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1770发布日期:2022-02-19 22:0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播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


背景技术:

2.网络直播吸取和延续了互联网的优势,利用视讯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可以将产品展示、相关会议、背景介绍、方案测评、网上调查、对话访谈、在线培训等内容现场发布到互联网上,利用互联网的直观、快速,表现形式好、内容丰富、交互性强、地域不受限制、受众可划分等特点,加强活动现场的推广效果。现场直播完成后,还可以随时为读者继续提供重播、点播,有效延长了直播的时间和空间,发挥直播内容的最大价值,网络直播时,通常利用智能平板电脑对直播设备数据进行分屏显示,在屏幕上可以同时显示多个窗口,用户在使用中可以同时查看多个界面,每个界面可单独显示,单独操作。
3.现有的网络直播用智能平板电脑在使用时,大多数是直接放置,缺乏对其进行夹紧固定的结构,容易导致智能平板电脑掉落摔坏,同时不便于对智能平板电脑的角度进行调节,观看较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伸出至套管外后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板,所述支撑横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的前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对称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凹槽的内侧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双向螺栓杆,所述双向螺栓杆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块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栓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块后固定连接有转柄,所述双向螺栓杆上设置有旋向对称的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贯穿螺纹套设于双向螺栓杆的外侧,所述第一滑块通过开设有的螺纹通孔与双向螺栓杆上的左旋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块通过开设有的螺纹通孔与双向螺栓杆上的右旋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前侧伸出至凹槽外后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紧板,所述第二滑块的前侧伸出至凹槽外后固定连接有第二夹紧板,所述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之间设置有智能平板电脑本体。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管的顶端一侧贯穿螺栓连接有固定螺丝,所述套管的顶端一侧贯穿开设有用于与固定螺丝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固定螺丝的一端穿过套管上的螺纹通孔后伸入至套管内且与滑杆的侧壁紧密贴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侧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支撑横板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连接座,所述连接块上贯穿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与u形连接座的u形槽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板顶部位于支撑侧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上均贯穿开设有弧形槽口,所述弧形槽口的内侧均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伸出至弧形槽口外后与支撑侧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出至弧形槽口外后螺纹套接有螺帽。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侧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智能平板电脑本体底部与支撑底板顶部接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对称设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将智能平板电脑本体放置于支撑底板顶部位于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之间,通过转动转柄带动双向螺栓杆转动,双向螺栓杆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凹槽内滑动且相互靠拢,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带动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向智能平板电脑本体的两侧靠拢,通过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对智能平板电脑本体进行夹持固定,降低智能平板电脑本体掉落的风险。
13.2、通过沿着连接轴的转动点转动支撑侧板,进而使螺纹杆沿着弧形槽口内移动,直至通过支撑侧板带动智能平板电脑本体转动至需要的角度后,转动螺帽,通过螺帽与螺纹杆的螺纹连接配合,通过对螺帽支撑槽的侧壁进行挤压实现对支撑侧板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使智能平板电脑本体保持在当前位置,便于对智能平板电脑本体的角度调节。
14.3、通过滑动滑杆在套管内的位置,带动支撑横板进行高度调节,进而带动支撑侧板对智能平板电脑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调整至需要的高度后,通过转动固定螺丝与套管上螺纹通孔的螺纹连接配合,转动固定螺丝使其一端对滑杆的一侧进行挤压固定,进而使智能平板电脑本体保持在当前高度,便于根据使用需要对智能平板电脑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15.图1为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中的a处放大图。
17.图3为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中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的剖视图。
20.图中所示:滑杆1、套管2、支撑底座3、支撑横板4、螺帽5、支撑架6、螺纹杆7、弧形槽口8、支撑槽9、转柄10、第一固定块11、双向螺栓杆12、第一滑块13、第一夹紧板14、支撑侧板15、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第二夹紧板17、第二固定块18、支撑底板19、u形连接座20、连接块21、连接轴22、第二滑块23、凹槽24、固定螺丝25。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直播设备数据处理分屏显示用智能平板终端,包括支撑底座3,所述支撑底座3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2,所述套管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杆1,所述滑杆1的顶端伸出至套管2外后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板4,所述套管2的顶端一侧贯穿螺栓连接有固定螺丝25,所述套管2的顶端一侧贯穿开设有用于与固定螺丝25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固定螺丝25的一端穿过套管2上的螺纹通孔后伸入至套管2内且与滑杆1的侧壁紧密贴合,所述支撑横板4的上方设置有支撑侧板15,所述支撑侧板1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19,所述支撑侧板1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1,所述支撑横板4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连接座20,所述连接块21上贯穿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2,所述连接轴22的两端与u形连接座20的u形槽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板4顶部位于支撑侧板1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槽9,所述支撑槽9上均贯穿开设有弧形槽口8,所述弧形槽口8的内侧均设置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的一端伸出至弧形槽口8外后与支撑侧板15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7的另一端伸出至弧形槽口8外后螺纹套接有螺帽5,所述弧形槽口8与连接轴22同心设置,所述支撑侧板15的前侧开设有凹槽24,所述凹槽24的内侧对称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3和第二滑块23,所述凹槽24的内侧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8,所述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8之间设置有双向螺栓杆12,所述双向螺栓杆1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块18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栓杆1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块11后固定连接有转柄10,所述双向螺栓杆12上设置有旋向对称的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所述第一滑块13和第二滑块23均贯穿螺纹套设于双向螺栓杆12的外侧,所述第一滑块13通过开设有的螺纹通孔与双向螺栓杆12上的左旋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3通过开设有的螺纹通孔与双向螺栓杆12上的右旋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3的前侧伸出至凹槽24外后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紧板14,所述第二滑块23的前侧伸出至凹槽24外后固定连接有第二夹紧板17,所述第一夹紧板14和第二夹紧板17之间设置有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所述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底部与支撑底板19顶部接触,所述第一夹紧板14和第二夹紧板17对称设置。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4.使用时,通过将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放置于支撑底板19顶部位于第一夹紧板14和第二夹紧板17之间,通过转动转柄10带动双向螺栓杆12转动,双向螺栓杆12带动第一滑块13和第二滑块23在凹槽24内滑动且相互靠拢,通过第一滑块13和第二滑块23分别带动第一夹紧板14和第二夹紧板17向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的两侧靠拢,通过第一夹紧板14和第二夹紧板17对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进行夹持固定,当需要对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的角度进行调节时,首先拧松螺帽5,进而沿着连接轴22的转动点转动支撑侧板15,进而使螺纹杆7沿着弧形槽口8内移动,直至通过支撑侧板15带动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转动至需要的角度后,转动螺帽5,通过螺帽5与螺纹杆7的螺纹连接配合,通过对螺帽5支撑槽9的侧壁进行挤压实现对支撑侧板15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使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保持在当前位置,便于对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的角度调节,通过滑动滑杆1在套管2内的位置,带动支撑横板4进行高度调节,进而带动支撑侧板15对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的高度进行调节,调整至需要的高度后,通过转动固定螺丝25与套管2上螺纹通孔的螺纹连接配合,转动固定螺丝25使其一端对滑杆1
的一侧进行挤压固定,进而使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保持在当前高度,便于根据使用需要对智能平板电脑本体16的高度进行调节。
2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