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2544发布日期:2021-12-22 16:4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联网传感器节点,尤其是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


背景技术:

2.物联网的节点不仅仅是指传感器,物联网节点包含物联网传感器。物联网节点也可以是一个rfid的读写器,物联网端节点可能就是一个只能够感知周边环境温度、具有近距离通信能力的温度传感器节点,因此物联网端节点需要有较强的减震性能才保持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3.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能够提供较强的减震性能。
4.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减震功能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包括模组安装盒、四个传感模组、悬吊结构、减震套管、下侧吊杆、上限位环、下限位环以及减震弹簧;
5.减震套管的上端通过上侧球铰安装在悬吊结构上,由悬吊结构调整减震套管的悬吊位置;下侧吊杆的上端插装在减震套管的下端上;在减震套管的管壁上竖向设置有两个条形孔;在下侧吊杆的伸入端上固定有两个支撑块,且两个支撑块分别通过两个条形孔伸出;上限位环固定在两个支撑块的伸出端上;下限位环固定在减震套管的下管口处;减震弹簧套设在减震套管上,且减震弹簧弹性支撑在上限位环与下限位环之间;下侧吊杆的下端通过下侧球铰安装在模组安装盒上;四个传感模组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模组安装盒上;在模组安装盒内设置有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为无线通信模块;四个传感模组、存储器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均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6.进一步的,悬吊结构包括悬吊支座、悬吊安装板、悬挑管、悬挑杆以及上侧吊杆;悬吊支座固定在悬吊安装板上;在悬挑管的一端固定有铰接扁头;铰接扁头通过铰接轴铰接式安装在悬吊支座上;悬挑杆的一端插装在悬挑管的另一端上,且在悬挑管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悬挑杆的紧固螺栓;悬挑杆的另一端旋转式安装在上侧吊杆的上端上,且悬挑杆与上侧吊杆相垂直;减震套管的上端通过上侧球铰对接在上侧吊杆的下端上。
7.进一步的,在悬吊支座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在铰接扁头上设置有一个定位螺纹孔;在其中一个定位孔上插装有一个螺纹旋合在定位螺纹孔上的定位螺栓。
8.进一步的,模组安装盒由盖板以及传感节点安装盒组成;盖板安装在传感节点安装盒的上侧面上;在传感节点安装盒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均竖向设置有一个延伸至上侧面的插槽;在每个插槽的两个竖向槽壁上均设置有滑槽;
9.传感模组由传感器插板以及传感器组成;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插板上;在每个传感器插板的两个竖向侧边上均设置有滑条;四个传感器插板分别插装在四个插槽上,且各个滑条插装在对应的侧滑槽上。
10.进一步的,在每个传感器插板的下侧面上均设置有接插槽;在每个接插槽内均间隔式设置有多个与传感器电连接的导电插针;在每个插槽的下槽壁上均安装有一个插装在对应接插槽上的接插座;在每个接插座上均间隔式设置有多个与微处理器电连接的导电插孔;各个导电插针分别插装在各个导电插孔内。
11.进一步的,在盖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加强板;下侧吊杆的下端通过下侧球铰安装在加强板的上侧面上。
12.进一步的,在传感节点安装盒内设置有电器腔;在传感节点安装盒的底板上设置有底部散热窗口;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为无线通信模块均位于电器腔内。
13.进一步的,在盖板的下侧面上且位于每个插槽的上方均安装有一个用于向下按压传感器插板的挤压垫。
14.进一步的,在模组安装盒底板的中心处通过重锤吊杆悬吊式安装有一个重锤。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利用减震弹簧支撑在上限位环与下限位环之间,在震动时产生弹力,从而降低振幅,起到缓冲作用;利用模组安装盒安装四个传感模组,便于安装或更换传感模组;利用悬吊结构便于调整减震套管以及模组安装盒的悬吊位置;利用上侧球铰与下侧球铰配合,减小了传递到模组安装盒的晃动,从而降低了晃动对模组安装盒的影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感节点安装盒的俯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20.实施例1:
21.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包括:模组安装盒、四个传感模组、悬吊结构、减震套管8、下侧吊杆6、上限位环9、下限位环7以及减震弹簧10;
22.减震套管8的上端通过上侧球铰13安装在悬吊结构上,由悬吊结构调整减震套管8的悬吊位置;下侧吊杆6的上端插装在减震套管8的下端上;在减震套管8的管壁上竖向设置有两个条形孔11;在下侧吊杆6的伸入端上固定有两个支撑块12,且两个支撑块12分别通过两个条形孔11伸出;上限位环9固定在两个支撑块12的伸出端上;下限位环7固定在减震套管8的下管口处;减震弹簧10套设在减震套管8上,且减震弹簧10弹性支撑在上限位环9与下限位环7之间;下侧吊杆6的下端通过下侧球铰5安装在模组安装盒上;四个传感模组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模组安装盒上;在模组安装盒内设置有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为无线通信模块;四个传感模组、存储器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均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23.利用减震弹簧10支撑在上限位环9与下限位环7之间,在震动时产生弹力,从而降低振幅,起到缓冲作用;利用模组安装盒安装四个传感模组,便于安装或更换传感模组;利
用悬吊结构便于调整减震套管8以及模组安装盒的悬吊位置;利用上侧球铰13与下侧球铰5配合,减小了传递到模组安装盒的晃动,从而降低了晃动对模组安装盒的影响。
24.进一步的,悬吊结构包括悬吊支座19、悬吊安装板20、悬挑管16、悬挑杆15以及上侧吊杆14;悬吊支座19固定在悬吊安装板20上;在悬挑管16的一端固定有铰接扁头18;铰接扁头18通过铰接轴22铰接式安装在悬吊支座19上;悬挑杆15的一端插装在悬挑管16的另一端上,且在悬挑管16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悬挑杆15的紧固螺栓17;悬挑杆15的另一端旋转式安装在上侧吊杆14的上端上,且悬挑杆15与上侧吊杆14相垂直;减震套管8的上端通过上侧球铰13对接在上侧吊杆14的下端上。
25.利用悬挑杆15与悬挑管16的配合,便于调整悬挑杆15伸出的长度,从而调整模组安装盒的位置;利用悬挑杆15旋转式安装在上侧吊杆14上,保证了在晃动时悬挑杆15与上侧吊杆14之间活动配合,减小晃动的影响;利用上侧球铰13保证了减震套管8始终垂直于地面。
26.进一步的,在悬吊支座19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21;在铰接扁头18上设置有一个定位螺纹孔;在其中一个定位孔21上插装有一个螺纹旋合在定位螺纹孔上的定位螺栓23。利用多个定位孔21便于通过定位螺栓23调整铰接扁头18的角度,从而调节模组安装盒的高度位置。
27.进一步的,模组安装盒由盖板2以及传感节点安装盒1组成;盖板2安装在传感节点安装盒1的上侧面上;在传感节点安装盒1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均竖向设置有一个延伸至上侧面的插槽25;在每个插槽25的两个竖向槽壁上均设置有滑槽26;
28.传感模组由传感器插板3以及传感器32组成;传感器32安装在传感器插板3上;在每个传感器插板3的两个竖向侧边上均设置有滑条27;四个传感器插板3分别插装在四个插槽25上,且各个滑条27插装在对应的侧滑槽26上。
29.利用滑槽26与滑条27之间的配合,保证了传感器插板3安装在插槽25上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更换传感器插板3。
30.进一步的,在每个传感器插板3的下侧面上均设置有接插槽29;在每个接插槽29内均间隔式设置有多个与传感器电连接的导电插针;在每个插槽25的下槽壁上均安装有一个插装在对应接插槽29上的接插座28;在每个接插座28上均间隔式设置有多个与微处理器电连接的导电插孔36;各个导电插针分别插装在各个导电插孔36内。
31.利用接插槽29与接插座28之间的配合,使传感器插板3的安装更加稳定,同时通过导电插孔36和导电插针之间的配合,实现了传感模组与微处理器的电连接。
32.进一步的,在盖板2的上侧面上固定有加强板4;下侧吊杆6的下端通过下侧球铰5安装在加强板4的上侧面上。利用加强板4增加了下侧球铰5与盖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
33.进一步的,在传感节点安装盒1内设置有电器腔34;在传感节点安装盒1的底板上设置有底部散热窗口35;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为无线通信模块均位于电器腔34内。利用电器腔34便于安装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为无线通信模块;利用底部散热窗口35便于散热,防止传感节点安装盒1内温度过高。
34.进一步的,在盖板2的下侧面上且位于每个插槽25的上方均安装有一个用于向下按压传感器插板3的挤压垫24。
35.利用挤压垫24按压传感器插板3,使接插槽29与接插座28之间贴合紧密,保证了传
感器32与微处理器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传感模组的安装稳定性。
36.进一步的,在模组安装盒底板的中心处通过重锤吊杆30悬吊式安装有一个重锤31。利用重锤31保证了模组安装盒的稳定性以及平衡性。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减震功能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中,各个传感器32均采用现有的数字式传感器;微处理器采用现有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各个传感器32传输的信号;存储器采用现有的存储器;无线通信模块采用现有的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信号传输至程控制中心。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减震功能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在安装使用时,首先将需要使用的传感模组插装在传感节点安装盒1上,之后安装好盖板2;将铰接扁头18旋转至所需位置,定位螺栓23穿过对应的定位孔21后螺纹旋合在定位螺纹孔上;最后调整悬挑杆15伸出悬挑管16的长度直至所需位置,拧紧紧固螺栓17。
39.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