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2.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车辆的变速机所用的轴承结构,通常会将轴承安装在变速机的壳体中,例如将轴承的外轮的外周侧嵌入壳体中,使设置在外轮的内周侧的内轮经由设置在外轮与内轮之间的滚动件来相对于外轮产生旋转运动。因此,期望轴承的外轮的外周侧能够固定在壳体中而不产生旋转运动。然而,在轴承的旋转速度为高速、而使得润滑油的供给变得严峻的情况下,轴承的外轮的外周侧与壳体之间容易产生旋转运动,因而可望经由在轴承的外轮的外周侧与壳体之间设置能够防止旋转运动的结构。
3.对此,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繁琐的工艺在轴承的外轮的外周侧或者壳体的内侧设置嵌合结构或额外的止滑件,或者采用额外的固定件对轴承的外轮的外周侧与壳体进行固定,抑或是在轴承的外轮的外周侧设置沟槽来引入空气或水等流体(如专利文献1)。然而,这些作法提高轴承结构的制作成本,不利于轴承结构的大量生产,且在低速状态下的防止旋转运动的效果不佳。
4.[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08-069930号
技术实现要素:[000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结构,能够以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来防止轴承的外轮旋转。
[0008]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结构,包括:轴承,包括内轮、设于所述内轮的外侧的外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内轮与所述外轮之间的滚动件;以及印刷凹凸部,设置在所述外轮的外周面上。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印刷凹凸部更设置在所述外轮的侧面上。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外轮的所述侧面上的所述印刷凹凸部具有弯曲沟槽,所述弯曲沟槽朝向其中一端部形成弯曲部,而所述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轴承的旋转方向为相同。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外轮的所述侧面上的所述印刷凹凸部具有由外往内沿径向延伸的径向部、以及从所述径向部往相对两侧延伸的至少一对延伸部,而所述至少一对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反。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外轮的所述外周面上的所述印刷凹凸部具有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沟槽以及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在其中一端部相交并形成突出角,而所述突出角的突出方向与所述轴承的旋转方向为相反。
[0013]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结构中,轴承包括内轮、设于内轮的外侧的外轮、
以及设置在内轮与外轮之间的滚动件,印刷凹凸部设置在外轮的外周面上。如此,设置在外轮的外周面上的印刷凹凸部能够在轴承的外轮的外周侧安装在壳体时接触壳体,由此来防止轴承的外轮旋转。据此,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结构能够以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来防止轴承的外轮旋转。
[0014]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轴承结构的前视示意图;
[0016]
图2是图1的轴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17]
图3a至图3c是图1的轴承结构所适用的印刷凹凸部的各种变形例的侧视示意图;
[0018]
图4a至图4e是图1的轴承结构所适用的印刷凹凸部的各种变形例的剖面示意图;
[0019]
图5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轴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0]
图6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轴承结构的前视示意图;
[0021]
图7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轴承结构的前视示意图;
[0022]
图8a与图8b是图7的轴承结构所适用的印刷凹凸部的各种变形例的前视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0024]
100、100a、100b、100c:轴承结构;
[0025]
110:轴承;
[0026]
112:内轮;
[0027]
114:外轮;
[0028]
114a:外周面;
[0029]
114b:侧面;
[0030]
116:滚动件;
[0031]
120、120a、120b、120c、120d、120e、120f、120g、120h、120i、220、220a、220b、220c:印刷凹凸部;
[0032]
122:第一沟槽;
[0033]
124:第二沟槽;
[0034]
126:突出角;
[0035]
222:弯曲沟槽;
[0036]
222a:径向部;
[0037]
224:弯曲部;
[0038]
224a、224b:延伸部;
[0039]
r: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轴承结构的前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轴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轴承结构100包括轴承110以及印刷凹凸部120,其中轴承110包括内轮112、设于内轮112的外侧的外轮114、以及设置在内轮112与
外轮114之间的滚动件116如多个滚珠,而印刷凹凸部120设置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由此,轴承结构100适用于作为车辆的变速机所用的轴承结构而安装在变速机的壳体(未示出)上,例如将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侧嵌入壳体中,使内轮112经由滚动件116来相对于外轮114产生旋转运动。因此,期望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侧能够固定在壳体中而不产生旋转运动,而设置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的印刷凹凸部120便能够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轴承结构100的用途为变速机,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0041]
具体来说,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的多个部位设有印刷凹凸部120,例如是在外轮114的圆周上等间隔(如相隔120度)地设有三个印刷凹凸部120。然而,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印刷凹凸部120可依据求设置一个或多个,且印刷凹凸部120的尺寸与排列方式可依据需求调整,例如将印刷凹凸部120布满外轮114的整个外周面114a,或仅在特定区域设有印刷凹凸部120,例如是设置在轴承110中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或者将多个印刷凹凸部120不规则排列。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印刷凹凸部120的形状、数量、尺寸、以及排列方式等特性,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0042]
图3a至图3c是图1的轴承结构所适用的印刷凹凸部的各种变形例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与图3a至图3c,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的轴承结构100适用各种不同类型(如具有不同平面形状)的印刷凹凸部。例如,图2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为方格图案,图3a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a为垂直线条图案,图3b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b为蜂窝状图案,图3c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c为圆点状图案。因此,如图1所示出的轴承结构100适用各种不同类型(如具有不同平面形状)的印刷凹凸部(如印刷凹凸部120~印刷凹凸部120c)。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印刷凹凸部的平面形状、数量、以及排列方式等特性,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0043]
图4a至图4e是图1的轴承结构所适用的印刷凹凸部的各种变形例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4a至图4e所示出的剖面示意图例如是从图2与图3a至图3c的水平方向切开后所看到的结构的示意图,但不以此为限制。请参考图4a至图4e,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的轴承结构100适用各种不同类型(如具有不同立体形状)的印刷凹凸部。例如,图4a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d为分散排列的台形凸部,图4b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e为分散排列的半球形凸部,图4c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f为集中排列的三角形凸部,图4d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g为分散排列的半球形凹部,图4e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h为集中排列的三角形凹部。因此,如图1所示出的轴承结构100适用各种不同类型(如具有不同立体形状)的印刷凹凸部(如印刷凹凸部120d~印刷凹凸部120h)。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印刷凹凸部的立体形状、数量、以及排列方式等特性,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0044]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较佳地,图1的印刷凹凸部120形成为与用于安装轴承110的壳体(未示出)所具备的凹凸部为相反形状。也就是说,当用于安装轴承110的壳体具备凹部结构时,倾向采用凸部结构作为印刷凹凸部120,而当用于安装轴承110的壳体具备凸部结构时,倾向采用凹部结构作为印刷凹凸部120。因此,如图1所示出的轴承结构100适用各种不同类型(如具有不同立体形状)的印刷凹凸部(如印刷凹凸部120d~印刷凹凸部120h),因此轴承结构100能够依据所应用的装置(如变速机)的种类与具体结构等条件来选择所用的印刷凹凸部的立体形状、数量、以及排列方式等特性,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0045]
再者,图4a至图4c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d~印刷凹凸部120f为凸部,因而所述印刷凹凸部120d~印刷凹凸部120f能够经由凸印刷来形成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也就是说,只要对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进行凸印刷的加工,便能够依据需求形成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120d~印刷凹凸部120f。相对于此,图4d与图4e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g~印刷凹凸部120h为凹部,因而所述印刷凹凸部120g~印刷凹凸部120h能够经由凹印刷来形成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也就是说,只要对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进行凹印刷的加工,便能够依据需求形成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120g~印刷凹凸部120h,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0046]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的轴承结构100中,印刷凹凸部120(或者其他变形例中的印刷凹凸部120a~印刷凹凸部120h)设置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较佳地,印刷凹凸部120(或者其他变形例中的印刷凹凸部120a~印刷凹凸部120h)是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进行简单的表面印刷如凸印刷或凹印刷等加工而完成,因而不需耗费过多的成本。由此,印刷凹凸部120(或者其他变形例中的印刷凹凸部120a~印刷凹凸部120h)能够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侧安装在壳体(未示出)时接触壳体,由此来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据此,轴承结构100能够以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120(或者其他变形例中的印刷凹凸部120a~印刷凹凸部120h)来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
[0047]
图5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轴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轴承结构100a包括轴承110以及印刷凹凸部120i,其中印刷凹凸部120i设置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也就是说,轴承结构100a与前述的轴承结构100具有类似结构,其主要差异在于,前述的轴承结构100所用的印刷凹凸部120(或者其他变形例中的印刷凹凸部120a~印刷凹凸部120h)采用不具有特定方向性的图案,而本实施例的轴承结构100a所用的印刷凹凸部120i采用具有特定方向性的图案,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0048]
具体来说,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的多个部位设有印刷凹凸部120i,例如是在外轮114的圆周上等间隔(如相隔120度)地设有三个印刷凹凸部120i(其配置方式例如是图1所示出的三个印刷凹凸部120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说,轴承结构100a所用的印刷凹凸部120i的配置方式可参考图1所示出的三个印刷凹凸部120,而图5可视为是从图1的右视观看所得的侧视示意图。然而,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印刷凹凸部120i的数量、尺寸、以及排列方式等特性可依据需求调整,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0049]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图5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i采用具有特定方向性的图案,是指印刷凹凸部120i的图案是参考了轴承110的旋转方向来设置。更进一步地说,设置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的印刷凹凸部120i具有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沟槽122以及第二沟槽124,所述第一沟槽122与所述第二沟槽124在其中一端部相交并形成突出角126,而所述突出角126的突出方向与轴承110的旋转方向r为相反。其中,所述旋转方向r在图1中示出为逆时钟方向,且在图5(可以是从图1的右视观看所得的侧视示意图)中示出为由下往上,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0050]
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印刷凹凸部120i构成为v形沟槽,其中第一沟槽122从左侧朝向中间且由上往下倾斜,第二沟槽124从右侧朝向中间且由上往下倾斜,因而第一沟槽122与第二沟槽124在其中一端部(如图5的图面下方所示出的端部)相交并形成突出角126,
而所述突出角126的突出方向(由上往下)与轴承110的旋转方向r(由下往上)为相反。较佳地,印刷凹凸部120i中的第一沟槽122与第二沟槽124能够经由凹印刷来形成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也就是说,只要对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进行凹印刷的加工,便能够依据需求形成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120i,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0051]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的轴承结构100a中,印刷凹凸部120i设置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较佳地,印刷凹凸部120i是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进行简单的表面印刷如凹印刷等加工而完成,因而不需耗费过多的成本。由此,印刷凹凸部120i能够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侧安装在壳体(未示出)时接触壳体,由此来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此外,印刷凹凸部120i采用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沟槽122以及第二沟槽124来构成v形沟槽而具有特定方向性,且所述特定方向是与轴承110的旋转方向r相反。因此,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对应于因旋转而动态压力增高的方向(即与轴承110的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来设置作为印刷凹凸部120i的v形沟槽来作为动态压力沟,能够更稳定地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据此,轴承结构100a能够以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120i来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
[0052]
图6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轴承结构的前视示意图。请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轴承结构100b包括轴承110、印刷凹凸部120以及印刷凹凸部220,其中印刷凹凸部120设置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而印刷凹凸部220设置在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也就是说,轴承结构100b与前述的轴承结构100具有类似结构,其主要差异在于,轴承结构100b除了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设置印刷凹凸部120之外,还在外轮114的侧面114b设置印刷凹凸部22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0053]
具体来说,请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有关轴承110与设置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的印刷凹凸部120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前述说明,在此不多加赘述。其中,设置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的印刷凹凸部120可采用如图2与图3a至图3c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印刷凹凸部120c的平面形状,或采用如图4a至图4e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d~印刷凹凸部120h的立体形状,抑或是采用图5所示出的具有特定方向性的印刷凹凸部120i,且亦可经由凸印刷或凹印刷来形成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也就是说,只要对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进行凸印刷或凹印刷的加工,便能够依据需求形成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120。
[0054]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的多个部位设有印刷凹凸部220,例如是在外轮114的圆周上等间隔(如相隔120度)地设有三个印刷凹凸部220,且印刷凹凸部220与前述的印刷凹凸部120(或者其他变形例中的印刷凹凸部120a~印刷凹凸部120h)的数量、尺寸、以及排列方式彼此对应。其中,设置在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的印刷凹凸部220也可采用如图2与图3a至图3c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印刷凹凸部120c的平面形状,或采用如图4a至图4e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120d~印刷凹凸部120h的立体形状,且亦可经由凸印刷或凹印刷来形成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也就是说,只要对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进行凸印刷或凹印刷的加工,便能够依据需求形成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220。然而,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印刷凹凸部220的形状、数量、尺寸、排列方式、以及加工方式等特性可依据需求调整,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0055]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的轴承结构100b中,除了前述的设置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的印刷凹凸部120之外,更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设置印刷凹凸部220。较佳地,印刷凹凸部220是在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进行简单的表面印刷如凸印刷或凹印刷等加工而完成,因而不需耗费过多的成本。由此,印刷凹凸部220能够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侧安装在壳体(未示出)时接触壳体,由此来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此外,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与侧面114b都设置印刷凹凸部(即印刷凹凸部120与印刷凹凸部220),因而能够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侧安装在壳体(未示出)时增加与壳体的接触面积来提升摩擦力,由此能够更稳定地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据此,轴承结构100b能够以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120与印刷凹凸部220来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
[0056]
图7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轴承结构的前视示意图。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中,轴承结构100c包括轴承110、印刷凹凸部120以及印刷凹凸部220a,其中印刷凹凸部120设置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而印刷凹凸部220a设置在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也就是说,轴承结构100b与前述的轴承结构100具有类似结构,其主要差异在于,轴承结构100c除了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设置印刷凹凸部120之外,还在外轮114的侧面114b设置印刷凹凸部220a。并且,轴承结构100c与前述的轴承结构100b具有类似结构,其主要差异在于,前述的轴承结构100b所用的印刷凹凸部220采用不具有特定方向性的图案,而本实施例的轴承结构100c所用的印刷凹凸部220a采用具有特定方向性的图案,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0057]
具体来说,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中,有关轴承110与设置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的印刷凹凸部120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前述说明,在此不多加赘述。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的多个部位设有印刷凹凸部220a,例如是在外轮114的圆周上等间隔(如相隔120度)地设有三个印刷凹凸部220a。与图6的印刷凹凸部220不同的是,印刷凹凸部220a采用具有特定方向性的图案。所述采用具有特定方向性的图案,是指印刷凹凸部220a的图案是参考了轴承110的旋转方向来设置。
[0058]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印刷凹凸部220a设置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其中,设置在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的印刷凹凸部220a具有弯曲沟槽222,所述弯曲沟槽222朝向其中一端部形成弯曲部224,而所述弯曲部224的弯曲方向与轴承110的旋转方向r为相同。其中,所述旋转方向r在图7中示出为逆时钟方向,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由此,用于构成印刷凹凸部220a的弯曲沟槽222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径向上产生与轴承110的旋转方向r相同的特定方向性(即弯曲部224的弯曲方向),因而印刷凹凸部220a能够从径向上引导润滑油(未示出)而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与壳体(未示出)之间形成油膜,所述油膜与壳体之间产生剪切(shear)作用,而使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上升,因而能够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较佳地,印刷凹凸部220a中的弯曲沟槽222能够经由凹印刷来形成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也就是说,只要对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进行凹印刷的加工,便能够依据需求形成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220a,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0059]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的轴承结构100c中,除了前述的设置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的印刷凹凸部120之外,更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设置印刷凹凸部220a。较佳地,印刷凹凸部220a是在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进行简单的表面印刷如凹印
刷等加工而完成,因而不需耗费过多的成本。由此,印刷凹凸部220a能够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侧安装在壳体(未示出)时接触壳体,由此来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此外,印刷凹凸部220a采用弯曲沟槽222而具有特定方向性,且所述特定方向是与轴承110的旋转方向r相同,因而印刷凹凸部220a能够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引导润滑油来形成油膜,由此能够更稳定地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据此,轴承结构100c能够以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120与印刷凹凸部220a来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
[0060]
图8a与图8b是图7的轴承结构所适用的印刷凹凸部的各种变形例的前视示意图,其中图8a与图8b仅示出图7的轴承结构100c中的轴承110的外轮114以及设置在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的印刷凹凸部220a的变形例(即印刷凹凸部220b与印刷凹凸部220c)而省略示出轴承110的其他部分以及设置在外轮114的外周面114a上的印刷凹凸部120。也就是说,图8a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220b与图8b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220c适用于取代图7的轴承结构100c中的设置在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的印刷凹凸部220a,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0061]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出的轴承结构100c适用各种不同类型(如具有不同平面形状)的印刷凹凸部。例如,图7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220a如前所述采用具有特定方向性的图案,例如是具有弯曲沟槽222,所述弯曲沟槽222朝向其中一端部形成弯曲部224,而所述弯曲部224的弯曲方向与轴承110的旋转方向r为相同。相对于此,图8a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220b与图8b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220c采用具有双向方向性的图案,因而适用于尚未知晓旋转方向为哪一侧的轴承110(即适用于不同旋转方向的轴承11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0062]
详细来说,如图8a所示,设置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的印刷凹凸部220b具有由外往内沿径向延伸的径向部222a、以及从所述径向部222a往相对两侧延伸的一对延伸部224a,而所述一对延伸部224a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反,即具有双向方向性的印刷凹凸部220b形成为t形沟槽,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类似地,如图8b所示,设置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的印刷凹凸部220c具有由外往内沿径向延伸的径向部222a、以及从所述径向部222a往相对两侧延伸的两对延伸部224b,而所述两对延伸部224b中的每对延伸部224b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反,并进而形成为突出角状,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由此,印刷凹凸部220b与印刷凹凸部220c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径向上产生双向方向性,因而印刷凹凸部220b与印刷凹凸部220c能够从径向上引导润滑油(未示出)而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与壳体(未示出)之间形成油膜来使摩擦力上升,因而能够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
[0063]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的轴承结构100c中,作为如图7所示的设置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的印刷凹凸部220a的变形例,可采用如图8a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220b与图8b所示出的印刷凹凸部220c等具有双向方向性的图案,因而适用于尚未知晓旋转方向为哪一侧的轴承110(即适用于不同旋转方向的轴承110)。较佳地,印刷凹凸部220b与印刷凹凸部220c是在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进行简单的表面印刷如凹印刷等加工而完成,因而不需耗费过多的成本。由此,印刷凹凸部220b与印刷凹凸部220c能够在轴承110的外轮114的外周侧安装在壳体(未示出)时接触壳体,由此来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此外,印刷凹凸部220b与印刷凹凸部220c采用由外往内沿径向延伸的径向部222a、以及从所述径向部222a往相对两侧延伸的延伸部224a或延伸部224b来形成具有双向方向性的图案。因此,在
轴承110的外轮114的侧面114b上设置用于引导润滑油的径向部222a与延伸部224a或延伸部224b来形成油膜,能够更稳定地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据此,轴承结构100c能够以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220b或印刷凹凸部220c来防止轴承110的外轮114旋转。
[0064]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结构中,轴承包括内轮、设于内轮的外侧的外轮、以及设置在内轮与外轮之间的滚动件,印刷凹凸部设置在外轮的外周面上。较佳地,印刷凹凸部更设置在外轮的侧面上。如此,设置在外轮的外周面上的印刷凹凸部能够在轴承的外轮的外周侧安装在壳体时接触壳体,由此来防止轴承的外轮旋转。据此,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结构能够以结构简单的印刷凹凸部来防止轴承的外轮旋转。
[006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