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出水式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2849发布日期:2021-12-15 06:3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出水式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龙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出水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水龙头的应用很广泛,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水龙头一般只设有一个独立的出水口,在日常使用中,若需要接大量的水时,由于水龙头出水口较小,需要耗费较多时间接水,若换成出水量大的水龙头,在进行洗手等只需少量水的动作时,又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3.例如现有技术中一种申请号为:201720128287.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出水口卫浴水龙头,包括第一水龙头主体和第二水龙头主体,所述第一水龙头主体一侧表面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一水龙头主体顶部表面设有温度显示屏,所述第一水龙头主体另一侧设有出水开关,所述出水开关与第一水龙头主体活动连接,所述出水开关顶部设有开关把手,所述开关把手与出水开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龙头主体设置于第一水龙头主体顶部,所述第二水龙头主体与第一水龙头主体外部固定连接且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水龙头主体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一侧设有红外线感应灯,所述第二水龙头主体内部设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红外线感应灯电性连接。
4.上述的这种水龙头虽然同时具备出水部和水龙头,实现双出水的功能,但是其水龙头为固定结构,无法将喷头向外拉出,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无法对指定位置进行冲洗,例如水槽的边角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备两种出水模式的双出水式水龙头。
6.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双出水式水龙头,包括:
8.底座,其设有出水部;
9.水龙头本体,其包括固定管、抽拉软管以及喷头,所述固定管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抽拉软管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固定管内,所述喷头与所述抽拉软管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设置有分水手轮,所述分水手轮连接有分水阀,所述分水阀内设有分水阀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所述分水阀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还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分水阀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且另一端穿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抽拉软管连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水阀还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
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并且另一端与所述出水部连通。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部呈水平设置,所述喷头呈竖直设置。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设有触控显示屏。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侧部设置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触控显示屏连接。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设有热水进口、冷水进口以及混合出口,所述混合出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盒设有恒温电磁阀以及流量电磁阀,所述恒温电磁阀和所述流量电磁阀均与所述触控显示屏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本双出水式水龙头同时具有水平设置的出水部和竖直设置的水龙头本体,其中出水部的出水量大,水龙头本体的出水量小,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出水方式,从而在使用时既满足了大出水量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小出水量的需求,提高了使用时的便捷性与多样性。
21.2、底座上具有触摸控制屏,该触摸控制屏与控制盒电连接,使用者可通过触摸控制屏操控控制盒内的温控电磁阀与流量电磁阀,从而对水流量和水温进行精确的调节,提高了水温与水流量调节的精确性。
22.3、底座侧部设有感应开关,感应开关内置有红外线传感器,当使用者用手从感应开关处划过,红外线传感器即可接收到打开或关闭信号,从而打开或关闭出水,而相对于感应开关设置在水龙头出水口处而言,当感应开关设置在侧部时,即使水温较高,也不会存在使用者的手来不及闪躲而被烫伤的问题,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23.4、出水部由多个硅胶出水孔组成,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只需用手对硅胶出水孔进行擦拭,即可防止硅胶出水孔出现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出水式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出水式水龙头的爆炸图。
27.图中,100、底座;110、出水部;120、水龙头本体;121、固定管;130、抽拉软管;140、喷头;150、分水手轮;160、分水阀;161、分水阀芯;170、连接部;171、进水口;172、出水口;180、进水管;190、第一出水管;200、第二出水管;210、触控显示屏;220、感应开关;230、控制盒;231、热水进口;232、冷水进口;233、混合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9.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出水式水龙头,包括:底座100、出水部110、水龙头本体120、抽拉软管130、分水手轮150、触控显示屏210、感应开关220、控制盒230.
30.底座100,其上设有出水部110,出水部110呈水平设置,即出水部110的出水方向是水平方向的,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出水部110设置在底座100的侧部,且底座100的一整个侧面均为出水部110,因此出水部110的出水量大,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出水部110出水从而满足大出水量的需要。
31.水龙头本体120,其包括固定管121、抽拉软管130以及喷头140,固定管121设置于底座100上,抽拉软管130可活动的设置于固定管121内,喷头140与抽拉软管130连接,且喷头140竖直设置,即水龙头本体120的出水方向是竖直方向的,但同时也可将喷头140向外拉出,灵活调节冲水方向,便于冲洗水槽内各个角落处的杂物。
32.因此,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出水部110的水平出水方向和水龙头本体120的竖直出水方向,满足了使用时的不同需求,并且通过水龙头本体120出水时,其出水量较小,适用于洗手等只需要少量水的动作,而进行接水等需要大出水量的动作时,即可使用出水部110出水,进而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33.优选地,底座100的侧部设置有分水手轮150,分水手轮150连接有分水阀160,分水阀160内设有分水阀芯161,通过转动分水手轮150控制分水阀160内的分水阀芯161,从而调节出水方式为水龙头本体120出水或出水部110出水。
34.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出水部110由多个硅胶出水孔组成,该硅胶出水孔指的是出水孔的边缘包有硅胶,因此,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只需用手对硅胶出水孔进行擦拭,即可防止硅胶出水孔出现堵塞的问题。
35.优选地,底座10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170,连接部170开设有进水口171和出水口172,进水口171通过进水管180与分水阀160连接,水从连接部170的进水口171进入到底座100内的进水管180,并通过进水管180流入分水阀160中。
36.进一步的,分水阀160还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90,第一出水管190一端与进水管180连通,另一端从连接部170的出水口172向外伸出并与抽拉软管130连通,同时,分水阀160还连接有第二出水管200,第二出水管200一端与进水管180连通并且另一端与出水部110连通。
37.具体的,分水阀芯161可切断进水管180与第一出水管190之间的连通关系,同时使得进水管180与第二出水管200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出水方式为水龙头本体120出水;反之,也可切断进水管180与第二出水管200的连通关系,同时使得进水管180与第一出水管190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出水方式为出水部110出水,即通过分水手轮150控制分水阀芯161,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意切换出水方式,简单便捷。
38.优选地,底座100上设有触控显示屏210,该触控显示屏210上具备水温调节以及水流量调节的功能,使用者可精确控制水温和水流量,同时实时温度和水流量也会在触控显示屏210上进行显示,有利于让使用者知道此时出水的温度,从而不至于被烫伤,提高安全性能。
39.优选地,底座100的侧部设置有感应开关220,感应开关220与触控显示屏21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开关220内置有红外线传感器,当使用者用手从感应开关220处划过,红外线传感器即可接收到打开或关闭信号,并传递信号至触控显示屏210从而打开或关闭出水,而相对于感应开关220设置在水龙头出水口处而言,当感应开关220设置在侧部时,即使水温较高,也不会存在使用者的手来不及闪躲而被烫伤的问题,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
性。
40.优选地,还包括控制盒230,控制盒230一侧设有热水进口231以及冷水进口232,另一侧设有混合出口233,其中混合出口233与连接部170的进水口171连通,并且控制盒230内设有恒温电磁阀以及流量电磁阀,恒温电磁阀和流量电磁阀均与触控显示屏210连接,即热水和冷水分别通过热水进口231、冷水进口232进入到控制盒230内进行混合,并通过冷热水的比例调节水温,当使用者通过触控显示屏210调节至指定温度后,触控显示屏210即会控制恒温电磁阀调节冷水和热水的比例,使得混合后的水温保持在指定温度,混合后的温水再通过混合出口233并依次经过进水口171、进水管180、第一出水管190或第二出水管200,最后顺利出水,而水流量则通过流量电磁阀进行控制,既防止了使用者被意外烫伤的情况出现,又解决了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41.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