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微小流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18920发布日期:2021-12-01 10:42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微小流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微小流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2.高压微小流量调节阀是一种适用于高压介质并能对介质流量进行微调的调节阀;现有的高压微小流量调节阀调节精度较低,而且当具有高压差、高流速的介质长时间通过阀门时,噪音和泄漏量均较大,同时密封性能也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幅减小了高压差、高流速介质长时间通过阀门时所产生的噪音和泄漏量,并大幅提升了调节精度,同时增加了密封性能的高压微小流量调节阀。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压微小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可拆卸的固定在阀体顶部的第一阀盖、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阀盖顶部的第二阀盖、竖直并活动设于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之间的阀杆、固定在阀杆下端的阀芯、套设在阀杆外并嵌设在第二阀盖中的填料组件以及嵌设在阀体内部并与阀芯相互配合的阀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组件包括阀座本体、底板、第一笼套、第二笼套和第三笼套;所述阀座本体的底部中心向下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笼套、第二笼套和第三笼套依次由内向外同心套设在第一凸台外并且相互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底板密封固定在第一凸台的端部、第一笼套的下端开口处、第二笼套的下端开口处和第三笼套的下端开口处之间;所述阀座本体的顶部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台的端部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端与第一通孔的内端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一横孔组合和第二横孔组合,所述第一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一横孔,所述第二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二横孔;若干个所述第二横孔分别与若干个第一横孔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一笼套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三横孔组合和第四横孔组合,所述第三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三横孔,所述第四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四横孔;若干个所述第四横孔分别与若干个第三横孔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二笼套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五横孔组合和第六横孔组合,所述第五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五横孔,所述第六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六横孔;若干个所述第六横孔分别与若干个第五横孔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三笼套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七横孔组合和第八横孔组合,所述第七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七横孔,所述第八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八横孔;若干个所述第八横孔分别与若干个第七横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一横孔、若干个所述第三横孔、若干个所述第五横孔和若干个所述第七横孔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若干个所述第一横孔与若干个第三横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三横孔与若干个第五横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五横孔与若干个第七横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二横孔、若干个所述第
四横孔、若干个所述第六横孔和若干个所述第八横孔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若干个所述第二横孔与若干个第四横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四横孔与若干个第六横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六横孔与若干个第八横孔相互交错分布。
5.优选地,所述阀体的顶部还嵌设有阀笼组件,所述阀笼组件设于阀座组件的上方并与阀座组件相互配合,所述阀笼组件包括阀笼本体、第四笼套、第五笼套、第六笼套、第七笼套和第八笼套;所述阀笼本体的底部中心向下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第四笼套、第五笼套、第六笼套、第七笼套和第八笼套依次由内向外同心套设在第二凸台外并且相互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部外侧、所述第四笼套的下端开口处、所述第五笼套的下端开口处、所述第六笼套的下端开口处、所述第七笼套的下端开口处和所述第八笼套的下端开口处之间均密封固定。
6.优选地,所述阀笼本体的顶部中心与第二凸台的端部中心之间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阀笼本体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第四通孔,两个所述第四通孔的内端均与第三通孔的内壁相互连通。
7.优选地,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一横向孔组合和第二横向孔组合,所述第一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一横向孔,所述第二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二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二横向孔分别与若干个第一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四笼套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三横向孔组合和第四横向孔组合,所述第三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三横向孔,所述第四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四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四横向孔分别与若干个第三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五笼套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五横向孔组合和第六横向孔组合,所述第五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五横向孔,所述第六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六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六横向孔分别与若干个第五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六笼套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七横向孔组合和第八横向孔组合,所述第七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七横向孔,所述第八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八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八横向孔分别与若干个第七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七笼套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九横向孔组合和第十横向孔组合,所述第九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九横向孔,所述第十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十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十横向孔分别与若干个第九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八笼套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十一横向孔组合和第十二横向孔组合,所述第十一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十一横向孔,所述第十二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十二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十二横向孔分别与若干个第十一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
8.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一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三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五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七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九横向孔和若干个所述第十一横向孔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若干个所述第一横向孔与若干个第三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三横向孔与若干个第五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五横向孔与若干个第七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七横向孔与若干个第九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九横向孔与若干个第十一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
9.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二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四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六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八横向孔、若干个所述第十横向孔和若干个所述第十二横向孔均位于同
一竖直平面上,若干个所述第二横向孔与若干个第四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四横向孔与若干个第六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六横向孔与若干个第八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八横向孔与若干个第十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所述第十横向孔与若干个第十二横向孔相互交错分布。
10.优选地,所述阀体的内部形成有出液腔,所述出液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出液孔,所述阀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倾斜向下分布的进液孔,所述进液腔的底部与出液腔的顶部之间开设有连接腔,所述阀座组件嵌设固定在连接腔中,所述第一凸台、第一笼套、第二笼套和第三笼套均伸入到出液腔中,所述阀笼组件嵌设固定在进液腔的开口处,所述第二凸台、第四笼套、第五笼套、第六笼套、第七笼套和第八笼套均伸入到进液腔内。
11.优选地,所述阀芯活动插入在第三通孔中,所述阀芯的端部中心向外形成有芯杆,所述芯杆活动插入在第一通孔中,所述阀杆上还套设固定有缠绕垫圈,所述缠绕垫圈嵌设在第一阀盖的顶部和第二阀盖的底部之间。
12.优选地,所述阀杆上还套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上下两端还分别固定有第一衔接套和第二衔接套,所述第一衔接套和第二衔接套均密封套设固定在阀杆外并均设于第一阀盖内,所述第一衔接套的上端密封固定在缠绕垫圈的下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借助阀笼组件中的第四笼套、第五笼套、第六笼套、第七笼套和第八笼套以及阀座组件中的第一笼套、第二笼套、第三笼套大幅减小了高压差、高流速介质长时间通过阀门时所产生的噪音和泄漏量,并大幅提升了调节精度,同时增加了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的剖面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阀杆和阀芯的剖面结构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阀座组件的剖面结构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阀笼组件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0.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1.如图1~5所示,一种高压微小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1、可拆卸的固定在阀体1顶部的第一阀盖7、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阀盖7顶部的第二阀盖11、竖直并活动设于第一阀盖7和第二阀盖11之间的阀杆13、固定在阀杆13下端的阀芯4、套设在阀杆13外并嵌设在第二阀盖11中的填料组件12以及嵌设在阀体1内部并与阀芯4相互配合的阀座组件2;阀座组件2包括阀座本体21、底板22、第一笼套23、第二笼套24和第三笼套25;阀座本体21的底部中心向下形成有第一凸台211,第一笼套23、第二笼套24和第三笼套25依次由内向外同心套设在第一凸台211外并且相互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底板22密封固定在第一凸台211的端部、第一笼套23的下端开口处、第二笼套24的下端开口处和第三笼套25的下端开口处之间;阀座本体21的顶部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212,第一凸台211的端部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213,第二通孔213的内端与第一通孔212的内端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第一凸台211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一横孔组合和第二横孔组合,第一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一横孔214,第二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二横孔215;若干个第二横孔215分别与若干个第一横孔214相互交错分布;第一笼套23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三横孔组合和第四横孔组合,第三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三横孔231,第四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四横孔232;若干个第四横孔232分别与若干个第三横孔231相互交错分布;第二笼套24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五横孔组合和第六横孔组合,第五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五横孔241,第六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六横孔242;若干个第六横孔242分别与若干个第五横孔241相互交错分布;第三笼套25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七横孔组合和第八横孔组合,第七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七横孔251,第八横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八横孔252;若干个第八横孔252分别与若干个第七横孔251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一横孔214、若干个第三横孔231、若干个第五横孔241和若干个第七横孔251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若干个第一横孔214与若干个第三横孔231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三横孔231与若干个第五横孔241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五横孔241与若干个第七横孔251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二横孔215、若干个第四横孔232、若干个第六横孔242和若干个第八横孔252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若干个第二横孔215与若干个第四横孔232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四横孔232与若干个第六横孔242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六横孔242与若干个第八横孔252相互交错分布。
22.阀体1的顶部还嵌设有阀笼组件5,阀笼组件5设于阀座组件2的上方并与阀座组件2相互配合,阀笼组件5包括阀笼本体51、第四笼套52、第五笼套53、第六笼套54、第七笼套55和第八笼套56;阀笼本体51的底部中心向下形成有第二凸台511,第四笼套52、第五笼套53、第六笼套54、第七笼套55和第八笼套56依次由内向外同心套设在第二凸台511外并且相互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第二凸台511的端部外侧、第四笼套52的下端开口处、第五笼套53的下端开口处、第六笼套54的下端开口处、第七笼套55的下端开口处和第八笼套56的下端开口处之间均密封固定。
23.阀笼本体51的顶部中心与第二凸台511的端部中心之间开设有第三通孔512;阀笼本体51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第四通孔513,两个第四通孔513的内端均与第三通孔512的内壁相互连通。
24.第二凸台511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一横向孔组合和第二横向孔组合,第一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一横向孔514,第二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
直排布的第二横向孔515;若干个第二横向孔515分别与若干个第一横向孔514相互交错分布;第四笼套52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三横向孔组合和第四横向孔组合,第三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三横向孔521,第四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四横向孔522;若干个第四横向孔522分别与若干个第三横向孔521相互交错分布;第五笼套53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五横向孔组合和第六横向孔组合,第五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五横向孔531,第六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六横向孔532;若干个第六横向孔532分别与若干个第五横向孔531相互交错分布;第六笼套54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七横向孔组合和第八横向孔组合,第七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七横向孔541,第八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八横向孔542;若干个第八横向孔542分别与若干个第七横向孔541相互交错分布;第七笼套55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九横向孔组合和第十横向孔组合,第九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九横向孔551,第十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十横向孔552;若干个第十横向孔552分别与若干个第九横向孔551相互交错分布;第八笼套56的外壁上开设有互为对角设置的第十一横向孔组合和第十二横向孔组合,第十一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十一横向孔561,第十二横向孔组合包括若干个竖直排布的第十二横向孔562;若干个第十二横向孔562分别与若干个第十一横向孔561相互交错分布。
25.若干个第一横向孔514、若干个第三横向孔521、若干个第五横向孔531、若干个第七横向孔541、若干个第九横向孔551和若干个第十一横向孔561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若干个第一横向孔514与若干个第三横向孔521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三横向孔521与若干个第五横向孔531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五横向孔531与若干个第七横向孔541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七横向孔541与若干个第九横向孔551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九横向孔551与若干个第十一横向孔561相互交错分布。
26.若干个第二横向孔515、若干个第四横向孔522、若干个第六横向孔532、若干个第八横向孔542、若干个第十横向孔552和若干个第十二横向孔562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若干个第二横向孔515与若干个第四横向孔522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四横向孔522与若干个第六横向孔532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六横向孔532与若干个第八横向孔542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八横向孔542与若干个第十横向孔552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个第十横向孔552与若干个第十二横向孔562相互交错分布。
27.阀体1的内部形成有出液腔101,出液腔10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出液孔105,阀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液腔102,进液腔10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倾斜向下分布的进液孔104,进液腔102的底部与出液腔101的顶部之间开设有连接腔103,阀座组件2嵌设固定在连接腔103中,第一凸台211、第一笼套23、第二笼套24和第三笼套25均伸入到出液腔101中,阀笼组件5嵌设固定在进液腔102的开口处,第二凸台511、第四笼套52、第五笼套53、第六笼套54、第七笼套55和第八笼套56均伸入到进液腔102内。
28.阀芯4活动插入在第三通孔512中,阀芯4的端部中心向外形成有芯杆41,芯杆41活动插入在第一通孔212中,阀杆13上还套设固定有缠绕垫圈10,缠绕垫圈10嵌设在第一阀盖7的顶部和第二阀盖11的底部之间。
29.阀杆13上还套设有波纹管15,波纹管15的上下两端还分别固定有第一衔接套14和第二衔接套16,第一衔接套14和第二衔接套16均密封套设固定在阀杆13外并均设于第一阀
盖7内,第一衔接套14的上端密封固定在缠绕垫圈10的下端。
30.工作原理;当阀杆13慢慢上移时,阀杆13会带动阀芯4同步上移,进而使芯杆41慢慢向上抽离第一通孔212,此时,介质经由进液孔104倾斜向上进入到进液腔102中并充满进液腔102,然后依次经由若干个第十一横向孔561和若干个第十二横向孔562进入到第七笼套55与第八笼套56之间,再经由若干个第九横向孔551和若干个第十横向孔552进入到第七笼套55与第六笼套54之间,再经由若干个第七横向孔541和若干个第八横向孔542进入到第六笼套54与第五笼套53之间,再经由若干个第五横向孔531和若干个第六横向孔532进入到第五笼套53与第四笼套52之间,再经由若干个第三横向孔521和若干个第四横向孔522进入到第四笼套52与第二凸台511之间,最后经由若干个第一横向孔514和若干个第二横向孔515进入到第三通孔512中,随即向下经由第一通孔212进入到第二通孔213中。
31.接着,介质经由若干个第一横孔214和若干个第二横孔215进入到第一凸台211与第一笼套23之间,再经由若干个第三横孔231和若干个第四横孔232进入到第一笼套23与第二笼套24之间,再经由若干个第五横孔241和若干个第六横孔242进入到第二笼套24与第三笼套25之间,再经由若干个第七横孔251和若干个第八横孔252进入到出液腔101中,最后经由出液孔105向外排出。
32.介质在经过第一笼套23、第二笼套24、第三笼套25、第四笼套52、第五笼套53、第六笼套54、第七笼套55和第八笼套56之间时,均会进行一次换向并降低流速。
33.波纹管15、第一衔接套14和第二衔接套16的设置彻底消除了介质从阀杆13与第一阀盖7之间的间隙向外泄漏的可能性,进而有效提升了密封性。
34.本实用新型借助阀笼组件5中的第四笼套52、第五笼套53、第六笼套54、第七笼套55和第八笼套56以及阀座组件2中的第一笼套23、第二笼套24、第三笼套25大幅减小了高压差、高流速介质长时间通过阀门时所产生的噪音和泄漏量,并大幅提升了调节精度,同时增加了密封性能。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