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进缓冲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0473发布日期:2021-12-01 08:4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进缓冲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灭火弹发射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进缓冲机构。


背景技术:

2.现在的灭火弹发射装置在发射的时候,对储气筒填充高压冷气,当储气筒内压强达到预设值时,停止对储气筒充气,要发射灭火弹时,导通储气筒与发射筒。储气筒内的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控制阀,并从出气口进入发射筒内,使得发射筒内形成高压,在高压冷气推动下灭火弹从发射筒内喷射而出,完成灭火弹起飞操作,但是由于灭火弹发射出去的瞬间,对发射装置有个很大的反弹力,反弹力会使发射装置向后移动,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对发射装置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复进缓冲机构,在灭火弹发射出去的瞬间,发射筒带动滑板向后滑动,滑板带动缸体沿着活塞杆向后滑动,缸体内的液压油从缸体的左腔体的流向右腔体,反弹力被吸收,大大的减小了作用在反射装置上的反弹力,有效了阻止了反弹力会使发射装置向后移动和较少了对发射装置造成损坏。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复进缓冲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座、横向设置在两个支座之间的活塞杆、匹配滑动套设在活塞杆上的缸体,所述的活塞杆上和缸体的内腔之间匹配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将缸体的内腔分为左腔体和右腔体,所述的右腔体中设置有密闭腔体,所述的密闭腔体的大小随着缸体的移动而变化,所述的左腔体和右腔体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的缓冲机构使缸体的液体快速的从左腔体向右腔体流动和缓慢的从右腔体向左腔体流动。
6.所述的缓冲机构包括左腔体和右腔体分别连接的接头、以及设置在两个接头之间的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包括大通道和小通道,左腔体的液压油流向右腔体时,所述的大通道开启,小通道关闭,右腔体的液压油流向左腔体时,所述的关闭大通道,小通道开启。
7.所述的右腔体中滑动设置有隔环,所述的隔环和滑块形成密闭腔体,所述的密闭腔体内充有惰性气体。
8.所述的滑块上开设有两道凹槽,所述的两道凹槽内分别匹配设置有耐磨圈和密封圈一。
9.所述的密封圈一为格莱圈,所述的格莱圈为组合密封圈,其外层为填充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密封圈,其内层为氟橡胶材质的密封圈
10.所述的缸体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端盖和右端盖、以及设置在左端盖和右端盖之前的筒体。
11.所述的左端盖和右端盖与活塞杆之间均设置有防尘环,所述的防尘环的内侧均设置有密封圈二,所述的密封圈二匹配设置在左端盖和活塞杆之间、以及右端盖和活塞杆之
间。
12.所述的左端盖和右端盖均与筒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三。
13.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14.本实用在使用的时候,在灭火弹发射出去的瞬间,反弹力使发射筒带动滑板向后滑动,滑板带动缸体沿着活塞杆向后滑动,滑板带动缸体快速的向活塞杆的右端移动,缸体内的液压油通过单向阀的大通道快速的从缸体的左腔体的流向右腔体,反弹力快速的被吸收,大大的减小了作用在反射装置上的反弹力,有效了阻止了反弹力会使发射装置向后移动和较小了对发射装置造成损坏;缸体向活塞杆的右端移动的过程中,密闭腔体的空间被缩小,里面的惰性气体被压缩,使密闭腔体内的气压增大,在滑板和缸体停止向右移动之后,密闭腔体内的气压使右腔体内的液压油通过单向阀的小通道缓慢的流向左腔体,带动阀体和滑板缓慢的复位。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19.参见图1,图中序号:1为支座、2为活塞杆、3为缸体、4为滑块、5为左腔体、6为右腔体、7为密闭腔体、8为接头、9为单向阀、10为隔环、11为密封圈一、12为左端盖、13为右端盖、14为筒体、15为密封圈二、16为密封圈三、17为耐磨圈和18为防尘环。
20.本实用新型一种复进缓冲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座1,两个支座1之间横向安装有活塞杆2,活塞杆2的两端与支座1固定安装,活塞杆2上匹配滑动套设有缸体3,活塞杆2的中间固定设置有滑块4,滑块4将缸体3的内腔分为左腔体5和右腔体6,左腔体5和右腔体6内均充有高温高压液压油,右腔体6设置有密闭腔体7,密闭腔体7内充有惰性气体,密闭腔体7的空间大小随着缸体3的移动而进行变化,左腔体5和右腔体6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使缸体3内的高温高压液压油快速的从左腔体5向右腔体6流动和缓慢的从右腔体6向左腔体5流动。
21.工作原理:在灭火弹发射出去的瞬间,反弹力使发射筒带动滑板向后滑动,滑板带动缸体3沿着活塞杆2向后滑动,滑板带动缸体3快速的向活塞杆2的右端移动,同时使缸体3内的高温高压液压油快速的从左腔体5向右腔体6流动,反弹力被吸收,大大的减小了作用在反射装置上的反弹力,有效了阻止了反弹力会使发射装置向后移动和较少了对发射装置造成损坏;滑板带动缸体3沿着活塞杆2向后滑动的过程中,密闭腔体7的体积变小,密闭腔体7内的气体被压缩,气压增大,当缸体3停止向活塞杆2的右端移动的时候,再密闭腔体7内的气体的气压作用下,密闭腔体7的体积增大,将右腔体6内的高温高压液压油通过缓冲机构缓慢的推入到左腔体5内,带动缸体3沿着活塞杆2缓慢的向左移动,是缸体3带动滑板缓慢的复位。
22.所述的缓冲机构包括左腔体5和右腔体6分别连接的接头8,两个接头8之间连接有
管道,管道上安装有单向阀9,单向阀9上设置有阀门,单向阀9内设置有大通道和小通道,通过阀门的控制,在缸体3沿着活塞杆2向右移动的时候,使单向阀9的大通道开启,小通道关闭,高温高压液压油通过大通道从左腔体5流向右腔体6,使缸体3和滑板快速的向后移动,对反弹力进行吸收,高温高压液压油流入右腔体6内之后,对密闭腔体7造成挤压,密闭腔体7的体积变小,密闭腔体7内的气压增压;当使缸体3和滑板停止的向后移动,高温高压液压油停止从左腔体5内流向右腔体6后,腔体内的高温高压液压油将不受力,在密闭腔体7内的气压的作用下,使密闭腔体7空间变大,对右腔体6内的高温高压液压油施加一个向右的推力,这个时候通过阀门,使单向阀9的大通道关闭,小通道开启,右腔体6内的高温高压液压油通过小通道缓慢的从右腔体6流向左腔体5,带动缸体3和滑板缓慢的向前移动,使缸体3和滑板缓慢的复位。
23.所述的右腔体6中设置有隔环10,隔环10可滑动的设置在右腔体6内,隔环10和滑块4形成密闭腔体7,所述的密闭腔体7内充有惰性气体,高温高压液压油流入右腔体6内之后,对隔环10施加向左的挤压力,推动隔环10向左移动,密闭腔体7造成挤压,密闭腔体7的体积变小,密闭腔体7内的气压增压,高温高压液压油停止从左腔体5内流向右腔体6后,腔体内的高温高压液压油将不受力,在密闭腔体7内的气压的作用下,推动隔环10向右移动,使密闭腔体7空间变大,隔环10向右移动,对右腔体6内的高温高压液压油施加一个向右的推力,使右腔体6内的高温高压液压油通过小通道缓慢的从右腔体6流向左腔体5。
24.滑块4上开设有两道凹槽,两道凹槽内匹配设置有耐磨圈17和密封圈一11,密封圈一11为格莱圈,材质为氟橡胶和聚四氟乙烯,格莱圈为组合密封圈,其外层为填充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密封圈,其内层为氟橡胶材质的密封圈,这种组合密封圈,既耐磨又不会损失弹性,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有效避免了因密封圈性能改变而致的密闭腔体7内的惰性气体漏气现象,所述耐磨圈17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该材料的耐磨圈17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耐腐性能好,且摩擦系数低、耐磨损,同时通过耐磨圈17设置在缸体3和活塞杆2之间,在缸体3来回移动的时候,减少滑块4和缸体3的接触,有效的避免缸体3和滑块4被磨损。
25.缸体3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端盖12和右端盖13、以及横向设置在左端盖12和右端盖13之前的筒体14,左端盖12和右端盖1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筒体14的左侧和右侧,当缸体3和活塞杆2出故障的时候,便于维修,左端盖12和右端盖13与活塞杆2之间均设置有防尘环18,防尘环18有效的避免外界的灰尘和杂质进入缸体3内,污染内部的高温高压液压油,同时在左腔体5和右腔体6之间流动的时候,堵塞管道和单向阀9,使本实用新型不能正常工作;左端盖12和活塞杆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二15,密封圈二15的材质为氟橡胶和聚四氟乙烯,右端盖13和活塞杆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二15,密封圈二15实现左端盖12和活塞杆2、以及右端盖13和活塞杆2之间的密封,防止左腔体5和右腔体6内的高温高压液压油泄漏,也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左腔体5和右腔体6内,对高温高压液压油造成污染。
26.左端盖12和右端盖13均与筒体1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三16,密封圈三16为o型密封圈,材质为氟橡胶,密封圈三16实现左端盖12和筒体14之间、以及右端盖13和筒体14之间的密封,防止左腔体5和右腔体6内的高温高压液压油泄漏,也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左腔体5和右腔体6内,同时o型密封圈的材质为氟橡胶,具有耐腐蚀性。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