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管道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7736发布日期:2021-11-06 05:0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埋地管道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管道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埋地管道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各类埋地管道在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埋地的管道即可以起到输送的功能,也可减少管道外设不美观或给行人造成不便的情况。但埋设于地面内的管道常会受到地下土壤的腐蚀或受到外界硬物侵入造成管道的破坏。因此,发明人认为亟需一种可用于保护埋地管道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对埋地管道进行保护,减缓管道的破损或被腐蚀,本技术提供一种埋地管道防护结构。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埋地管道防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埋地管道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管体,所述防护管体包括外包管和用于安设埋地管道的内包管,所述内包管设置于外包管的内腔且内包管连接于外包管,所述外包管的外壁设置有防护层。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包管可对内部设置的管道进行第一步保护,而内包管可包覆管道,当外包管发生破损时,内包管可对管道进行第二步保护,从而可减少内部管道发生破损的情况,而保护层可保护外包管,使外包管不易发生破损。
7.可选的,所述外包管下方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外包管固定连接于固定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可用于固定外包管,从而使得铺设外包管的过程中,外包管不易发生移动。
9.可选的,所述外包管朝向固定座的一侧管壁弯折成型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呈水平板状结构且搭接部抵接于固定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接部的下方为水平的板状结构,可使外包管能更稳定的设置于固定座的上方。
11.可选的,所述内包管内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呈管状结构且填充层连接于内包管的内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设置于内包管内,而填充层可填充于管道和内包管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得管道能更稳定的固定于内包管,并在内包管内不易发生移动。
13.可选的,所述外包管和内包管之间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箍筋,所述箍筋的框形所在平面为内包管的一个轴向截面,所述箍筋被外包管和内包管夹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箍筋设置于外包管和内包管之间,使得外包管受压时可将受力分散至内包管,从而使得外包管不易发生变形。
15.可选的,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环向加强筋,所述环向加强筋固定连接于箍筋,所述环向加强筋穿设于箍筋的内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向加强筋可用于固定箍筋,使得箍筋受压后不易发生移动,从而使得箍筋对外包管的支撑作用相对更佳。
17.可选的,所述外包管的转角处连接有缀板,所述缀板位于外包管转角的外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部管道在输送时,管道拐角处由于流体的惯性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缀板可加强外包管转角处的结构强度,使得传递至外包管的冲击力不易使外包管发生损坏。
19.可选的,所述缀板背向外包管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连接于缀板,所述支撑块背向缀板的一侧抵接于地面开挖管廊的侧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可支撑于缀板,当冲击力传递至缀板后,冲击力由支撑块传递至地面,使外包管不易发生损坏。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外包管可对内部设置的管道进行第一步保护,而内包管可包覆管道,当外包管发生破损时,内包管可对管道进行第二步保护,从而可减少内部管道发生破损的情况,而保护层可保护外包管,使外包管不易发生破损;
23.2.当内部管道在输送时,管道拐角处由于流体的惯性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缀板可加强外包管转角处的结构强度,使得传递至外包管的冲击力不易使外包管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管体的爆炸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防护管体;11、外包管;111、搭接部;112、缀板;113、支撑块;12、内包管;121、填充层;13、加强件;131、箍筋;132、环向加强筋;2、防护层;3、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埋地管道防护结构。参照图1和图2,埋地管道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管体1,防护管体1包括外包管11和内包管12,内包管12固定于外包管11的内腔,而起到输送功能管道设置于内包管12的内腔,使得埋设在地面内的管道受到保护,减缓管道受到破坏或腐蚀。
29.外包管1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座3,本技术的固定座3采用混凝土浇筑于地面开设的管廊的底壁制成,而外包管11朝向固定座3的一侧管壁弯折成型有搭接部111,搭接部111呈水平的板状结构,且外包管11呈上管壁为弧形,下管壁为方管形的管状结构。搭接部111的下端面放置于固定座3上,搭接部111背向固定座3的一侧位置为实心,使得外包管11的内腔成型为管状结构,从而使得外包管11能相对更稳定的设置于固定座3不易发生移动,同时外包管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层2,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护层2为混凝土浇筑形成。
30.从而,外包管11可对埋设的管道的外侧进行支撑,而浇筑于外包管11外侧的防护层2可保护外包管11不易受到硬物进入发生损坏,而设置的内包管12可对内部的管道进行再次保护,从而减少管道被腐蚀或破坏的情况。
31.参照图1和图2,为了增加管道和内包管12的贴合程度,内包管12的内壁设置有填
充层121,本技术实施例的填充层121选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填充层121被夹持于管道和内包管12的内壁之间。
32.外包管11的转角处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缀板112,缀板112位于外包管11转角处的外侧,缀板112呈弧形板状结构且其开口朝向外包管11,缀板112用于加强外包管11转角处的结构强度。并在缀板112背向外包管1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块113,支撑块113可将输送过程中外包管11转角处的受力出传递地面,从而使得外包管11的转角处相对不易发生破裂。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块113使用工字型钢条,支撑块113的一端穿设防护层2并焊接于缀板112,支撑块1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地面开挖管廊的侧壁。
33.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得外包管11相对不易发生变形,外包管11和内包管12之间设置有加强件13,加强件13包括多个箍筋131和多个环向加强筋132。箍筋131由钢筋弯卷呈框状结构,且箍筋131弯卷形成的框状的所在平面为内包管12的一侧轴向截面,箍筋131的一侧框边固定连接于内包管12的内壁,箍筋131的另一侧框边固定连接于外包管的内壁。环向加强筋132穿设于箍筋131的内框,环向加强筋132缠绕有多个钢丝线,并通过钢丝线将环向加强筋132和箍筋131固定连接。环向加强筋132与内包管12同中心轴线设置。同时,外包管11和内包管12之间的缝隙同样填充有聚氨酯泡沫材料。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埋地管道防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铺设管道时,预先在地面开挖出用于放置管道的管廊,并用混凝土浇筑形成固定座3,并将需要布设的管道设置于内包管12内,然后使外包管11的搭接部111抵接于固定座3的上端面,再向外包管11的外壁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护层2,最后将土回填即完成管道的铺设。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