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烟机分离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3710发布日期:2022-01-19 14:5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烟机分离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卷烟机分离轮。


背景技术:

2.卷烟机是一种用卷烟纸将烟丝卷成卷烟的机器,是主要的卷烟机械,卷烟机包括供丝、成型、切割分离和重量控制四个主要部分以及印刷、除尘等辅助部分,在香烟的切割分离过程中,需要通过切割设备将烟卷切割成两根均等长度的香烟,被切割后的烟卷仍有连接部分,此时便需要通过分离机将两倍长的烟支分离。
3.由于转动轴的高速运转,容易与轴套之间产生剧烈的磨损,进而造成卡顿现象,长时间的运转下将严重影响装置本身的使用寿命,且没有设置润滑结构,只是依靠人工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在添加润滑油时也较为不便,并且需要关闭机器的运转,从而降低了机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卷烟机分离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卷烟机分离轮。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卷烟机分离轮,包括转动轴和分离轮,转动轴外表面的上部安装有配气座,转动轴外表面的下部安装有压盖,分离轮安装于配气座和压盖之间,转动轴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转动轴的外表面套设有轴套,且分离轮套设于轴套的外部,转动轴的底端设置有进油机构,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储油机构和润滑机构。
8.进一步的,进油机构包括进油管、单向阀、密封套、固定架、旋转接头和输油管,密封套镶嵌于转动轴的底端,进油管固定连接于密封套的内壁,进油管的内部安装有单向阀,进油管一端与旋转接头相连接,输油管的一端与旋转接头相连接,且输油管与进油管相连接,旋转接头固定连接于固定架的内部。
9.进一步的,储油机构包括连通管和两个相对称的储油管,每个储油管均固定连接于安装腔的内壁,进油管的顶端贯穿储油管并与储油管相连通,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储油管固定连通,每个储油管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油棉,连通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油棉,且第二吸油棉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吸油棉相连接,第二吸油棉的内部开设有进油孔。
10.进一步的,润滑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称的套管、两个相对称的第四吸油棉和两组相对称的润滑滚珠,每个套管均与连通管固定连通,每个套管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吸油棉,两个第四吸油棉均镶嵌于转动轴的内部,且第四吸油棉与第三吸油棉相连接,两组润滑滚珠均镶嵌于转动轴的外表面,且润滑滚珠与第四吸油棉相接触,每组润滑滚珠的外表面
均与轴套的内壁相接触。
11.三)有益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卷烟机分离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油机构、储油机构、润滑机构和安装腔之间的配合设置下,能够将润滑油通过进油机构添加至储油机构内,且无需关闭转动轴的运转,即可使储油管和连通管内的润滑油将通过第二吸油棉进行吸取,接着第三吸油棉和第四吸油棉进一步的将第二吸油棉上的润滑油进行吸取,最终使得润滑油能够与润滑滚珠接触,使得润滑滚珠能够对转动轴和轴套之间进行润滑,提高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有效的避免转动轴和轴套发生卡顿现象,同时也无需依靠人工进行润滑,即可使设备处于实时的润滑状态,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中:1、转动轴;2、轴套;3、配气座;4、分离轮;5、压盖;6、进油机构;61、进油管;62、单向阀;63、密封套;64、固定架;65、旋转接头;66、输油管;7、储油机构;71、储油管;72、连通管;73、第二吸油棉;74、进油孔;75、第一吸油棉;8、润滑机构;81、套管;82、第三吸油棉;83、第四吸油棉;84、润滑滚珠;9、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卷烟机分离轮,包括转动轴1和分离轮4,转动轴1外表面的上部安装有配气座3,转动轴1外表面的下部安装有压盖5,分离轮4安装于配气座3和压盖5之间,转动轴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9,转动轴1的外表面套设有轴套2,且分离轮4套设于轴套2的外部,转动轴1的底端设置有进油机构6,进油机构6包括进油管61、单向阀62、密封套63、固定架64、旋转接头65和输油管66,密封套63镶嵌于转动轴1的底端,进油管61固定连接于密封套63的内壁,能够保证了安装腔9内部的密封性,避免润滑油的泄露,进油管61的内部安装有单向阀62,避免润滑油出现倒灌的现象,进油管61一端与旋转接头65相连接,输油管66的一端与旋转接头65相连接,且输油管66与进油管61相连接,在旋转接头65的设置下,旋转接头65是一种360度旋转输送介质的密闭旋转连接器,能够当转动轴1在旋转时使得进油管61能够在旋转接头65内进行旋转,从而无需担心输油管66发生转动,同时,在添加润滑油时也更加的便捷,旋转接头65固定连接于固定架64的内部,固定架64与外部的设备相连接,对固定架64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安装腔9的内部设置有储油机构7和润滑机构8,储油机构7包括连通管72和两个相对称的储油管71,两个储油管71分别分布于安装腔9的两端,能够使润滑油更加均匀的分布在各个位置,每个储油管71均固定连接于安装腔9的内壁,进油管61的顶端贯穿储油管71并与储油管71相连通,能够使进油
管61内的润滑油灌至储油管71内,连通管7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储油管71固定连通,每个储油管7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油棉75,连通管7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油棉73,且第二吸油棉7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吸油棉75相连接,第二吸油棉73的内部开设有进油孔74,进油孔74的设置,以便于润滑油互相流通于两个储油管71之间。
19.当转动轴1在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效果,使润滑油将处于储油管71和连通管72的内壁上,能够在第一吸油棉75和第二吸油棉73的设置下对润滑油进行吸取,以便于后续的润滑,避免润滑油润滑不到位,同时也能够将润滑油进行储存,避免润滑油过快的挥发,润滑机构8包括两个相对称的套管81、两个相对称的第四吸油棉83和两组相对称的润滑滚珠84,润滑滚珠84为不锈钢材质,能够更好的进行润滑,每个套管81均与连通管72固定连通,每个套管8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吸油棉82,两个第四吸油棉83均镶嵌于转动轴1的内部,且第四吸油棉83与第三吸油棉82相连接,两组润滑滚珠84均镶嵌于转动轴1的外表面,且润滑滚珠84与第四吸油棉83相接触,能够有效的减少转动轴1与轴套2之间的磨损程度,每组润滑滚珠84的外表面均与轴套2的内壁相接触,在储油机构7与润滑机构8之间的配合设置下,能够使储油管71和连通管72内的润滑油将通过第二吸油棉73进行吸取,接着第三吸油棉82和第四吸油棉83进一步的将第二吸油棉73上的润滑油进行吸取,最终使得润滑油能够与润滑滚珠84接触,使得润滑滚珠84能够对转动轴1和轴套2之间进行润滑,提高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有效的避免转动轴1和轴套2发生卡顿现象,同时也无需依靠人工进行润滑,无需关闭机器的运转,即可使设备处于实时的润滑状态,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
20.工作原理:对转动轴1和轴套2的连接处进行润滑时,首先将润滑油通过输油管66灌输至进油管61内,此时转动轴1的运转能够带动进油管61一同旋转,使得进油管61在旋转接头65内进行旋转,无需关闭转动轴1的运转,使得润滑油依次灌输至两个储油管71和一个连通管72之间即可,且单向阀62的设置,能够避免润滑油发生倒灌的现象,当转动轴1在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效果,使润滑油将处于储油管71和连通管72的内壁上,能够在第一吸油棉75和第二吸油棉73的设置下对润滑油进行吸取,接着第三吸油棉82和第四吸油棉83进一步的将第二吸油棉73上的润滑油进行吸取,最终使得润滑油能够与润滑滚珠84充分接触,使得润滑滚珠84能够对转动轴1和轴套2之间进行润滑,提高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有效的避免转动轴1和轴套2发生卡顿现象,同时也无需依靠人工进行润滑,即可使设备处于实时的润滑状态,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