簧装置从闭合位置自动返回至打开位置。特别地,弹簧装置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压缩弹簧。多个压缩弹簧可以优选地沿旋转方向以均匀分布的方式布置。至少一个压缩弹簧优选地设计为螺旋弹簧或碟形弹簧或碟形弹簧组件。弹簧装置经由第一支承表面支承在致动活塞上并且经由第二支承表面支承在壳体部分上。
11.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提出的是,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彼此轴向相对地布置。特别地,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各自在相对于主旋转轴线的单独的径向平面中延伸。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优选地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重叠。特别地,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各自被定义为圆环形表面,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布置成相对于旋转轴线彼此同轴和/或全等。第一支承表面优选地布置在致动活塞上和/或由致动活塞形成。特别地,致动活塞形成用于弹簧装置的弹簧座。弹簧装置因此在一个轴向方向上支承在第一支承表面上并且在轴向相反方向上同等地支承在第二支承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同等地”应该被理解为意味着弹簧装置沿径向方向观察在两个支承表面上支承在相同的高度处。弹簧装置特别优选地在两个支承表面之间相对于主旋转轴线沿轴向方向延伸,其中,各压缩弹簧优选地具有压缩弹簧的弹簧轴线,所述弹簧轴线彼此对准和/或对准成平行于主旋转轴线。
1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两个相对的支承表面实现致动装置的特别紧凑的设计。特别地,弹簧装置因此可以径向地插入或结合在致动活塞内,由此可以显著减小致动装置的径向安装空间。此外,弹簧装置可以通过两个相对的支承表面将回复力直接引入致动活塞中。
13.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的是,致动活塞设计为环形活塞并且压力室设计为环形空间。特别地,致动装置设计为环形气缸、特别是同心从动气缸(csc)。为此目的,环形活塞和环形空间优选地布置成相对于主旋转轴线彼此同轴和/或同心。
14.根据该实施方式,致动活塞具有内气缸部分和外气缸部分以及连接这两个气缸部分的径向部分。特别地,两个气缸部分布置成相对于主旋转轴线彼此同心和/或彼此径向间隔开和/或彼此对准或相对。致动活塞特别优选地设计为板状金属部件、特别是板状金属环活塞。径向部分特别优选地在相对于主旋转轴线的径向平面中延伸。在两个气缸部分之间形成有特别是围绕主旋转轴线的环形中间空间,其中,弹簧装置接纳在中间空间中。第一支承表面由径向部分形成。特别地,弹簧装置在两个气缸部分之间被引导并且在轴向方向上支承在径向部分上。
15.因此提出了一种致动活塞,该致动活塞以弹簧套筒的方式形成了用于弹簧装置的
特别稳定的弹簧座。此外,致动活塞可以特别简单且廉价地制造。
16.在另一说明中,可以设置的是,致动装置具有内密封装置和外密封装置,内密封装置和外密封装置设计成用于和/或适用于相对于壳体部分密封致动活塞。特别地,内密封装置和/或外密封装置设计为接触密封件。内密封装置和外密封装置优选地各自设计为密封环,其中,这两个密封装置布置成相对于主旋转轴线彼此同轴和/或同心。
17.根据该实施方式,内密封装置和外密封装置固定在壳体部分上。特别地,这两个密封装置各自设计为静态密封件,优选地设计为槽密封环。壳体部分优选地具有用于接纳内密封装置的内密封接纳部和用于接纳外密封装置的外密封接纳部。特别地,两个密封接纳部各自设计为环形凹部,优选地设计为环形槽。特别优选地,密封装置各自至少在轴向方向上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接纳在相关联的密封接纳部中。
18.因此,提出了一种致动活塞,该致动活塞由于密封座布置在壳体部分上而可以以特别简单和成本有效的方式设计。此外,可以最佳地设计用于接纳弹簧装置的两个气缸部分之间的距离。
19.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外气缸部分形成用于外密封装置的外密封表面,并且内气缸部分形成用于内密封装置的内密封表面。特别地,两个密封表面各自由相应的气缸部分的气缸护套表面限定。外密封装置特别优选地抵靠外气缸部分的外圆周搁置。然而,替代性地,还可以设置的是,特别是在压力室由外气缸部分径向界定时,外密封装置抵靠外气缸部分的内圆周搁置。内密封装置特别优选地抵靠内气缸部分的内圆周搁置。当致动活塞移位时,外密封表面以密封的方式抵接外密封装置并且内密封表面以密封的方式抵接内密封装置,其中,这两个密封装置特别地在壳体部分上保持静止。
20.因此,本发明的考虑是提出一种致动活塞,该致动活塞的特征在于特别简单和紧凑的结构。由于两个密封装置与气缸部分接触,因此可以特别紧凑且简单地设计致动活塞以用于接纳弹簧装置。
21.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的是,致动装置具有支承部分,该支承部分设计成用于和/或适用于支承弹簧装置。支承部分布置成从壳体部分径向突出,其中,第二支承表面由支承部分形成。原则上,支承部分可以模制在壳体部分上。然而,优选地,支承部分设计为单独的部件,其中,支承部分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和/或材料配合的方式连接和/或能够连接至壳体部分。支承部分优选地以凸缘状的方式在主旋转轴线的径向平面中延伸。支承部分特别优选地布置成与致动活塞、特别是内气缸部分和/或外气缸部分同轴和/或同心。
22.因此,提出了一种壳体部分,该壳体部分的特征在于特别紧凑的设计,其中,致动活塞还通过支承部分而确保不会丢失。
2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的是,两个气缸部分中的一个气缸部分特别是在相对于主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制造得比另一个气缸部分长。较长的气缸部分布置在距支承部分的一定径向距离处,使得较长的气缸部分可以相对于支承部分自由移位,以用于将致动力传递至多片制动器。优选地,两个气缸部分中的较长的气缸部分可以在多片制动器的方向上自由移动和/或支承在多片制动器上。较长的气缸部分优选地以其轴向端面在轴向相反方向上支承在多片制动器上。特别地,支承部分径向地接纳在较长的支承部分内侧。特别地,两个气缸部分中的较短的气缸部分可以在支承部分与壳体部分之间轴向地移位有限
的程度,其中,在轴向方向上穿过壳体部分、特别是穿过界定压力室的径向表面形成有端部止挡部,并且在轴向相反方向上穿过支承部分形成有端部止挡部。
24.因此,本发明的考虑是提出一种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的特征在于特别节省空间且部件减少的设计。
25.在进一步的具体改进方案中,可以设置的是,壳体部分具有筒形延伸部。特别地,筒形延伸部使压力室在轴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支承部分设计为支承环,特别是环形支承板,其中,支承环布置成与筒形延伸部同轴。特别地,支承环支承在筒形延伸部的径向外圆周上并且因此径向向外延伸。替代性地,支承环支承在筒形延伸部的径向内圆周上并且因此径向向内延伸。
26.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设置的是,支承环由固定装置受限地保持。特别地,支承环通过固定装置在轴向相反方向上受限地保持,并且可以可选地沿轴向方向抵靠壳体部分、例如抵靠肩部搁置。筒形延伸部优选地相对于壳体部分在轴向方向上偏移,使得形成肩部。肩部优选地设计为环绕主旋转轴线的环形肩部。特别优选地,支承环在相对于主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布置在固定装置与肩部之间。特别地,固定装置设计为固定环、特别是卡环。筒形延伸部优选地具有用于接纳固定装置的固定装置接纳部、特别是周向槽。在组装期间,致动活塞和弹簧装置首先被插入到壳体部分中。然后,支承环被安置在延伸部上,其中,弹簧装置被偏置在两个支承表面之间,并且支承环借助于固定装置固定以防丢失。
27.因此,提出了一种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的特征在于特别简单的组装。此外,弹簧装置可以通过固定环特别容易地支承在壳体部分上。
2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涉及一种具有如前所述的致动装置和多片装置的传动装置。特别地,传动装置布置和/或可以布置在车辆的传动系中。传动装置优选地设计为双离合器变速器。特别地,多片装置用作车辆的启动或开关元件。
29.多片装置具有内多片承载件和外多片承载件,其中,内多片承载件上设置有多个内多片,并且外多片承载件上设置有多个外多片,内多片和外多片以轴向交替的方式布置。特别地,两个多片承载件中的一个多片承载件、特别是外多片承载件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壳体部分并且/或者布置成相对于壳体部分静止,使得多片装置用作多片制动器。优选地,两个多片承载件中的另一个多片承载件可以绕主旋转轴线旋转或者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旋转轴。
30.根据该实施方式,致动力可以经由致动活塞作用在用于使多片装置闭合的内片和外片上。特别地,致动活塞、特别是两个气缸部分中的一个气缸部分支承在外片或内片中的一者上。内片和/或外片优选地具有摩擦衬片。当致动力被施加至多片制动器时,外片和内片被轴向压在一起并且产生了摩擦连接。
3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的是,传动装置具有另一多片装置和用于致动另一多片装置的另一致动装置。特别地,两个多片装置和/或两个致动装置各自布置成相对于主旋转轴线彼此同轴和/或同心。优选地,两个多片装置和/或两个致动装置以相同的方式构造。特别地,两个多片装置各自设计为多片制动器。为此目的,另一多片装置的两个多片承载件中的一个多片承载件、优选地外多片承载件也可以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壳体部分和/或以相对于壳体部分固定的方式布置。
32.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设置的是,致动装置和另一致动装置固定至传动装置的壳体,其中,壳体包括致动装置的壳体部分和另一致动装置的另一壳体部分。特别地,壳体被设计为钟形壳体,其中,多片制动器和致动装置径向地布置在钟形壳体外部,并且另一多片制动器和另一致动装置径向地布置在钟形壳体内部。特别地,两个致动装置布置在壳体的同一侧上。用于另外的片、制动器和/或离合器装置的另外的致动装置可以特别优选地分配给壳体。
33.因此,本发明的考虑是提出一种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特别紧凑的结构。
34.在另一说明中,可以设置的是,离合器壳体的筒形延伸部在其径向内侧形成用于另一多片装置的外多片承载件并且在其径向外侧承载支承部分。特别地,筒形延伸部在其内圆周上具有用于另一多片装置的外片的驱动轮廓。两个多片装置和两个致动装置优选地通过筒形延伸部彼此在空间上分开。
35.因此提出了一种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空间特别优化的设计。
附图说明
36.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优点和效果在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进行阐述。在附图中:
37.图1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传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38.图2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传动装置的致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39.彼此对应或相同的部分在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40.图1在示意性截面图中示出了例如设计成用于和/或适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的传动装置1的详细视图。传动装置1设计为所谓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为此目的的传动装置1具有作为多片装置和另一多片装置的第一多片装置20和第二多片装置30、以及具有作为致动装置和另一致动装置的第一致动装置40和第二致动装置50。第一致动装置40用于将第一致动力f1传递至第一多片装置20,并且第二致动装置50用于将第二致动力f2传递至第二多片装置30。
41.两个多片装置20、30各自具有外多片承载件21、31和内多片承载件22、32,其中,两个外多片承载件21、31各自具有多个外片23、33,并且两个内多片承载件22、32各自具有多个内片24、34。外片23、33和内片24、34各自相对于主旋转轴线h在轴向方向上以一个位于另一个后面的方式交替地布置。例如,内片24、34设计为摩擦片,并且外片23、33设计为钢片,其中,当施加相应的致动力f1、f2时形成摩擦连接。
42.传动装置1具有壳体2,该壳体设计为传动装置1的钟形壳体。两个多片装置20、30各自设计为多片制动器,其中,两个外多片承载件21、31固定至传动装置1中的壳体、特别是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壳体2。两个内多片承载件22、32各自连接至绕主旋转轴线h旋转的未示出的轴,该轴在致动装置40、50被致动时可以通过相应的相关联的多片制动器20、30制动。
43.壳体2具有属于第一致动装置40的第一壳体部分3和属于第二致动装置50的第二壳体部分4,其中,两个壳体部分3、4布置在壳体2的同一侧。两个壳体部分3、4各自具有筒形延伸部5、6,筒形延伸部相对于主旋转轴线h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和/或彼此同心地布置。第一多片装置20布置在壳体2的径向外侧,并且第二多片装置30布置在壳体的径向内侧,其中,第一壳体部分3的筒形延伸部5相对于主轴线h在两个多片装置20、30之间同轴地延伸。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多片装置30的外多片承载件31由第一壳体部分3的筒形延伸部5形成,其中,筒形延伸部5在其内圆周上具有用于第二多片装置30的外片33的驱动轮廓7。
44.两个致动装置40、50各自具有:致动活塞41、51;弹簧装置42、52;压力室43、53;内密封装置44、54和外密封装置45、55;以及各自的一个支承部分46、56。
45.两个致动活塞41、51各自设计为环绕主旋转轴线h的环形活塞,其中,两个致动活塞41、51布置成相对于主旋转轴线彼此同轴和/或同心。第一致动活塞41用于将第一致动力f1传递至第一多片装置20,并且第二致动活塞51用于将第二致动力f2传递至第二多片装置30。为此目的,两个致动活塞41、51各自以能够相对于主旋转轴线h沿轴向方向在闭合位置s与打开位置o之间移位的方式安装在相应的相关联的壳体部分3、4上。致动力f1、f2在闭合位置s被传递,使得相应地相关联的多片装置20、30闭合并且产生制动扭矩。在打开位置o,相应的相关联的多片装置20、30是打开的。
46.两个压力室43、53各自设计为环绕主旋转轴线h的环形室,其中,两个压力室43、53各自通过相关联的壳体部分3、4和相关联的致动活塞41、51界定。两个压力室43、53各自填充有流体、特别是液压流体,其中,当压力室43、53中的流体压力增大时,相应的致动活塞41、51从打开位置o转移至闭合位置s。例如,两个压力室43、53各自经由液压路径流体地连接至未示出的主气缸,其中,当主气缸被致动时,液压柱在相关联的致动装置40、50的方向上移位,从而使流体压力增大。
47.为了密封压力室43、53,两个致动活塞41、51各自密封地搁置在相关联的内密封装置44、54和相关联的外密封装置45、55上,其中,密封装置44、45;54、55各自固定至相关联的壳体部分3、4。为此目的,第一壳体部分3和第二壳体部分4各自具有用于接纳内密封装置44、54的内密封接纳部47、57和用于接纳外密封装置45、55的外密封接纳部48、58。密封接纳部47、48;57、58各自为环形槽,并且密封装置44、45;54、55各自设计为槽密封环,其中,槽密封环以受限地保持的方式被接纳在相应的相关联的环形槽中。
48.两个支承部分46、56各自设计为支承环、例如环形支承板,其中,两个支承部分46、56各自布置在相关联的筒形延伸部5、6的外圆周上并且经由固定装置49、59被受限地保持在外圆周上。两个支承部分46、56相对于主旋转轴线h至少部分地各自在径向平面内延伸,其中,相应的相关联的弹簧装置42、52在轴向方向ar上被支承在相关联的致动活塞41、51上,并且在轴向相反方向gr上被同等地支承在相关联的支承部分46、56上、特别地在径向方向上支承在同一高度处。
49.弹簧装置42、52各自用于使相关联的致动活塞41、51从闭合位置s复位至打开位置o,其中,为此目的,弹簧装置42、52在轴向方向ar上将压力施加至相应的致动活塞41、51。弹簧装置42、52包括若干压缩弹簧、例如螺旋弹簧,这些压缩弹簧在绕主旋转轴线h的旋转方向上布置成彼此均匀地间隔开或分布在支承部分46、56与相关联的致动活塞41、51之间。
50.图2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第一致动装置40的详细视图。致动活塞41具有内气缸部分8和外气缸部分9以及径向部分10,其中,两个气缸部分8、9经由径向部分10彼此连接。例如,致动活塞41设计为板状金属环活塞,其中,两个气缸部分8、9和径向部分10通过再成形而形成。两个气缸部分8、9布置成相对于主旋转轴线h彼此同心,其中,在两个气缸部分8、9之间形成有特别是围绕主旋转轴线h的环形中间空间11。中间空间11在径向方向上由两个气缸部分8、9界定、并且在轴向方向ar上由径向部分10界定、并且在轴向相反方向gr上由支承部分46界定。
51.弹簧装置42布置在中间空间11内,其中,弹簧装置42、特别是压缩弹簧轴向对准。为了在轴向方向ar上支承弹簧装置42,径向部分10具有第一支承表面12,并且为了在轴向相反方向gr上进行支承,支承部分46具有第二支承表面13。两个支承表面12、13各自被限定为圆环形表面并且布置成彼此轴向相对。两个支承表面12、13布置成相对于主旋转轴线h在径向方向上彼此重叠或全等,使得弹簧装置42、特别是压缩弹簧可以在轴向方向ar和轴向相反方向gr上被同等地支承。因此,实现了第一致动装置40的特别紧凑的设计,其中,弹簧装置42布置在致动活塞41的径向内侧能够显著节省径向安装空间。
52.为了传递致动力f1,外气缸部分9设计成在轴向相反方向gr上比内气缸部分8长,其中,外气缸部分9在多片制动器20的方向上延伸越过支承部分46。因此,支承部分13径向布置在外气缸部分9内侧,并且至少在闭合位置s,在轴向相反方向gr上抵靠外片23中的一个外片搁置。另一方面,内气缸部分8在支承部分46与壳体部分3之间延伸,其中,内气缸部分8可以在支承部分46与壳体部分3之间移位有限的程度。
53.第一壳体部分3的筒形延伸部5朝向压力室43偏移,使得形成肩部14。例如,肩部14设计为环绕主旋转轴线h的环形肩部,其中,设计为支承环的支承部分46在轴向方向上抵靠肩部14搁置并且在轴向相反方向gr上通过固定装置49固定。例如,固定装置49设计为固定环、特别是卡环,并且固定在筒形部5上的对应接纳部中。
54.当传递致动力f1时,致动活塞41从打开位置o转移至闭合位置s,从而使外片23和内片24轴向挤压在一起,并且将制动矩传递至内多片承载件22。为了打开多片装置20,降低压力室43中的流体压力,其中,致动活塞41通过弹簧装置42被自动推回到打开位置。在致动活塞轴向位移期间,致动活塞41抵靠具有外气缸部分9的外护套表面的外密封装置45并且抵靠具有内气缸部分8的内护套表面的内密封装置44行进。外气缸部分9利用其外圆周表面形成外密封表面15,并且内气缸部分8利用其内圆周表面形成内密封表面16。
55.附图标记说明
56.1 传动组件
57.2 壳体
58.3 第一壳体部分
59.4 第二壳体部分
60.5 第一筒形延伸部
61.6 第二筒形延伸部
62.7 驱动轮廓
63.8 内气缸部分
64.9 外气缸部分
65.10 径向部分
66.11 中间空间
67.12 第一支承表面
68.13 第二支承表面
69.14 肩部
70.15 外密封表面
71.16 内密封表面
72.20 第一多片装置
73.21 外多片承载件
74.22 内多片承载件
75.23 外片
76.24 内片
77.30 第二多片装置
78.31 外多片承载件
79.32 内多片承载件
80.33 外片
81.34 内片
82.40 第一致动装置
83.41 致动活塞
84.42 弹簧装置
85.43 压力室
86.44 内密封装置
87.45 外密封装置
88.46 支承部分
89.47 内密封接纳部
90.48 外密封接纳部
91.49 固定装置
92.50 第二致动装置
93.51 致动活塞
94.52 弹簧装置
95.53 压力室
96.54 内密封装置
97.55 外密封装置
98.56 支承部分
99.57 内密封接纳部
100.58 外密封接纳部
101.59 固定装置
102.h 主旋转轴线
103.o 打开位置
104.s 闭合位置
105.ar 轴向方向
106.gr 轴向相反方向
107.f1 第一致动力
108.f2 第二致动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