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球阀阀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8057发布日期:2022-01-15 04:2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温球阀阀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球阀阀座。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在处理高温球阀阀座密封时采用上下游对称设计单活塞效应阀座,该阀座结构为阀座活塞环部位装有为成型石墨制成的密封圈,并以弹簧推动支撑圈、支撑圈压缩密封圈使活塞圈达到密封,从而阀座组件整体结构形成单活塞效应阀座,使球体与阀座密封面结合实现密封。
3.但该阀座所能达成的密封效果有限,需要很高的精度配合;针对上下游阀座流体的不同特性、不同的密封效果的需要,对上下游阀座单独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结果:该阀座结构仅能对阀座密封面提供较小的密封力,当球阀中腔超压时会推动阀座离开球体,无法控制中腔介质具体向球阀哪一侧泄放,在特殊情况可能会造成中腔介质向下游泄放,造成下游介质被污染或灾情加剧;该种密封结构在实现密封时更多的是依靠弹簧力完成密封,下游阀座位置需要对抗介质力才能达到密封,该阀座结构需要弹簧的数量很多,增加了成本的同时并不能保证密封性能;
4.另外,使用该种密封结构的阀座结构较短,稳定性较差,在使用时可能会产生阀座与流道、球体不同心或阀座变歪等现象,轻则会划伤密封面,影响阀门密封性能,重则可能会使阀门产生卡顿、抱死等现象,无法正常操作,影响生产进度;其次,为片层石墨缠绕压制而成的密封圈其前后面角度均为同一方向,在装配和压紧过程中,容易产生受压分层现象,从而破坏了密封圈的整体性,且同一方向的倾斜角使得密封圈内外径均只有一道密封线,一旦该密封位置破损则会是阀座产生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温球阀阀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a、阀座b;
6.所述阀座a包括上游阀体、密封组件a、上游阀座,所述上游阀体与上游阀座之间安装有密封组件a;所述密封组件a包括弹簧a、上游弹簧座、上游密封圈,所述上游弹簧座两端分别连接有弹簧a、上游密封圈,所述上游密封圈与上游阀座连接,所述弹簧a与上游阀体连接;
7.所述阀座b包括下游阀体、密封组件b、下游阀座,所述下游阀体与下游阀座之间安装有密封组件b;所述密封组件b包括弹簧b、下游弹簧座、下游密封圈,所述下游弹簧座两端分别连接有弹簧b、下游密封圈,所述下游密封圈与下游阀体连接,所述弹簧b与下游阀座连接。
8.所述上游弹簧座靠近上游密封圈一端设计有涨开角a,所述上游密封圈靠近上游弹簧座一端设计有涨开角x,所述涨开角a与涨开角x配合接触;
9.所述下游弹簧座靠近下游密封圈一端设计有涨开角b,所述下游密封圈靠近下游
弹簧座一端设计有涨开角y,所述涨开角b与涨开角y配合接触;
10.所述上游密封圈与上游阀体接触位置为倾斜结构,所述下游密封圈与下游阀体接触位置为倾斜结构;
11.所述阀座a、阀座b分别设置在球体左右两侧;所述阀座a、阀座b与球体之间形成中腔;
12.所述上游阀体内圈开设有潜槽a,所述上游阀座内端设置在潜槽a处,所述上游阀体内圈设置有倒角a,所述倒角a设置在潜槽a远离上游阀座一侧;
13.所述下游阀体内圈开设有潜槽b,所述下游阀座内端设置在潜槽b处,所述下游阀体内圈设置有倒角b,所述倒角b设置在潜槽b远离下游阀座一侧;
14.所述上游密封圈、下游密封圈均由不锈钢丝与石墨丝混合编织,再经高压压制成型。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为上下游非对称型结构,包括密封组件a及密封组件b,密封组件a包括弹簧a、上游弹簧座、上游密封圈,上游密封圈与上游阀座连接,弹簧a与上游阀体连接,密封组件b包括弹簧b、下游弹簧座、下游密封圈,下游密封圈与下游阀体连接,弹簧b与下游阀座连接,当球阀中腔超压时固定会向管路上游自动泄压,下游阀座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保证密封性能,通过改良设计可以保护阀门中腔不会超压,保证了阀门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下游管路安全和下游管路介质不受污染;
16.另外,使用本技术设计的密封组件a与密封组件b实现密封时,各侧的阀座都能很好的利用介质力去辅助密封,减少了弹簧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在使用密封组件a与密封组件b实现密封时,对应加长了阀座长度,能够使阀座与阀体之间充分配合,增加了阀座的使用稳定性,从而使阀门使用寿命得到增加。
17.同时在上游阀座内端开设有用于上游阀体移动的潜槽a,并在潜槽a远离上游阀体一侧设置有倒角a,在下游阀座内端开设有用于下游阀体移动的潜槽b,并在潜槽b远离下游阀体一侧设置有倒角b,使得陷入阀座a或阀座b中的固体颗粒可以很容易的被流动的介质带出沟槽,不会产生堆积现象,从而使阀座得到保护,使用性能更稳定,寿命更长久。
18.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采用不锈钢丝与石墨丝混合编织,再经高压压制成型,保证了密封圈的稳定性,不会受压分层,同时密封圈与阀体接触位置设计有单斜面密封角度,密封圈与弹簧支撑座接触位置设计有配套的涨开角,在受力时,涨开角可以自动涨紧,从而保证了密封圈内径外径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阀座a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阀座b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如图:1.上游阀体、1-1.倒角a、2.弹簧a、3.上游弹簧座、4.上游密封圈、 5.上游阀座、6.球体、7.下游阀座、8.弹簧b、9.下游弹簧座、10.下游密封圈、 11.下游阀体、11-1.倒角b、12.阀座a、13.阀座b。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温球阀阀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a12、阀座b13;
25.阀座a12包括上游阀体1、密封组件a、上游阀座5,上游阀体1与上游阀座5之间安装有密封组件a;密封组件a包括弹簧a2、上游弹簧座3、上游密封圈4,上游弹簧座3两端分别连接有弹簧a2、上游密封圈4,上游密封圈4与上游阀座5连接,弹簧a2与上游阀体1连接;
26.下游阀座7包括下游阀体11、密封组件b、下游阀体11,下游阀体11与下游阀座7之间安装有密封组件b;密封组件b包括弹簧b8、下游弹簧座9、下游密封圈10,下游弹簧座9两端分别连接有弹簧b8、下游密封圈10,下游密封圈 10与下游阀体11连接,弹簧b8与下游阀座7连接。
27.上游弹簧座3靠近上游密封圈4一端设计有涨开角a,上游密封圈4靠近上游弹簧座3一端设计有涨开角x,涨开角a与涨开角x配合接触;
28.下游弹簧座9靠近下游密封圈10一端设计有涨开角b,下游密封圈10靠近下游弹簧座9一端设计有涨开角y,涨开角b与涨开角y配合接触;
29.上游密封圈4与上游阀体1接触位置为倾斜结构,下游密封圈10与下游阀体11接触位置为倾斜结构;
30.阀座a12、阀座b13分别设置在球体6左右两侧;阀座a12、阀座b13与球体6之间形成中腔;
31.上游阀体1内圈开设有潜槽a,上游阀座5内端设置在潜槽a处,上游阀体 1内圈设置有倒角a1-1,倒角a1-1设置在潜槽a远离上游阀座5一侧;
32.下游阀体11内圈开设有潜槽b,下游阀座7内端设置在潜槽b处,下游阀体11内圈设置有倒角b11-1,倒角b11-1设置在潜槽b远离下游阀座7一侧;
33.上游密封圈4、下游密封圈10均由不锈钢丝与石墨丝混合编织,再经高压压制成型。
34.实施例2
35.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密封组件a的弹簧a2、上游弹簧座3、上游密封圈4装入上游阀座5与上游阀体1之间,此时密封组件a处形成活塞腔,流道内介质可以进入该活塞腔,工作原理是由上游阀体1顶住弹簧a2,弹簧a2推动上游弹簧座3,弹簧力与活塞腔内的流道介质力共同推动上游弹簧座3将上游密封圈4压紧在上游阀座5上,从而推动上游阀座5贴紧球体6,此时上游阀座5 沿着潜槽a向远离倒角a1-1一侧移动,达到阀座a12与球面密封;同时,上游弹簧座3的涨开角a在弹簧力和管路介质力的共同作用下将上游密封圈4顶紧涨开,从而形成活塞环的轴向密封,并可以将介质力传递给球体6密封面,更加有利于球体6与上游阀座5之间的密封;
36.将密封组件b的弹簧b8、下游弹簧座9、下游密封圈10装入下游阀座7与下游阀体11之间,此时密封组件b处形成活塞腔,球阀中腔的介质可以进入该活塞腔,工作原理是下游密封圈10顶在下游阀体11上,由弹簧b8和中腔介质力提供压力推动下游弹簧座9将下游密封圈10压紧,同时下游弹簧座9的涨开角b在弹簧力和中腔介质力的共同作用下将下游密封圈10顶紧涨开,从而形成活塞环的轴向密封;同时,弹簧b8和活塞腔内的中腔介质压力产生与压紧下游密封圈10相反方向的力作用在阀座上,推动下游阀座7贴紧球体6,此时下游阀
座7沿着潜槽b向远离倒角b11-1一侧移动,达到球面密封。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