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卫星总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2.为了满足卫星的多功能需求,在卫星的装配、测试和试验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对卫星的姿态进行调整和锁定。
3.现有的卫星姿态调整工装的结构一般包括卫星支架、驱动机构、升降机构、支撑架体、水平支撑机构和万向轮。使用时,首先将卫星姿态调整工装放在地面上,调节水平支撑机构使工装卫星支架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吊车把卫星吊至卫星支架正上方,通过螺钉将卫星与卫星支架进行连接和紧固,卫星调整工装完成与卫星的对接。使用蜗轮蜗杆带动支撑架体翻转,利用蜗轮蜗杆自锁功能在翻转过程任意位置锁定可以进行
±
90
°
翻转,翻转过程中可任意角度锁定。
4.但使用现有的卫星姿态调整工装,卫星旋转翻转过程需要进行人工辅助吊装切换,从而导致将生产线速度缓慢,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能够实现卫星姿态的多角度快速调整,操作简单,节省人力,提升生产效率。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和卫星固定组件,支撑组件可旋转的固定于底座,卫星固定组件可旋转的固定于支撑组件的相背于底座一侧的端部;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支撑柱,各支撑柱之间具有夹角,且各支撑柱具有相互连通的容纳腔;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驱动机构与支撑柱一一对应,且第一驱动机构被配置为带动对应的支撑柱沿自身中心轴旋转,以使支撑组件向不同方向延伸;第二驱动机构的端部连接于卫星固定组件,第二驱动机构被配置为带动卫星固定组件沿自身中心轴旋转。
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各支撑柱之间的相邻接的端面为斜面,斜面与支撑柱的径向截面具有夹角。
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传动件,支撑柱的内壁设置有从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旋转,第一传动件用于带动从动件旋转,以使支撑柱沿轴向旋转。
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从动件设置于支撑柱内壁的周向内侧,且从动件与支撑柱相对固定,以带动支撑柱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
1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的周向外壁设置有第一啮合齿;从动件包括从动齿轮,从动齿轮朝向容纳腔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二啮合齿,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相啮合。
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二传动件连接于卫星固定组件;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第二传动件旋转以带动卫星固定组件旋转。
1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传动件设置为万向连杆,万向连杆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万向连杆的第二端伸出容纳腔并连接于卫星固定组件。
1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支撑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为平面,第二端为斜面;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均为斜面,第三支撑柱的第一端为斜面,第二端为平面;
14.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可旋转地固定于底座,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可旋转地固定于第二支撑柱的第一端,第三支撑柱的第一端可旋转地固定于第二支撑柱的第二端,第三支撑柱的第二端可旋转地固定于卫星固定组件。
1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支撑柱两端的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各支撑柱之间相邻接的斜面的轮廓相匹配。
1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万向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连接杆,每段连接杆对应穿设于一个支撑柱内,且连接杆沿支撑柱的中心轴延伸;
17.第二驱动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柱内,万向连杆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万向连杆的第二端固定于卫星固定组件的中心。
1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驱动件设置为舵机,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万向连杆的第一端,舵机用于带动万向连杆绕中心轴转动,以带动卫星固定组件绕中心转动。
1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卫星固定组件包括卫星固定板和万向连杆固定件,万向连杆固定件用于将万向连杆的第二端固定于卫星固定板,卫星固定板用于承载待检测卫星。
2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驱动件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设置。
2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底座包括支撑台和多个配重块,支撑台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凹槽,配重块一一对应设置于安装槽内。
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和卫星固定组件,支撑组件可旋转的固定于底座,卫星固定组件可旋转的固定于支撑组件的相背于底座一侧的端部;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支撑柱,各支撑柱之间具有夹角,且各支撑柱具有相互连通的容纳腔;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驱动机构与支撑柱一一对应,且第一驱动机构被配置为带动对应的支撑柱沿自身中心轴旋转,以驱动支撑组件沿周向旋转或朝向外侧翻转;第二驱动机构的端部连接于卫星固定组件,第二驱动机构被配置为带动卫星固定组件沿自身中心轴旋转。能够实现卫星姿态的多角度快速调整,操作便捷,提升生产效率。
2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的卫星姿态调整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第一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第二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第三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一种旋转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卫星固定组件的一种旋转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卫星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0-卫星姿态调整装置;
37.110-底座;111-配重块;
38.120-支撑组件;
39.121-支撑柱;1211-第一支撑柱;1212-第二支撑柱;1213-第三支撑柱;1214-容纳腔;1215-斜面;1216-平面;
40.122-从动齿轮;
41.123-轴承;1231-轴承外固定环;1232-轴承内齿圈固定环;1233-轴承柱;1234-轴承柱挡板;1235-轴承外承力环;
42.130-角度调节组件;
43.131-第一驱动机构;1311-第一驱动件;1312-第一传动齿轮;
44.132-第二驱动机构;1321-第二驱动件;1322-万向连杆;
45.140-卫星固定组件;141-卫星固定板;142-万向连杆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7.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48.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9.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2.在卫星测试与安装时,现有卫星姿态调整工装多数采用结构包括卫星支架、驱动机构、升降机构、支撑架体、水平支撑机构和万向轮。调整翻转姿态时,转动手轮,通过蜗轮蜗杆带动支撑架体及产品翻转,利用蜗轮蜗杆自锁功能在翻转过程任意位置锁定,实现卫星产品的翻转。但是现有的卫星姿态调整工装,在进行卫星姿态调整时需要依赖人工参与翻转,导致生产线速度缓慢,无法保证生产效率。
53.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和卫星固定组件,支撑组件的一端可旋转地固定于底座上,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卫星固定组件,角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的主体内,其作用为驱动支撑组件和卫星固定组件发生转动,从而调节支撑组件和卫星固定组件的角度,进而带动设置再卫星固定组件上的卫星发生角度朝向变化。具体的,支撑组件包括多个互成角度并依次连接的支撑柱,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组件沿周向旋转和/或驱动支撑组件由一侧向另一侧发生翻转,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卫星固定组件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由此带动卫星姿态进行多角度快速调整,且角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撑组件内部,可以由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直接带动,节省人力,提升生产效率。
54.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5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5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第一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5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第二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第三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一种旋转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卫星固定组件的一种旋转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卫星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5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100,如图1-图2所示,包括底座110、支撑组件120、角度调节组件130和卫星固定组件140,支撑组件120可旋转的固定于底座110,卫星固定组件140可旋转的固定于支撑组件120的相背于底座110一侧的端部。其中,角度调节组件130用于调节支撑组件120的朝向,从而可以带动卫星固定组件140朝向不同方向;卫星固定组件140用于固定卫星,以在卫星固定组件140和支撑组件120发生运动时,带动其上的卫星跟随运动,从而实现卫星姿态多角度调整的目的。
59.具体的,支撑组件120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支撑柱121,各支撑柱121之间具有夹角。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组件120由多段支撑柱121依次连接组成,各支撑柱121之间相互呈一定夹角,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支撑组件120整体可朝向某一方向延伸,且在角度调节组件130的带动下,支撑组件120可面向不同方向,进而使其端部设置的卫星固定组件140也随之朝向不同方向进行三维调整。
60.如图2所示,各支撑柱121具有相互连通的容纳腔1214;角度调节组件13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31和第二驱动机构132,第一驱动机构131和第二驱动机构132均设置于容纳腔1214内。将第一驱动机构131和第二驱动机构132设置于支撑柱121的容纳腔1214内,充分利用了支撑组件120的内部空间内,从而使支撑组件120外部结构更加简洁,增大支撑组件120外部的操作面。
61.第一驱动机构131与支撑柱121一一对应,指的是每个支撑柱121的容纳腔1214内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驱动机构131,且第一驱动机构131被配置为带动对应的支撑柱121沿自身中心轴旋转,以使支撑组件120向不同方向延伸。支撑组件120沿周向旋转是由于支撑柱121沿中心轴旋转导致,而支撑组件120朝向不同方向延伸,指的是支撑组件120可以朝向外侧翻转,这是由于各支撑柱121之间具有夹角,各支撑柱121旋转速度不同,会导致各支撑柱12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支撑组件120的弯曲方向发生改变,甚至发生由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翻转。
62.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机构132的端部连接于卫星固定组件140,第二驱动机构132被配置为带动卫星固定组件140沿自身中心轴旋转,从而能够带动固定在卫星固定组件140上的卫星沿中心轴发生旋转。
63.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卫星姿态调整装置100,一方面可以由支撑组件120带动卫星绕支撑组件120的周向发生旋转或者发生翻转,另一方面可以由卫星固定组件140带动卫星沿中心轴自转,即卫星固定组件140上固定的卫星姿态可以发生多角度变化,且通过第一驱动
机构131和第二驱动机构132自动变化,无需人工辅助,使得操作更加便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64.可选的,如图1-图5所示,各支撑柱121之间的相邻接的端面设置为斜面1215,该斜面1215与支撑柱121的径向截面具有夹角。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支撑柱121的端面设置为斜面1215,可以保证相邻支撑柱121的柱体之间具有夹角,当支撑柱121旋转时,相邻支撑柱121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导致其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改变整个支撑组件120的弯曲方向。且由于各支撑柱的夹角一定,所以在支撑柱改变弯曲方向进行翻转时,反转的角度也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发生过翻转的情况。
65.对于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可能的,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31包括第一驱动件1311和第一传动件,支撑柱121的内壁设置有从动件,第一驱动件1311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旋转,第一传动件用于带动从动件旋转,以使支撑柱121沿轴向旋转。
66.为了实现支撑柱121的360
°
旋转,如图2所示,从动件可以沿支撑柱121内壁的周向内侧,且从动件与支撑柱121相对固定,以使支撑柱121在从动件的带动下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可以理解的是,从动件实际是用于将第一驱动件1311的驱动力传递给从动件,由于从动件固定于支撑柱121,从动件在随第一驱动件1311旋转时,可以带动支撑件发生旋转。
67.对于上述的第一传动件和从动件的具体配合方式,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1312,第一传动齿轮1312的周向外壁设置有第一啮合齿;从动件包括从动齿轮122,从动齿轮122朝向容纳腔1214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二啮合齿,第二啮合齿与第一啮合齿相啮合。即第一传动齿轮1312实质上为外齿轮,而从动齿轮122实质上为内齿轮。
68.而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1321和第二传动件,如图2所示,第二传动件连接于卫星固定组件140;第二驱动件1321被配置为驱动第二传动件旋转,以带动卫星固定组件140旋转。固定于卫星固定组件140上的卫星可以随卫星固定组件140的旋转而发生自转,从而可以改变卫星的朝向。
69.示例性的,第二传动件设置为万向连杆1322,如图2所示,万向连杆132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驱动件1321的输出端,万向连杆1322的第二端伸出容纳腔1214并连接于卫星固定组件14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万向连杆1322可以发生转动,则万向连杆1322可以将第二驱动件1321的驱动力传输给卫星固定组件140,并带动卫星固定组件140转动,卫星固定组件140上固定的卫星可以随之发生转动。
7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5所示,支撑组件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柱1211、第二支撑柱1212和第三支撑柱1213,第一支撑柱1211的第一端为平面1216,第二端为斜面1215;第二支撑柱1212的两端均为斜面1215,第三支撑柱1213的第一端为斜面1215,第二端为平面1216;
71.第一支撑柱1211的第一端可旋转地固定于底座110,由于底座110为平面1216,因而将第一支撑柱1211的第一端固定于底座110会更加稳固。且由于第一支撑柱1211的第一端为可旋转的固定,因而第一支撑柱1211可在底座110绕中心轴发生360
°
旋转,进而可以带动整个支撑组件120发生360
°
旋转。
72.第一支撑柱1211的第二端可旋转地固定于第二支撑柱1212的第一端,第三支撑柱1213的第一端可旋转地固定于第二支撑柱1212的第二端,由于第二支撑柱1212的两端都为
斜面1215,因而第一支撑柱1211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柱1212的第三端配合设置为斜面1215,当三个支撑柱121依次连接时,则第一支撑柱1211和第二支撑柱1212之间、第二支撑柱1212和第三支撑柱1213之间存在夹角,支撑组件120整体会具有一定的弯曲角度。且由于三个支撑柱121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当三个支撑柱121发生相对转动时,支撑组件120的弯曲方向会发生改变。
73.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当第一支撑柱1211和第三支撑柱1213同向旋转,且第二支撑柱1212反向旋转时,即可改变支撑组件120的自由端朝向。以上支撑组件120的各种运动综合形成半球形的运动轨迹。
74.第三支撑柱1213的第二端固定于卫星固定组件140,则当支撑组件120的角度发生上述示例的转动时,卫星固定组件140会随之发生角度翻转。另外,如图7所示,由于卫星固定组件140和第三支撑柱1213的第二端之间也是可旋转设置的,卫星固定组件140围绕自身中心轴也可以发生转动。
75.需要说明的是,卫星沿自身中心轴的旋转和卫星随支撑组件120的运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将其中一种运动锁定,只进行另一种运动。
76.综上,固定在卫星固定组件140上的卫星会发生三种运动,一种时随第一支撑柱1211发生360
°
旋转,第二种是随第二支撑柱1212和第三支撑柱1213进行摆动,第三种是跟随卫星固定组件140发生转动。因而本技术提供的卫星姿态调整装置100能够多角度、灵活地调整卫星的姿态。
77.为了保证支撑组件120的弯曲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种,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柱1212两端的斜面1215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各支撑柱121之间相邻接的斜面1215的轮廓相匹配。如图1所示,当三个支撑柱121旋转到所示状态时,可以实现支撑组件120的最大弯曲度。
7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斜面1215的倾斜角度可以设置为45
°
,如此方便加工,也方便支撑柱121之间的相互配合,三段支撑柱121依次连接后,可形成90
°
的弯曲角度。
79.相应的,万向连杆1322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连接杆,如图2所示,每段连接杆对应穿设于一个支撑柱121内,且连接杆沿支撑柱121的中心轴延伸;第二驱动件1321设置于第一支撑柱1211内,万向连杆132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驱动件1321的输出端,万向连杆1322的第二端固定于卫星固定组件140的中心。需要说明的是,万向连杆1322从卫星固定组件140一直贯穿至第一支撑柱1211的容置腔内,是为了方便内部线路的铺设,同时也方便固定第二驱动件1321,例如第二驱动件1321可直接固定于第一支撑柱1211的底部。但这只是其中一种示例,事实上第二驱动机构132也可以直接设置于第三支撑柱1213内,第二驱动机构132同样可以通过齿轮进行传动,具体设置方式与支撑柱12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80.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件1321设置为舵机,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万向连杆1322的第一端,舵机用于带动万向连杆1322绕中心轴转动,以带动卫星固定组件140绕中心转动。
8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种,如图8所示,卫星固定组件140包括卫星固定板141和万向连杆固定件142,万向连杆固定件142用于将万向连杆1322的第二端固定于卫星固定板141,卫星固定板141用于承载待检测卫星。可以理解的是,万向连杆1322将上述舵机的驱动力传输到卫星固定板141,通过卫星固定板141带动卫星发生旋转。万向连杆1322的第二端可以通
过螺钉固定于卫星固定板141。
82.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件1311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齿轮1312同轴设置。步进电机可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312旋转,从而将驱动力通过从动齿轮122传递到支撑柱121。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支撑柱均对应一个步进电机以带动相应的支撑柱旋转。
83.支撑组件120还包括轴承,如图1-图2所示,各支撑柱121之间及支撑柱121与卫星固定组件140之间均通过轴承123连接;轴承123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套设于第二固定环外,步进电机固定于第一固定环。
84.具体的,如图9所示,轴承123包括第一固定环,即轴承123外固定环,还包括第二固定环,即轴承123内齿圈固定环,还包括轴承柱1233、轴承柱挡板1234和轴承外承力环1235。其中轴承内齿圈固定环1232与轴承外固定环1231和支撑柱12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轴承柱挡板1234与轴承内齿轮固定环通过螺钉连接,轴承外承力环1235与轴承外固定环1231通过螺栓连接。
85.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步进电机的固定,第二固定环的端部可以朝向环内侧延伸出托板,步进电机通过螺钉固定于该托板上。
86.为了保证支撑柱121的强度,并保证支撑柱121经久耐用,支撑柱121可以选择为不锈钢管。
87.此外,如图10所示,底座110包括支撑台和多个配重块111,支撑台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凹槽,配重块111一一对应设置于安装槽内,这样可以保证底座110的稳定性。配重块111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台上。
8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姿态调整装置100,包括底座110、支撑组件120、角度调节组件130和卫星固定组件140,支撑组件120可旋转的固定于底座110,卫星固定组件140可旋转的固定于支撑组件120的相背于底座110一侧的端部;支撑组件120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支撑柱121,各支撑柱121之间具有夹角,且各支撑柱121具有相互连通的容纳腔1214;角度调节组件13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31和第二驱动机构132,第一驱动机构131和第二驱动机构132均设置于容纳腔1214内;第一驱动机构131与支撑柱121一一对应,且第一驱动机构131被配置为带动对应的支撑柱121沿自身中心轴旋转,以驱动支撑组件120沿周向旋转或朝向外侧翻转;第二驱动机构132的端部连接于卫星固定组件140,第二驱动机构132被配置为带动卫星固定组件140沿自身中心轴旋转。能够实现卫星姿态的多角度快速调整,操作便捷,提升生产效率。
8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