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调节阀装置及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0519发布日期:2022-01-29 14:0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回流调节阀装置及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流调节阀装置及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净水系统中,滤膜件内的浓水侧的浓水经过换向阀分成两路,一路作为废水而排出,另一路与自来水混合后重新供入滤膜件以重新参与制备直饮水。
3.为使自来水与浓水混合的设备实现集约化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利用三通连接自来水管与回水管路,来自自来水管的自来水与来自回水管路的浓水进入到三通,然后从三通的出水端口流出而供入滤膜件。
4.然而,使自来水与浓水在三通内混合却存在混合过程冲击较大且混合不均匀的缺陷,为此,专利号为202022735312.0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的阀装置,如该专利申请文件的附图说明中的图1所示,该阀装置通过在阀体10的阀腔中设置阀芯311、弹簧312、阀芯321、阀芯33、阻尼部件41、阻尼部件42有效缓解了自来水和浓水的在混合过程中的冲击,且通过设置具有混水腔的混水部件60而使得自来水与浓水能够获得充分均匀混合。
5.然而,该阀装置中阀芯33和阀芯321的位置基于进入阀体内自来水与进入阀体内浓水的压力差决定,而该压力差不稳定,尤其是因为自来水的压力不稳定而导致压力差不稳定,这导致阀芯33和阀芯321的位置不稳定,进而导致进入阀体内以用于进行混合的浓水和自来水的流量不稳定,而浓水流量的不稳定会使阀装置出现较差的使用效果,例如,影响换向阀对浓水的分配比例(所需重新利用的浓水与作为废水的浓水的分配比例),再例如,当自来水的压力较大时,阀芯33所控制的开度变小,进入阀体内的浓水的流量变小,阀装置与换向阀之间的节流压力变大,这影响滤膜件中的浓水侧的浓水流速,使滤膜件内部极差化严重,且浓水的利用率降低。
6.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2110758883.2的中国专利提供一种混水阀装置及净水系统,该装置能够主动控制浓水的流量,并基于对浓水流量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来水的流量,进而在一定程度能够控制自来水与浓水的混合比例。
7.然而,上述的混水阀装置调节自来水与浓水的混合比例的效果仍不佳,受到自来水压力及压力波动影响很大,例如,若来自自来水管的自来水的压力增大,如该专利的说明书附图的图1所示的第一阀芯势必朝开度增大的方向移动,而这种移动无法被及时阻止,进而导致自来水的流量增大,另外,不但使自来水的流量增大,并且由于电机所驱动的第二阀芯并不能及时的响应自来水的流量的增大而使浓水的流量相应增大,进而导致自来水与浓水的混合比例平衡被打破,另外,自来水的压力的变化还会导致滤膜件的内的压力变化,不利于滤膜件的制水、使用寿命,且增加了对水质的监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流调节阀装置及净水系统。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回流调节阀装置,包括第一调节阀以及混水部件;
11.所述第一调节阀包括:
12.第一阀体,其内形成有第一阀腔,所述第一阀腔中设置有阀座以及活塞座,所述活塞座与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体分别对应围成过流腔和压力腔,所述阀座上开设有阀孔,所述第一阀体的自来水进水口借由阀孔而与所述过流腔连通以及所述第一阀体的自来水出水口与过流腔连通,所述活塞座上开设有活塞腔;
13.第一阀芯机构,其包括用于限定所述阀孔的第一阀芯、设置于所述活塞腔中的活塞、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阀芯的活塞杆以及用于朝所述阀孔推抵所述活塞的第一弹簧;
14.混水部件,其内具有柱状腔,所述混水部件具有与所述柱状腔均相切贯通的自来水入水流道和浓水入水流道、以及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第一阀体的自来水出水口与所述自来水入水流道连通以向所述柱状腔中供入限定流量后的自来水,限定流量后的浓水经由浓水入水流道供入所述柱状腔中;其中:
15.在所述柱状腔与所述压力腔之间建立压力反馈通道,所述压力反馈通道贯通至所述柱状腔的边部区域。
16.优选地,所述阀座与所述第一阀体围成缓冲腔,所述自来水进水口形成于所述第一阀体靠近所述缓冲腔的端部;其中:
17.所述缓冲腔中设置有缓冲阀芯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朝向所述自来水进水口的方向推抵所述缓冲阀芯。
18.优选地,所述缓冲腔中设置有多个第一分水格栅,多个所述第一分水格栅周向排布以围成孔洞,所述缓冲阀芯装设于所述孔洞中。
19.优选地,所述阀孔的孔壁形成锥面,所述第一阀芯通过位于所述阀孔中的轴向位置而配合锥面来限定所述阀孔的开度。
20.优选地,所述压力腔中设置有多个第二分水格栅,多个所述第二分水格栅周向排布而支撑于所述压力腔中。
21.优选地,所述混水部件内的柱状腔由第一分隔板分成第一子柱状腔和第二子柱状腔,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中部开口;其中:
22.所述自来水入水流道和所述浓水入水流道均相切贯通于所述第一子柱状腔;
23.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子柱状腔的端部。
24.优选地,所述第二子柱状腔内设置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侧部开口。
25.优选地,所述回流调节阀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包括第二阀体以及控制供入所述混水部件的浓水流量的第二阀芯机构;所述第二阀体的浓水出水口与所述浓水入水流道连通以向所述柱状腔中供入限定流量后的浓水。
26.优选地,
27.所述第二阀体内形成有第二阀腔;
28.所述第二阀芯机构包括:
29.固定盘,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阀腔中以将所述第二阀腔分割成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所述第二阀体的浓水进水口与第一子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阀体的浓水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子腔室连通;
30.转动盘,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室中并贴附于所述固定盘;其中:
31.所述固定盘上周向排布有多个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的截面顺序变化;
32.转动盘上形成有镂空部,通过转动所述转动盘而使镂空部与不同截面的导流孔相对,以使得所述第一子腔室与第二子腔室通过镂空部所对应的导流孔连通。
33.优选地,所述第二阀芯机构还包括伺服电机以及转杆;其中:
34.所述伺服电机装设于所述第二阀体外,所述转杆连接至所述伺服电机的输送轴并伸入至所述第二阀腔中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盘。
3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滤膜件,还包括上述的回流调节阀装置,所述回流调节阀装置中的混水部件的混合水出水口与所述滤膜件的浓水侧连通。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回流调节阀装置及净水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3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调节阀中构造压力腔,并通过在压力腔与柱状腔的边部区域之间建立压力反馈通道,进而依靠自来水自身压力反馈而及时的抑制自来水的流量增大和压力波动,不但能够有效维持自来水与浓水的混合比例平衡,还能够降低压力波动,且对滤膜件的制水、使用寿命以及对水质的监控均有利。
38.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9.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40.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4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回流调节阀装置的主视图。
4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回流调节阀装置中的第一调节阀的主视图。
4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回流调节阀装置中的第二调节阀的主视图。
44.图4为图3的d向视图。
45.图5为图1的c向视图。
46.附图标记:
47.10-第一调节阀;11-第一阀体;111-自来水进水口;112-自来水出水口;113-压力反馈通道;121-缓冲腔;122-过流腔;123-压力腔;13-第一阀芯机构;131-第一阀芯;132-阀孔;1321-锥面;133-阀座;134-活塞;135-活塞座;1351-活塞腔;136-第一弹簧;137-缓冲阀芯;138-第二弹簧;14-第一分水格栅;15-第二分水格栅;20-第二调节阀;21-第二阀体;211-浓水进水口;212-浓水出水口;221-第一子腔室;222-第二子腔室;23-第二阀芯机构;231-固定盘;2311-导流孔;232-转动盘;2321-镂空部;233-转杆;234-伺服电机;30-混水部件;31-柱状腔;311-第一子柱状腔;312-第二子柱状腔;321-自来水入水通道;322-浓水入
水通道;323-混合水出水口;33-第一分隔板;331-开口;34-第二分隔板;34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9.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50.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5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流调节阀装置,该回流调节阀装置用于调节自来水与重新参与制水的浓水的混合比例,并用于将自来水和浓水进行混合,经由该回流调节阀装置混合后的混合水直接或者借由增压泵供入净水系统中的滤膜件的浓水侧的进入端以用于制水。
52.如图1至图5所示,该回流调节阀装置包括:第一调节阀10、第二调节阀20以及混水部件30;第一调节阀10内部围成自来水流道,自来水在经过第一调节阀10的内部的自来水流道过程中,第一调节阀10通过限定自来水流道的通流截面而控制自来水的流量;第二调节阀20内部围成浓水流道,用于重新参与制水的浓水在经过第二调节阀20的内部的浓水流道过程中,第二调节阀20通过限定浓水流道的通流截面而控制浓水的流量。被控制流量后的自来水与浓水进入到混水部件30中进行混合。
53.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并结合图1所示,第一调节阀10包括第一阀体11和第一阀芯131机构13;第一阀体11大致呈柱状,第一阀体11内形成有第一阀腔,在第一阀腔中形成有阀座133,且在第一阀腔中装设有活塞座135,阀座133与活塞座135轴向间隔排布;阀座133与活塞座135之间限定出过流腔122,阀座133与第一阀体11的其中一端之间限定出缓冲腔121,活塞座135与第一阀体11的另一端之间限定出压力腔123;第一阀体11具有自来水进水口111、自来水出水口112,自来水进水口111形成于第一阀体11靠近缓冲腔121的端部,自来水出水口112与过流腔122对应且与过流腔122连通;阀座133上开设有阀孔132,该阀孔132用于使缓冲腔121与过流腔122连通,该阀孔132的孔壁形成有锥面1321,活塞座135上开设有轴向贯通的活塞腔1351。
54.第一阀芯131机构13包括第一阀芯131、活塞134、活塞杆、缓冲阀芯137、第一弹簧136、第二弹簧138。第一阀芯131伸入至阀孔132中,活塞134位于活塞座135的活塞腔1351
中,活塞杆连接第一阀芯131与活塞134,这使得第一阀芯131与活塞134同步联动,第一弹簧136用于朝阀孔132方向阀芯推抵活塞134,这使得第一阀芯131对阀孔132具有关闭趋势;缓冲腔121中设置有多个第一分水格栅14,该第一分水格栅14周向布置以围成一个孔洞,缓冲阀芯137位于孔洞中以朝向自来水进水口111,第二弹簧138用于朝自来水进水口111方向推抵缓冲阀芯137。如此,从自来水进水口111进入第一阀体11的自来水迫使缓冲阀芯137打开,该缓冲阀芯137以及第一分水格栅14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自来水的压力波动,进入到缓冲腔121的自来水使得第一阀芯131轴向朝第一弹簧136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阀芯131与阀孔132的锥面1321共同限定阀孔132的开度,此处为影响自来水流道的通流截面的位置,在第一弹簧136的作用下,第一阀芯131与阀孔132限定了自来水流道的通流截面,进而控制着自来水的流量,进入过流腔122并被限定流量后的自来水经过自来水出水口112流入到混水部件30中。
55.如图1所示,第二调节阀20包括:第二阀体21和第二阀芯机构23;第二阀体21与第一阀体11彼此的独立设置,且第二阀芯机构23仅用于限定浓水流道的通流截面,即仅用于控制浓水的流量,而不与第一阀芯131机构13进行机械连接以及力和运动的相互作用。第二阀芯机构23与第一阀芯131机构13彼此独立的控制自来水的流量和浓水的流量。
56.混水部件30内形成柱状腔31,混水部件30具有自来水入水通道321、浓水入水通道322以及混合水出水口323;第一调节阀10的第一阀体11的自来水出水口112(被控制流量后的自来水)连接至自来水入水通道321,第二调节阀20的第二阀体21的浓水出水口212(被控制流量后的浓水)连接至浓水入水通道322;自来水入水通道321以及浓水入水通道322均切向的延伸至柱状腔31。
57.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活塞座135与第一阀体11的端部限定出了上述的压力腔123,并且在柱状腔31与压力腔123之间建立连通柱状腔31边部区域与压力腔123的压力反馈通道113。当来自自来水管的自来水的压力增大时,经过第一调节阀10而进入柱状腔31的自来水的流速增加,这使得混合水在柱状腔31内作圆周运行的速度增加,由于混合水做圆周运动,柱状腔31的中部区域的水压小于边部区域的水压,且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大,边缘区域的水压增加程度大,该增大的水也借由压力反馈通道113传递至压力腔123以及活塞腔1351,进而使得该压力推抵活塞134以带动第一阀芯131朝阀孔132开度较小方向的移动,进而抑制因压力提高而带来的自来水流量的增加以及混合水压力的增大。
5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调节阀10中构造压力腔123,并通过在压力腔123与柱状腔31的边部区域之间建立压力反馈通道113,进而依靠自来水自身压力反馈而及时的抑制自来水的流量增大和压力波动,不但能够有效维持自来水与浓水的混合比例平衡,还能够降低压力波动,且对滤膜件的制水、使用寿命以及对水质的监控均有利。
59.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在压力腔123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分水格栅15,多个第二分水格栅15周向排布,该第二分隔格栅支撑于压力腔123以至少用于限制活塞座135窜动,使活塞座135始终处于装配位。
60.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4并结合图1所示,第二调节阀20的第二阀体21内具有第二阀腔,第二调节阀20的第二阀芯机构23包括:固定盘231、转动盘232、伺服电机234以及转杆233。固定盘231设置于第二阀腔内并将第二阀腔分隔成第一子腔室221和第二子腔室222;第二阀体21的浓水进水口211位于靠近第一子腔室221的端部,第二阀体21的浓水出
水口212与第二子腔室222对应并与第二子腔室222贯通;转动盘232位于第二子腔室222内并贴靠固定盘231。
61.在固定盘231上开设多个导流孔2311(或者在转动盘232上开设多个导流孔2311),多个导流孔2311的截面大小顺序变化,转动盘232上形成有镂空部2321(或者在固定盘231上形成镂空部2321),通过转动转动盘232而使镂空部2321与不同截面的导流孔2311相对(此处为影响浓水流道的通流截面的位置),以使得第一子腔室221与第二子腔室222通过镂空部2321所对应的导流孔2311连通。如此,浓水经过浓水进水口211进入到第一子腔室221,并通过镂空部2321所对应的导流孔2311进入到第二子腔室222,借由使不同的导流孔2311连通第一子腔室221与第二子腔室222而限定浓水流道的通流截面,进而限定浓水的流量,进入第二子腔室222的浓水通过浓水出水口212进入到混水部件30中以与亦进入到混水部件30中的自来水在柱状腔31内作圆周运动以实施混合,所混合后的混合水借由净水系统中的增压泵而进入到滤膜件的浓水侧的进水端以进行制水。
62.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并结合图1所示,混水部件30中的柱状腔31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33和第二分隔板34,第一分隔板33将柱状腔31分成第一子柱状腔311和第二子柱状腔312,自来水入水通道321以及浓水入水通道322均切向的延伸至第一子柱状腔311并与第一子柱状腔311连通,压力反馈通道113连接至第一子柱状腔311的边部区域,如此,压力腔123内的压力由第一子柱状腔311的边部区域的压力反馈。第一分隔板33的中部具有开口331,第二分隔板34设置于第二子柱状腔312中,该第二分隔板34的边部具有开口341,进入到第一柱状腔31并获得混合的混合水经过第一分隔板33的中部的开口331而进入到第二子柱状腔312,并从第二分隔板34的边部的开口341流出,以最终从形成于柱状腔31远端的混合水出水口323流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柱状腔31分隔成第一子柱状腔311和第二子柱状腔312,进而使得压力腔123的压力仅由第一子柱状腔311的边部区域反馈,而进入到第二子柱状腔312内的混合水较少的受到第一子柱状腔311内的压力波动的影响,即,第二子柱状腔312内的混合水的压力波动很小,进而使得滤膜件的浓水侧内的压力波动很小。
6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上述的回流调节阀装置。
64.此外,尽管已经在本实用新型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技术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65.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实用新型。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66.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