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瓦电池串固化结构、叠瓦输送装置及叠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8385发布日期:2022-02-19 14:5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叠瓦电池串固化结构、叠瓦输送装置及叠瓦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电池片加工过程中叠瓦电池串固化结构、叠瓦输送装置及叠瓦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日益兴起,带来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叠瓦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传统大小的电池片先切割成小片,再将小片重新排列,以叠瓦方式固定,增加组件单位面积上的受光面积,从而加强光电转化效率。其中叠瓦工艺通过胶水将切割后的电池小片进行粘结成串,所用胶水为有机硅、丙烯酸、环氧树脂等体系。这种胶水最佳固化温度普遍在100-250℃之间,固化时需要搭配真空吸附确保电池片重叠缝位置紧密贴合。
3.在现有技术方案中,叠瓦电池串制备主要有以下环节:
4.1、印刷:将导电胶印刷在电池片主栅上面;
5.2、叠片:将印刷后的叠瓦电池串成串;
6.3、固化:通过底板加热搭配真空吸附方式对电池串导电胶进行固化。
7.固化过程中,现有的底板一般为圆形或条形开孔,而传送带开口为圆形,这种硬件组合没有富余度,传送带在运转过程跑偏后会影响底板真空吸附,如果传送带运行过程中偏移超过2mm,那就存在无真空风险,导致电池片未贴合在输送带上,影响电池片之间胶水的粘连效果,造成电池串未完全固化,影响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8.1.技术问题
9.为了至少解决或者部分解决上述底板开孔方式的缺陷,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瓦电池串固化结构,将真空吸孔进行改造具有延长部分,且将延长部分沿中心孔部分周向排列,使电池片在输送过程各个方向均有被吸附的富余度,对于不同尺寸的电池片都能够吸附并固化,能够有效缓解输送带部分跑偏问题,提高加热吸附的效果,确保电池片重叠缝位置紧密贴合。
10.2.技术内容
11.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叠瓦电池串固化结构,包括加热底板,所述加热底板包括:
12.本体,所述本体上具有多组线性排列的真空吸孔;
13.其中所述真空吸孔包括第一真空吸孔;所述第一真空吸孔具有中心孔部分以及沿所述中心孔部分周向排列的延长部分,所述中心孔部分与延长部分连通;所述中心孔部分被配置为与负压设备连通;将真空吸孔进行改造具有延长部分,且将延长部分沿中心孔部分周向排列,使电池片在输送过程各个方向均有被吸附的富余度,对于不同尺寸的电池片都能够吸附并固化,能够有效缓解输送带部分跑偏。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真空吸孔还包括第二真空吸孔,所述第二真空吸孔包括至少两组第一真空吸孔,相邻的第一真空吸孔之间通过连接槽连通构成。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真空吸孔沿所述加热底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形成第一吸附组;所述第二真空吸孔沿所述加热底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形成的第二吸附组,其中第一吸附组与第二吸附组交替排列;可以更好与输送带上的开口配合,使较窄的极片也有足够的面积收到真空孔的吸力。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真空吸孔包括两组中心孔部分,所述两组中心孔部分的下端通过u型通道连通,所述u型通道的中部被配置与负压设备连通。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相邻中心孔部分之间设有加热源,且所述加热源位于u型通道的上方;中心孔部分之间设有加热源,且将加热源位于u型通道的上方;能够更加节省加热底板内空间。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延长部分为长条状;所述的延长部分数量为四组并分布在所述中心孔部分的周向,且与所述中心孔部分形成“十”字型;将第一真空孔设置为“十”字型或者“双十”字型,延长部分沿中心孔部分周向排列,使电池片在输送过程各个方向均有被吸附的富余度,对于不同尺寸的电池片都能够吸附并固化。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加热底板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真空吸孔间距为2-30mm。
20.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叠瓦输送装置,包括上述的叠瓦电池串固化结构;
21.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受控运转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具有与加热底板的真空吸孔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沿所述输送带长度方向线性排列的横向开口和竖向开口;所述横向开口与竖向开口交替排列;通过具有开口的输送带结合加热底板的真空吸孔,使输送带的上端面承接的电池片在行进的过程中有负压吸附,进而能够实现快速稳定输送,且输送带采用纵向、横向开孔组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大电池片跑偏被吸附富余度。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输送带上方配置光电传感器,对底板开孔进行检测。
23.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叠瓦系统,包括上述的叠瓦输送装置。
24.3.有益效果
25.(1)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具有开口的输送带结合加热底板的真空吸孔,使输送带的上端面承接的电池片在行进的过程中有负压吸附,进而能够实现快速稳定输送,且输送带采用纵向、横向开孔组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大电池片跑偏被吸附富余度,加热底板上的真空孔距离输送带近,即使较窄的电池片也有足够的面积受到真空孔的吸力,因此可以稳稳的附在输送带上,提高加热吸附的效果,确保电池片重叠缝位置紧密贴合;
26.(2)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真空吸孔进行改进,设置为“十”字型或者“双十”字型,延长部分沿中心孔部分周向排列,使电池片在输送过程各个方向均有被吸附的富余度,对于不同尺寸的电池片都能够吸附并固化,能够有效缓解输送带部分跑偏问题,提高加热吸附的效果,确保电池片重叠缝位置紧密贴合;
27.(3)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真空吸孔中,两组中心孔部分的下端通过u型通道连通,u 型通道的中部被配置与负压设备连通;能够使第二真空吸孔中两组中心孔部分的负压强度相同,中心孔部分之间设有加热源,且将加热源位于u型通道的上方;能够更加节省
加热底板内空间;使加热底板组件小型化、集约化。
附图说明
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附图中:
29.图1为现有电池片叠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底板与输送带的剖视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底板上第二真空孔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底板上第一真空孔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图4的a处的放大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真空孔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带俯视图;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底板俯视图a;
3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底板与输送带的使用状态图。
38.图中:a、第一吸附组;b、第二吸附组;
39.10、本体;11、第一真空孔;11a、中心孔部分;11b、延长部分;11c、弧形底面;
40.12、第二真空孔;12a、连接槽;14、u型通道;15、负压通道;17、加热源;18、真空腔体;
41.21、输送带;21a、横向开口;21b、竖向开口;
42.51、加热板;59、吸附装置;60、输送装置;70、电池片。
具体实施方式
43.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4.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5.如图1所示,公开号为cn2099207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丝网印刷设备和电池片叠片系统,该加热设备位于输送装置的中心孔部分下方,这里的输送装置60为受控运转的输送带,输送带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中心孔,输送带上端面用于输送叠片设备叠放的电池片70,位于中心孔部分下方的加热设备可以对电池串的下端进行加热。其中加热设备由多块加热板51并列排布组成。加热板51的吸附孔与中心孔对应,且吸附孔下连通吸附装置59,提供向下的吸附力,使电池片被输送带输送过程中被吸附孔吸附于输送带表面,并通过灯箱加热进行电池胶固化。但是可以看到上述方案中加热板51一般为圆形或条形开孔,传送带的开口也为圆形,这两种组件组合没有富余度,传送带在运转过程跑偏后会影响底板真空吸附,本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加热底板以及输送带进行改进。
46.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瓦电池串固化结构,以便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加
热底板的开孔缺陷。现在将参考图1-9来描述一些示例实施例。注意,在下文描述中,可能使用“电池片固化”作为应用的例子。但是本公开的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能够采用在此描述的叠瓦固化组件均涵盖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47.如图2、4、5和8所示,总体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叠瓦电池串固化结构包括加热底板。
48.加热底板包括本体10,本示例中本体10为矩形的板状结构,本体10上具有多组线性排列的真空吸孔,此处的真空吸孔在本体1的厚度方向形成。本示例中真空吸孔为第一真空吸孔11;第一真空吸孔具有中心孔部分11a以及沿所述中心孔部分11a周向排列的延长部分 11b,中心孔部分11a一般为弧形或者矩形,且中心孔部分11a被配置为与负压设备连通。且中心孔部分11a与延长部分11b连通。延长部分11b在负压设备的负压状态下,通过输送带 12上开口使气流向下流动,电池片70被吸附在输送带12上。由于延长部分11b向中心孔部分11a的周向延伸,即使传送带在运转过程跑偏后,延长部分11b所形成的负压依然能够通过输送带开口对电池片进行吸附,增大电池片跑偏被吸附的富余度,即使较窄的电池片也有足够的面积受到真空孔的吸力,因此可以稳稳的附在输送带上,提高加热吸附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的本体10可以根据实际输送带构造成曲状,环形等,在此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49.优选的,延长部分11b在构造过程中在本体10厚度方向上形成弧形底面11c,负压通道 15一端与弧形底面11c的开口连通,另一端与真空腔体18。进一步,延长部分11b为长条状且延长部分11b数量为四组分布在所述中心孔部分11a的周向,并与所述中心孔部分11a形成十字型,这样排列形式可以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更好的传送带的开口对应。
50.如图3和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上的真空吸孔还包括第二真空吸孔12,第二真空吸孔12包括两组第一真空吸孔11形成“双十”字型,相邻的第一真空吸孔11之间通过连接槽12a连通构成。本示例中将真空吸孔进行改进,设置为“十”字型或者“双十”字型,电池片在输送过程中上、下、左、右方向均有富余度,输送带轻微跑偏后依然可以保持真空吸附,对于不同尺寸的电池片都能够吸附并固化,能够有效缓解输送带跑偏问题,提高加热吸附的效果。
51.为了更好的缓解输送带部分跑偏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真空吸孔11沿所述加热底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形成第一吸附组a;所述第二真空吸孔12沿所述加热底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形成的第二吸附组b,其中第一吸附组a与第二吸附组b交替排列;且沿所述加热底板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真空吸孔间距为2-30mm。本示例通过第一吸附组a和第二吸附组b可以更好与输送带上的开口配合,使较窄的极片也有足够的面积收到真空孔的吸力,因此可以稳稳的附在输送带上。
52.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真空吸孔12包括两组中心孔部分11a,两组中心孔部分11a的下端通过u型通道14连通,u型通道14的中部与负压通道15连通,负压通道15 被配置与真空腔体18连通。优选的,为了能够更加节省加热底板内空间,中心孔部分11a之间设有加热源17,本实施例中加热源为加热棒,且加热源位于u型通道14的上方。加热源 17能够对电池串进行输送并对导电胶进行加热,对电池串进行加热,以熔化导电材料,形成粘合在一起的叠片电池串。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的加热源17还可以通过利用红外灯管加热等方式,且加热源17和真空吸孔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作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53.如图2和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叠瓦输送装置,包括如上述的叠瓦电池串固化结构;还包括输送组件,本示例中输送组件为带式输送机,输送带21为耐高温的输送带,该输送带由托辊或滚筒支撑并拉紧,驱动装置驱动托辊或滚筒转动,从而驱动输送带运动,输送带作为承载构件,对电池片进行连续输送。本示例输送带21具有与加热底板的真空吸孔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沿所述输送带长度方向线性排列的横向开口21a和竖向开口21b;所述横向开口21a与竖向开口交替排列。当传输带在加热底板上滑动时,出现轻微偏移不会影响。优选的,传输带开孔根据电池片尺寸配置成4-20排,每排间距5-30mm。且在输送带的开口上方配置光电传感器,对底板开孔进行检测,如果持续一定时间未检测到底板开孔,判定为输送带跑偏,设备可以按照警告、报警、停机进行处理。
5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叠瓦系统,包括上述叠瓦输送装置。
5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6.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一”、“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5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