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桩基检测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施工验收的桩基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2.桩基是由钢筋和混凝土或其他材质浇筑而成的用于支撑建筑或桥梁的部件,由于多个桩基组合在一起可以支撑起建筑或桥梁,并且能够起到抗震的作用,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许多安全感,因此在建筑施工和桥梁建造中经常会安装桩基,在桩基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桩基进行验收检测。
3.参照图1,现有的桩基检测设备一般由检测仪器1、传感器11和激振设备12三大部分构成,配置反射波法信号分析处理软件,传感器11一端通过电线与检测仪器1连接,另一端在检测时连接基桩;激振设备12单独独立于检测仪器1与传感器11;检测仪器1在检测时一般由工作人员手持,操作检测仪器1,并且观察检测仪上显示的检测信号。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检测基桩较多时,工作人员需要一直手持检测仪器,工作强度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改善检测基桩较多时,工作人员需要一直手持检测仪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施工验收的桩基检测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施工验收的桩基检测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施工验收的桩基检测设备,包括检测仪器,所述检测仪器背部安装有支架,支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平行,且一端均与检测仪器铰接,第一支杆远离检测仪器一端与第三支杆一端连接,第二支杆远离检测仪器一端与第三支杆另一端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使用检测仪器时可以转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转动带动第三支杆转动,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将第三支杆支撑在放置检测仪器的平面上,则检测仪器被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同时支撑,并稳定放置,通过转动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可以调节检测仪器放置的倾斜角度,方便工作人员的观察。
9.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与检测仪器之间均设置有铰接块,铰接块和检测仪器一体成型,且铰接块底部开设有铰接槽,铰接槽贯穿铰接块远离检测设备一侧的侧壁,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一端均位于铰接槽内,并与与铰接块铰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块的设置以及铰接槽的开设,使得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的铰接点与检测仪器之间留有间隙,则当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转动靠近检测仪器背部时,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与第三支杆可以完全与检测仪器背部贴合,不会产生外翘的现象,方便收纳。
11.可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杆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支杆的长度方向相同。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的设置,使得支撑板可以转动到面积最大的板面处与放置检测仪器的平面抵接,增大了第三支撑杆与放置检测仪器平面的接触面积,则检测仪器在于放置检测仪器的水平面抵接时,检测仪器的放置稳定性更高。
13.可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杆包括限位杆和转动杆,限位杆的外径大于转动杆的外径,限位杆设置为两个,且两个限位杆分别位于转动杆两端,并与转动杆固定连接,转动杆穿过支撑板,并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与转动杆的设置,使得转动连接在转动杆上的支撑板在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时,由于两侧限位杆的限位,支撑板不会产生水平移动的情况,则支撑板在转动杆上转动及放置时稳定性较高,检测仪器放置的较稳定。
15.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检测仪器之间设置有吸引组件,吸引组件包括第一磁片和与第一磁片磁力连接的第二磁片,第一磁片和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第二磁片和检测仪器靠近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引组件的设置,使得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与检测仪器背部贴合时,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相互磁力吸引,则支撑板与检测仪器之间连接的较稳定,需要工作人员施加一定的力才会分开,在检测仪器不适用时,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与支撑板可以稳定的与检测仪器背部贴合,收纳方便。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手持部,手持部包括两个凸出块,两个凸出块关于支撑板轴线对称,凸出块上开设有多个凹陷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持部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在移动检测仪器时,可以手握手持部,指头正好放在凹陷槽内,则工作人员移动检测仪器较方便。
19.可选的,所述手持部上包覆有橡胶套,橡胶套依据凸出块、凹陷槽的形状与手持部固定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手握手持部时,不仅会增加舒适感,也会增加摩擦力,则工作人员手握手持部,通过支架提起检测仪器时较便捷。
21.可选的,所述两个凸出块之间设置有防滑片,防滑片和手持部、支撑板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片的设置,使得支撑板水平放置在放置检测仪器的水平面上时,防滑片与水平面接触,则支撑板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整个检测仪器放置的稳定性较高。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支架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使用检测仪器时,检测仪器被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同时支撑,并稳定的放置,通过转动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可以调节检测仪器放置的倾斜角度,方便工作人员的观察;
25.2、支撑板的设置,使得支撑板可以转动到面积最大的板面处与放置检测仪器的平面抵接,检测仪器的放置稳定性更高;
26.3、吸引组件的设置,使得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与支撑板可以稳定的与检测仪器背部贴合,收纳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旨在显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旨在显示第三支杆和吸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旨在显示止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检测仪器;11、传感器;12、激振设备;2、铰接块;21、铰接槽;3、支架;31、第一支杆;32、第二支杆;33、第三支杆;331、限位杆;332、转动杆;4、支撑板;5、吸引组件;51、第一磁片;52、第二磁片;6、手持部;61、凸出块;62、凹陷槽;7、橡胶套;8、防滑片。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2
‑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施工验收的桩基检测设备。参照图2,一种用于施工验收的桩基检测设备包括检测仪器1和支架3,支架3安装在检测仪器1的背面,且与检测仪器1连接,支架3与放置检测仪器的水平面抵接。
34.参照图2,检测仪器1背部设置有两个铰接块2,两个铰接块2与检测仪器1一体形成;铰接块2底部开设有铰接槽21,铰接槽21贯穿铰接块2远离检测仪器1的一侧。
35.参照图2和图3,支架3包括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和第三支杆33,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一端分别位于两个铰接槽21内,且与两个铰接块2铰接,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相互平行,且均与第三支杆33垂直,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远离铰接块2一端分别和第三支杆33两端连接;第三支杆33包括限位杆331和转动杆332,限位杆331与转动杆332均为圆柱形杆,且限位杆331的直径大于转动杆332的直径,限位杆331设置为两个,转动杆332设置为一个,两个限位杆331分别位于转动杆332两端,且与转动杆332一体成型,两个限位杆331远离转动杆332的一端分别和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焊接固定。
36.工作人员在现场检测桩基时,手拉第三支杆33,转动第三支杆33、带动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转动,将第三支杆33转动并放置在需要放置检测仪器1的水平面上,然后将检测仪器1上的传感器11及激振设备12打开,进行检测,通过检测仪器1观察检测数据。
37.参照图3,转动杆332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为矩形板体,支撑板4的长度与转动杆332的长度相等,转动杆332沿着支撑板4长度方向的轴线穿过支撑板4,且与支撑板4转动连接,支撑板4两端与限位杆331抵接;支撑板4与检测仪器1之间设置有吸引组件5,吸引组件5包括第一磁片51与第二磁片52,第一磁片51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磁片51分别粘接于支撑板4一侧的两端;第二磁片52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磁片52分别粘接于检测仪器1背部,且粘接位于与第一磁片51的位置一一对应。
38.检测仪器1需要使用时,转动支撑板4,支撑板4的板面与放置检测仪器1的水平面抵接;当检测仪器1使用结束,需要收纳检测仪器1时,将支撑板4向检测仪器1的方向转动,则第二磁片52与第一磁片51相互靠近,直到第二磁片52与第一磁片51磁力吸附以后,支撑板4被吸附至检测仪器1上,则支撑板4带动第三支杆33、第二支杆32与第一支杆31均被平整的吸附在检测仪器1上,收纳检测仪器1方便。
39.参照图4,支撑板4上粘接有两个手持部6,两个手持部6分别关于支撑板4长度方向的轴线正对设置,且位于支撑板4长度方向的边棱处;手持部6上设置有四个凸出块61,凸出
块61背离手持部6一侧呈弧形面,四个凸出块61均匀分布于手持部6上,且与手持部6一体成型;相邻凸出块61之间开设有凹陷槽62。手持部6上包覆有橡胶套7,橡胶套7根据凸出块61、凹陷槽62的形状与手持部6粘接固定。两个手持部6之间设置有防滑片8,防滑片8位于支撑板4背离第一磁片51的一侧,且与支撑板4粘接固定,并与手持部6粘接,防滑片8上开设有防滑纹。
40.检测仪器1在使用时,支撑板4上的防滑片8与放置检测仪器1的水平面抵接,检测仪器1放置较稳定;当工作人员需要移动检测仪器1时,可以拉开支撑板4,手握手持部6,此时,指头正好位于凹陷槽62处,工作人员通过手握手持部6,间接手提支架3,则检测仪器1转移方便。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施工验收的桩基检测设备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在现场检测桩基时,手拉支撑板4,转动支撑板4、带动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转动,将支撑板4转动并放置在需要放置检测仪器1的水平面上,此时,防滑片8与水平面抵接,然后将检测仪器1上的传感器11及激振设备12打开,进行检测,通过检测仪器1观察检测数据;需要变换检测位置,并转移检测仪器1时,拉开支撑板4,手握手持部6,间接手提支架3,则检测仪器1转移方便;当检测仪器1使用结束时,将支撑板4向检测仪器1的方向转动,直到第二磁片52与第一磁片51磁力吸附以后,第三支杆33、第二支杆32与第一支杆31均被平整的吸附在检测仪器1上。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