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2496发布日期:2022-07-11 00:5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吸附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吸附板,更详细地,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吸附于门、玻璃或表面光滑的壁面等而能够悬挂衣服或多样物品的吸附板。


背景技术:

2.一般而言,利用真空力固定于壁面的吸附件具有拆装容易且摘除后不在被附着面留下痕迹的优点,由于这种优点,正在被广泛用作悬挂各种收纳搁板或生活用品等的手段。
3.这种吸附板的缺点是所附着的对象面受平坦程度的限制,但由于制作结构简单,不需要另外的工具,所以其使用不断增加。
4.与这种吸附板相关的技术已在韩国公布专利第2007-0037374号中提出。
5.但是,专利文献1存在的问题是压缩弹簧位于活塞轴周围并对活塞内侧加压,因而活塞的外缘从安装面离开,附着力低下。
6.(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2007-0037374号(2007月4月4日)


技术实现要素:

7.技术课题
8.本发明正是鉴于如上所述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技术课题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弹力持续对主体部加压并按压吸附部从而能够更坚固地固定于安装面的吸附板。
9.技术方案
10.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吸附板可以包括: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以软材质构成,底面为吸附面,在上表面中心部配备有延长轴;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由硬材质构成,以包围所述吸附部的方式配置,所述延长轴贯通所述主体部的中心部,且以沿着所述吸附部上表面边缘放置的方式配备有沿着底面边缘附着的贴紧力增大部;牵拉部,所述牵拉部结合于所述延长轴的贯通的端部,当旋转时牵拉所述延长轴,以使所述吸附部的吸附面吸附于固定面;以及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以包围所述延长轴的方式配置,借助于弹力而将所述主体部向所述吸附部方向加压,其中,所述延长轴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牵拉部的相向面之间;其中,所述弹性部的弹力可以持续对所述主体部加压,并使所述主体部的边缘按压所述吸附部的边缘,从而保持所述吸附部与安装面的真空状态。
11.所述牵拉部可以为螺纹连接型或杠杆型。
12.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牵拉部之间可以配备有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在所述牵拉部拧紧时压缩所述弹性部端部的加压部,所述吸附部的边缘的一部分重叠于环状的所述贴紧力增大部。
13.发明效果
14.根据本发明,弹性部的弹力持续对主体部加压,使主体部的边缘按压吸附部的边缘,具有长期保持吸附部与安装面的真空状态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附板的分解立体图。
16.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附板的侧剖面图。
17.图3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附板上安装有另一实施例的牵拉部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18.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吸附板的局部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通过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如上所述的目的、特征以及其他优点将更加明确。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附板进行详细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附板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附板的侧剖面图,图3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附板上安装有另一实施例的牵拉部的状态的侧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吸附板的局部侧剖面图。
21.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附板100包括吸附部110、主体部120、弹性部130、加压部140和牵拉部150。
22.吸附部110如图1和图2所示,以诸如橡胶等的软材质形成,在凹陷地形成的底面形成有吸附面112。这样一来,如果吸附面112加压并贴紧安装面,则在与安装面之间形成真空。
23.而且,吸附部110在凸出的上表面中心部固定有作为螺旋轴的硬材质的延长轴116。
24.主体部120以诸如合成树脂材料等的硬材质形成,在中心部沿纵向形成有贯通孔122以使延长轴116贯通,在外周面一侧配备有连结环124以使搁板等能够固定。
25.此时,连结环124示出为配备于主体部12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独立安装于环的端部,以自然旋转的状态配备于主体部120。
26.进一步地,主体部120沿底面边缘以环状配备有贴紧力增大部126。
27.另一方面,贴紧力增大部126应用双面胶带或橡胶板等,使得能够独立于吸附部110的吸附面112而坚固地固定于附着面。
28.其中,贴紧力增大部126以底面内侧边缘沿着吸附部110上表面边缘安放且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备,因而即使安装面不均匀而粗糙不平,也可以使吸附部110贴紧安装面而没有隙缝。
29.此时,优选贴紧力增大部126与吸附部110全幅的1/3或1/2重叠。
30.另一方面,虽然图中未示出,贴紧力增大部126可以沿着底面内侧边缘形成有槽,如果吸附部110的边缘位于槽内,则可以与吸附部110构成平面。
31.如上所述,主体部120对吸附部110加压而传递的力在传递给贴紧力增大部126的同时,向吸附面112提供持续的力并加压,因而可以长期保持真空状态。
32.进一步地,虽然图中未示出,主体部120的贴紧力增大部126以不附着的方式向边缘内侧延长形成有坎,延长的部分对吸附部110的上表面边缘加压,使吸附部110的边缘坚固地覆盖按压安装面。
33.而且,主体部120的贯通孔122周边凹陷形成,以支撑弹性部130的端部。
34.弹性部130为提供弹力的压缩弹簧,以包围延长轴116方式配备,以便将主体部120向吸附部110方向加压,其中,所述延长轴位于主体部120与牵拉部150的相向面之间。
35.如上所述,弹性部130与牵拉部150一同双重提供加压力,以便主体部120可以对吸附部110加压,因而提高附着面的附着力。
36.加压部140形成有连通孔142以便插入于延长轴116,在下部形成有槽以便支撑弹性部130的上端。
37.牵拉部150螺纹连接于穿过加压部140连通孔142的延长轴116端部,当旋转时发挥牵拉延长轴116的功能,以使吸附部110的吸附面112吸附于固定面。
38.而且,牵拉部150在表面呈辐射状形成有槽,以便于用手把持。
39.参照图3,另一实施例的牵拉部150'可以应用杠杆型。此时,在牵拉部150'为杠杆型的情况下,在延长轴116'上不形成螺纹而是平滑地形成,借助于铰链而能旋转地配备于在延长轴116上端形成的槽内。此时,牵拉部150'由加压面152'和凸起154'构成。
40.进一步地,牵拉部150'相对于加压面152'以偏心方式结合有铰链h,如果使凸起154'朝向上方竖立,则加压面152'从加压部140的上表面离开,但如果凸起154'旋转得朝向侧方,则偏心的加压面152'在对加压部140上表面加压的同时,将弹性部130向加压部140加压。
41.因此,弹性部130对主体部120加压,因而在按压吸附部110的同时,由于持续的加压而更坚固地附着。
42.因此,如果使牵拉部150'旋转而牵拉延长轴116',则借助于弹性部130的弹性而在吸附部110内形成真空并变长。而且,当吸附部110掉落时,边缘随着空气的进入而掉落。
43.下面说明将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附板100固定于安装面的过程。
44.首先,从沿着主体部120底面边缘附着的贴紧力增大部126去除离型纸后,使主体部120借助于粘合力第一次固定于安装面。
45.然后,在逆时针方向松开牵拉部150的状态下,将牵拉部150向安装面侧按压,则吸附部110的吸附面112吸附于安装面。
46.然后,使牵拉部15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牵拉部150以螺纹方式连接于延长轴116的程度增大并对加压部140加压。
47.然后,在弹性部130对主体部120加压的同时,借助于牵拉部150而牵拉吸附部110的延长轴116,因而在安装面与吸附部110的吸附面112之间形成真空。
48.如上所述,借助于延长轴116而对吸附部110加压,借助于弹性部130而对主体部120加压,因而利用双重方式而坚固地吸附固定于安装面。
49.参照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吸附板包括吸附部、主体部220、弹性部230、加压部240和牵拉部250,在吸附部的延长轴216上追加构成有挂接部218,由于只有加压部240的形状发生变更,因而只对该部分进行说明。
50.在作为螺纹轴的延长轴216的相向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高度方向的槽,挂接部218以对称状态配备于相向的槽内,在其之间配备有横向弹性部s。
51.此时,挂接部218一部分插入在延长轴216上沿水平方向贯通形成的安装孔g两端,以露出到延长轴216外部的方式形成有上窄下宽结构的倾斜面218a。
52.而且,借助于横向弹性部s的弹力,挂接部218配备成比延长轴216的外周面更凸出,使下部的水平面可以挂接于加压部240的下部连通孔242b周围。
53.加压部240以贯通延长轴216的方式分别形成有上部、下部连通孔242a、242b,在其之间形成有空间,挂接部218位于所述空间。
54.而且,加压部240在上部、下部连通孔242a、242b之间外周面沿横向对称形成有穿过孔244,当要分离加压部240时,可以通过穿过孔244对两侧挂接部218加压。
55.进一步地,加压部240在牵拉部250完全固定之前位于挂接部218的上侧,但如果为了使牵拉部250完全固定而使牵拉部250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在加压部240逐渐下降的同时,下部连通孔242b沿对称方向(向内侧)对挂接部218的倾斜面218a逐渐加压,下部连通孔242b经过挂接部218的倾斜面218a,挂接部218位于上部、下部连通孔242a、242b之间。而且,挂接部218位于上部、下部连通孔242a、242b之间后,借助于横向弹性部s的复原力而向外部凸出,与倾斜面218a下端邻接的水平面被干涉,使加压部240无法向牵拉部250方向移动。
56.如上所述,对弹性部230加压的状态的加压部240因挂接部218而无法移动位置,因而即使牵拉部250从延长轴216稍稍松动,加压部240的位置也不变。
57.另一方面,加压部240可以在延长轴216上沿高度方向设置多个,最上侧的加压部240借助于牵拉部250的螺纹孔252而对两侧倾斜面218a加压。
58.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在不变更其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具体形态实施。因此,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
59.附图标记
60.100:吸附板
ꢀꢀꢀꢀꢀꢀꢀꢀꢀꢀꢀꢀꢀꢀ
110:吸附部
61.112:吸附面
ꢀꢀꢀꢀꢀꢀꢀꢀꢀꢀꢀꢀꢀꢀ
114:贴紧力增大部
62.116、116'、216:延长轴
ꢀꢀꢀ
120、220:主体部
63.130、230:弹性部
ꢀꢀꢀꢀꢀꢀꢀꢀꢀ
140、240:加压部
64.150、150'、250:牵拉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