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2279发布日期:2022-02-09 12:2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阀。


背景技术:

2.电动阀用于流量调节,随着对流量控制精度要求的提高,电动阀逐渐应用于汽车空调系统、热泵系统以及电池冷却系统中。电动阀包括线圈组件、阀座组件以及阀体,阀体包括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在进口通道或出口通道中设置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流经进口通道或出口通道的杂质,但是过滤器设置在进口或出口通道中,需要在进口通道或者出口通道设置用于安装过滤装置的安装结构,并预留用于容置过滤装置的容纳空间,这样会造成阀体的体积增大,过滤装置设置在进口通道或出口通道内会限制过滤装置的过滤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可以方便过滤装置的安装且有利于增大过滤装置的过滤面积。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线圈部件以及阀部件,所述阀部件与所述阀体组装,所述线圈组件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阀部件包括阀座部件和阀芯部件,所述阀座部件包括阀座部和连接座,所述阀座部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阀座部包括阀口、流通孔以及阀座部内腔,所述阀芯部件能够相对所述阀口运动,所述阀体包括阀体腔、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阀体腔连通,所述阀体腔通过所述流通孔与所述阀座部内腔流通,部分所述阀部件位于所述阀体腔,所述电动阀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所述阀体腔,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支架和滤网,所述滤网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一端通过所述阀体或所述连接座限位,所述支架另一端通过所述阀座部或所述阀体限位,所述过滤装置围绕在部分所述阀座部外周,所述滤网与围绕所述阀体腔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缓冲腔,所述滤网与所述阀座部之间具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腔与所述第一通道直接连通,所述第二缓冲腔通过所述流通孔与所述阀座部内腔直接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与所述第二缓冲腔通过所述滤网的网孔连通。
6.该电动阀包括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位于阀体腔,过滤装置包括支架和滤网,滤网与支架固定连接,支架一端通过阀体或连接座限位,支架另一端通过阀座部或阀体限位,过滤装置围绕在部分阀座部外周,滤网与围绕阀体腔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缓冲腔,滤网与阀座部之间具第二缓冲腔,第一缓冲腔与第一通道直接连通,第二缓冲腔通过流通孔与阀座部内腔直接连通,第一缓冲腔与第二缓冲腔通过滤网的网孔连通;这样设置可以方便过滤装置的安装且有利于增大过滤装置的过滤面积。
附图说明
7.图1是电动阀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8.图2是图1中电动阀沿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9.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0.图4是图2中阀部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是图2中阀部件与过滤装置组合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2.图6是图2中阀体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7是图6中阀体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8是图5中过滤装置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9是图8中过滤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6.图10是图9中过滤装置沿b-b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11是电动阀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12是图11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13是电动阀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14是图13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15是图13中过滤装置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16是图13中过滤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7是图16中过滤装置沿c-c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18是电动阀的第四种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19是图18中d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20是图18中过滤装置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1是图18中过滤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2是图21中过滤装置沿d-d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23是电动阀的第五种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24是图23中e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25是图23中过滤装置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6是图23中过滤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7是图26中过滤装置沿e-e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详细的说明。
35.结合图1-图7,本实用新型申请的电动阀100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电动阀100包括阀体1、线圈组件2以及阀部件3,阀部件3与阀体1组装,线圈组件2与阀体1固定连接,线圈组件2包括定子组件21(定子组件具体结构未示出)、注塑体22以及接插件23,部分注塑体22包覆定子组件21,定子组件21和接插件23内部的插针连接。阀部件3包括阀座部件31、磁转子32、转子轴33、螺母组件34、套管35以及阀芯部件36,套管35的下端部与阀座部件31连接,连接方式包括焊接,部分套管35位于磁转子32与定子组件21之间。阀座部件31包括阀座部311以及连接座312,本实施例中,阀座部311与连接座312分体成形再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包括焊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阀座部311与连接座312可以一体成型。套管35的下端部与连接座312固定连接,阀座部311包括阀座3111,阀座3111具有阀口3112。对定子组件21通入预定的电流,能够产生激励磁场,磁转子32能够在激励磁场中转动,磁转子32带动转子轴33旋
转,转子轴33与螺母组件34螺纹配合,带动阀芯部件36相对阀口3112上下移动,阀芯部件36能够密封阀口3112或者调节阀口3112流量或者阀芯部件36位于最下端时,阀口3112小流量流通,本实施例中,阀芯部件36位于最下端时能够密封阀口3112。
36.结合图2-图7,本实施例中,阀体1包括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以及阀体腔13,至少部分阀座部件31位于阀体腔13,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1作为进口通道,第二通道12作为出口通道。至少部分阀座部311的侧壁大致呈圆筒状,沿电动阀100的高度方向阀座3111位于阀座部311的相对靠下位置。阀座部311包括阀座部内腔3113、流通孔3114,第一通道11与阀体腔13直接连通,阀体腔13通过流通孔3114与阀座部内腔3113连通,第二通道12可以通过阀口3112与阀座部内腔3113流通。
37.结合图2-图7,电动阀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1、第二密封件42,连接座312设置有第一容纳部43,阀座部311设置有第二容纳部44,第一密封件41容置于第一容纳部43,第二密封件42容置于第二容纳部44,这样设置可以方便电动阀100的组装,第一密封件41位于连接座312与阀体1之间,用于防止工作介质通过连接座312与阀体1之间的间隙泄露到外部,第二密封件42位于阀座部311与阀体1之间,用于防止工作介质从阀座部311与阀体1之间的间隙流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43和第二容纳部44也可以设置在阀体1上或者阀体1与阀座部件31共同构成第一容纳部43和第二容纳部44。
38.结合图2-图7,阀体1包括第一侧壁14、第一底壁15,第一侧壁14围绕阀体腔13设置,第一侧壁14位于第一密封件41下侧,第一底壁15位于阀体腔13下端,第一底壁15位于第二密封件42上侧。本实施例中,阀体1为单独的阀块,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成形于阀体1,在其他实施例中,阀体也可以为换热器组件或其他零部件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管道作为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
39.结合图2-图10,本实施例中,电动阀100还包括过滤装置5,过滤装置5位于阀体腔13,过滤装置5包括支架51和滤网52,滤网52与支架51固定连接,支架51一端通过阀体1或连接座312限位,支架51另一端通过阀座部311或阀体1限位,本实施例中,支架51包括上支架511、下支架512以及多个中间支架513,上支架51大致呈圆环状,下支架52大致呈圆环状,中间支架513连接上支架511和下支架512,中间支架513间隔设定距离设置,滤网52的数量为多个,滤网具有网孔,滤网52的上端与上支架511固定连接,下端与下支架512固定连接,两侧分别与间隔的中间支架513固定连接,上支架511通过阀体1或连接座312限位,下支架512通过阀座部311或阀体1限位,过滤装置5围绕在部分阀座部311外周,滤网52与围绕阀体腔13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缓冲腔16,本实施例中,即滤网52与第一侧壁14之间具有第一缓冲腔16,滤网52与阀座部311之间具有第二缓冲腔17,第一缓冲腔16与第一通道11直接连通,第二缓冲腔17通过流通孔3114与阀座部内腔3113直接连通,第一缓冲腔16与第二缓冲腔17通过滤网52的网孔连通,第一缓冲腔16位于中间支架513靠外一侧,第二缓冲腔17位于中间支架513靠内一侧,工作介质可以从任一滤网52通过,从第一通道11进入的工作介质通过滤网52过滤后再通过流通孔3114进入阀座部内腔3113,滤网52能够过滤流过电动阀100的工作介质中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电动阀100内部,保证电动阀100的正常运行。本实施例中,滤网52由尼龙材料构成,支架51同样由尼龙材料构成,上支架511、下支架512、中间支架513以及滤网52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形成过滤装置5,滤网2的目数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滤网52可以是由钢丝材料或塑料材料等构成;支架51也可以由铝合金或者不
锈钢材料制成;除了一体注塑形成过滤装置5,滤网52可以还可以与支架51通过夹紧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5的横截面为圆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装置5横截面可以为方形、三角形、半圆环等。本实施例中,具有多个中间支架513和多个滤网52,这样可以提高过滤装置5的强度,防止工作介质冲击导致过滤装置5损坏,提高滤网52的寿命。过滤装置5围绕在部分阀座部外周,从第一通道11进入的工作介质通过滤网52过滤后再通过流通孔3114进入阀座部内腔3113,这样可以增大过滤面积,工作介质可以从过滤装置5的任一面通过,可以有效的减少杂质堵塞滤网52的风险,减少对节流产生影响,也有利于减少压降。
40.结合图2-图10,电动阀的第一种实施例中,阀座部311还包括平台部3115,平台部3115位于流通孔3114下侧,平台部3115的外径大于流通孔3114处阀座部311的外径,过滤装置5限位于连接座312下端面和阀座部311的平台部3115之间。上支架511包括第一本体部5111和第一凸起部5112,第一凸起部5112自第一本体部5111上端面向上凸起设置,第一凸起部5112的厚度小于第一本体部5111的厚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5112环绕上支架511设置。连接座312具有第一凹槽3121,第一凹槽3121自连接座312的下端面凹陷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121环绕连接座312的底壁设置,这样可以方便成形、方便加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121也可以不是环形凹槽,第一凹槽3121可以由多个小的凹槽构成,相应的第一凸起部5112也可以多个小的凸起部构成。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5112位于第一凹槽3121,第一凸起部5112与第一凹槽3121的侧壁抵接,限制上支架511相对连接座311的径向位置,第一凸起部5112与第一凹槽3121的底壁抵接或者第一本体部5111与连接座312的下端面抵接,限制上支架511相对连接座312的轴向位置,这样设置可以减少工作介质从上支架511的第一凸起部5112与第一凹槽3121底壁之间的间隙流过,提高过滤装置5的过滤效果。下支架512包括第二本体部5121和第二凸起部5122,第二凸起部5122自第二本体部5121向下凸起设置,第二凸起部5122的厚度小于第二本体部5121的厚度,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部5122环绕下支架512设置。阀座部311的平台部3115具有第二凹槽3116,第二凹槽3116自平台部3115的上端面凹陷设置,第二凹槽3116环绕平台部3115设置,这样可以方便成形、方便加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凹槽3116也可以不是环形凹槽,第二凹槽3116可以由多个小的凹槽构成,相应的第二凸起部5122也可以多个小的凸起部构成。第二凸起部5122位于第二凹槽3116,第二凸起部5122与第二凹槽3116的侧壁抵接,限制下支架512相对平台部3115的径向位置,第二凸起部5122与第二凹槽3116的底壁抵接或者第二本体部5121与平台部3115的下端面抵接,限制上支架511相对平台部3115的轴向位置这样设置可以减少工作介质从下支架第二凸起部5122与第二凹槽3116底壁之间的间隙流过,提高过滤装置5的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上支架511大致呈圆环状,下支架512大致呈圆环状,上支架511的外径大于下支架512的外径,设置第一凸起部5112和第二凸起部5122有利于过滤装置5的固定,同时,上支架511的外径大于下支架512的外径,中间支架513倾斜设置,这样设置,过滤装置5与阀部件3可以连接成一体,可以方便电动阀的装配,同时,中间支架513和滤网52相对阀座部311倾斜设置,中间支架513和滤网52相对阀体1的第一侧壁14也倾斜设置,这样中间支架513和滤网52相对第一侧壁14和阀座部311都有一定的距离,这样过滤装置5和第一侧壁14之间具有第一缓冲腔16,过滤装置5和阀座部311之间具有第二缓冲腔17,过滤装置5位于阀体腔13时,过滤装置5围绕在部分阀座部311外周,第一缓冲腔16与第一通道11
直接连通,第二缓冲腔17通过流通孔3114与阀座部内腔3113直接连通,第一缓冲腔16与第二缓冲腔17通过滤网52连通,第一缓冲腔16位于中间支架513靠外一侧,第二缓冲腔17位于中间支架513靠内一侧,工作介质可以从任一滤网通过,从第一通道11进入的工作介质通过滤网52过滤后再通过流通孔3114进入阀座部内腔3113,这样可以增大过滤面积,工作介质可以从过滤装置5的任一面滤网通过,可以有效的减少杂质堵塞完全滤网52的风险,减少对节流产生影响,也有利于减少压降。结合图11-图12,并参考图2-图10,电动阀的第二种实施例中,与电动阀的第一种实施例相比,上支架511不具有第一凸起部5112,下支架不具有第二凸起部5122,上支架511包括第一本体部5111,下支架512包括第二本体部5121,连接座312具有第一凹槽3121,第一凹槽3121自连接座312的下端面凹陷设置,平台部3115具有第二凹槽3116,第二凹槽3116自平台部3115的上端面凹陷设置;第一本体部5111位于第一凹槽3121,第一本体部5111与第一凹槽3121的侧壁与底壁抵接,限制上支架511相对连接座312的径向位置和轴向位置;第二本体部5121位于第二凹槽3116,第二本体部5121与第二凹槽3116的侧壁与底壁抵接,限制下支架512相对平台部3115的径向位置和轴向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上支架511包括第一本体部5111和第一凸起部5112,下支架512不具有第二凸起部5122;或者上支架511不具有第一凸起部5112,下支架512具有第二本体部5121和第二凸起部5122。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5与阀部件3连接成一体,可以方便电动阀的装配。
41.结合图13-图17,并参考图2-图10,电动阀的第三种实施例中,与电动阀的第一种实施例相比,连接座312不具有第一凹槽3121,上支架511不具有第一凸起部5112,上支架511包括第一本体部5111,下支架512包括第二本体部5121、第二凸起部5122,第二凸起部5122自第二本体部5121的下端面向下凸起设置,第二凸起部5122的厚度小于第二本体部5121的厚度;平台部3115具有第二凹槽3116,第二凹槽3116自平台部3115的上端面凹陷设置;第二凸起部5122位于第二凹槽3116,第二凸起部5122与第二凹槽3116的侧壁抵接,限制下支架512相对平台部3115的径向位置,第二凸起部5122与第二凹槽3116的底壁抵接或者第二本体部5121与平台部3115的下端面抵接,限制上支架511相对平台部3115的轴向位置;上支架511的第一本体部5111的上端面与连接座312的下端面抵接,限制上支架511的轴向位置,第一本体部5111的外周部与第一侧壁14抵接,限制上支架511的径向位置。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5与阀部件3连接成一体,可以方便电动阀的装配。
42.结合图18-图22,并参考图2-图10,电动阀的第四种实施例中,与电动阀的第一种实施例相比,上支架511不具有第一凸起部5112,下支架512不具有第二凸起部5122,上支架511包括第一本体部5111,下支架512包括第二本体部5121,连接座312具有第一凹槽3121,第一凹槽3121自连接座312的下端面凹陷设置,第一底壁15具有第二凹槽3116,第二凹槽3116自第一底壁15凹陷设置;第一本体部5111位于第一凹槽3121,第一本体部5111与第一凹槽3121的侧壁与底壁抵接,限制上支架511相对连接座的径向位置和轴向位置;第二本体部5121位于第二凹槽3116,第二本体部5121与第二凹槽3116的侧壁与底壁抵接,限制下支架512相对第一底壁15的径向位置和轴向位置。本实施例中,上支架511的外径和下支架512的外径大致相同,中间支架大致垂直设置,这样,上支架511可以不具有第一凸起部5112,下支架512可以不具有第二凸起部5112,同样有利于过滤装置5的安装。同时,中间支架513和滤网52相对阀座部311大致垂直设置,中间支架513和滤网52相对阀体1的第一侧壁14也大
致垂直设置,这样中间支架513和滤网52相对第一侧壁14和阀座部311都有一定的距离,这样过滤装置5和第一侧壁14之间具有第一缓冲腔16,过滤装置5和阀座部311之间具有第二缓冲腔17,过滤装置5位于阀体腔13时,过滤装置5围绕在部分阀座部311外周,第一缓冲腔16与第一通道11直接连通,第二缓冲腔17通过流通孔3114与阀座部内腔3113直接连通,第一缓冲腔16与第二缓冲腔17通过滤网52连通,第一缓冲腔16位于中间支架513靠外一侧,第二缓冲腔17位于中间支架513靠内一侧,工作介质可以从任一滤网通过,从第一通道11进入的工作介质通过滤网52过滤后再通过流通孔3114进入阀座部内腔3113,这样可以增大过滤面积,工作介质可以从过滤装置5的任一面滤网通过,可以有效的减少杂质堵塞完全滤网52的风险,减少对节流产生影响,也有利于减少压降。
43.结合图23-图27,并参考图2-图10,电动阀的第五种实施例中,上支架511包括第一本体部5111和第一凸起部5112,第一凸起部5112自第一本体部5111的外周面径向突出设置,下支架512包括第二本体部5121和第二凸起部5122,第二凸起部5122自第二本体部5121的上端面凸起设置,第一侧壁14具有第一凹槽3121,第一凹槽3121自第一侧壁凹陷设置,第一底壁15具有第二凹槽3116,第二凹槽3116自第一底壁15凹陷设置;第一凸起部5112位于第一凹槽3121,第一凸起部5112与第一凹槽3121的侧壁抵接,限制上支架511相对第一侧壁14的径向位置,第一凸起部5112与第一凹槽3121的底壁抵接或者第一本体部5111与第一侧壁14抵接,限制上支架511相对第一侧壁14的轴向位置;第二凸起部5122位于第二凹槽3116,第二凸起部5122与第二凹槽3116的侧壁抵接,限制下支架512相对第一底壁15的径向位置,第二凸起部5122与第二凹槽3116的底壁抵接或者第二本体部5121与第一底壁15抵接,限制下支架511相对第一底壁15的轴向位置。
4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