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快拆件和快接快拆的管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0931发布日期:2022-11-23 01:36阅读:56来源:国知局
管接头快拆件和快接快拆的管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管接头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管接头快拆件和快接快拆的管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2.在设备的安装、维护过程中,受施工条件和工期限制,经常要求以高效率实现部件之间的拆装。这其中,管道之间的快接快拆日益受到关注,因为在很多设备中,例如卫浴设备,经常存在大量的管接头。如果能提高管道之间的拆装效率,那么设备的安装、维护时间将大幅度缩减。为此,提出了很多管接头快拆快装方案。
3.例如,2005年2月10日公开的美国专利us7044506b2提出了用于可释放地连接一对管道的连接器组件。在该方案中,一个管道的接头卡接在另一个管道的开口中,并借助于套在该另一个管道上的按压结构将开口中的接头挤出而使两个管道彼此脱开。该方案的优点在于省去了工具,而仅依靠操作者的双手就能实现管道之间的连接。但是,该方案中的按压结构不利于操作者的手持操作,并且在无法直视的安装场合中要完全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进行组装。因此,行业内对设计一种更利于操作的快装快拆管接头存在着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至少能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的管接头快拆件。
5.本发明还旨在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改进的管接头快拆件的快接快拆的管接头组件。
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接头快拆件,包括:环状部,限定出中心轴线;一对柄部,其轴对称地接合至所述环状部并各自具有远离所述环状部延伸的自由端,所述柄部在朝向另一个柄部的内侧形成有向着所述另一个柄部突出的挤压凸起,其中所述柄部的至少所述自由端构造成围绕所述中心轴线以弧形延伸,所述柄部构造成能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变形以靠近所述中心轴线,并在外力消失后自动复位。
7.根据本实施例。弧形延伸的柄部构造成环绕包络式压柄,更有利于操作者手持操作以实现对挤压凸起的按压。拇指和食指环绕柄部易于施力,且提高操作体验。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柄部包括:施力部段,限定出所述自由端,所述施力部段构造成围绕所述中心轴线以弧形延伸的板状;连接部段,连接在所述环状部与所述施力部段之间,且所述连接部段的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施力部段的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长度。
9.根据本实施例,周向上加长的施力部段增加了手指接触面积,易于发力,且不会产生硌手等不利的体验。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凸起从所述环状部沿轴向延伸至未超出所述自由端并与所述自由端的端面存在轴向间距的位置。
11.根据本实施例,在挤压凸起的端面与自由端的端面之间形成轴向区段,由于挤压凸起的存在,该区段适于与所接合的管路外壁之间形成间隙,而该间隙构成了柄部的挤压
行程。操作者可以相对较小的力来操作柄部完成挤压动作,且挤压到位时有明显手感提示。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柄部的背向所述另一个柄部的一侧形成倾斜段,所述倾斜段接合至所述环状部并在轴向上沿远离所述环状部的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渐增,所述倾斜段与所述环状部之间形成沿所述环状部的周向延伸的凹槽。
13.根据本实施例,在柄部与环状部的接合处额外设有凹槽,增加了柄部受挤压后的复位弹性和韧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凸起包括:第一凸起部分,接合至所述柄部的内侧;第二凸起部分,从所述第一凸起部分朝向所述另一个柄部突出;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长度。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状部在周向上间断地延伸,并在间断处形成轴向贯通的缺口。
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快接快拆的管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组,包括:第一管;接头件,套在所述第一管上并具有一对翼部;第二接头组,包括:第二管,具有适于容纳所述一对翼部的一对开口;快拆件,为前述的管接头快拆件,其中所述环状部套在所述第二管上,所述一对柄部的挤压凸起对应于所述一对开口设置,并能推挤所对应的开口中容纳的翼部。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柄部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二管的外周面之间存在间距,在所述柄部的挤压凸起推挤对应开口中的翼部期间,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二管的外周面能形成止挡配合。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柄部的至少所述自由端构造成围绕所述中心轴线以适配于所述第二管的外周面轮廓的弧形延伸。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在外周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具有沿周向排布的两个止挡面,所述一对开口形成在所述凹部中;所述快拆件的所述环状部具有周向上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并在所述两个端面之间形成轴向贯通的缺口,所述环状部嵌设在所述凹部中且所述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两个止挡面形成止挡配合。
20.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技术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附图说明
21.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22.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快接快拆的管接头组件的示意图;
23.图2是图1的管接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其中第一接头组和第二接头组分开;
24.图3是图1的管接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其中第一管、接头件、第二管和快拆件分开;
25.图4是图1的管接头组件的经过一对柄部截取的剖视图;
26.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管的示意图;
27.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头件的示意图;
28.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接头组的示意图;
29.图8是图7的第二接头组的俯视图;
30.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管的示意图;
31.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快拆件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第一接头组;2、第一管;22、第一凸缘;23、第二凸缘;24、周向槽;3、接头件;31、卡环;311、端面;312、缺口;313、内周面;314、外周面;315、上端面;32、翼部;321、自由端;322、台阶;33、导向部;331、导向斜面;4、第二接头组;5、第二管;52、导向部;521、导向斜面;53、凹部;531、第一槽部分;532、斜壁面;533、第二槽部分;534、开口;535、止挡面;6、快拆件;7、环状部;71、端面;72、内周面;73、外周面;74、缺口;75、上端面;8、柄部;81、施力部段;811、区段;82、挤压凸起;821、端面;822、第一凸起部分;823、第二凸起部分;824、斜置段;825、轴向段;83、自由端;831、端面;84、倾斜段;85、凹槽;86、连接部段;9、间距;x、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34.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公开的管接头快拆件和快接快拆的管接头组件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发明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附图或示例。
35.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36.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发明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37.图1至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快接快拆的管接头组件(以下简称管接头组件)。如图所示,管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组1和第二接头组4,它们通过卡接彼此连接在一起。具体来说,第一接头组1包括第一管2和套接在第一管2上的接头件3,而第二接头组4包括第二管5。通过将接头件3卡接在第二管5上,实现第一管2与第二管5的接合。第二接头组4还包括管接头快拆件6(以下简称快拆件6),借助于该快拆件6,可以无需工具而将第一管2与第二管5快速拆开。
38.图5示出了第一管2的一个示例。如图所示,第一管2可以构造成圆管,其靠近端部的位置形成有轴向上间隔开的第一凸缘22和第二凸缘23,并在第一凸缘22与第二凸缘23之间限定出沿第一管2的周向连续延伸的周向槽24。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管可以构造成方管,或者具有其他横截面形状,例如椭圆形。第一管2可以是通过一体成型技术,例如注塑成型加工而成。
39.图6示出了接头件3的一个示例。如图所示,接头件3具有卡环31和接合至卡环31的一对翼部32。卡环31为适于套装在第一管2上而具有与第一管2的外周相适配的内周轮廓。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卡环31具有轴向上相对设置的上端面315和下端面(图中未示出),并在上端面315与下端面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内周面313和外周面314。至少内周面313的横截面轮廓是与第一管2的外周面相适配的,以实现卡环31在第一管2上的紧密贴合,防止卡环31(或者说是接头件3)相对于第一管2径向运动。
40.鉴于第一管2和接头件3为分体部件,为了便于将接头件3可拆卸地套装在第一管2上,卡环31在周向上是不连续的,即间断的。如图所示,卡环31在周向上布置有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311,每个端面311从上端面315延伸到下端面,并从内周面313延伸到外周面314,从而在两个端面311之间构造出使卡环31周向上间断的缺口312。卡环31可以轻微变形以扩张缺口312,从而允许第一管2经缺口312进入卡环31内或从卡环31内脱出,实现接头件3在第一管2上的套装或拆除。如图2和图4所示,卡环31在第一凸缘22与第二凸缘23之间套装在第一管2上,并嵌设在周向槽24中,以限制卡环31(或者说是接头件3)相对于第一管2的轴向运动。由此,接头件3可以绕第一管2的中心轴线相对于第一管2转动,但不能相对于第一管2做轴向和径向运动。
41.一对翼部32轴对称地接合在卡环31上。每个翼部32从卡环31的上端面315沿远离卡环31的方向延伸并限定出自由端321。如图4所示,当接头件3套装在第一管2上时,翼部32在外侧围绕第一凸缘22并与第一凸缘22之间存在间隙。在一个实施例中,翼部32的朝向第一凸缘22的内表面形成凹陷以与第一凸缘22之间形成间隙。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翼部从卡环31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延伸,以与第一凸缘22之间形成间隙。翼部的这种构型有助于将接头件3顺利套装在第一管2上或从第一管2拆下。通过该间隙构建出允许翼部32弹性变形的空间,可以将接头件3不费力地卡接在第二管5上或与第二管5分离。翼部32的自由端321在背向另一个翼部32的一侧可以形成有台阶322。
42.此外,如图6所示,在卡环31的外周面314对应于翼部32的位置设有导向部33。导向部33突出于外周面314并在相对两侧形成两个导向斜面331,这两个导向斜面331沿从上端面315向下端面的方向彼此靠近地延伸,在外周面314上靠近于下端面的位置形成近似箭头的形状。两个导向斜面331用于在将第一管2插接在第二管5中期间起到引导接头件3以正确取向接合在第二管5上的作用,这将在后面介绍第二管5时详细描述。翼部32的外侧面与导向部33的外侧面可以是平齐的,或平滑过渡衔接的。这样有助于将接头件3顺畅地插接在第二管5中,也易于加工。
43.接头件3整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但又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在第二管5中的稳定接合。这样的接头件3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技术,例如注塑成型加工而成。
44.下面参考图4和图7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接头组4的实施例。第二接头组4包括第二管5和套在第二管5上的快拆件6。
45.图9示出了第二管5的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第二管5可以构造成圆管,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管可以构造成方管,或者具有其他横截面形状,例如椭圆形。第二管5例如在靠近端部的位置形成轴对称的两个开口534,用以容纳接头件3的两个翼部32。在将第一管2插接在第二管5中期间,接头件3的翼部32在穿过第二管5时会受管壁压迫而稍微弹性变形内缩,直到到达对应的开口534所在位置,翼部32被释放并卡进开口534内,将接头件3固定在第二管5上,并借此完成第一管2与第二管5的固定接合。通过将翼部32推挤出对应的开口534,接头件3连同第一管2一起可以与第二管5分离。
46.为了将接头件3的翼部32准确卡接在开口534中,对接头件3相对于第二管5的取向提出了要求。在很多安装场合并不支持操作者直接以目视观察接头件3相对于第二管5的取向,导致操作者不得不盲猜接头件3是否对准,并在插接过程中依靠个人经验判断和调整接头件3的取向,这通常造成对接头件3的反复调整,增加了管结合的难度并降低效率,甚至会
造成管破裂。为了提高安装效率,第二管5在内壁形成有突起的两个导向部52,且这两个导向部52在第二管5的内壁轴对称地设置。导向部52和开口534在第二管5的周向上交替设置。每个导向部52限定出两个相对的导向斜面521。这两个导向斜面521在轴向上沿靠近第二管5端部的方向彼此靠近地延伸,并在第二管5的内壁形成近似箭头的形状。在轴向上沿远离该端部的方向,每个导向斜面52倾斜地向相邻的开口534延伸。如图9所示,围设出开口534的侧壁具有斜壁面532,该斜壁面与相邻的导向斜面52斜度一致且彼此连接在一起。在第一管2向第二管5内插接期间,一旦接头件3偏离正确取向地插入第二管5内,接头件3的导向部33会接触第二管5内壁的导向斜面52,并顺着该导向斜面52滑动。接头件3的导向部33的导向斜面331配合第二管5的导向斜面52,确保无论接头件3以何种取向插入第二管5中,都能被正确引导到第二管5的开口534位置,保证翼部32自动对准并接合在开口534中。整个接合过程无需操作者目测或凭感觉手动调整接头件3的取向,因为对接头件3的取向的调整可以随着插接的进行而自动完成。一旦接头件3被调整至使翼部32对准开口534,则翼部32随即卡入开口534中,实现两者的接合。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5的导向部52的导向斜面521与接头件3的导向部33的导向斜面331相对于轴向的斜度相适配或一致。
47.快拆件6套接在第二管5上,用于使第二管5快速与接头件3脱开,从而将第二接头组4与第一接头组1拆开。图10示出了快拆件6的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快拆件6包括环状部7和接合至环状部7的一对柄部8。环状部7为套装在第二管5上而具有与第二管5的外周相适配的内周轮廓。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环状部7构造成圆环状并限定出中心轴线x,其具有轴向上相对设置的上端面75和下端面(图中未示出),并在上端面75与下端面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内周面72和外周面73。至少内周面72的横截面轮廓是与第二管5的外周面相适配的,以实现环状部7在第二管5上的紧密贴合,防止环状部7(或者说是快拆件6)相对于第二管5径向运动。
48.快拆件6是可拆卸地套接在第二管5上的,而为了便于快拆件6的安装,环状部7在周向上不连续,即是间断的。如图所示,环状部7在周向上布置有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71,每个端面71从上端面75延伸到下端面,并从内周面72延伸到外周面73,从而在两个端面71之间构造出使环状部7在周向上间断的缺口74。环状部7可以轻微变形以扩张缺口74,从而允许第二管5经缺口74进入环状部7内或从环状部7内脱出。
49.一对柄部8轴对称地接合在环状部7上。每个柄部8从环状部7的上端面75沿远离环状部7的方向延伸并限定出自由端83。如图4、图7和图8所示,当快拆件6套接在第二管5上时,每个柄部8在外侧对准第二管5的一个开口534。柄部8可弹性变形地相对于环状部7运动。当向着第二管5挤压柄部8时,柄部8对相应开口534内的翼部32施加压力,将该翼部32推挤出开口534,之后可以将第二管5从第一管2拆下。为此,柄部8的朝向第二管5的内侧形成有向着第二管5突出的挤压凸起82。
50.如图10所示,在轴向上,挤压凸起82从环状部7向柄部8的自由端83延伸,但未超出自由端83的端面831,从而在挤压凸起82的端面821与柄部8的自由端83的端面831之间存在一轴向间距。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径向上,挤压凸起82包括从柄部8的内侧突出的第一凸起部分822和从第一凸起部分822突出的第二凸起部分823,且第一凸起部分822围绕中心轴线x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凸起部分823围绕中心轴线x的延伸长度。如图4所示,当快拆件6安装在第二管5上时,在未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柄部8的挤压凸起82可以有一部分(例如第二
凸起部分823)伸入对应的开口534中并与开口534内的翼部32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为了便于挤压,第二凸起部分823的朝向另一柄部8的表面包括从环状部7延伸的斜置段824和连接在斜置段824与挤压凸起82的端面821之间的轴向段825,其中斜置段824在轴向上沿远离环状部7的方向与中心轴线x之间的距离渐缩,而轴向段825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x,且与端面821成例如90
°
的夹角。轴向段825可以给予接头件3的翼部32以稳定且相对柔和的挤压,避免接头件3被暴力损坏。
51.由操作者向柄部8的自由端83施压以执行对开口534中的翼部32的推挤。考虑到操作者基本以手指完成这一操作,柄部8在自由端83形成有施力部段81,并在施力部段81与环状部7之间设有连接部段86。施力部段81围绕中心轴线x的延伸长度大于连接部段86围绕中心轴线x的延伸长度。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段86可以与第一凸起部分822具有相同的围绕中心轴线x的延伸长度。增大的施力部段86有利于操作者手持操作,因为增加了手指接触面积,易于发力,且不会产生硌手等不利的体验。
52.在一个实施例中,施力部段81还可以构造成围绕中心轴线x以弧形延伸,这进一步增加了柄部8用以供操作者施力的面积,便于操作者手持操作快拆件6。此外,如图7和图8所示,弧形的施力部段81以包络的形式环绕在第二管5的周围,更加有利于挤压拔出第二管5期间,操作者的拇指和食指环绕施力。柄部8的包络环绕构型还有利于保护接头件3,防止暴力过度挤压柄部8造成接头件3的损坏。施力部段81的包络环绕构型可以是与第二管5的外周轮廓相适应的弧形。在一个实施例中,施力部段81构造成围绕中心轴线x延伸的弧形板,该弧形板的弧度可以与第二管5的外周弧度相同。
53.参考图8,当快拆件6安装在第二管5上且未受到外力作用时,挤压凸起82的一部分进入对应的开口534中,而挤压凸起82未延伸至的柄部8的自由端83的区段811(即柄部8的位于挤压凸起82的径向端面821与自由端83的径向端面831之间的区段)与第二管5之间存在间距9。该间距9构造出柄部8的挤压行程。当外力作用于柄部8并向开口534方向挤压柄部8时,柄部8在该挤压行程范围内弹性变形并将挤压力传递给开口534内的翼部32。间距9使得操作者可以省力地操作快拆件6的柄部8,从而很容易将第二管5与接头件3分开。当柄部8的区段811接触到第二管5的外周时,提示操作者挤压到位,可以将第二管5拔下。这一过程有明显的手感提示,即使在无法直视的场合中也能顺利快速地将第二管5从第一管2拆下。
54.在施加至柄部8的外力消失后,柄部8由于其材料和/或构型的特性而自动复位。参考图4和图10,柄部8的背向另一柄部5的一侧限定出倾斜段84,该倾斜段在轴向上沿远离环状部7的方向与中心轴线x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该倾斜段84与环状部7之间设有沿环状部7的周向延伸的凹槽85。该凹槽85有助于增加柄部8受挤压后的复位弹性和韧性。当作用在柄部8上的外力消失后,促使柄部8可以快速自动复位。需要注意的是,该凹槽并不是倾斜段84与环状部7之间的所谓“夹角”,而是在倾斜段84与环状部7的接合处沿着环状部7的周向额外形成一条环槽。如图4所示,从快拆件6的轴向截面看,凹槽85可以具有圆弧形的截面轮廓。在一个实施例中,以连接部段86的整个外侧面构造出所述倾斜段。倾斜段84可以与施力部段81一样地围绕中心轴线x以弧形延伸。在连接部段86的整个外侧面构造成倾斜段84的情况下,施力部段81和连接部段86一致的弧形延伸为柄部8提供了统一的外观,提升整个管道的美感。
55.当快拆件6安装在第二管5上时,要求柄部8的挤压凸起82始终对准相应的开口534
而不允许错开。为此,第二管5外周形成有凹部53来容纳和定位快拆件6。如图9所示,凹部53包括沿第二管5的周向延伸的第一槽部分531和与第一槽部分531连通并轴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槽部分533,其中第一槽部分531容纳并定位快拆件6的环状部7,而每个第二槽部分533的槽壁上形成一个前述的开口534。第一槽部分531在周向上间断地延伸,并具有周向间隔开的两个端面作为止挡面535。当将快拆件6插入第一槽部分531中时,两个止挡面535能与环状部7的两个端面71形成止挡配合,防止环状部7相对于第二管5绕第二管5的中心轴线转动。由此,快拆件6相对于第一槽部分533固定。间断的第一槽部分531有助于在组装第二管5与快拆件6期间快速地将快拆件6以正确取向定位在第二管5上,而无需目测调整。只要环状部7接触止挡面535,即提示操作者快拆件6已经在第二管5上正确安装。而在操作快拆件6以将第二管5从第一管2上拆下时,第一槽部分531限制了快拆件6在轴向和周向上的运动,使得拆卸操作得以稳定快速进行。
56.第二管5可以由一体成型技术,例如注塑成型加工而成。与接头件3类似,快拆件6整体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但又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快速稳定将接头件3推出第二管5的开口534。这样的快拆件6可以过一体成型技术,例如注塑成型加工而成。
57.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它实施方式。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