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6337发布日期:2022-03-30 11:0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三通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通管。


背景技术:

2.本技术对于背景技术的描述属于与本技术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技术的申请内容,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技术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3.当人们在厨房烹煮食品时,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热气,热气会使厨房内的温度高于其他室内空间的温度。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厨房内的高温会使用户产生不适感,因此现有的厨房内都会装有空调器,为了节省安装空间空调器与抽油烟机共用一个排风管道,空调器、抽油烟机及排风管道通过三通管连接,但是空调器排出的热风与抽油烟机排出的油烟在三通管内交汇时,容易发生其中一路排风不畅或者气体倒灌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通管,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通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以及出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用于排出含有水分的热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用于排出含有油污及尘埃粒子的油烟,所述出风通道用于将油烟与热风混合后排出;以及风管,所述风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内,所述风管的固定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风管的自由端向靠近所述出风通道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半壳,所述第一半壳的安装面上设置有卡槽;第二半壳,所述第二半壳的配合端插入所述卡槽内;以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半壳后与所述第二半壳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半壳连接,所述风管位于所述第一半壳与所述第二半壳之间。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卡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槽壁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外壳外部槽壁的长度。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管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环形的连接圈,所述连接圈与所述风管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固定槽;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进风端插入所述固定槽内;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圈后与所述外壳连接。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圈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插入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以及第二进风通道之间的间隙之间。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进风端设置有连接折边,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折边连接。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上设置有连接孔,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后旋入与所述风管内,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接。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壳与所述第二半壳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疏油涂层。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管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侧壁之间具有环形腔。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通道上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对应设置。
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在运输或储藏时可将三通管的三个部分拆分运输或储藏,降低了三通管的占用空间,方便三通管的运输或储藏,提高了运输效率及储藏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及储藏成本;另外,三通管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只需通过第一连接件将第二半壳与第一半壳固定构成外壳,然后再将风管固定在外壳上,即可完成三通管的组装。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是本技术所述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所示三通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1所示三通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2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图1所示三通管另一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图7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图3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7.外壳10,第一进风通道11,第二进风通道12,出风通道13,连通孔 14,环形腔15,第一半壳16,第二半壳17,第一连接件18,卡槽19,连接圈101,螺钉102,定位块103,连接折边104,连接孔105,第二连接件 106,风管20。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下述讨论提供了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虽然每个实施例代表了申请的单一组合,但是本技术不同实施例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技术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b和d的组合,那么本技术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31.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三通管包括:外壳10以及风管20。
32.外壳10包括相互连通第一进风通道11、第二进风通道12以及出风通道13。第一路气流和第二路气流相交处形成连通孔14,第一进风通道11 用于排出含有水分的热风;第二进风通道12用于排出含有油污及尘埃粒子的油烟,出风通道13用于将油烟与热风混合后排出。
33.风管20设置在第一进风通道11内,风管20的固定端与外壳10连接,风管20的自由端向靠近出风通道13的方向延伸。
34.如图2所示,外壳10包括:第一半壳16、第二半壳17以及第一连接件18。
35.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半壳16的安装面上设置有卡槽19。
36.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半壳17的配合端插入卡槽19内。
37.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18穿过第一半壳16后与第二半壳17 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件18与第一半壳16连接,风管位于第一半壳16与第二半壳17之间。
38.本技术提供的三通管,在运输或储藏时可将三通管的三个部分拆分运输或储藏,降低了三通管的占用空间,方便三通管的运输或储藏,提高了运输效率及储藏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及储藏成本。
39.在组装三通管100的过程中,先将第二半壳17的配合端插入卡槽19 内,以使第二半壳17与第一半壳16连接,然后再通过第一连接件18将第二半壳17与第一半壳16固定在一起,之后再将风管20固定在外壳10上,上述三通管100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40.另外,申请提供的三通管,从风管20进入的第一路气流被导流到外壳 10的中下游,由于风管20的阻隔作用,从第二进风通道12进入的第二路气流的一部分气流撞到风管20上被打乱,另一部分气流直接到外壳10的中下游;风管20的设置,避免了第一路气流和第二路气流通过连通孔14 后因空间增加而导致气流静压增加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了因气流静压升高而对第一路气流或第二路气流的阻隔作用,进而避免了第一路气流或第二路气流倒流、流动不畅的情况发生,使第一路气流和第二路气流顺畅的排放;另外,打乱的第二路气流对第一路气流及第二路气流起到了搅拌作用,从而使第一路气流及第二路气流充分混合,进一步避免了第一路气流及第二路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扰。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相互连通第一进风通道11、第二进风通道12以及出风通道13。第一路气流和第二路气流相交处形成连通孔14,第一进风通道11用于排出含有油污及尘埃粒子的油烟;第二进风通道12 用于排出含有水分的热风,出风通道13用于将油烟与热风混合后排出。
42.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沿卡槽19的长度方向,卡槽19位于外壳10内部槽壁的长度大于卡槽19位于外壳10外部槽壁的长度。
43.第一进风通道11、第二进风通道12以及出风通道13需要与相应管道连接,管道会套在第一进风通道11、第二进风通道12以及出风通道13的外表面上,因此,位于外壳10外部槽壁的长度要短一些,避免槽壁对管道的干涉作用,以保证管道与第一进风通道11、第二进风通道12以及出风通道13的接触面积,而位于外壳10内部槽壁的长度要长一些,以保证第二半壳17与第一半壳16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第二半壳17与第一半壳16 之间配合的可靠性。
44.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风管20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环形的连接圈101,连接圈101与风管20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固定槽。
45.第一进风通道11的进风端插入固定槽内。
46.第二连接件106穿过连接圈101后与外壳10连接。
47.连接圈101的设置,增加了风管20与外壳10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风管20与外壳10之间配合的可靠性,第一进风通道11的进风端插入固定槽后,在通过第二连接件106将风管20与外壳10固定,保证了风管20 与外壳10之间的充分固定。
48.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圈101上设置有定位块103,定位块103插入第一进风通道11以及第二进风通道12之间的间隙之间。
49.第一进风通道11以及第二进风通道12之间具有夹角,因此在第一进风通道11以之间第二进风通道12形成间隙,定位块103能够插入间隙内,从而能够将风管20快速地安装到位,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
50.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风通道11的进风端设置有连接折边104,第二连接件106与连接折边104连接。
51.连接折边104的设置,增加了连接圈101与第一进风通道11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第一进风通道11与连接圈101受力的均匀性,进而保证了第一进风通道11与连接圈10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52.如图9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风通道11上设置有连接孔105,螺钉102穿过连接孔105后旋入与风管20内,螺钉102与第一进风通道11连接。
53.螺钉102的一端穿过连接孔105后旋入与风管20内,螺钉102的另一端与第一进风通道11,以将第一进风通道11与风管20固定连接,螺钉 102的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5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55.密封件的设置保证了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了流体从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以及出风通道中泄露的概率。
5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疏油涂层。
57.当第一路气流和/或第二路气流中带有水汽、油烟时,水汽、油烟会在外壳的内壁上凝结并形成水滴或油滴,疏油涂层能够使水汽、油烟迅速形成水滴或油滴,并且不会滞留在通道的内壁上,使水滴或油滴更顺畅的排出三通管,从而降低了油滴对通道的内壁腐蚀,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58.如图7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风管20与第一进风通道11 的侧壁之间具有环形腔15。
59.从第二进风通道12进入的第二路气流的一部分气流撞到风管20,该部分第二路气流在环形腔15内环绕风管20后沿着风管20进入外壳10的中下游,由于该部分第二路气流风管20的出口处形成,对第一路气流具有抽吸作用,从而加速第一路气流进入外壳10的中下游;另外,该部分第二路气流对第一路气流及第二路气流起到了搅拌作用,从而使第一路气流及第二路气流充分混合,进一步避免了第一路气流及第二路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扰。
6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出风通道上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与第二进风通道对应设置。
61.当第一路气流和/或第二路气流中带有水汽、油烟时,水汽、油烟会在外壳的内壁
上凝结并形成水滴或油滴,导向斜面的设置能够将水滴或油滴导出外壳。
62.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均可为螺钉。
63.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