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容器及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4625发布日期:2021-07-23 21:0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储物容器及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物容器及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的销轴连接处均配置润滑脂系统,润滑脂用于防止连接处产生不灵活和降低摩擦噪音,因此,机器长时间使用时需要加润滑脂,尤其是工作装置的连接处,在恶劣工况下,工作装置长时间使用,几乎每天需要在连接处加润滑脂保养。

对于大型工程机械,移动机器进行润滑脂保养会增加成本,因此在机器上放置润滑脂桶,便于保养维护。在寒冷天气,环境温度低,使很多润滑脂的流动性变差,极大的影响了润滑脂使用效果。以挖掘机为例,用户将润滑脂桶直接放置于回转机构附近或挖掘机平台上,温度低时通过流动的液压油余温加热,加热效果不理想,且润滑脂桶易倾翻,导致润滑脂倒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润滑脂加热方法一般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润滑脂桶直接放置于回转机构附近或挖掘机平台上,没有任何遮挡物遮挡润滑脂桶,电加热可能遇雨水容易受损,存在安全隐患,且消耗机器的蓄电池的电量,加速蓄电池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物容器及加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加热润滑脂存在安全隐患和加速蓄电池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物容器,具有储物腔,储物容器还具有对储物腔进行加热的第一导热通道,第一导热通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适于与液压油箱、液压油泵及第一散热器依次连接形成的液压油循环主回路连接,以形成可导通或截止的液压油循环支路;和/或,储物容器还具有对储物腔进行加热的第二导热通道,第二导热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适于与发动机、冷却液泵及第二散热器依次连接形成的冷却液循环主回路连接,以形成可导通或截止的第一冷却液循环支路;和/或,储物容器还具有对储物腔进行加热的第三导热通道,第三导热通道的进风口适于与空调风道连接,以形成可导通或截止的热风支路。

可选地,储物容器还具有第一导热通道时,储物容器包括内桶和缠绕在内桶上的液压油导热管,内桶的内腔形成储物腔,液压油导热管的内腔形成第一导热通道。

可选地,储物容器还具有第二导热通道时,储物容器包括内桶和缠绕在内桶上的冷却液导热管,内桶的内腔形成储物腔,冷却液导热管的内腔形成第二导热通道。

可选地,储物容器还具有第三导热通道时,储物容器包括内桶和外桶,内桶设置在外桶内,内桶和外桶之间形成第三导热通道。

可选地,储物容器的外壁上设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适于固定在机械设备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储物容器。

可选地,储物容器具有第一导热通道时,加热系统还包括:液压油进管,一端与第一导热通道的进油口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液压油循环主回路连接;液压油出管,一端与第一导热通道的出油口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液压油循环主回路连接;液压油开关阀,设置在液压油进管上。

可选地,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和控制器,第一温度检测部件设置在储物腔中,控制器与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液压油开关阀电连接,以根据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液压油开关阀的打开或关闭。

可选地,储物容器具有第二导热通道时,加热系统还包括:冷却液进管,一端与第二导热通道的进液口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冷却液循环主回路连接;冷却液出管,一端与第二导热通道的出液口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冷却液循环主回路连接;第一冷却液开关阀,设置在冷却液进管上;其中,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温度控制第一冷却液开关阀的打开或关闭;和/或,储物容器具有第三导热通道时,加热系统还包括:热风管道,一端与第三导热通道的进风口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空调风道的第一出风口连接;热风开关阀,设置在热风管道上;第二温度检测部件,设置在驾驶室中;其中,控制器与第二温度检测部件电连接,以根据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和第二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温度控制热风开关阀的打开或关闭。

可选地,加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驾驶室中的物品加热开关,物品加热开关与液压油开关阀电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储物腔中储存有物品,当不需要加热物品或驾驶室内的温度未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液压油循环支路、第一冷却液循环支路及热风支路截止。当需要加热物品时,液压油循环支路导通,高温液压油从第一导热通道的进油口流入第一导热通道内,高温液压油的热量传递到储物腔的内壁上,进而对储物腔中的物品进行加热;和/或,第一冷却液循环支路导通,高温冷却液从第二导热通道的进液口流入第二导热通道内,高温冷却液的热量传递到储物腔的内壁上,进而对储物腔中的物品进行加热;和/或,当驾驶室内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后,热风支路导通,空调风道中的热风通过第三导热通道的进风口进入第三导热通道内,热风的热量传递到储物腔的内壁上,进而对储物腔中的物品进行加热。上述储物容器采用液压油、冷却液及热风中的至少一种加热物品,能够控制物品的温度状态,利于改善物品的流动性,保证寒冷天气使用效果,正常保养维护机器,消除了电加热方式的不安全性,更安全可靠,同时,不需要消耗蓄电池的电量,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效地解决了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加热物品加速蓄电池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储物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储物容器的外桶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加热系统的简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储物容器;11、内桶;12、冷却液导热管;13、外桶;14、液压油导热管;15、固定结构;16、外保温层;17、底盖;18、顶盖;19、排气阀;21、液压油箱;22、液压油泵;23、第一散热器;24、液压油进管;25、液压油出管;26、液压油开关阀;31、发动机;32、冷却液泵;33、第二散热器;34、冷却液进管;35、冷却液出管;36、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7、第三散热器;38、风机;39、第二冷却液开关阀;41、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2、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3、控制器;44、光照检测部件;51、热风管道;52、热风开关阀;53、止逆阀;60、驾驶室;61、空调风道;62、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储物容器具有储物腔,储物容器还具有对储物腔进行加热的第一导热通道,第一导热通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适于与液压油箱21、液压油泵22及第一散热器23依次连接形成的液压油循环主回路连接,以形成可导通或截止的液压油循环支路;储物容器还具有对储物腔进行加热的第二导热通道,第二导热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适于与发动机31、冷却液泵32及第二散热器33依次连接形成的冷却液循环主回路连接,以形成可导通或截止的第一冷却液循环支路;储物容器还具有对储物腔进行加热的第三导热通道,第三导热通道的进风口适于与空调风道61连接,以形成可导通或截止的热风支路。

应用本实施例的储物容器,储物腔中储存有物品,当不需要加热物品或驾驶室60内的温度未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液压油循环支路、第一冷却液循环支路及热风支路截止。当需要加热物品时,液压油循环支路导通,高温液压油从第一导热通道的进油口流入第一导热通道内,高温液压油的热量传递到储物腔的内壁上,进而对储物腔中的物品进行加热;第一冷却液循环支路导通,高温冷却液从第二导热通道的进液口流入第二导热通道内,高温冷却液的热量传递到储物腔的内壁上,进而对储物腔中的物品进行加热;当驾驶室60内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后,热风支路导通,空调风道中的热风通过第三导热通道的进风口进入第三导热通道内,热风的热量传递到储物腔的内壁上,进而对储物腔中的物品进行加热。上述储物容器采用液压油、冷却液及热风加热物品,能够控制物品的温度状态,利于改善物品的流动性,保证寒冷天气使用效果,正常保养维护机器,消除了电加热方式的不安全性,更安全可靠,同时,不需要消耗蓄电池的电量,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效地解决了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加热物品加速蓄电池损坏的问题。并且,采用液压油、冷却液以及空调热风三种方式加热物品,加热效果更好,缩短加热时间,加热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储物容器包括内桶11和缠绕在内桶11上的液压油导热管14,内桶11的内腔形成储物腔,液压油导热管14的内腔形成第一导热通道。液压油导热管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液压油导热管14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安装有管接头,管接头便于与其他管道连接。液压油导热管14靠近内桶的顶部的一端为进油口,液压油导热管14靠近内桶的底部的一端为出油口,液压油从上方向下方流动,高效传递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储物容器还包括缠绕在内桶11上的冷却液导热管12,内桶11的内腔形成储物腔,冷却液导热管12的内腔形成第二导热通道。冷却液导热管12的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冷却液导热管1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安装有管接头,管接头便于与其他管道连接。冷却液导热管12靠近内桶11的顶部的一端为进液口,冷却液导热管12靠近内桶11的底部的一端为出液口,冷却液从上方向下方流动,高效传递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储物容器还包括外桶13,内桶11设置在外桶13内,内桶11和外桶13之间形成第三导热通道,可以简化结构。外桶13的外侧安装有外保温层16,即外保温层16包裹外桶13的外壁,外保温层16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热量损失。内桶11的外侧安装有内保温层,即内保温层包裹内桶11的外壁,内保温层也起到保温的作用,防止热量散失。

在本实施例中,外桶13的底部具有底盖17,底盖17上开设有热风进口,热风进口用于连接热风管道,便于暖气通过,使得热风吹向内桶11,提高加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外桶13的顶部安装有顶盖18,顶盖18密封内桶11,防止灰尘进入内桶后污染物品。外桶13和顶盖18通过锁扣固定,提高安全性。锁扣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即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顶盖18上安装有排气阀19,便于排气。

在本实施例中,液压油导热管14和冷却液导热管12均螺旋缠绕在内桶11中,使得内桶11受热均匀。为了使内桶11受热更均匀,冷却液导热管12螺旋缠绕后形成螺旋槽,液压油导热管14位于螺旋槽中,液压油导热管14嵌在冷却液导热管12中。当然,液压油导热管14与冷却液导热管12也可以上下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储物容器的外壁上设有固定结构15,固定结构15适于固定在机械设备上。通过固定结构15将储物容器固定在机械设备上,防止储物容器发生倾翻导致物品倒出的情况。优选地,固定结构15固定在外桶13上。

优选地,固定结构为挂设在机械设备上的悬挂结构,将储物容器悬挂在机械设备上,不需要操作工具对储物容器进行固定,操作方便,也便于将储物容器取下。具体地,悬挂结构为u形板,u形板和储物容器的外壁之间形成悬挂空间。当然,悬挂结构也可以为悬挂钩等。

在本实施例中,储物容器用于储存机械设备所需的物品,物品为润滑脂,储物容器为润滑脂桶,用户向内桶11内加入润滑脂,冷却液导热管12和液压油导热管14包裹内桶11,便于加热保温。当然,物品也可以为尿素、玻璃水等,此时储物容器为尿素罐、玻璃水罐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加热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上述的储物容器10。加热系统采用液压油、冷却液及热风加热物品,能够控制物品的温度状态,利于改善物品的流动性,保证寒冷天气使用效果,正常保养维护机器,消除了电加热方式的不安全性,更安全可靠,同时,不需要消耗蓄电池的电量,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效地解决了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加热物品加速蓄电池损坏的问题。并且,采用液压油、冷却液以及空调热风三种方式加热物品,加热效果更好,缩短加热时间,加热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系统还包括:液压油进管24、液压油出管25及液压油开关阀26,液压油进管24的一端与第一导热通道的进油口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液压油循环主回路连接;液压油出管25的一端与第一导热通道的出油口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液压油循环主回路连接;液压油开关阀26设置在液压油进管24上。当需要加热润滑脂时,打开液压油开关阀26,高温液压油从液压油进管24流入第一导热通道内,高温液压油的热量传递到储物腔的内壁上,进而对储物腔中的润滑脂进行加热,从第一导热通道流出的低温液压油通过液压油出管25流回液压油循环主回路中;当不需要加热润滑脂时,关闭液压油开关阀26。采用液压油回油加热润滑脂,能够控制润滑脂的温度状态,利于改善润滑脂的流动性,保证寒冷天气使用效果,正常保养维护机器,消除了电加热方式的不安全性,更安全可靠,同时,不需要消耗蓄电池的电量,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效地解决了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加热物品加速蓄电池损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1和控制器43,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1设置在储物腔中,控制器43与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1、液压油开关阀26电连接,以根据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1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液压油开关阀26的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1检测润滑脂的实际温度,当润滑脂的实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43控制液压油开关阀26打开,高温液压油流向液压油导热管,对内桶11内的润滑脂进行加热,不需要人为操作,实现自动化控制;当润滑脂的实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43控制液压油开关阀26关闭。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1和控制器43,通过操作人员打开或关闭液压油开关阀26。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系统还包括:冷却液进管34、冷却液出管35及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冷却液进管34的一端与第二导热通道的进液口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冷却液循环主回路连接;冷却液出管35的一端与第二导热通道的出液口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冷却液循环主回路连接;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设置在冷却液进管34上;其中,控制器43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1检测到的温度控制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的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1检测润滑脂的实际温度,当润滑脂的实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43控制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打开,高温冷却液流向冷却液导热管,对内桶11内的润滑脂进行加热,不需要人为操作,实现自动化控制;当润滑脂的实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43控制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关闭。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1和控制器43,通过操作人员打开或关闭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系统还包括:热风管道51、热风开关阀52及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2,热风管道51的一端与第三导热通道的进风口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空调风道61的第一出风口连接;热风开关阀52设置在热风管道51上;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2设置在驾驶室60中;其中,控制器43与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2电连接,以根据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1和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2检测到的温度控制热风开关阀52的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2检测驾驶室内的温度,当驾驶室60内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后,当润滑脂的实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43控制热风开关阀52打开,空调风道中的热风通过热风管道51进入第三导热通道内,热风的热量传递到储物腔的内壁上,进而对储物腔中的物品进行加热;当润滑脂的实际温度达到设定值或驾驶室60内的温度未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控制器43控制热风开关阀52关闭。采用液压油、冷却液以及空调热风加热润滑脂,加热效果更好,进一步缩短加热时间,加热效率更高。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2和控制器43,通过操作人员打开或关闭热风开关阀52。

在本实施例中,热风管道51上设有止逆阀53,止逆阀53可以防止空气逆流。优选地,止逆阀53设置在热风开关阀52的下游的管路上。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驾驶室60中的物品加热开关,控制器43分别与物品加热开关、液压油开关阀26电连接。操作人员打开物品加热开关,控制器判断润滑脂的实际温度信号,当润滑脂的实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43控制液压油开关阀26打开,液压油循环支路导通,对润滑脂进行加热;当润滑脂的实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43控制液压油开关阀26关闭。物品加热开关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物品为润滑脂时,物品加热开关为润滑脂加热开关。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物品加热开关,直接通过控制器进行自动控制,或者,不设置控制器43,直接通过物品加热开关控制液压油开关阀26。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设备包括驾驶室60、液压油箱21、液压油泵22、第一散热器23、发动机31、冷却液泵32、第二散热器33以及第三散热器37等,驾驶室60包括风机38、空调风道61、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2以及光照检测部件44等,液压油箱21、液压油泵22及第一散热器23依次连接形成液压油循环主回路,发动机31、冷却液泵32以及第二散热器33连接形成冷却液循环主回路,第三散热器37与冷却液循环主回路连接形成可导通或截止的第二冷却液循环支路,第三散热器37的进液口和冷却液循环主回路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冷却液开关阀39,第三散热器37设置在空调风道61的进风口处,风机38正对空调风道61的进风口设置且位于第三散热器37远离空调风道61的一侧,风机38可以将热风吹入空调风道61中。

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和第二冷却液开关阀39并联连接在高温冷却液管路上,连接在发动机的出液口和第一散热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管路为高温冷却液管路,连接在发动机的进液口和第一散热器的出液口之间的管路为低温冷却液管路。

驾驶室60中设有控制面板62,物品加热开关设置在控制面板62上,控制面板62上还设有空调制热开关,控制面板62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操作控制面板62发出指令。

优选地,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1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2为第二温度传感器,光照检测部件44为光照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将检测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第二冷却液开关阀39和热风开关阀52。

下面对加热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发动机31运行后会升温,需要冷却液降温处理,冷却液流经发动机31内部冷却液通道后温度升高,经过冷却液泵32流至第二散热器33处,散热冷却后的冷却液流回发动机31继续对发动机31进行冷却。

当控制面板62未打开空调制热开关和润滑脂加热开关时,控制器43判断开关信号,然后反馈给液压油开关阀26、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第二冷却液开关阀39,此时液压油开关阀26、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第二冷却液开关阀39处于关闭状态,高温冷却液通过冷却液泵32加压流向第二散热器33,第二散热器33对冷却液降温,降温后的低温冷却液再流向发动机31。液压油箱21内的液压油经液压油泵22加压流至第一散热器23,散热冷却后的液压油流回液压油箱21。

当在控制面板62上打开空调制热开关时,控制器43判断开关信号,并控制第二冷却液开关阀39开启,风机38开启,高温冷却液流向驾驶室内,风机38将驾驶室60内的空气吹向高温冷却液,将热空气吹向空调风道61,对驾驶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驾驶室中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监测驾驶室内的温度,光照传感器对温度进行修正。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内桶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当驾驶室内的温度达到控制面板62上设定的温度后,控制器43判断润滑脂的实际温度,若润滑脂的实际温度达到设定值,热风开关阀52保持关闭状态,若润滑脂的实际温度低于设定值,热风开关阀52开启,空调热风的部分流向内桶的底部,对润滑脂加热,热风开关阀52的下游安装止逆阀53,防止空气逆流。

当在控制面板62上打开润滑脂加热开关时,控制器43优先判断内桶内的温度信号,当润滑脂的实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和液压油开关阀26开启,高温冷却液从上方流向外桶内的冷却液导热管12中,从下方的出液口流出,加热内桶内的润滑脂,流出的低温冷却液流经发动机31,形成循环。高温液压油从上方流向外桶内的液压油导热管14中,从下方的出油口流出,加热内桶内的润滑脂,流出的液压油经第一散热器23散热后流向液压油箱21,形成循环。

当在控制面板62上同时打开空调制热开关和润滑脂加热开关时,控制器43优先判断驾驶室内的温度信号,当驾驶室内的实际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第二冷却液开关阀39开启,然后控制器43判断内桶内的温度信号,当润滑脂的实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先控制液压油开关阀26开启,高温液压油流向液压油导热管14,对润滑脂快速加热保温,只要润滑脂加热开关打开,液压油加热系统就工作;当驾驶室内的实际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后,第一冷却液开关阀36和热风开关阀52开启,高温冷却液流向冷却液导热管12,空调热风的部分流向内桶的底部,对润滑脂加热。上述控制方式在未达到驾驶室的设定温度的情况下,使用液压油回油加热润滑脂,驾驶室内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采用发动机冷却液和空调暖风加热润滑脂,可优先保证驾驶室内的温度,再对润滑脂快速加热保温。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采用液压油回油、发动机的冷却液以及空调热风加热润滑脂等,加热充分,能够控制润滑脂的温度状态,利于改善润滑脂的流动性,保证寒冷天气使用效果,正常保养维护机器,有效地解决润滑脂加热和恒温控制的问题,也消除电加热的不安全性,同时也解决电加热消耗机器蓄电池电量导致加速蓄电池损坏的问题。

2、在润滑脂上设有固定结构,便于存放,取用便捷,且增加安全性,有效地解决了润滑脂桶固定的问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