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1015发布日期:2021-12-08 16:3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缝钢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


背景技术:

2.无缝钢管是由整支圆钢穿孔而成的,表面上没有焊缝的钢管。根据生产方法,无缝钢管可分为热轧无缝钢管、冷轧无缝钢管、冷拔无缝钢管、挤压无缝钢管、顶管等。按照断面形状,又可将无缝钢管分为圆形和异性两种,异性管有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瓜子形、星形、带翅管等多种复杂形状。根据用途的不同,无缝钢管又可分为厚壁无缝钢管和薄壁无缝钢管。无缝钢管只要是用作石油地质钻探管、石油化工用的裂化管、锅炉管、轴承管以及汽车、拖拉机、航空用的高精度结构钢管。
3.无缝钢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将多根无缝钢管连接在一起使用,但是现有的无缝钢管存在连接时不方便且不稳固的问题。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以解决现有的无缝钢管存在的连接时不方便且不稳固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包括:
8.钢管主体,所述钢管主体包括由外而内一体成型的的第一层管、第二层管、第三层管和第四层管;所述第一层管的外壁前端设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一层管的外壁后端设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层管的前端超出所述第一层管的前端,且所述第二层管前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三层管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层管的后端齐平,所述第三层管的后端超出所述第二层管的后端并设有外螺纹;所述第四层管的前端超出所述第三层管的前端并与所述第二层管的前端齐平;其中,所述第一层管、所述第二层管、所述第三层管与所述第四层管的长度均相同;
9.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钢管主体的前端,并与所述第二层管前端滑动配合;所述连接件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通过螺栓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层管的后端设有垫片一;所述第四层管的前端设有垫片二。
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套筒、第三连接法兰和第四连接法兰;所述连接套筒的前端一体成型有凸缘一;所述第三连接法兰焊接在所述连接套筒的后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法兰套设在所述连接套筒上,其内壁设有与所述凸缘一抵接的凸缘二;所述第四连接法兰与所述连接套筒滑动配合。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连接法兰背向所述第四连接法兰的一端设有垫片三;所述第
四连接法兰背向所述第三连接法兰的一端设有垫片四。
13.作为优选,所述垫片一、所述垫片二、所述垫片三和所述垫片四均为橡胶材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的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第二层管前端设有内螺纹,第三层管后端设有外螺纹,当相邻两条本实用新型的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连接时,通过将其中一条无缝钢管的前端与另一条无缝钢管的后端对接,并旋转使第二层管的前端进入到第一层管后端与第三层管后端的间隙内,第三层管后端进入到第二层管前端与第四层管前端的间隙内,使两条无缝钢管连接在一起,十分方便。
16.(2)本实用新型的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当两条无缝钢管连接在一起后,连接件后端的第三连接法兰与其中一条无缝钢管的第一层管外壁前端的第一连接法兰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连接件前端的第四连接法兰与另一条无缝钢管的第一层管外壁后端的第二连接法兰通过螺栓固定,可以使两条无缝钢管连接得更加的稳固,不容易分开。
17.(3)本实用新型的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第三层管的后端设有垫片一,第四层管的前端设有垫片二,有利于在旋转两条无缝钢管进行连接时缓冲和密封;第三连接法兰背向第四连接法兰的一端设有垫片三,第四连接法兰背向第三连接法兰的一端设有垫片四,有利于在通过连接件对两条无缝钢管的连接进行加固时减震缓冲,避免损坏各个连接法兰。
18.(4)本实用新型的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连接件前端的第四连接法兰与连接套筒滑动配合,并可以在连接套筒上旋转,便于第四连接法兰上的螺孔与其前端的无缝钢管的第一层管外壁后端的第二连接法兰上的螺孔位置对应,可以避免出现螺孔位置对不上而无法使用螺栓固定的尴尬情况;第四连接法兰内壁的凸缘二与连接套筒前端的凸缘一相互抵接,可以防止第四连接法兰从连接套筒上脱离。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管主体与连接件分开的示意图;
21.图3是2条本实用新型的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相互连接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爆炸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管主体的剖视图;
26.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7.1、钢管主体;2、第一层管;3、第二层管;4、第三层管;5、第四层管;6、第一连接法兰;7、第二连接法兰;8、连接件;9、螺栓;10、垫片一;11、垫片二;12、连接套筒;13、第三连接法兰;14、第四连接法兰;15、凸缘一;16、凸缘二;17、垫片三;18、垫片四。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
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参照附图,一种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包括:
32.钢管主体1,钢管主体1包括由外而内一体成型的的第一层管2、第二层管3、第三层管4和第四层管5;第一层管2的外壁前端设有第一连接法兰6,第一层管2的外壁后端设有第二连接法兰7;第二层管3的前端超出第一层管2的前端,且第二层管3前端设有内螺纹;第三层管4的后端与第一层管2的后端齐平,第三层管4的后端超出第二层管3的后端并设有外螺纹;第四层管5的前端超出第三层管4的前端并与第二层管3的前端齐平;其中,第一层管2、第二层管3、第三层管4与第四层管5的长度均相同;
33.连接件8,连接件8套设在钢管主体1的前端,并与第二层管3前端滑动配合;连接件8的后端与第一连接法兰6通过螺栓9连接。
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层管4的后端设有垫片一10;第四层管5的前端设有垫片二11。连接件8包括连接套筒12、第三连接法兰13和第四连接法兰14;连接套筒12的前端一体成型有凸缘一15;第三连接法兰13焊接在连接套筒12的后端,并与第一连接法兰6通过螺栓9连接;第四连接法兰14套设在连接套筒12上,其内壁设有与凸缘一15抵接的凸缘二16;第四连接法兰14与连接套筒12滑动配合。第三连接法兰13背向第四连接法兰14的一端设有垫片三17;第四连接法兰14背向第三连接法兰13的一端设有垫片四18。垫片一10、垫片二11、垫片三17和垫片四18均为橡胶材质。
3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由长度相同的四层钢管一体成型,由外而内依次是第一层管2、第二层管3、第三层管4和第四层管5,其中,第一层管2和第三层管4的两端齐平,第二层管3和第四层管5的两端齐平;由于第二层管3的前端超出第一层管2的前端,并且第二层管3前端设有内螺纹,第三层管4后端设有外螺纹,当两条本实用新型的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相互连接时,其中一条无缝钢管的前端与另一条无缝钢管的后端对接,并旋转其中一条无缝钢管使其第二层管3的前端进入到另一条无缝钢管的第一层管2后端和第三层管4后端的间隙内,并且另一条无缝钢管的第三层管4后端进入到其中一条钢管的第二层管3前端和第四层管5前端的间隙内,使两条无缝钢管连接在一起,十分方便快捷;而且第三层管4的后端设有橡胶材质的垫片一10,第四层管5的前端设有橡胶材质的垫片二11,有利于在旋转两条无缝钢管进行连接时缓冲和密封。当两条无缝钢管连接在一起后,连接件8后端的第三连接法兰13与其中一条无缝钢管的第一层管2外壁前端的第一连接法兰6通过螺栓9连接固定,连接件8前端的第四连接法兰14与另一条无缝钢管的第
一层管2外壁后端的第二连接法兰7通过螺栓9固定,可以使两条无缝钢管连接得更加的稳固,不容易分开。其中,连接件8前端的第四连接法兰14与连接套筒12滑动配合,并可以在连接套筒12上旋转,便于第四连接法兰14上的螺孔与另一条无缝钢管的第一层管2外壁后端的第二连接法兰7上的螺孔位置对应,可以避免出现螺孔位置对不上而无法使用螺栓9固定的尴尬情况;同时第四连接法兰14内壁的凸缘二16与连接套筒12前端的凸缘一15相互抵接,可以防止第四连接法兰14从连接套筒12上脱离。
36.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