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热力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埋式球墨铸铁热力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2.目前在国内各类市政管道工程、机电安装工程以及室外管线安装工程项目上,球墨铸铁管道被广泛的应用。由于球墨铸铁管是自来水管道理想的选择用料,所以在我国很多地区,其被广泛应用在自来水中、小口径的给水管与管之间的连接中。球墨铸铁管最具代表性的柔性接口方式,在输水、输气、输油工程中日益被广泛选用。常规的采用滑入式(t型)柔性接口安装的球墨铸铁水管的连接,主要靠管道接头处配套胶圈的挤压形成连接整体。
3.因为采用柔性接口,连接完成后的球墨铸铁管道并不像法兰或卡箍连接起来的镀锌管那样形成一个抗横向拉力的整体,导致两个球墨铸铁管管道接头处错位或者弯曲,进而引起水管漏水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提高球墨铸铁管管道接头处的防漏水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直埋式球墨铸铁热力管道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直埋式球墨铸铁热力管道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直埋式球墨铸铁热力管道系统,包括首尾相连的球墨铸铁管以及连接在球墨铸铁管接口处的防水组件;
7.所述球墨铸铁管的一端设置有插头,另一端设置有承接头,相邻球墨铸铁管之间通过插头插入承接头连接;
8.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套设在插头和承接头连接处外部的防水套,所述防水套与插头和承接头之间设置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防水填料层。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球墨铸铁管之间通过插头插入承接头密封防水的基础上,增加防水套将插头和承接头连接处包住,作为第二层防水结构,防水套与插头和承接头连接处之间填充防水填料层;当两个球墨铸铁管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插头和承接头之间出现漏水,但是插头和承接头又被防水填料层包住,而防止水泄露出去,然后防水填料层外侧包一层防水套,能够保护防水填料层被水压破坏,从而利用两层防水来保护整个管道的正常运行。
10.可选的,所述防水套设置为侧壁开口的环形套,所述防水套开口处的两端外壁上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防水套通过连接板连接成封闭环,所述防水套外壁上开设有注料口。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套设置成开口的环形套,在两个球墨铸铁管连接之后,方便将防水套展开,从而包在两个球墨铸铁管的连接处,然后利用连接板连接,再将防水套封闭住,而注料口的设置,防水套安装后方便向填充腔内填充防水填料。
12.可选的,所述插头和承接头的外壁上均沿周向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防水套两端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卡在限位环外侧的卡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套通过卡圈卡在插头和承接头的连接处,一是能够防止防水套发生轴向移动,保证其防水和保护的功能,二是能够限制填充腔的大小,防止防水填料从防水套内向外泄露,从而节省材料。
14.可选的,所述防水填料层设置为环氧树脂层或者发泡胶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环氧树脂或者发泡胶作为填料,重量轻、成本低、防水效果好。
16.可选的,所述承接头的内壁上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插头插入到承接头内时,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插头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配合承接头和插头连接,起到第一道防水作用。
18.可选的,所述环槽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圈凸棱,所述密封圈抵接在凸棱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抵接在凸棱上,既能够增强密封圈与插头和承接头之间的抵紧性能,增强密封效果,还能够利用凸棱卡住密封圈,插头插入到承接头中时,不会带动密封圈向前窜动。
20.可选的,所述承接头处对应的管壁厚度大于球墨铸铁管管身和插头处的管壁厚度。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头插入到承接头后,承接头会受到向外的张力,承接头的厚度增大,能够增强承接头的结构强度和抗形变能力,防止承接头变形或者开裂。
22.可选的,所述球墨铸铁管和防水组件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外部设置有护套层。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能够对整个管道系统起到保温作用,防止管道系统被冻住甚至开裂,护套层则能够保护保温层,延长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本技术在插头和承接头的第一层防水结构基础上,增加防水套将插头和承接头连接处包住,作为第二层防水结构,防水套与插头和承接头连接处之间填充防水填料层;当两个球墨铸铁管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插头和承接头之间出现漏水,但是插头和承接头又被防水填料层包住,而防止水泄露出去,然后防水填料层外侧包一层防水套,能够保护防水填料层被水压破坏,从而利用两层防水来保护整个管道的正常运行。
26.2.本技术防水套通过卡圈卡在插头和承接头的连接处,一是能够防止防水套发生轴向移动,保证其防水和保护的功能,二是能够限制填充腔的大小,防止防水填料从防水套内向外泄露,从而节省材料。
27.3.本技术环槽底面上设置有凸棱,密封圈抵接在凸棱上,既能够增强密封圈与插头和承接头之间的抵紧性能,增强密封效果,还能够利用凸棱卡住密封圈,插头插入到承接头中时,不会带动密封圈向前窜动。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球墨铸铁管连接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水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球墨铸铁管;11、插头;12、承接头;13、限位环;14、环槽;15、凸棱;2、防水套;21、连接板;22、注料口;23、卡圈;3、填充腔;4、防水填料层;5、密封圈;6、保温
层;7、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直埋式球墨铸铁热力管道系统。参照图1,管道系统包括首尾相连的球墨铸铁管1以及连接在球墨铸铁管1接口处的防水组件,球墨铸铁管1按照设计要求铺设成管网,相邻球墨铸铁管1之间采用柔性接口连接,接口内自带第一防水结构,防水组件则安装在柔性接口的外侧,起到第二防水结构的作用。
33.球墨铸铁管1和防水组件外部设置有保温层5,保温层6外部设置有护套层7,保温层6采用岩棉,能够对整个管道系统起到保温作用,护套层7则能够保护保温层6,延长保温层6的使用寿命。
34.球墨铸铁管1的一端设置有插头11,插头11的管径与球墨铸铁管1的管身相同,另一端设置有承接头12,承接头12的内径大于插头11的管径,使插头11能够插入到承接头12中,相邻的球墨铸铁管1之间通过插头11插入承接头12中进行连接。承接头12处对应的管壁厚度大于球墨铸铁管1管身和插头11处的管壁厚度,插头11插入到承接头12后,承接头12会受到向外的张力,承接头12的厚度增大,能够增强承接头12的结构强度和抗形变能力。
35.承接头12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圈环槽14,环槽14内嵌入有一个环形的密封圈5,插头11插入到承接头12内时,密封圈5套设在插头11外壁上,插头11向外挤压密封圈5,使密封圈5抵紧在环槽14内壁上。
36.为了将密封圈5抵得更紧,环槽14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圈凸棱15,本实施例中设置一圈凸棱15,密封圈5在插头11的挤压下,在凸棱15的位置发生较大的形变,进一步被压紧,同时由于凸棱15的抵紧,密封圈5的轴向方向也被卡紧,插头11插入到承接头12中时,不会带动密封圈5向前窜动。
37.参照图1和2,防水组件包括套设在插头11和承接头12连接处外部的防水套2和防水填料层4,防水套2采用橡胶套,防水填料层4采用环氧树脂或者发泡胶,本实施例中采用发泡胶。其中,防水套2将插头11和承接头12完全包覆在内,并与插头11和承接头12的连接处之间形成填充腔3,防水填料层4填充在填充腔3内,将插头11和承接头12的连接处进行外部密封。
38.防水套2设置为侧壁开口的环形套,开口沿轴向贯穿至防水套2的两端,这样设置,方便将防水套2展开,从而包在两个球墨铸铁1管的连接处。防水套2开口处对应的两端外壁上均设置有连接板21,防水套2闭合时,两个连接板21相抵接,二者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为了方便向填充腔3中注入防水填料层4,防水套2的外壁上开设有注料口22,为了达到更好的填充效果,可以开设多个注料口22,均匀分布在防水套2的内壁上。
39.插头11和承接头12的外壁上均沿周向设置有一圈限位环13,防水套2两端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一圈卡圈23,防水套2安装在球墨铸铁管1连接处之后,卡圈23卡在两个限位环13的外侧,一是能够防止防水套2发生轴向移动,保证其防水和保护的功能,二是能够限制填充腔3的大小,防止防水填料从防水套2内向外泄露,从而节省材料。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直埋式球墨铸铁热力管道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管道连接时,先清理承接头12的内壁,环槽14内嵌入密封圈5,将另一根球墨铸铁管1的插头11插入到
承接头12中,至抵接到承接头12内部的挡壁位置;将防水套2展开,包在插头11和承接头12的连接处外部,再将防水套2封闭起来,用螺栓拧劲固定,通过注料口22向防水套2中注入发泡胶,发泡胶逐渐填满填充腔3,将插头11和承接头12完全包住,起到第二层防水作用;最后在球墨铸铁管1和防水套2外部裹上保温层6和护套层7。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