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下脚。
背景技术:2.摩托车是一种由汽油发动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机动车;其具有轻便灵活,行驶迅速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减震器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
3.现有摩托车的减震器下脚结构设计通常不够合理,结构强度往往不够强,在长期使用后易导致减震器下脚损坏,进而会影响减震器的使用,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作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下脚,结构设计合理,既能很好地实现下脚本体的连接固定功能,也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使下脚本体自身不易损坏,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器下脚,包括下脚本体,所述下脚本体包括连接筒和固定座,所述连接筒包括粗圆柱体和细圆柱体,细圆柱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粗圆柱体且粗圆柱体和细圆柱体之间具有弧形连接面,连接筒的中部具有连接腔,粗圆柱体内连接腔的腔体直径大于细圆柱体内连接腔的腔体直径,所述细圆柱体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连接腔的固定孔,细圆柱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粗圆柱体,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座,细圆柱体远离粗圆柱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座呈圆柱形,固定座的一端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贯穿至固定座另一端的安装通孔,固定座远离所述连接筒的一侧设有向外突出的加强台。
6.为了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所述加强台包括有端平面和两个侧平面,两个所述侧平面分别与所述固定座两侧的外壁相切。
7.优选的,下脚本体还包括气油缸,所述连接筒远离所述固定孔的一侧通过连接板连接有所述气油缸,气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另一端与所述粗圆柱体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气油缸具有调节腔,所述连接腔与调节腔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油道且油道贯穿所述连接板。
8.为了能进一步增强结构强度,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设有加强凸起且加强凸起位于所述油道的外侧。
9.为了便于更牢靠地安装,下脚本体还包括辅助固定板,所述辅助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固定座、细圆柱体和粗圆柱体,辅助固定板靠近所述固定孔,辅助固定板上设有两个安装孔。
10.优选的,所述下脚本体为一体锻造而成。
11.优选的,所述下脚本体的外轮廓均倒圆角。
12.优选的,所述连接腔的内壁呈多级阶梯形。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4.1.下脚本体上的连接筒用于连接安装减震器,设置粗圆柱体能使粗圆柱体内连接腔的腔体直径较大,设置细圆柱体能使细圆柱体内连接腔的腔体直径较小,进而可使连接腔便于连接安装减震器,下脚本体上的固定座用于将下脚本体固定到摩托车上的指定位置,通过设置安装槽和安装通孔能便于对固定座进行固定,细圆柱体一侧设置的连通连接腔的固定孔可根据实际需求安装紧定螺丝或堵头,细圆柱体外侧壁上的加强筋一端连接粗圆柱体,另一端连接固定座,通过设置多个加强筋能有效增加下脚本体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向外突出的加强台能增加固定座远离连接筒一侧的厚度,可有效加强固定座的结构强度,上述的下脚本体结构设计合理,既能很好地实现下脚本体的连接固定功能,也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使下脚本体自身不易损坏,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15.2.两个油道均贯穿连接板,设置油道会使油道两侧变薄,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位于油道外侧的加强凸起能增加油道两侧的厚度,加强凸起的一端连接气油缸,另一端连接到连接筒上,这样能有效增加连接板的结构强度,可有利于更牢靠地连接气油缸;
16.3.辅助固定板位于固定孔所在的一侧,由于辅助固定板的一侧连接固定座、细圆柱体和粗圆柱体,能使辅助固定板在整体上起到类似于加强筋的作用,可有效增加下脚本体的结构强度,辅助固定板上设置两个安装孔能便于固定安装辅助固定板,这样固定座加上辅助固定板就能更好地对下脚本体进行固定。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立体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立体示意图;
24.图中标记: 1
‑
固定座,2
‑
粗圆柱体,3
‑
细圆柱体,4
‑
弧形连接面,5
‑
连接腔,6
‑
加强筋,7
‑
安装槽,8
‑
安装通孔,9
‑
加强台,10
‑
第一固定孔,11
‑
第二固定孔,12
‑
凸台,13
‑
端平面,14
‑
侧平面,15
‑
气油缸,16
‑
连接板,17
‑
第一加强板,18
‑
第二加强板,19
‑
调节腔,20
‑
油道,21
‑
加强凸起,22
‑
辅助固定板,23
‑
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1至图5,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减震器下脚,包括下脚本体,所述下脚本体包括连接筒和固定座1,所述连接筒包括粗圆柱体2和细圆柱体3,细圆柱体3的一端连接所述粗圆柱体2且粗圆柱体2和细圆柱体3之间具有弧形连接面4,连接筒的中部具有连接腔5,粗圆柱体2内连接腔5的腔体直径大于细圆柱体3内连接腔5的腔体直径,所述细圆柱体3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连接腔5的固定孔,细圆柱体3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多个加强筋6,加强筋6的一端连接所述粗圆柱体2,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座1,细圆柱体3远离粗圆柱体2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座1,固定座1呈圆柱形,固定座1的一端设有安装槽7,安装槽7内设有贯穿至固定座1另一端的安装通孔8,固定座1远离所述连接筒的一侧设有向外突出的加强台9。
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脚本体上的连接筒用于连接安装减震器,设置粗圆柱体2能使粗圆柱体2内连接腔5的腔体直径较大,设置细圆柱体3能使细圆柱体3内连接腔5的腔体直径较小,进而可使连接腔5便于连接安装减震器,下脚本体上的固定座1用于将下脚本体固定到摩托车上的指定位置,通过设置安装槽7和安装通孔8能便于对固定座1进行固定,细圆柱体3一侧设置的连通连接腔5的固定孔可根据实际需求安装紧定螺丝或堵头,细圆柱体3外侧壁上的加强筋6一端连接粗圆柱体2,另一端连接固定座1,通过设置多个加强筋6能有效增加下脚本体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向外突出的加强台9能增加固定座1远离连接筒一侧的厚度,可有效加强固定座1的结构强度,上述的下脚本体结构设计合理,既能很好地实现下脚本体的连接固定功能,也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使下脚本体自身不易损坏,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具体实施时,细圆柱体3的外侧壁上均匀地设有四个加强筋6,本实施例中固定孔设有两个且均为沉头孔,分为第一固定孔10和第二固定孔11,第一固定孔10靠近所述固定座1,第二固定孔11设在粗圆柱体2和细圆柱体3的连接处,第二固定孔11处还设有凸台12,通过设置凸台12可便于设置第二固定孔11。所述的紧定螺丝、堵头及减震器的安装使用均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进一步说明。
29.为了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所述加强台9包括有端平面13和两个侧平面14,两个所述侧平面14分别与所述固定座1两侧的外壁相切。在本实施例中,加强台9的截面近似等腰梯形,端平面13位于等腰梯形的上底边上,两个侧平面14分别位于等腰梯形的两腰上,两个侧平面14分别与固定座1两侧的外壁相切,可使加强台9更好地提升固定座1的结构强度。
30.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下脚本体还包括气油缸15,所述连接筒远离所述固定孔的一侧通过连接板16连接有所述气油缸15,气油缸15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1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17,另一端与所述粗圆柱体2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板18,所述第一加强板17和第二加强板18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16的两端,气油缸15具有调节腔19,所述连接腔5与调节腔19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油道20且油道20贯穿所述连接板16。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气油缸15可便于实现减震器的阻尼调节,通过连接板16能很好地将气油缸15连接在连接筒的一侧,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油道20能更好地连通连接腔5与调节腔19,可更好地满足实际调节需求,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17和第二加强板18能增强连接板16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更牢靠地连接气油缸15,连接板16、第一加强板17和第二加强板18整体能起到类似于加强筋6的作
用,可有效增加下脚本体的结构强度。所述的阻尼调节、气油缸15及其使用均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进一步说明。
31.为了能进一步增强结构强度,所述连接板16的两侧均设有加强凸起21且加强凸起21位于所述油道20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油道20均贯穿连接板16,设置油道20会使油道20两侧变薄,通过在连接板16上设置位于油道20外侧的加强凸起21能增加油道20两侧的厚度,加强凸起21的一端连接气油缸15,另一端连接到连接筒上,这样能有效增加连接板16的结构强度,可有利于更牢靠地连接气油缸15。
32.为了便于更牢靠地安装,下脚本体还包括辅助固定板22,所述辅助固定板22的一侧连接所述固定座1、细圆柱体3和粗圆柱体2,辅助固定板22靠近所述固定孔,辅助固定板22上设有两个安装孔23。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固定板22位于固定孔所在的一侧,即辅助固定板22靠近固定孔,由于辅助固定板22的一侧连接固定座1、细圆柱体3和粗圆柱体2,能使辅助固定板22在整体上起到类似于加强筋6的作用,可有效增加下脚本体的结构强度,辅助固定板22上设置两个安装孔23能用于将辅助固定板22固定到摩托车上的指定位置,具体实施时固定座1起主要连接固定作用,辅助固定板22能起到辅助连接固定的作用,这样可更好地对下脚本体进行固定。
33.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下脚本体为一体锻造而成。在本实施例中,下脚本体为一体锻造而成,结构完整性好,有利于提升下脚本体整体的结构强度。所述的一体锻造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进一步说明。
34.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下脚本体的外轮廓均倒圆角。在本实施例中,下脚本体的外轮廓均倒圆角可有效消除锐边,避免出现锋利部位,可有效提升减震器下脚安装使用的安全性。
35.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腔5的内壁呈多级阶梯形。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腔5的内壁呈多级阶梯形,结构合理,可便于连接安装减震器,具体实施时连接腔5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36.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权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