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农林灌溉用管道阀门。
背景技术:2.在流体管道系统中,阀门是控制元件,其主要作用是隔离设备和管道系统、调节流量、防止回流、调节和排泄压力。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
3.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林灌溉中会大量布置水管,水管裸露在外界容易遭到损毁,所以有时会把水管埋藏于地下,现有的管道阀门在水管埋藏于地下时常常因为难以对其进行操作而导致管道阀门无法正常使用,为农业灌溉带来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农林灌溉用管道阀门,通过在管道上装设控制阀,在控制阀上装设控制旋钮,使控制阀可通过控制旋钮控制进行打开或闭合,通过在支撑杆一侧装设主杆,在主杆底部设置滑块及转动板,转动板与控制旋钮配合使操作人员能对地下管道阀门进行控制,使管道可以铺设在地面以下,达到减约地少管道损毁以及节面空间的效果,通过推拉把手来控制管道阀门的方式比控制传统阀门更加省力,达到节省人员体力的效果,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用于农林灌溉用管道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管道一侧装设有控制阀,控制阀顶部固定配合有支撑杆,支撑杆一侧装设有两个辅助环,辅助环内侧滑动配合有主杆,主杆底部固定配合有滑块,滑块的第一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凸条,滑块的第二相对两侧均转动配合有转动板,两转动板的开口方向相反,转动板与滑块相连接的一端设有限位板,转动板朝向滑块的一侧固定配合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配合在滑块第二相对两侧;
7.支撑杆一侧装设有两第一辅助杆,第一辅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一端固定配合有两第二辅助杆,其一第一凸条滑动配合在两第一辅助杆之间,另一第一凸条滑动配合于第二辅助杆之间,主杆中部固定配和有一限位器,限位器一端的两侧均设有挡杆。
8.可选的,靠近滑块的辅助环的底部固定配合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配合有圆环。
9.可选的,主杆顶部设有把手。
10.可选的,第一辅助杆和第二辅助杆顶部均设有切面。
11.可选的,控制阀的一侧装设有控制旋钮,控制旋钮周侧设有多个第二凸条,转动板卡接于两第二凸条之间。
12.可选的,管道一侧装设有保护壳,支撑杆以及第二辅助杆均位于保护壳内。
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管道上装设控制阀,在控制阀上装设控制旋钮,使控制阀可通过控制旋钮控制进行打开或闭合,通过在支撑杆一侧装设主杆,在主杆底部设置滑块及转动板,转动板与控制旋钮配合使操作人员能对地下管道阀门进行控制,使管道可以铺设在地面以下,达到减约地少管道损毁以及节面空间的效果,通过推拉把手来控制管道阀门的方式比控制传统阀门更加省力,达到节省人员体力的效果。
15.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拆除保护壳后的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拆除保护壳后的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拆除保护壳后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图5中c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上保护壳后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5.管道1,控制阀2,控制旋钮201,第二凸条203,支撑杆3,支撑杆3,辅助环301,第二弹簧302,圆环303,主杆4,把手401,滑块5,第一凸条501,转动板502,第一弹簧503,限位板504,第一辅助杆6,底板7,第二辅助杆8,限位器9,挡杆901,保护壳10。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7.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8.请参阅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农林灌溉用管道阀门,包括:管道1,管道1一侧装设有控制阀2,控制阀2顶部固定配合有支撑杆3,支撑杆3一侧装设有两个辅助环301,辅助环301内侧滑动配合有主杆4,主杆4底部固定配合有滑块5,滑块5的第一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凸条501,滑块5的第二相对两侧均转动配合有转动板502,两转动板502的开口方向相反,转动板502与滑块5相连接的一端设有限位板504,转动板502朝向滑块5的一侧固定配合有第一弹簧503,第一弹簧503的另一端固定配合在滑块5第二相对两侧;
29.支撑杆3一侧装设有两第一辅助杆6,第一辅助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7,底板7一端固定配合有两第二辅助杆8,其一第一凸条501滑动配合在两第一辅助杆6之间,另一第一凸条501滑动配合于第二辅助杆8之间,主杆4中部固定配和有一限位器9,限位器9一端的
两侧均设有挡杆901。
30.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在管道1置于地下时,需给装置装上保护壳10,在需要打开控制阀2时,先向下按压把手401到无法按动,然后向上提拉把手401,如此往复运动至控制阀2完全打开。在需要关闭控制阀2时,用力向上提拉把手401至滑块5脱离第一辅助杆6与第二辅助杆8,逆时针转动把手401半周,此时限位器9另一侧挡杆901碰触支撑杆3,无法继续转动,接着向下按压把手401到底,然后向上提拉把手401,如此做往复运动,直至把手401在运动到最低位置之前就难以按动,则控制阀2被关闭。
31.通过在管道1上装设控制阀2,在控制阀2上装设控制旋钮201,使控制阀2可通过控制旋钮控制201进行打开或闭合,通过在支撑杆3一侧装设主杆4,在主杆4底部设置滑块5及转动板502,转动板502与控制旋钮201配合使操作人员能对地下管道阀门进行控制,使管道可以铺设在地面以下,达到减约地少管道损毁以及节面空间的效果,通过推拉把手401来控制管道阀门的方式比控制传统阀门更加省力,达到节省人员体力的效果。
32.本实施例的靠近滑块5的辅助环301的底部固定配合有第二弹簧302,第二弹簧302的一端固定配合有圆环303。辅助环301用于稳定主杆4,第二弹簧302与圆环303用于帮助使用者感知主杆4提升的高度,减少开关控制阀2时滑块5脱落的情况。
33.本实施例的主杆4顶部设有把手401。把手401让操作人员操作更为省力。
34.本实施例的第一辅助杆6和第二辅助杆8顶部均设有切面。设置切面使操作人员转动把手401后滑块5上的第一凸条501更容易滑进两第一辅助杆6、两第二辅助杆8之间的夹缝。
35.本实施例的控制阀2的一侧装设有控制旋钮201,控制旋钮201周侧设有多个第二凸条203,转动板502卡接于两第二凸条203之间。
36.本实施例的管道1一侧装设有保护壳10,支撑杆3以及第二辅助杆8均位于保护壳10内。保护壳10使得装置免于泥土的挤压。
37.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3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