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0233发布日期:2021-12-08 14:1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连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管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置物架和床架多数是采用管件拼接而成,其中置物架和床架的有些支管是采用多根连接管对接而成,相邻连接管a’之间相互套置并通过螺栓b’进行锁固;配合图13所示,其中现有的相邻连接管a’之间需要通过至少两个螺栓b’锁固,这样才能避免连接管a’的晃动,但是相邻连接管a’之间连接采用的螺栓b’越多,成本越高,安装时间也越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其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方便,且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稳固、不易晃动。
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5.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中空的插接管段,插接管段的管壁开设有至少一个裂口,插接管段的管壁设置有与插接管段内腔相通的螺母孔;所述第二连接管设有中空的套置管段,套置管段的管壁设有与套置管段内腔相通的通孔;所述连接螺栓包括螺杆部和头部,螺杆部的两端分为固定端和活动端,头部与螺杆部的固定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套置管段套置第一连接管的插接管段,连接螺栓的螺杆部穿过通孔后与螺母孔螺接,螺杆部的活动端紧密抵靠插接管段的管壁内侧而迫使插接管段上与螺母孔相对的管壁部分的外侧紧密抵靠套置管段的管壁内侧,连接螺栓的头部则紧密抵靠套置管段的管壁外侧而迫使插接管段上设有螺母孔的管壁部分的外侧紧密抵靠套置管段的管壁内侧。
6.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插接管段和第二连接管的套置管段均呈方管结构。
7.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插接管段和第二连接管的套置管段均呈圆管结构。
8.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插接管段的管壁开设有两个裂口,两个裂口相对设置。
9.所述螺母孔一体成型于插接管段的管壁。
10.所述插接管段的管壁固定有拉帽,拉帽设有所述螺母孔。
11.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时,第二连接管的套置管段套置第一连接管的插接管段,连接螺栓的螺杆部穿过通孔后与螺母孔螺接,螺杆部的活动端紧密抵靠插接管段的管壁内侧,而连接螺栓的头部则紧密抵靠套置管段的管壁外侧。其中螺杆部的活动端紧密抵靠插接管段的管壁内侧会迫使插接管段变形,使得插接管段上与螺母孔相对的管壁部分的外侧紧密抵靠套置管段的管壁内侧;连接螺栓的头部紧密抵靠套置管段的管壁外侧也会迫使插接管段变形,使得插接管段上设有螺母孔的管壁部分的外侧紧密抵靠套置管段的管壁内侧;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连接螺栓可实现插接管段管壁相对的两侧紧密抵靠套置管段的管壁,使得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稳固、不易晃动;而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个连接螺栓来连接第一连接
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连接更加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立体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剖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分解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组合立体图。
1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分解图。
2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组合剖视图。
2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2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分解图。
23.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俯视图。
24.图13为现有的连接管的连接示意图。
25.标号说明:
26.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管1,插接管段11,裂口111,螺母孔112,第二连接管2,套置管段21,通孔211,连接螺栓3,螺杆部31,固定端311,活动端312,头部32;
27.

背景技术:
连接管a’,螺栓b’。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9.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其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以及连接螺栓3,连接螺栓3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
30.配合图2、图5、图8和图1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管1设有中空的插接管段11,插接管段11的管壁开设有至少一个裂口111,裂口111使得插接管段11的管壁能进行形变,插接管段11的管壁还设置有与插接管段11内腔相通的螺母孔112,螺母孔112可与裂口111交错设置;配合图2、图5、图8和图11所示,所述螺母孔112可一体成型于插接管段11的管壁,插接管段11的管壁可通过攻牙的方式来成型螺母孔112;需要说明的是,螺母孔112也可设置于一拉帽上,拉帽在固定在插接管段11的管壁上,拉帽可通过焊接或拉铆的方式与插接管段11的管壁相连。
31.配合图2、图5、图8和图11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管2设有中空的套置管段21,套置管段21的管壁设有与套置管段21内腔相通的通孔211,该通孔211与螺母孔112对应设置。
32.配合图2、图5、图8和图11所示,所述连接螺栓3包括螺杆部31和头部32,螺杆部31的两端分为固定端311和活动端312,头部32与螺杆部31的固定端311相连,头部32与螺杆部31可一体成型。
3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通过连接螺栓3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
管2的套置管段21套置第一连接管1的插接管段11,连接螺栓3的螺杆部31穿过通孔211后与螺母孔112螺接,螺杆部31的活动端312紧密抵靠插接管段11的管壁内侧,而连接螺栓3的头部32则紧密抵靠套置管段21的管壁外侧。其中螺杆部31的活动端312紧密抵靠插接管段11的管壁内侧会迫使插接管段11变形,使得插接管段11上与螺母孔112相对的管壁部分的外侧紧密抵靠套置管段21的管壁内侧;连接螺栓3的头部31紧密抵靠套置管段21的管壁外侧也会迫使插接管段11变形,使得插接管段11上设有螺母孔112的管壁部分的外侧紧密抵靠套置管段21的管壁内侧;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连接螺栓3可实现插接管段11管壁相对的两侧紧密抵靠套置管段21的管壁,使得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连接稳固、不易晃动;而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个连接螺栓3来连接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的连接更加方便快速。
34.配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插接管段11和第二连接管2的套置管段21均呈圆管结构,第一连接管1的插接管段11的管壁开设有一个裂口11,该裂口11可以使得插接管段11的管壁能进行变形。
35.配合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插接管段11和第二连接管2的套置管段21也均呈圆管结构,第一连接管1的插接管段11的管壁开设有两个裂口11,两个裂口11相对设置;其中设置两个裂口11可以使得插接管段11的管壁更容易进行变形,同时两个裂口11相对设置可以使得插接管11管壁两侧的变形更均匀,使得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连接更稳固。
36.配合图7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插接管段11和第二连接管2的套置管段21均呈方管结构,第一连接管1的插接管段11的管壁开设有一个裂口11,该裂口11可以使得插接管段11的管壁能进行变形。
37.配合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插接管段11和第二连接管2的套置管段21也均呈方管结构,第一连接管1的插接管段11的管壁开设有两个裂口11,两个裂口11相对设置;其中设置两个裂口11可以使得插接管段11的管壁更容易进行变形,同时两个裂口11相对设置可以使得插接管11管壁两侧的变形更均匀,使得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连接更稳固。
38.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