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0653发布日期:2021-09-29 05:2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属电动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电动摩托车制造技术领域,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由齿轮箱本体、支撑盖、端盖和传动齿轮构成;齿轮箱本体一侧端面固装有端盖;端盖内部的齿轮箱本体上固装有支撑盖;支撑盖与齿轮箱本体之间通过齿轮轴安装有多个传动齿轮。其中支撑盖为电动摩托车齿轮箱中齿轮轴的重要定位部件和受力部件;其需要很高的承载性能才能满足电动摩托车齿轮箱的使用需求。传统的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是由硬度较大的钢件和铸铁件制成,其虽然能够满足齿轮箱支撑盖的使用需求,但是钢件和铸铁件均存有重量大的特性,其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整车重量,进而影响到了电动摩托车的整体性能。目前在电动摩托车制造领域,具有使用压铸铝件替代钢件和铸铁件的趋势,以利用压铸铝件密度小的特性,解决现有齿轮箱支撑盖使用钢件和铸铁件制成时存有以上问题,但是压铸铝件相对钢件和铸铁件存有硬度较差的特性,其完全使用钢制或铁制支撑盖的结构进行制造时极易发生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由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铝制支撑盖使其既能够满足电动摩托车齿轮箱的强度使用要求,又能达到降低重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巧妙的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以解决现有齿轮箱支撑盖存有的重量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为一体式结构,其由支撑盖本体构成;支撑盖本体的端面呈间隔状设置有多个装配孔;装配孔外侧的支撑盖本体外表侧面设置有加强凸起;其特征在于:支撑盖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输出支撑圈;输出支撑圈一侧的支撑盖本体上设置有输入支撑圈;输入支撑圈与输出支撑圈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圈;中间支撑圈与输出支撑圈之间通过加强横梁相互连接;输出支撑圈的圆周面通过多个加强筋板a与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中间支撑圈一侧通过多个加强筋板b与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中间支撑圈另一侧通过加强格板分别与输出支撑圈、输入支撑圈、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
6.所述的输出支撑圈和中间支撑圈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所述的输入支撑圈内部设置有定位输出孔;定位输出孔呈“阶梯形”结构。
7.所述的加强筋板a与输出支撑圈的圆周面、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加强筋板b与中间支撑圈的圆周面、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加强格板呈“十”字形结构;加强格板与中间支撑圈、输出支撑圈、输入支撑圈和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
8.所述的输入支撑圈的下端延伸至支撑盖本体的外侧。
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0.该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结构紧凑、设计巧妙,针对齿轮箱支撑盖受力条件对结构进行了专门设计,由此既能够达到相对降低重量,又能满足强度使用要求,由此解决了现有齿轮箱支撑盖存有的重量大,影响整车性能的问题;特别适合电动摩托车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图2中a

a向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支撑盖本体;2、装配孔;3、加强凸起;4、输出支撑圈;5、输入支撑圈;6、中间支撑圈;7、轴承装配位;8、加强横梁;9、加强筋板a;10、加强筋板b;11、定位输出孔;12、加强格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该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为一体式结构,其通过铝制材料压铸而成,如此即可使该齿轮箱支撑盖利用铝制材料相对较轻的特性,降低了该齿轮箱支撑盖的整体重量,此外使用压铸的方式制造时,能够使该齿轮箱支撑盖更加致密,强度更高,进而使其满足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的使用要求。
18.该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由支撑盖本体1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1)。支撑盖本体1的端面呈间隔状设置有多个装配孔2;装配孔2外侧的支撑盖本体1外表侧面设置有加强凸起3。支撑盖本体1能够通过装配孔2安装固定在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上。在装配孔2外侧设置加强凸起3的目的在于:对支撑盖本体1的装配孔2处的受力强度进行针对性加强,以避免支撑盖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在装配孔2处发生断裂的问题。
19.支撑盖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输出支撑圈4;输出支撑圈4一侧的支撑盖本体1上设置有输入支撑圈5;输入支撑圈5与输出支撑圈4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圈6(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2);装配时,输出支撑圈4具有支撑电动摩托车齿轮箱的输出轴的作用;输入支撑圈5具有支撑电动摩托车齿轮箱的输入轴的作用;中间支撑圈6具有支撑电动摩托车齿轮箱的中间轴的作用。
20.输出支撑圈4和中间支撑圈6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7;输入支撑圈5内部设置有定位输出孔11;定位输出孔11呈“阶梯形”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1、2和3)。输出支撑圈4通过轴承装配位7对电动摩托车齿轮箱输出轴的轴承进行定位支撑;中间支撑圈6通过轴承装配位7对电动摩托车齿轮箱的中间轴的轴承进行定位支撑;输入支撑圈5通过定位输出孔11对电动摩托车齿轮箱输入轴的轴承进行定位支撑。
21.中间支撑圈6与输出支撑圈4之间通过加强横梁8相互连接;中间支撑圈6与输入支撑圈5贴合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2)。中间支撑圈6与输出支撑圈4通过加强横梁8进行加强固定。
22.输出支撑圈4的圆周面通过多个加强筋板a9与支撑盖本体1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中间支撑圈6一侧通过多个加强筋板b10与支撑盖本体1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输出支撑圈4通过加强筋板a9加强与支撑盖本体1的连接强度;中间支撑圈6通过加强筋板b10加强与支撑盖本体1的连接强度;进而避免了装配时,中间支撑圈6和输出支撑圈4与支撑盖本体1之间发生拉裂的问题。
23.加强筋板a9与输出支撑圈4的圆周面、支撑盖本体1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加强筋板b10与中间支撑圈6的圆周面、支撑盖本体1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如此设置加强筋板a9和加强筋板b10的目的在于:避免加强筋板a9和加强筋板b10与支撑盖本体1呈其它形式连接时,发生应力集中导致“易裂”问题的发生。
24.中间支撑圈6另一侧通过加强格板12分别与输出支撑圈4、输入支撑圈5、支撑盖本体1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2)。加强格板12呈“十”字形结构;加强格板12与中间支撑圈6、输出支撑圈4、输入支撑圈5和支撑盖本体1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设置加强格板12的目的在于:以通过加强格板12将中间支撑圈6、输出支撑圈4、输入支撑圈5和支撑盖本体1连接呈一个整体结构,从而达到增强其相互之间强度的目的。
25.输入支撑圈5的下端延伸至支撑盖本体1的外侧(参见说明书附图3和4)。由于工作时,输入支撑圈5承担支撑电动摩托车齿轮箱输入轴的作用;电动摩托车齿轮箱输入轴存有在输入支撑圈5输出端受力最大的特性,如此设置输入支撑圈5的目的在于:以对输入支撑圈5的输出端头进行针对性加强,防止其工作时发生“破裂”的问题。
26.该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结构紧凑、设计巧妙,针对齿轮箱支撑盖受力条件对结构进行了专门设计,由此既能够达到相对降低重量,又能满足强度使用要求,由此解决了现有齿轮箱支撑盖存有的重量大,影响整车性能的问题;特别适合电动摩托车的使用需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