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9707发布日期:2021-12-01 13:5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涉及除尘设备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2.双层翻板卸灰阀采用纯机械工作原理,配置机械传动重力平衡自动复位装置,依靠物料的自重将阀板打开,当物料落入下方设备以后,阀板通过配重自动复位,完成卸灰操作,多用于烧结机大烟道、电厂除尘器排灰、球团电除尘及炼铁厂煤粉筛分系统,广泛应用于除尘领域。
3.现有的双层翻板卸灰阀共设置有两层阀板,相比于单层卸灰阀具有更好的密封性,但在上阀板卸灰过程中,其下阀板容易在物料的冲击下开启,导致两层阀板同时开启,影响其密封效果,容易出现漏灰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该装置包括阀体、阀轴、阀板、密封挡板、配重锤、防漏灰装置和缓冲机构,所述阀体内侧前端通过轴承与阀轴转动连接,所述阀轴后侧焊接固定有阀板,所述阀体内壁焊接固定有密封挡板,并且阀板与密封挡板底面相贴合,所述阀轴左右两端均延伸出阀体并安装有配重锤,所述防漏灰装置设置于阀轴末端,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阀体内壁,所述防漏灰装置包括摆动件、第一传动杆、滑杆、弹簧、第二传动杆和滑腔,所述阀轴末端与摆动件相连接,所述摆动件通过转轴与第一传动杆顶端转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杆底端焊接固定有滑杆,所述弹簧与滑杆外表面相套接,所述摆动件通过转轴与第二传动杆底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传动杆顶部开设有滑腔,并且滑杆贴合滑腔内壁滑动。
6.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拦截板、弹性组件和衬垫,所述阀体内壁通过铰链与拦截板转动配合,所述拦截板底面安装有弹性组件,并且弹性组件末端与阀体内壁相抵触,所述拦截板顶面粘接固定有衬垫。
7.优选的,所述阀轴共设置有两组,且阀轴沿阀体上下两侧对应设置。
8.优选的,所述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相抵触,且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间距缩短时弹簧处于蓄力状态。
9.优选的,所述防漏灰装置共设置有两组,且防漏灰装置沿阀轴左右两端对称设置。
10.优选的,所述摆动件呈凸轮状,且摆动件随阀轴同步转动。
11.优选的,所述拦截板向上摆动时弹性组件释放弹力,且拦截板向下摆动时弹性组件处于蓄力状态。
12.优选的,所述阀体内壁设置有挡灰板,且挡灰板位于拦截板与阀体连接处的正上方。
13.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为合金弹簧钢材质,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弹性极限和疲劳
强度。
14.优选的,所述衬垫为聚氨酯材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回弹性和力学性且能耐磨性能优良。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6.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通过在阀轴末端设置了防漏灰装置,在上层阀板开启时,上层阀轴带动摆动件向下翻转,使摆动件通过第一传动杆将滑杆推入滑腔内,使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的间距缩短,同时弹簧受力形变,使第二传动杆通过摆动件抵住下层阀轴,进而使下层阀轴将下层阀板向上抬紧,以抵消下层阀板受灰尘掉落的冲击力,避免下层阀板在灰尘的冲击下开启,进一步提升了密封效果。
17.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通过在阀体内壁设置了缓冲机构,在上层阀板卸料时,灰尘首先掉入拦截板表面,使拦截板通过衬垫和弹性组件吸收下落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在拦截板上方设置了挡灰板,避免灰尘影响挡灰板的转动,从而使灰尘经过拦截板缓冲后再导入下层阀板上,以减小下层阀板受到的冲击。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漏灰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传动杆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其中:阀体

1、阀轴

2、阀板

3、密封挡板

4、配重锤

5、防漏灰装置

6、摆动件

61、第一传动杆

62、滑杆

63、弹簧

64、第二传动杆

65、滑腔

66、缓冲机构

7、拦截板

71、弹性组件

72、衬垫

73、挡灰板

74。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1

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包括阀体1、阀轴2、阀板3、密封挡板4、配重锤5、防漏灰装置6和缓冲机构7,阀体1内侧前端通过轴承与阀轴2转动连接,阀轴2后侧焊接固定有阀板3,阀体1内壁焊接固定有密封挡板4,并且阀板3与密封挡板4底面相贴合,阀轴2左右两端均延伸出阀体1并安装有配重锤5,防漏灰装置6设置于阀轴2末端,缓冲机构7设置于阀体1内壁,阀轴2共设置有两组,且阀轴2沿阀体1上下两侧对应设置。
26.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防漏灰装置6包括摆动件61、第一传动杆62、滑杆63、弹簧64、第二传动杆65和滑腔66,阀轴2末端与摆动件61相连接,摆动件61通过转轴与第一传动杆62顶端转动配合,第一传动杆62底端焊接
固定有滑杆63,弹簧64与滑杆63外表面相套接,摆动件61通过转轴与第二传动杆65底端转动配合,第二传动杆65顶部开设有滑腔66,并且滑杆63贴合滑腔66内壁滑动,弹簧64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杆62和第二传动杆65相抵触,且第一传动杆62与第二传动杆65间距缩短时弹簧64处于蓄力状态,防漏灰装置6共设置有两组,且防漏灰装置6沿阀轴2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摆动件61呈凸轮状,且摆动件61随阀轴2同步转动。
27.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缓冲机构7包括拦截板71、弹性组件72和衬垫73,阀体1内壁通过铰链与拦截板71转动配合,拦截板71底面安装有弹性组件72,并且弹性组件72末端与阀体1内壁相抵触,拦截板71顶面粘接固定有衬垫73,拦截板71向上摆动时弹性组件72释放弹力,且拦截板71向下摆动时弹性组件72处于蓄力状态,利于弹性组件72吸收拦截板71受到的振动力,阀体1内壁设置有挡灰板74,且挡灰板74位于拦截板71与阀体1连接处的正上方,避免灰尘影响挡灰板74的转动,弹性组件72为合金弹簧钢材质,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弹性极限和疲劳强度,衬垫73为聚氨酯材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回弹性和力学性且能耐磨性能优良。
28.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其工作原理如下;
29.第一,使用前,首先将阀体1通过螺栓锁固在设备的排灰口处,使阀体1能够接收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灰尘;
30.第二,使用时,灰尘首先进入阀体1内并存储在阀板3上,在灰尘量达到重量阈值时,灰尘依靠自重将阀板3推开并向下掉落,同时阀轴2随阀板3同步翻转,使阀轴2将配重锤5向上抬起,在阀板3上的灰尘卸出后,依靠配重锤5带动阀轴2翻转复位,进而使阀轴2将阀板3翻转复位,通过密封挡板4对阀板3进行限位,并且由密封挡板4将阀板3与阀体1内壁之间的缝隙遮住,以提升其密封性;
31.第三,在上层阀板3开启时,上层阀轴2带动摆动件61向下翻转,使摆动件61通过第一传动杆62将滑杆63推入滑腔66内,使第一传动杆62与第二传动杆65的间距缩短,同时弹簧64受力形变,使第二传动杆65通过摆动件61抵住下层阀轴2,进而使下层阀轴2将下层阀板3向上抬紧,以抵消下层阀板3受灰尘掉落的冲击力,避免下层阀板3在灰尘的冲击下开启,进一步提升了密封效果;
32.第四,在上层阀板3卸料时,灰尘首先掉入拦截板71表面,使拦截板71通过衬垫73和弹性组件72吸收下落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在拦截板71上方设置了挡灰板74,避免灰尘影响挡灰板74的转动,从而使灰尘经过拦截板71缓冲后再导入下层阀板3上,以减小下层阀板3受到的冲击。
3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双层翻板卸灰阀,通过在阀轴2末端设置了防漏灰装置6,在上层阀板3开启时,上层阀轴2带动摆动件61向下翻转,使摆动件61通过第一传动杆62将滑杆63推入滑腔66内,使第一传动杆62与第二传动杆65的间距缩短,同时弹簧64受力形变,使第二传动杆65通过摆动件61抵住下层阀轴2,进而使下层阀轴2将下层阀板3向上抬紧,以抵消下层阀板3受灰尘掉落的冲击力,避免下层阀板3在灰尘的冲击下开启,进一步提升了密封效果,通过在阀体1内壁设置了缓冲机构7,在上层阀板3卸料时,灰尘首先掉入拦截板71表面,使拦截板71通过衬垫73和弹性组件72吸收下落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在拦截板71上方设置了挡灰板74,避免灰尘影响挡灰板74的转动,从而使灰尘经过拦截板71缓冲后再导入下层阀板3上,以减小下层阀板3受到的冲击。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