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性强的机箱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79995发布日期:2021-11-15 19:3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性强的机箱底座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电脑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应性强的机箱底座。


背景技术:

2.机箱一般是冷轧钢板或合金制作的用来存放计算机和相关控制设备的物件,可以提供对存放设备的保护,屏蔽电磁干扰,有序、整齐地排列设备,方便以后维护设备。计算机在使用时由于机箱内的硬件处于不断运作状态,机箱上会产生大量热量,使机箱温度上升,影响机箱正常运作,造成计算机卡顿运行不畅情况,进而对操作人员的办公效率造成影响;办公室人员变动时需要移动机箱,对于女性职员较多的公司机箱的搬运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应性强的机箱底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性强的机箱底座,所述主机座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两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侧板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侧板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一连接腔,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板和所述第二推板上往上运动的电机,所述第一侧板一端设有风机;所述底板底部设有万向轮;主机箱放置在主机座上后,往主机座中部推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贴在主机箱侧壁上,往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装入清水,此时第一推板处于第一空腔顶部,第二推板处于第二空腔底部,主机箱上热量传递至第二空腔内,清水吸收主机箱上热量,第二空腔内的清水温度升高后,电机驱动第一推板往上运动,第一推板往上运动推动第一空腔内的清水往上运动,第一空腔内的清水通过第一连接腔进入到第二空腔内,进入到第二空腔内的清水推动第二推板往下运动,第二推板往下运动推动第二空腔内的清水往下运动,第二推板推动第二空腔内的清水进入到第二连接腔内,清水通过第二连接腔进入到第一空腔内,进入到第一空腔内的清水推动第一推板往上运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清水互换,继续对主机箱做冷却;热水进入到第一空腔内后风机工作产生气流吹在第一侧板侧壁上;进入第二空腔内的清水发热后,电机驱动第一推板往上运动,第一推板推动第一空腔内的清水往上运动,第一空腔内的清水通过第一连接腔进入到第二空腔内,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清水再次互换,持续对主机箱做冷却,调整主机箱上温度,避免由于主机箱升温后造成计算机卡顿情况,保证计算机运行速度,从而提升使用者办公效率;通过万向轮的设置,无需搬起主机箱,使主机箱的移动更加方便。
5.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通腔,所述第一通腔内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板,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通的第三空腔;所
述第一通腔一端设有导块;所述第一通腔另一端设有安装架,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设有多个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腔相通的第三连接腔。
6.所述第三连接块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接腔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口,另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空腔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内壁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二连接口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三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相配合的第四连接口和与所述第三连接口相配合的第五连接口,当所述第三连接块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后,所述第一连接口封闭,所述第二连接口开启。
7.所述第二活动腔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通,所述第二密封板上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滑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槽相通的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一限位块上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三活动槽和第四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和所述第四活动槽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活动槽相配合的第一凸块和与所述第四活动槽相配合的第二凸块。
8.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第五活动槽,所述第五活动槽内设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一凸块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板上,所述第五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四连接板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五活动槽顶部设有开口;所述第三活动腔内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弹簧一端设有第三推板;所述第一滑槽侧壁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活动腔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相通的第四活动腔,所述第一密封板上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密封板顶部设有第二连接弹簧。
9.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四连接块,所述第四连接块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辊,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第四推板,所述第四推板上设有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一连接绳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一转辊上;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五连接块,所述第五连接块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辊,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二转辊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上设有两组第一传动轮,所述两组第一传动轮上绕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辊和所述第二转辊相配合的传动带,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传动带相配合的第二传动轮。
10.所述第五连接板上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相配合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块上设有安装腔,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传动带相配合的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上方,所述第三传动轮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传动轮相配合的第四传动轮;所述第三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第四传动轮相配合的第五传动轮;所述第二转辊上设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二传动套,所述第二传动套上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三传动轮和所述第五传动轮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套相配合的传动槽;所述第一转辊上设有第一传动轴,所述
第一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一传动套,所述第一传动套上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套相配合的第六传动轮。
11.所述第一推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四推板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上设有通槽,所述第一推板为磁铁制成;所述第一空腔顶部设有第六活动槽,所述第六活动槽内设有第三转辊,所述第三转辊上设有第五推板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三转辊一侧设有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六活动槽内穿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上设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六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滑块相配合的第五滑槽,所述第四滑块上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六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第五活动腔,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活动腔相通的第七活动槽,所述第四滑槽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七活动槽相通第八活动槽,所述第三滑块底部设有第六连接块,所述第六连接板上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设于所述第七活动槽内;所述第一空腔底部设有第八活动槽,所述第八活动槽内设有第六推板,所述第六推板底部设有第二复位弹簧和第三连接绳,所述第三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第六连接块上。
12.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九活动槽,所述第九活动槽内设有第七连接板,所述第七连接板上设有棘齿和第三连接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活动槽一侧设有第六活动腔,所述第七连接板上设有第七连接块,所述第七连接块设于所述第六活动腔内,所述第六活动腔内设有第七推板,所述第七连接块上设有斜槽,所述第六活动腔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七推板往下运动的第八推板。
13.所述第六活动腔底部设有第十活动槽,所述第十活动槽内设有连接辊,所述第八推板设于所述连接辊上,所述连接辊上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十活动槽侧壁上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内设有与所述连接辊相配合的第七传动轮,所述传动腔底部设有第七活动腔,所述第七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七传动轮相配合的活动板,活动板一端设有第四复位弹簧,所述活动板上设有第四连接绳,所述第四连接绳固连于所述第七推板底部,所述第七推板侧壁上设有第五滑块,所述第六活动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滑块相配合的第六滑槽,所述第七推板底部设有支撑弹簧;所述第八推板上设有第二凹槽。
14.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利用水冷的方式对机箱做冷却处理,避免机箱由于升温后对硬件造成影响,对硬件起保护作用的同时改善硬件运行环境,保持计算机的运行流畅性,进而提升使用者的办公效率;通过万向轮的设置,无需搬起主机箱,使主机箱的移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17.图3为图2中沿a

a处的剖视图。
18.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19.图5为图2中沿c

c处的剖视图。
20.图6为图5中的b处放大图。
21.图7为图2中沿d

d处的剖视图。
22.图8为图7中的c处放大图。
23.图9为图2中沿g

g处的剖视图。
24.图10为图9中的d处放大图。
25.图11为图2中沿e

e处的剖视图。
26.图12为图11中的e处放大图。
27.图13为本发明主机座的右视图。
28.图14为图13中沿f

f处的剖视图。
29.图15为图14中的f处放大图。
30.图16为图14中的g处放大图。
31.图17为图16中的h处放大图。
32.图18为图13中沿h

h处的剖视图。
33.图19为图18中的i处放大图。
34.图20为图13中沿i

i处的剖视图。
35.图21为图20中的j处放大图。
36.图22为图21中的k处放大图。
37.图23为图13中沿j

j处的剖视图。
38.图24为图23中的l处放大图。
39.图25为图23中的m处放大图。
40.图26为图13中沿k

k处的剖视图。
41.图27为图26中的n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如图1

27所示,一种适应性强的机箱底座,包括底板1、设于所述底板1上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所述底板1上设有两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侧板2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块28,所述第二侧板3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侧板2上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侧板3上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侧板2上设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一连接腔,所述底板1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推板23,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板23和所述第二推板上往上运动的电机413,所述第一侧板2一端设有风机221;主机箱放置在主机座上后,往主机座中部推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贴在主机箱侧壁上,往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装入清水,此时第一推板23处于第一空腔顶部,第二推板处于第二空腔底部,主机箱上热量传递至第二空腔内,清水吸收主机箱上热量,第二空腔内的清水温度升高后,电机413驱动第一推板23往上运动,第一推板23往上运动推动第一空腔内的清水往上运动,第一空腔内的清水通过第一连接腔进入到第二空腔内,进入到第二空腔内的清水推动第二推板往下运动,第二推板往下运动推动第二空腔内的清水往下运动,第二推板推动第二空腔内的清水进入到第二连接腔内,清水通过第二连接腔进入到第一空腔内,进入到第一空腔内的清水推动第一推板23往上运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清水互换,继续对主机箱做冷却;热水进入到第一空腔内后风机221工作产生气流吹在第一侧板2侧壁上;进入第二空腔内的清水发热后,电机413驱动第一推板23往上
运动,第一推板23推动第一空腔内的清水往上运动,第一空腔内的清水通过第一连接腔进入到第二空腔内,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清水再次互换,持续对主机箱做冷却,调整主机箱上温度。
43.所述第一侧板2上设有第一通腔,所述第一通腔内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板,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通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通腔一端设有导块;所述第一通腔另一端设有安装架22,所述风机221设于所述安装架2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4一端设有多个第三连接块5,所述第三连接块5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腔相通的第三连接腔;主机箱放置在底板1上后,往主机箱方向推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贴合在主机箱侧壁上后,根据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之间的距离在第一连接板4一端装上第三连接块5,第二空腔通过第三连接腔与第一连接腔相连通;当第二空腔内的热水进入到第一空腔内后,第一空腔内的热水流入到第三空腔内,风机221工作作产生气流从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气流撞击在导块上从第一通腔内吹出,将第一空腔内的热水冷却。
44.在导块作用下将风机吹出的气流导向一侧,避免气流直吹使用者,增加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
45.所述第三连接块5上设有第一滑块51,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51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接腔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口,另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空腔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内壁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一密封板47,所述第二连接口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第二密封板42,所述第三连接块5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相配合的第四连接口和与所述第三连接口相配合的第五连接口,当所述第三连接块5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一端后,所述第一连接口封闭,所述第二连接口开启;主机箱放置于底板1上后,往主机箱方向推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分别贴合主机箱两侧侧壁上后,将第三连接块5装入至第一连接板4一端,第一连接口封闭,第二连接口开启,第一连接腔与第三连接腔相通,第三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相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形成连通,完成主机座的调整。
46.所述第二活动腔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通,所述第二密封板42上设有第一连接杆421,所述第一连接杆421两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第一限位块45,所述第一滑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槽相通的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一限位块45上设有第三连接板451,所述第三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三活动槽和第四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和所述第四活动槽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三连接板451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活动槽相配合的第一凸块454和与所述第四活动槽相配合的第二凸块452;第一滑块51装入到第一滑槽内后,沿第一滑槽往下推动第一滑块51,此时第一连接杆421处于第一限位块45顶部;第一滑块51移动至第一凸块454位置处推动第一推块往第三活动槽内移动,第一凸块454带动第一限位块45往第二活动槽内移动,第一滑块51移动至第一连接杆421顶部推动第一连接杆421往下运动,第二密封板42随第一连接杆421往下运动,第二密封板42从第二连接口处移开,第二连接口开启,第一连接腔和第三连接腔形成连接配合。
47.第四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分别设有第三密封板55和第四密封板53,第三密封板结
构与第一密封板结构相同,第四密封板结构与第二密封板结构相同,用于对第四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块的开关做控制。
48.所述第三连接板451上设有第五活动槽,所述第五活动槽内设有第四连接板453,所述第一凸块454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板453上,所述第五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四连接板453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五活动槽顶部设有开口;所述第三活动腔内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弹簧461,所述第一连接弹簧461一端设有第三推板46;所述第一滑槽侧壁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活动腔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相通的第四活动腔,所述第一密封板47上设有第二连接杆472,所述第二连接杆472穿设于所述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杆421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422,所述第一密封板47顶部设有第二连接弹簧471;第一滑块51装入到第一滑槽内后,往下推动第一滑块51,此时第四连接板453底端处于第五活动槽底端,第一滑块51往下运动与第一凸块454相接触时推动第一凸块454往第三活动槽内移动,第一凸块454带动第一限位块45往第二活动槽内移动,第一滑块51推动第一连接杆421往下运动,第二密封板42随第一连接杆421往下运动,第一连接杆421带动第二滑块422往第三滑槽底部移动,第二滑块422推动第二连接杆472往下运动,第二连接杆472带动第一密封板47往下运动,第一密封板47移动至第一连接口位置处将第一连接口封闭,形成第一连接腔与第三连接腔的连接;在需要将第三连接块5从第一连接板4上取出时,往上拉动第三连接块5,第一滑块51带动第一连接杆421往上运动,第一滑块51与第二凸块452相接触,第一限位块45随第二凸块452往第二活动槽内移动,第一连接杆421移动至第一限位块45顶部后第二密封板42移动至第二活动腔顶部,第一滑块51相对于第一连接杆421往上运动,第一滑块51移动至第一凸块454底部,第一滑块51带动第一凸块454往上运动,第四连接板453往第五活动槽顶部移动,第一连接轴移动至第二滑槽顶部后第四连接板453停止移动,第一滑块51继续往上运动推动第一凸块454往第三活动槽内移动,第一连接在第二滑槽内转动,第四连接板453相对于第三连接板451转动,第一限位块45仍处于第一连接杆421底部;第一滑块51从第一凸块454一侧经过后,第三推板46推动第四连接板453往回翻转,第一凸块454重新从第三活动槽内伸出,第四连接板453往下运动,完成第一凸块454复位。
49.第三连接块上设有密封块52,第一滑块装入到第一滑槽内后,密封块对第一滑槽起密封作用;第一滑块为磁铁制成,使第一滑块往上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杆一同往上运动。
50.所述第一侧板2上设有第四连接块212,所述第四连接块212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辊21,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第四推板27,所述第四推板27上设有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一连接绳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一转辊21上;所述第二侧板3上设有第五连接块,所述第五连接块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辊31,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二转辊31上;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第五连接板41,所述第五连接板41上设有两组第一传动轮411,所述两组第一传动轮411上绕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辊21和所述第二转辊31相配合的传动带412,所述电机413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传动带412相配合的第二传动轮414;第二推板处于第二空腔底部时,第四推板27处于第三空腔顶部;第二推板处于第二空腔顶部时,第四推板27处于第三空腔底部;当第二推板处于第二空腔底部时,第二空腔内的清水升至指定温度后,第二转辊31转动拉动第二连接绳,第二推板往上运动,第二推板将第二空
腔内的清水推入到第一连接腔内,热水从第一连接腔处进入到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内,第四推板27往下运动推动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内冷水进入到第二连接腔内,冷水通过第二连接腔进入到第二空腔内,此时第二推板处于第二空腔顶部,第四推板27处于第三空腔底部;第二空腔内冷水再次升温后,第一转辊21转动拉动第一连接绳,第四推板27往上运动,第四推板27推动第三空腔内的冷水进入到第一连接腔内,第二空腔内的热水被挤入到第二连接腔内,再次完成冷热水的交换。
51.所述第五连接板41上设有第三滑块415,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415相配合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块415上设有安装腔,所述电机413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与所述传动带412相配合的第三传动轮43,所述第三传动轮43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上方,所述第三传动轮43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传动轮43相配合的第四传动轮44;所述第三连接块5上设有与所述第四传动轮44相配合的第五传动轮54;所述第二转辊31上设有第二传动轴311,所述第二传动轴311上套设有第二传动套,所述第二传动套上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三传动轮43和所述第五传动轮54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套相配合的传动槽;所述第一转辊21上设有第一传动轴211,所述第一传动轴211上套设有第一传动套213,所述第一传动套213上设有第一连接环214,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套213相配合的第六传动轮;第二推板处于第二空腔底部时,传动带412与第三传动轮43形成传动配合,当第二空腔内的清水温度上升后,电机413驱动传动带412转动,传动带412带动第三传动轮43转动,第二转辊31在第一传动轴211带动下转动,第二连接绳拉动第二推板往上运动,第二推板推动第二空腔内的热水进入到第一连接腔内,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冷热水互换;当第二推板处于第二空腔顶部时,传动带412与第六传动轮形成配合,第六传动轮带动第一传动轴211转动,第一转辊21转动拉动第一连接绳,第一连接绳拉动第三推板46往上运动,第三空腔内的冷水进入到第一连接腔内,完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冷热水交换。
52.所述第一推板23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四推板27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上设有通槽,所述第一推板23为磁铁制成;所述第一空腔顶部设有第六活动槽,所述第六活动槽内设有第三转辊24,所述第三转辊24上设有第五推板241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三转辊24一侧设有第六连接板26,所述第六活动槽内穿设有推块25,所述推块25上设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六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滑块相配合的第五滑槽,所述第四滑块上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六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第五活动腔,所述第一连接板4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活动腔相通的第七活动槽,所述第四滑槽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七活动槽相通第八活动槽,所述第三滑块415底部设有第六连接块416,所述第六连接板26上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有推杆261,所述推杆261设于所述第七活动槽内;所述第一空腔底部设有第八活动槽,所述第八活动槽内设有第六推板29,所述第六推板29底部设有第二复位弹簧291和第三连接绳,所述第三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第六连接块416上;第一连接绳拉动第四推板27往上运动时,第四推板27移动至第一推板23底部,第四推板27嵌入到第一凹槽内,第四推板27带动第一推板23往上运动,第一推动推动推块25往上运动,推块25推动第五推板241移动,第五推板241带动第三转辊24转动,第五推板241推动第六连接板26移动,第六连接板26带动推杆261移动,推杆261推动第六连接块416在第八活动槽内移动,第六连接块416带动第三滑块415移动,传动带412移动至第三传动轮43一侧与第三传动轮43形成传动配合,
传动带412下次转动时带动第三传动轮43转动,第二连接绳拉动第二推板往上运动;当第二空腔内的热水从第一连接腔进入到第一空腔内后,进入到第一空腔内的热水推动第一推板23和第四推板27往下运动,第一推板23往下运动推动第六推板29往下运动,第六推板29拉动第三连接绳,第三连接绳拉动第六连接块416移动,传动带412移动至第六传动轮一侧与第六传动轮形成传动配合,传动带412在下次转动时带动第六传动轮转动,第一连接绳拉动第四推板27往上运动,完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冷热水互换。
53.第一空腔设于第三空腔两端,第三空腔两端的第一空腔内分别设有一块第一推板,当第四推板从第三空腔内进入到第一空腔内时,第四推板与第一推板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推板,以继续推动第一空腔内的水流流动。
54.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九活动槽,所述第九活动槽内设有第七连接板12,所述第七连接板12上设有棘齿和第三连接弹簧122;所述第一连接块28上设有第三复位弹簧281,所述第一活动槽一侧设有第六活动腔,所述第七连接板12上设有第七连接块121,所述第七连接块121设于所述第六活动腔内,所述第六活动腔内设有第七推板13,所述第七连接块121上设有斜槽,所述第六活动腔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七推板13往下运动的第八推板141;主机箱放置在底板1上前,推动第八推板141,第八推板141带动第七推板13往下运动,第七推板13抵在第七连接块121上的斜槽上,第七推板13推动第七连接块121移动,第七连接块121带动第七连接板12移动,棘齿从第一连接块28上脱开,第三复位弹簧281推动推动第一侧板2往底板1一侧移动;主机箱放置在底板1上后,第七连接板12上的棘齿与第一连接块28相接触,往底板1中部推动第一侧板2,第一侧板2抵在主机箱侧壁上后棘齿将第一连接块28固定,完成主机箱与主机座的连接。
55.所述第六活动腔底部设有第十活动槽,所述第十活动槽内设有连接辊14,所述第八推板141设于所述连接辊14上,所述连接辊14上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十活动槽侧壁上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内设有与所述连接辊14相配合的第七传动轮15,所述传动腔底部设有第七活动腔,所述第七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七传动轮15相配合的活动板16,活动板一端设有第四复位弹簧161,所述活动板16上设有第四连接绳,所述第四连接绳固连于所述第七推板13底部,所述第七推板13侧壁上设有第五滑块132,所述第六活动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滑块132相配合的第六滑槽,所述第七推板13底部设有支撑弹簧131;所述第八推板141上设有第二凹槽;在将主机箱放置在底板1上前,往第六活动腔外侧推动第八推板141,第八推板141带动连接辊14转动,连接辊14带动第七传动轮15转动,第七传动轮15带动活动板16移动,活动板16拉动第四连接绳移动,第四连接绳拉动第七推板13往下运动,第七推板13抵在第七连接块121的斜槽上推动第七连接块121移动,第七连接块121带动第七连接板12移动,棘齿从第一连接块28上脱开,第一连接块28自动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增加底板1上的空间,以便将主机箱放入到底板1上;主机箱放置在底板1上后,释放第八推板141,连接辊14在第一扭簧作用下往回翻转,活动板16复位,第七推板13与第七连接块121脱开接触,棘齿重新与第一连接块28侧壁接触,第一连接块28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后可在棘齿作用下自动固定,以便将第一侧板2固定,完成主机箱与主机座的连接。
56.第二连接块与第一活动槽的配合方式和第一连接块与第一活动槽的配合方式相同。
57.底板底部设有万向轮11,使主机座的移动更加方便。
58.第二连接腔内设有第一连接管17和第二连接管171,第二连接管穿设于第一连接管内,第二连接管为两根,两根第二连接管分别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通,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设置下不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如何移动,均能使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通过第二连接腔形成连接。
59.可通过在第一连接板一端安装指定数量的第三连接块的方式,增加第一连接板的长度,从而适应不同大小的主机箱,增加主机座的适用范围。
60.本技术的附图仅为示意图,其具体尺寸以实际实施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