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93579发布日期:2021-09-10 21:4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活塞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控制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塞式控制阀。


背景技术:

2.压缩机和泵类产品中的阀门通常为电磁阀和气动膜片阀等,这类阀门在压力等级上有很大限制,特别是压力高于100bar时,对电磁阀的磁力要求较高,从而导致成本高,且阀门的通径不能做大;膜片阀在电磁线圈的配合下,通常需要有先导压力才能实现,不便于实际使用。
3.公告号为cn201106683y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真空压力隔离阀,包括:阀体、密封盖、活塞、阀杆、上复位弹簧和下复位弹簧,使用时通过在活塞顶部充气产生气压致使活塞下移,推动阀杆下移的同时使阀门处于连通的状态,这种方式使用时在活塞顶部产生的气体压力需要克服工作腔内压力、上复位弹簧的弹力、下复位弹簧的弹力以及接触结构间的摩擦力等,对使用时的启动的气力要求较高,要求工作腔内的压力不能过高,不便于实际使用时控制阀门的开启。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控制的控制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式控制阀,用以改善阀门在开启时需要克服较大压力的问题。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塞式控制阀,包括阀体、底座和阀芯;
7.所述阀体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阀体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用于与外界连通;
8.所述底座内设有滑槽,所述阀体设有连通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通孔;
9.所述阀芯包括活塞部和阀杆部;
10.所述活塞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阀杆部远离所述活塞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
11.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用于对所述滑槽内提供正压或负压,以使所述活塞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通道,并使所述阀杆部隔断所述第一通道或使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2.本发明的所述活塞式控制阀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阀体内设有第一通道,流体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流动,通过所述活塞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阀杆部远离所述活塞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使得所述阀杆部能伸入所述第一通道中而阻断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用于对所述滑槽内提供正压或负压,以使所述活塞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通道,并使所述阀杆部隔断所述第一通道或使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即当需要关闭控制阀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对所述活塞部的侧面施加压力,使所述阀杆部远离所述活塞部的一端抵接于所
述第一通道从而阻断所述第一通道,当需要开启控制阀时,撤掉所述第二通道施加的压力,所述阀杆部在流体自身压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第二通道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控制阀达到开启的状态,在控制带压介质开启时无需施加外力或施加负压即可帮助控制阀开启,关闭时仅需克服所述阀芯与所述底座的摩擦力和流体的压力,由此可见本技术的控制阀启闭时需要克服的压力小,便于使用,并且本技术的控制阀结构紧凑,能够使用在安装空间有限的环境下,且能够降低物料成本。
13.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活塞式控制阀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阀杆部与所述第一通孔。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所述密封件能够提升所述阀杆部与所述第一通孔处的密封效果。
14.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阀杆部上设有第一锥面,所述第一通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面相适配的第二锥面。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所述第一锥面和所述第二锥面能够提升所述阀杆部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密封效果。
15.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活塞式控制阀还包括抵持组件,所述抵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抵持组件抵接于所述阀杆部的侧壁。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所述抵持组件能够对所述阀杆部形成挤压,使所述阀杆部与所述抵持组件形成摩擦力,从而增强所述阀杆部抵接在所述第一通道上的力,提升控制阀可适用的压力范围。
16.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抵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进口端的一侧。其有益效果在于:借助流体自身压力将所述抵持组件挤压在所述阀杆部上,能够形成更大的摩擦力。
17.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锥面设有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至少设置为一个。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将原本的锥面密封改为锥面线密封,降低所述阀杆部与所述第二锥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密封效果。
18.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锥面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至少设置为一个,且所述第一凸起为硬性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为软性凸起。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所述第二凸起能够使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形成相互保护,所述第一凸体能够保证所述第二凸起在与所述第二锥面接触时的变形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所述第二凸起能够分担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锥面抵接时所承受的密封压力,降低所述第一凸起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延长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19.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阀杆部或所述第一通道上设有唇形密封圈,所述唇形密封圈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侧壁或所述阀杆部抵接。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唇形密封圈间接密封,能够降低流体中杂质对所述阀芯的影响,保证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20.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密封件包括隔离环和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
21.所述隔离环上设有供所述阀杆部通过的第二通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阀杆部和所述隔离环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隔离环和所述阀体之间。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所述隔离环和所述第一密封圈能够对所述隔离环与所述阀体间进行密封,以及对所述隔离环与所述阀杆部间进行密封,提升所述阀杆部与所述阀体间的密封效果。
22.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阀体上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溢流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隔离环或所述第一通孔处。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所述溢流
孔能够将通过所述隔离环与所述阀体间隙以及所述隔离环与所述阀杆部间隙流向所述活塞部的流体引流至控制阀外,降低对所述活塞部的影响,保证控制阀的正常使用。
23.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密封件包括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套设在所述阀杆部上,且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阀杆部固定,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侧壁固定。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波纹管能够随着所述阀杆部的移动进行伸缩,且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固定密封,能够极大的降低流体从所述阀杆部与所述阀体间隙流向所述活塞部的可能性。
24.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活塞式控制阀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塞部远离所述阀杆部的侧面抵接。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所述弹性件能够增加所述阀杆部作用在所述第一通道侧壁上的作用力,提升控制阀可适用的压力大小。
25.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阀杆部的一侧连通。其有益效果在于:这样设置能够降低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阀杆部一侧空间内气体压缩或膨胀对所述活塞部的影响,同时也可在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阀杆部一侧施加压力或负压辅助控制阀的启闭。
26.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阀体包括阀盖和阀座;
27.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段部、第二段部和第三段部;
28.所述阀盖设置于所述阀座,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段部设置于所述阀盖内,所述第二段部和所述第三段部设置于所述阀座内,所述第二段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部连通,所述第二段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段部连通。其有益效果在于:这样设置便于安装密封件,便于拆卸、更换内部结构。
29.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阀体还包括密封环和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
30.所述密封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所述阀盖和所述阀座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段部和所述第二段部中的至少一个连通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环和所述阀盖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环和所述阀座之间。其有益效果在于:这样设置能够提升所述阀盖和所述阀座之间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活塞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中活塞式控制阀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1中活塞式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1中阀芯和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图1中抵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中活塞式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中活塞式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中活塞式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1.图1

10的标号:
42.1、阀体;101、第一通道;102、第一通孔;103、第二锥面;104、溢流孔;105、阀盖;106、阀座;107、第一段部;108、第二段部;109、第三段部;110、密封环;111、第二密封圈;112、竖直段;113、水平段;
43.2、底座;201、滑槽;202、第二通道;203、第三通道;
44.3、阀芯;301、活塞部;302、阀杆部;303、第一锥面;304、第一凸起;305、第二凸起;306、唇形密封圈;307、凸柱部;308、外侧环;309、内侧环;
45.4、密封件;401、隔离环;402、第一密封圈;403、波纹管;
46.5、抵持组件;501、第一弹簧;502、滑移块;
47.6、弹性件;601、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49.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塞式控制阀。
50.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活塞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活塞式控制阀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活塞式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51.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活塞式控制阀包括阀体1、底座2和阀芯3,阀体1设置于底座2,所述阀体1内设有第一通道101,所述第一通道101的两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底座2内设有滑槽201,所述阀体1和所述底座2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滑槽201与所述第一通道101的所述第一通孔102,所述阀芯3包括活塞部301和阀杆部302,所述活塞部301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201内,所述阀杆部302远离所述活塞部30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02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101,所述底座2上设有第二通道202,所述第二通道202与所述滑槽201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02用于对所述滑槽201内提供正压或负压,以使所述活塞部301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通道102,并使所述阀杆部302隔断所述第一通道101或使所述第一通道102连通。
52.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和图7,所述阀体1和所述底座2的外轮廓均设置为圆柱状,所述底座2上设有多个沉头孔,所述阀体1上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阀体1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2上,所述第一通道101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所述第一通道101设置为l形,包括所述竖直段112和所述水平段113,所述竖直段112的顶端为进口端,所述水平段113的左侧端为出口端,且所述出口端和所述进口端均设置螺纹以连接管道或其他结构,所述滑槽201设置在所述底座2的上部,由所述底座2的顶面下凹形成,所述滑槽201为圆柱孔,所述滑槽201与所述竖直段112的所述第一通道10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02设置在所述竖
直段112和所述滑槽201之间的所述阀体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通孔102与所述竖直段112同轴设置,所述阀芯3包括同轴设置的所述阀杆部302和所述活塞部301,所述活塞部301的直径大于所述阀杆部302的直径,且所述活塞部301的外径与所述滑槽201的直径适配设置,所述阀杆部302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竖直段112与所述水平段113拐角处的第一通道101的直径,所述阀杆部30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02延伸到所述第一通道101内,所述第二通道202设置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第二通道202的一端与所述滑槽201的底端面连通,即第二通道202施加的压力作用在活塞部30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通道202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底座2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通道202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管道或其他结构的螺纹。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202向所述滑槽201内加气压或者液压,对所述活塞部301的底面形成压力,使所述阀芯3向上运动,所述阀杆部302的顶面抵接在所述竖直段112和所述水平段113的拐角处,使所述竖直段112处于封闭状态,即阻断所述第一通道101,使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需要开启时撤掉所述第二通道202处的压力,所述阀杆部302受到所述竖直段112内流体的压力,所述阀芯3向下运动,所述第一通道101的所述竖直段112和所述水平段113重新连通,控制阀开启。此外,在使用时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道202抽真空的形式,帮助控制阀开启。并且在实际设计时,通过提升所述阀芯3与所述阀体1和所述底座2之间的润滑效果,能够使得所述阀芯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即所述阀芯3的重力大于所述阀芯3与所述底座2的摩擦力,使控制阀可以达到无压力开启的情况。
53.值得说明的是,根据f=ps可知,在作用在所述活塞部301侧面的压强不变时,所述活塞部301与所述阀杆部302的面积比越大,所述阀杆部302作用在所述阀体1上力越大,密封强度越大,因此,可根据需要调整所述活塞部301与所述阀杆部302的面积比而调整控制阀适用的压力范围,可使控制阀适用在压力较强的环境下。
54.此外,本技术的控制阀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可以反过来设置,但当进口端和出口端反置时需要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通道202的正压负压控制控制阀的关闭或开启。而且,当所述第二通道202的一端与所述滑槽201的上端面连通,即第二通道202施加的压力作用在活塞部301的上表面时,施加正压能够带动所述阀杆部303向下移动,即使所述第一通道101处于打开状态,施加负压能够带动所述阀杆部303向上移动,即使所述第一通道101处于被隔断状态。
55.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和图4,活塞式控制阀还包括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01,所述密封件4用于密封所述阀杆部302与所述第一通孔102。
56.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密封件4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101处,即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01内所述阀杆部302与所述阀体1交叉处,由于所述密封件4与所述阀体1之间为滑动密封,设置所述密封件4能够提升所述阀杆部302与所述阀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
57.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阀杆部302上设有第一锥面303,所述第一通道10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面303相适配的第二锥面103。
58.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和图7,所述第一锥面303设置在所述阀杆部302的顶面上,所述第二锥面103设置在所述竖直段112与所述水平段113的拐角处,当控制阀封闭时,所述阀杆部302伸入所述竖直段112,所述第一锥面303抵接在所述第二锥面103上,将原本所述阀杆部302与所述阀体1之间的平面密封调整为锥面密封,这样设置密封
效果更好,更有利于阻断液体在所述第一通道101内流通。
59.此外,实际使用时锥面结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开合次数的增加会出现磨损的情况,因此可将所述阀杆部302与所述活塞部301采用螺纹连接的形式连接,也可将所述阀杆部302设置为两个部分,采用卡接或螺纹连接等固定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实际使用时进行更换。
60.图6为图1中抵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1.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活塞式控制阀还包括抵持组件5,所述抵持组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01内,所述抵持组件5抵接于所述阀杆部302的侧壁,且所述抵持组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01靠近所述第一通道101的进口端的一侧。
62.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图6和图7,所述抵持组件5左右对称设置为两组,所述抵持组件5包括:第一弹簧501和滑移块502,所述竖直段112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卡槽,且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二锥面103上侧,所述滑移块502滑动设置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弹簧501的两端分别抵持在所述卡槽和所述滑移块502的侧壁上,所述滑移块502靠近所述竖直段112的侧面设置为弧面,且所述滑移块502靠近所述竖直段112轴心的底侧面上设有倒角,所述阀杆部302的顶端设有凸柱部307,所述凸柱部307设有凸面,所述滑移块502设有凹面,且所述凸面与所述凹面能够贴合在一起。封闭时所述阀杆部302向上移动伸入所述竖直段112,所述第一锥面303和所述第二锥面103抵接,此时所述凸柱部307位于两个所述滑移块502之间,由于所述滑移块502的所述凹面与所述凸柱部307的所述凸面能够贴合在一起,所述滑移块502在所述第一弹簧501的作用下抵接在所述凸柱部307的侧面上,且所述滑移块502的所述凹面与所述凸柱部307的所述凸面贴合在一起,此时所述凸柱部307的外侧壁受到所述第一弹簧501的压力以及流体的压强与接触面实际有效面积的乘积得到的压力,这样能够将流体对所述阀体1压力的部分转换成所述滑移块502与所述凸柱部307之间的摩擦力,使控制阀封闭时所述阀芯3能够承受更强的压力。
63.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第一锥面303设有第一凸起304,且所述第一凸起304至少设置为一个。
64.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述第一凸起304圆圈状,且所述第一凸起304的截面为弧形,所述第一凸起304同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锥面303上,这样设置将所述阀芯3与所述阀体1间的锥面接触调整为所述第一凸起304与所述第二锥面103的圆周线接触,密封效果更好。此外,所述第一凸起304可以错位设置为多个,设置多个能够保证线密封的有效性。并且所述第一凸起304与所述第一锥面303之间设有倒角,这样能够避免所述第一凸起304与所述第一锥面303的拐角处堆积杂质损坏所述第一凸起304的表面。
65.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第一锥面303设有第二凸起305,所述第二凸起305至少设置为一个,且所述第一凸起304为硬性凸起,所述第二凸起305为软性凸起。
66.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第二凸起305与所述第一凸起304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二凸起305在所述第一锥面303上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凸起304的高度,即关闭时所述第二凸起305先与所述第二锥面103接触,这样设置能够在锥面线密封的基础上增加柔性密封,保证密封效果。
67.图5为图1中阀芯和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68.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密封件4包括隔离环401和至少两个第
一密封圈402,所述隔离环401上设有供所述阀杆部302通过的第二通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圈402设置在所述阀杆部302和所述隔离环401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圈402设置在所述隔离环401和所述阀体1之间。
69.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5和图7,所述第一通孔102处的所述水平段113的侧壁上设有圆槽,所述圆槽与所述第一通孔102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同心设置在所述隔离环401上,所述隔离环401固定设置在所述圆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402设置为两个,所述隔离环401上设有两个环槽,一个所述环槽设置在所述阀杆部302和所述隔离环401之间,另一个所述环槽设置在所述隔离环401和所述阀体1之间,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402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环槽内。
70.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4,阀体1上设有溢流孔104,所述溢流孔104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溢流孔10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隔离环401或所述第一通孔102处。
71.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所述溢流孔104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02的一侧,所述第一通孔102的上侧部分直径大于下侧部分,所述溢流孔10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02的上侧部分连通,这样设置能够使经所述隔离环401与所述阀杆部302或所述阀体1之间间隙流向所述活塞部301的流体通过所述溢流孔104导流至所述阀体1外侧,避免流体流入所述滑槽201内对所述活塞部301产生影响。
72.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和图3,底座2上设有第三通道203,所述第三通道203与所述滑槽201靠近所述阀杆部302的一侧连通。
73.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和图3,所述第三通道203的一端与所述滑槽201的顶部侧壁连通,所述第三通道203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底座2的侧壁上,设置所述第三通道203能够扩增所述活塞部301上侧部分的所述滑槽201内的空气可运动的空间,降低所述阀芯3向上运动时挤压空间对所述活塞部301的反作用力,同时也可在所述第三通道203上增压正压或负压,辅助控制阀开启或增加密封强度。
74.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阀体1包括阀盖105和阀座106,所述第一通道101包括第一段部107、第二段部108和第三段部109,所述阀盖105设置于所述阀座106,所述阀座106设置于所述底座2,所述第一段部107设置于所述阀盖105内,所述第二段部108和所述第三段部109设置于所述阀座106内,所述第二段部10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部107连通,所述第二段部108的另一端与第三段部109连通。
75.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和图7,所述阀盖105上设有沉头孔,所述阀座106上设有螺纹孔,所述阀座106和所述阀盖10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所述底座2上设有与所述阀座106上的螺纹孔同轴设置的通孔,螺栓可在连接所述阀盖105和所述阀座106时固定在其他结构上,所述第一段部107和所述第二段部108位于所述竖直段112上,所述第三段部109位于所述水平段113上,且所述第一段部107设置在所述阀盖105上,所述第二段部108和所述第三段部109设置在所述阀座106上,所述第一段部107的顶端为所述第一通道101的进口端,所述第三段部109的左侧端为第一通道101的出口端,隔离环401设置在所述第三段部109的右侧端的下侧,所述第二段部108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密封件4的直径,这样设置便于安装,同时也可通过将所述阀盖105和所述阀座106拆卸后对所述密封件4进行维修、更换。
76.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和图6,所述阀体1还包括密封环110和至少两
个第二密封圈111,所述密封环110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密封环110设置于所述阀盖105和所述阀座106中的至少一个,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段部107和所述第二段部108中的至少一个连通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密封圈111设置在所述密封环110和所述阀盖105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密封圈111设置在所述密封环110和所述阀座106之间。
77.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和图6,所述密封环110采用不锈钢、铝合金或铝镁铜合金中的一种制成,所述第二段部108的顶端侧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环110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密封环110设置为圆环状,所述密封环11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部108的直径,所述密封环110和所述第一段部107同轴设置,所述第三通孔同轴且贯穿设置在所述密封环110上,所述第三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段部107和所述第二段部108连通,所述第二锥面103设置在所述密封环110的下侧面上,所述密封环110上设有两个环槽,一个所述环槽设置在所述密封环110和所述阀盖105之间,另一个所述环槽设置在所述密封环110和所述阀座106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圈111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环槽内。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密封环110上,所述第一弹簧501的外侧端与所述密封环110抵接。这样设置便于对所述第二锥面103的结构进行更换,同时也便于更换或维修所述抵持组件5。
78.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中活塞式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79.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5和图7,图7和图8所述活塞式控制阀与图1

6所述的活塞式控制阀的区别在于:图7和图8所述活塞式控制阀中的所述阀杆部302或所述第一通道101上设有所述唇形密封圈306,所述唇形密封圈306与所述第一通道101的侧壁或所述阀杆部302抵接。
80.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3、图4、图7和图8,所述唇形密封圈306为橡胶或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唇形密封圈306设置在阀杆部302的顶端,唇形密封圈306包括:外侧环308和内侧环309,所述外侧环308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部108和所述内侧环309的直径,所述内侧环309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段部108的直径,当需要关闭控制阀时,所述第二通道202加压使所述阀芯3上移,随着所述阀芯3的移动,所述内侧环309与所述第二段部108的侧壁挤压,所述内侧环309向内变形进入到所述第二段部108内,之后随着所述阀芯3的继续上移,所述外侧环308与所述第三段部109的侧壁抵接,使控制阀关闭,这样设置能够使所述阀芯3的作用力通过所述外侧环308作用在所述第一通道101的侧壁上,同时所述内侧环309受到流体向外的压力以及自身向外扩张的弹力,使所述内侧环309与所述第二段部108的侧壁之间形成摩擦力,且随着流体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强,这样设置的密封效果更好,并且这样设置能够降低流体中杂质对密封的影响。
81.图9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中活塞式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82.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4和图9,图9所述活塞式控制阀与图1

6所述的活塞式控制阀的区别在于:图9所述活塞式控制阀中的所述密封件4包括所述波纹管403,所述波纹管403套设在所述阀杆部302上,且所述波纹管403的一端与所述阀杆部302固定,所述波纹管4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101的侧壁固定。
83.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3、图4和图9,所述波纹管403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波纹管403套设在所述阀杆部302上,所述波纹管403的底端密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段部109的底侧侧壁上,所述波纹管403的顶端密封固定在所述阀杆部302上,随着所述
阀杆部302的移动所述波纹管403跟随伸缩,两端为固定密封的方式,密封效果更好,杜绝了流体通过所述阀杆部302和所述阀体1之间间隙流向所述滑槽201的情况。
84.图10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中活塞式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85.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和图3,图10所述活塞式控制阀与图1

6所述的活塞式控制阀的区别在于:图10所述活塞式控制阀中的活塞式控制阀还包括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设置于所述滑槽201内,且所述弹性件6的一端与所述活塞部301远离所述阀杆部302的侧面抵接。
86.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10,所述弹性件6为第二弹簧601,所述滑槽201的内底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弹簧601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弹簧601的顶端与所述活塞部301抵接。
87.虽然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但是,应理解,这种修改和变化都属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之内。而且,在此说明的本发明可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并且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或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