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可起弧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2587发布日期:2021-09-29 05:3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可起弧顶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顶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可起弧顶管。


背景技术:

2.顶管技术是一项用于市政施工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优点在于不影响周围环境或者影响较小,施工场地小,噪音小。而且能够深入地下作业,这是开挖埋管无法比拟的优点。
3.目前在市政施工过程中,一般使用顶管机进行顶管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工作人员先将顶管机对管道进行钻孔,然后再将多节顶管相互连接并依次顶入钻孔内,最后完成施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顶管机在挖掘的过程中,顶管机容易出现可控范围内的曲线路径,相邻的两根连接顶管根据曲线路径布置形成曲线顶管,而目前相邻的顶管不易起弧呈曲线,而且起弧后的顶管容易出现管线泄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相邻顶管起弧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可起弧顶管。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稳定性可起弧顶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稳定性可起弧顶管,包括多条顶管以及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于相邻的所述顶管相对的一侧,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块,所述顶管朝向所述连接管的一侧沿所述顶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槽插接,所述连接块通过起弧机构分别带动相邻的所述顶管朝远离所述连接管的方向移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装入顶管时,工作人员先将其中一个顶管放置在开挖处内,然后再将连接管放置在开挖处内,同时并将连接块插入到连接槽内,接着再将另外一个顶管放置在开挖处内,同时并将连接管另一端的连接块插接于该顶管的连接槽内,当需要起弧时,在起弧机构的作用下,顶管朝远离连接管的方向摆动,并形成一定的弧度,进而有利于提高相邻顶管起弧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起弧机构包括液压缸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液压缸的固定组件,所述连接块的内侧沿所述连接块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固定槽并延伸至所述连接块侧壁外,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连接块侧壁外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相邻的顶管起弧时,工作人员先通过固定组件将液压缸固定于固定槽内,然后再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带动顶管朝远离连接管的方向摆动,进而有利于提高顶管起弧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固定筒,多个所述固定筒分别设置于所述液压缸的两侧,所述固定筒内滑移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筒并延伸至所述固定筒侧壁外,所述连接块的内侧沿所述连接块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锁槽,所述锁槽与所
述固定槽相连通,所述的移动杆延伸至所述固定筒侧壁外的一端与所述锁槽插接,所述固定筒通过调节件带动所述移动杆插接于所述锁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液压缸时,工作人员先将液压缸放置在固定槽内,在调节件的作用下,此时移动杆插接于锁槽内,且当移动杆插接于锁槽内时,此时液压缸固定于固定槽内,进而有利于提高液压缸固定于固定槽内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调节件为调节弹簧,所述移动杆的侧壁环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固定筒滑移连接,所述调节弹簧套设于所述移动杆,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筒内壁相连接,所述调节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块相连接,当所述调节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移动杆插接于所述锁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朝远离锁槽的方向拉动移动杆时,移动杆带动移动块朝远离锁槽的方向移动,此时移动块压紧调节弹簧,当工作人员放手松开移动杆时,此时调节弹簧恢复自然状态,调节弹簧复位并带动移动块朝靠近锁槽的方向移动,移动块带动移动杆朝靠近锁槽的方向移动,进而有利于提高移动杆插接于锁槽内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连接管内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相邻的所述顶管移动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以及多个限位座,多个所述限位座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以及所述顶管内,所述限位杆移动设置于多个所述限位座相对的一侧,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限位座并延伸至所述限位座侧壁外,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座滑移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管朝远离连接管的方向移动时,顶管带动限位座朝远离连接管的方向移动,此时限位座沿限位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顶管朝远离连接管的方向滑动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限位杆延伸至所述限位座侧壁外的两端分别螺纹设置有限位盖。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盖的作用下,进而有利于提高限位杆在限位座内滑动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顶管朝向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密封板并延伸至所述密封板侧壁外。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密封板的作用下,进而有利于提高连接管与顶管相连接的密封线。
21.可选的,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筒并延伸至所述固定筒侧壁外,所述移动杆延伸至所述固定筒侧壁外的一端设置有提拉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朝远离固定筒的方向拉动提拉块时,提拉块带动移动杆朝远离锁槽的方向移动,进而有利于提高移动杆移动的便利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当需要装入顶管时,工作人员先将其中一个顶管放置在开挖处内,然后再将连接管放置在开挖处内,同时并将连接块插入到连接槽内,接着再将另外一个顶管放置在开挖处内,同时并将连接管另一端的连接块插接于该顶管的连接槽内,当需要起弧时,在起弧机构以及限位组件的作用下,顶管朝远离连接管的方向摆动,并形成一定的弧度,进而有利于提高相邻顶管起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的高稳定性可起弧顶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的顶管、连接管以及固定筒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27.图3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顶管;11、连接槽;2、连接管;3、连接块;31、固定槽;32、锁槽;4、液压缸;5、固定筒;51、移动杆;52、提拉块;53、移动块;6、调节弹簧;7、限位杆;71、限位座;72、外螺纹;8、限位盖;9、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实施例:
31.参见图1和图2,一种高稳定性可起弧顶管,包括顶管1以及连接管2。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管1的数量有两条,两条顶管1分别呈水平设置,且两条顶管1分别相对设置。连接管2呈水平设置,且连接管2设置于两条顶管1相对的一侧。连接管2的两端分别同轴固定设置有连接块3,连接块3呈环状。两条顶管1朝向连接管2的一侧分别沿两条顶管1的长度方向对应开设有连接槽11,连接管2两端的连接块3分别插接于相邻的两条顶管1的连接槽11内,且连接槽11有足够的缝隙供连接块3在一定范围内摆动。连接管2通过起弧机构分别带动相邻的两条的顶管1朝远离连接管2的方向摆动,以形成弧度。
32.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为提高顶管1朝远离的连接管2的方向摆动的稳定性,起弧机构包括液压缸4。连接块3的内侧壁沿连接块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固定槽31,固定槽31的数量设有多个,多个固定槽31分别沿连接管2的水平中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液压缸4的数量对应设有多个,多个液压缸4分别通过固定组件固定设置于固定槽31内。液压缸4包括缸筒以及活塞杆,活塞杆穿过固定槽31并延伸至连接块3的侧壁外,活塞杆延伸至连接块3侧壁外的一端抵接于连接槽11的槽壁。当需要将顶管1起弧时,工作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启动一部分的液压缸4,该部分的活塞杆带动顶管1朝远离连接管2的方向摆动,此时连接管2与顶管1形成一定的弧度。
33.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为提高液压缸4固定于固定槽31内的稳定性,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筒5。固定筒5的数量设有两组,两组固定筒5分别固定设置于缸筒的两端侧壁。每组固定筒5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固定筒5分别固定设置于缸筒的两侧,且固定筒5与固定槽31插接。每个固定筒5内分别滑移设置有移动杆51。移动杆51呈水平设置,移动杆51的两端分别穿过固定筒5并延伸至固定筒5的侧壁外,且移动杆51朝向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提拉块52。连接块3的内侧壁沿连接块3的长度方向对应开设有锁槽32,锁槽32与固定槽31相连通,且移动杆51背离提拉块52的一端与锁槽32插接。
34.参见图3,为提高移动杆51插接于锁槽32内的稳定性,固定筒5内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为调节弹簧6。移动杆51的侧壁固定环设有移动块53,且移动环滑移设置于固定筒5内。调节弹簧6套设于移动杆51,调节弹簧6移动设置于固定筒5内,且调节弹簧6的一端与移动块53的一侧固定连接,调节弹簧6的另一端与固定筒5的内壁固定连接。
35.当需要固定液压缸4时,工作人员先朝远离锁槽32的方向拉动提拉块52,提拉块52通过移动杆51带动移动块53朝远离锁槽32的方向滑动,此时移动块53压紧调节弹簧6,此时
工作人员可将液压缸4放置于固定槽31内。然后工作人员再放手松开提拉块52,此时调节弹簧6恢复自然状态,调节弹簧6复位并带动移动块53朝靠近锁槽32的方向移动,移动块53带动移动杆51朝靠近锁槽32的方向移动,此时移动杆51插接于锁槽32内。
36.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为进一步限制顶管1的摆动幅度,提高顶管1摆动的稳定性,连接管2内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7以及限位座71。限位座71对应设置有多组,多组限位座71分别沿连接管2的水平中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多组限位座71分别与多个液压缸4呈错位分布。每组限位座71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限位座71分别固定设置于连接块3以及顶管1的内侧。限位杆7呈水平设置,且限位杆7移动设置于两个限位座71相对的一侧。限位杆7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限位座71并分别延伸至两个限位座71的侧壁外,且限位杆7分别与两个限位座71滑移连接。当顶管1朝远离连接管2的方向摆动时,连接管2带动限位座71朝远离连接管2的方向滑动,此时限位杆7在限位座71内滑动。
37.具体的,参见图3,为提高限位杆7滑动的稳定性,限位杆7延伸至限位座71侧壁外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72,限位杆7基于外螺纹72螺纹连接有限位盖8。当限位座71朝远离连接管2的方向摆动时,此时限位盖8抵接于限位座71的一侧。
38.值得注意的是,参见图2,为提高连接管2与顶管1相连接的密封性,顶管1基于连接槽11内嵌设有密封板9,且活塞杆穿过密封板9并与密封板9滑移连接。密封板9由具有一定弹力的木质材料制作。当连接块3插接于连接槽11内时,连接块3抵接于密封板9的一侧。
39.一种高稳定性可起弧顶管的工作原理:
40.当需要装入顶管1时,工作人员先依次将其中一条顶管1、连接管2以及另外一条顶管1放入开挖处内,同时并将连接块3分别插接于两条顶管1内。当需要将顶管1起弧并形成曲线顶管1时,工作人员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启动部分液压缸4,部分液压缸4的活塞杆带动顶管1朝远离连接管2的方向摆动,连接管2带动限位座71朝远离连接管2的方向摆动。
41.综上所述,在起弧机构、限位组件以及密封板9的作用下,进而有利于提高相邻的顶管1起弧的稳定性。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