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安全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21712发布日期:2021-09-11 01:2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安全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安全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地越来越多,由于建筑工地上的现场人员、建材和设备众多,涉及的范围较广,使得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往往会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应的施工监控装置。
3.现在的工地存在最多的便是未完工的墙体以及墙体内外搭设的钢管支架,因此,在安装监控装置时,往往需要根据安装点的环境来更换不同的安装部件,此方式相对来说较为繁琐,浪费工人的安装时间,导致安装成本增高。
4.由于在建筑工地中往往存在大量扬尘,并且建筑墙面往往需要洒水保湿,由于工人不可能时长对监控装置进行管理维护,因此,可能会使得监控装置沾染灰尘以及污水,此时,需要一种便捷有效的防水防尘结构来阻止灰尘以及水雾与采像镜头的接触,保证采像镜头的正常运转,便于后期对采像镜头进行保养维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安全监控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安全监控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安全监控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套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套圈,所述套圈的内圈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透明罩,所述透明罩与底座相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透明罩的内部,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安装机构,所述底座与透明罩之间设置有与透明罩相匹配的橡胶垫圈,所述底座和套圈之间设置有供其两者连接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的限位块,所述套圈上开设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一对支板,两个所述支板之间设置有一对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抵片一,所述限位块内开设有与抵片一相匹配的弹腔一,所述抵片一与弹腔一之间设置有弹簧一,所述拉杆上固定连接有推片,所述推片贯穿限位块,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开设于限位槽内的弹腔二,所述弹腔二内嵌入有与卡槽相匹配的斜面卡杆,所述斜面卡杆上固定连接有与弹腔二相匹配的抵片二,所述弹腔二和抵片二之间设置有弹簧二。
8.优选地,所述套圈与透明罩之间设置有压紧波浪片,所述压紧波浪片与套圈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波浪片与透明罩的最大圈径相吻合,所述压紧波浪片的波浪面与透明罩紧紧贴合。
9.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嵌入于底座内的双向丝杆,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双向丝杆相对应的滑槽,所述双向丝杆上旋接有一对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贯
穿滑槽并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上铰接有一对外接片,所述外接片与滑槽相匹配,所述滑块和外接片通过转柱转动连接,所述外接片上开设有套管孔,所述外接片上还开设有螺丝孔,所述外接片的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栓。
10.优选地,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贯穿底座并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11.优选地,所述套管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与之相匹配的咬紧齿,所述咬紧齿位三角形金属材质。
12.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板的一端与限位块之间相互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板与两个支板之间相互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相互铰接,两个所述铰接板的铰接处与拉杆之间相互铰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设置的安装机构,将橡胶垫圈放置在透明罩的底部,将透明罩按压在底座上,将套圈通过其上的限位槽对准底座上的限位块下压,此时,由于弹簧一处于自然收紧状态,支板与卡槽之间呈斜面交叉开口的状态,斜面卡杆通过其头部的斜面自动下滑,继续下压套圈,使得套圈的压紧波浪片与透明罩之间紧合,从而使得透明罩与橡胶垫圈之间紧密结合,此时斜面卡杆会卡入卡槽内,向上推动推片,推片带动卡杆上移,拉杆通过连接板的带动使得支板与卡槽之间呈平行封堵状态,从而将斜面卡杆挤出卡槽,使得套圈脱离,以达到快速固定监控装置的目的,使得工人不需要时长更换固定部件,节省工人安装时间,降低安装难度。
15.2、通过设置的压紧机构,根据需求挑选监控装置的安装点,当安装点附近均为平面墙壁时,将外接片通过转柱转动至与底座平行的状态,通过外接片上的各螺丝孔将底座钉紧在墙壁上,当安装点附近为钢管支架时,将外接片通过转柱转动至与底座垂直的状态,将外接片通过套管孔套设在钢管支架上,转动双向丝杆,调整两个外接片的位置,旋紧两个紧固螺栓,将底座固定在钢管支架上,以达到快速压紧套圈的目的,使得透明罩与底座接触面之间柔性连接,接合更加紧密,能够有效防止灰尘和水雾进入透明罩内污染摄像头的镜头,并且拆卸十分方便,便于对摄像头进行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安全监控装置的整体侧视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安装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的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的套圈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1的压紧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套圈;3、透明罩;4、摄像头;5、安装机构;6、双向丝杆;7、滑槽;8、滑块;9、转柱;10、外接片;11、套管孔;12、咬紧齿;13、螺丝孔;14、紧固螺栓;15、旋钮;16、压紧波浪片;17、橡胶垫圈;18、压紧机构;19、限位块;20、卡槽;21、支板;22、连接板;23、拉杆;24、抵片一;25、弹腔一;26、弹簧一;27、推片;28、弹腔二;29、斜面卡杆;30、抵片二;31、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

5,一种建筑安全监控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套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套圈2,套圈2的内圈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透明罩3,透明罩3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灰尘和污水与摄像头4的接触,透明罩3与底座1相接,底座1上设置有摄像头4,摄像头4位于透明罩3的内部,底座1内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安装机构5,底座1与透明罩3之间设置有与透明罩3相匹配的橡胶垫圈17,底座1和套圈2之间设置有供其两者连接的压紧机构18。
24.套圈2与透明罩3之间设置有压紧波浪片16,压紧波浪片16与套圈2固定连接,压紧波浪片16与透明罩3的最大圈径相吻合,压紧波浪片16的波浪面与透明罩3紧紧贴合,压紧波浪片16能够排出套圈2与透明罩3接触面之间的空气,防止留空。
25.安装机构5包括嵌入于底座1内的双向丝杆6,底座1上开设有与双向丝杆6相对应的滑槽7,双向丝杆6上旋接有一对与滑槽7相匹配的滑块8,滑块8的一端贯穿滑槽7并连接有转柱9,转柱9上铰接有一对外接片10,外接片10与滑槽7相匹配,滑块8和外接片10通过转柱9转动连接,转动滑块8使得其与底座1呈直角或平行状态,以便调整连接方式,外接片10上开设有套管孔11,套管孔11可以套接在钢管支架上,外接片10上还开设有螺丝孔13,螺丝孔13可以使得底座1直接钉紧在平滑墙面上,外接片10的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栓14,以便将外接片10紧固在钢管支架上。
26.双向丝杆6的一端贯穿底座1并固定连接有旋钮15,旋钮15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便于工人转动双向丝杆6。
27.套管孔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与之相匹配的咬紧齿12,咬紧齿12位三角形金属材质,以便外接片10能够与钢管支架之间接合的更加紧密。
28.压紧机构18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1上的限位块19,套圈2上开设有与限位块19相匹配的限位槽,限位块19的内部开设有卡槽20,卡槽20内设置有一对支板21,两个支板21之间铰接有一对连接板22,两个连接板22之间相互铰接,连接板22的铰接处铰接有拉杆23,拉杆2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抵片一24,限位块19内开设有与抵片一24相匹配的弹腔一25,抵片一24与弹腔一25之间设置有弹簧一26,弹簧一26在自然状态下呈拉紧状态,拉杆23上固定连接有推片27,推片27带动拉杆23在弹腔一25内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支板21能够与卡槽20的开口处呈平行的封堵状态或斜面相交的打开状态,推片27贯穿限位块19,压紧机构18还包括开设于限位槽内的弹腔二28,弹腔二28内嵌入有与卡槽20相匹配的斜面卡杆29,斜面卡杆29与支板21相接触,斜面卡杆29上固定连接有与弹腔二28相匹配的抵片二30,弹腔二28和抵片二30之间设置有弹簧二31,弹簧二31在自然状态下呈伸展状态,当支板21与卡槽20呈斜面相交的打开状态时,下压套圈2,斜面卡杆29自动滑入卡槽20内卡紧,当支板21与卡槽20呈平行封堵状态时,支板21挤压斜面卡杆29,使得斜面卡杆29退出卡槽20,使得套圈2自动脱离。
29.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将橡胶垫圈17放置在透明罩3的底部,将透明罩3按压在底座1上,将套圈2通过其上的限位槽对准底座1上的限位块19下压,此时,由于弹簧一26处于自然收紧状态,支板21与卡槽20之间呈斜面交叉开口的状态,斜面卡杆29通过其头部的斜
面自动下滑,继续下压套圈2,使得套圈2的压紧波浪片16与透明罩3之间紧合,从而使得透明罩3与橡胶垫圈17之间紧密结合,此时斜面卡杆29会卡入卡槽20内,向上推动推片27,推片27带动卡杆23上移,拉杆通过连接板22的带动使得支板21与卡槽20之间呈平行封堵状态,从而将斜面卡杆29挤出卡槽20,使得套圈2脱离。
30.根据需求挑选监控装置的安装点,当安装点附近均为平面墙壁时,将外接片10通过转柱9转动至与底座1平行的状态,通过外接片10上的各螺丝孔13将底座1钉紧在墙壁上,当安装点附近为钢管支架时,将外接片10通过转柱9转动至与底座1垂直的状态,将外接片10通过套管孔11套设在钢管支架上,转动双向丝杆6,调整两个外接片10的位置,旋紧两个紧固螺栓14,将底座1固定在钢管支架上。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