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驻车制动器的横置式减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51336发布日期:2022-02-09 15:0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驻车制动器的横置式减速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驻车制动器的横置式减速箱。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电动叉车所用的驻车制动结构多安装于驱动桥的两侧,需要的驻车制动力矩较大,对制动器总成的性能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动扭矩直接作用于电机输入端、能最大程度利用制动器的性能、增加驻车制定的安全性、节约了整车空间、能使整车结构更紧凑的带驻车制动器的横置式减速箱。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带驻车制动器的横置式减速箱,包括箱体、差速器和制动器,所述箱体内设有输入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差速器设于箱体的一侧,所述输入轴设于箱体远离差速器的一侧,所述输入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主传动齿轮和第二从传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主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传动齿轮与差速器的齿圈啮合,所述输入轴一端伸出箱体且伸出端套有可随输入轴转动的配合法兰,所述制动器安装在配合法兰上,所述制动器的制动鼓与配合法兰连接,所述制动器的底座与箱体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鼓的材质为20钢。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合法兰与输入轴之间设有花键和花键槽。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合法兰通过ⅰ型六角开槽螺母和开口销锁紧在输入轴上。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鼓通过螺栓与配合法兰连接,所述底座通过螺栓与箱体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平行设置。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为惰齿轮。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上设有箱盖,所述输入轴一端支撑在箱体上,另一端穿过箱盖,且输入轴与箱体和箱盖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箱体与箱盖上,所述第二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轴承支撑在箱体与箱盖上。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差速器包括壳体、齿圈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十字轴、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所述壳体两端通过第四轴承与箱体连接,所述齿圈套在壳体上并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行星齿轮设于十字轴上,所述半轴齿轮设置两个,均与行星齿轮
啮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本实用新型的带驻车制动器的横置式减速箱,与不带驻车制动功能的减速箱相比,增加了驻车制动的功能,此结构制动器直接安装在输入轴上,制动扭矩直接作用于电机输入端,能最大程度利用制动器的性能,增加驻车制定的安全性,驻车制动器直接安装在减速箱体上,节约了整车空间,能使整车结构更紧凑。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驻车制动器的横置式减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各标号表示:
18.1、箱体;11、箱盖;2、差速器;21、壳体;22、齿圈;23、十字轴;24、行星齿轮;25、半轴齿轮;26、铰制孔螺栓;3、制动器;31、制动鼓;32、底座;4、输入轴;41、主动齿轮;5、第一传动轴;51、第一传动齿轮;6、第二传动轴;61、第二主传动齿轮;62、第二从传动齿轮;7、配合法兰;71、ⅰ型六角开槽螺母;72、开口销;8、螺栓;91、第一轴承;92、第二轴承;93、第三轴承;931、第三轴承盖;94、第四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本实用新型的带驻车制动器的横置式减速箱主要适用于电动叉车上。
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带驻车制动器的横置式减速箱,包括箱体1、差速器2和制动器3,箱体1内设有输入轴4、第一传动轴5和第二传动轴6,差速器2设于箱体1的一侧,输入轴4设于箱体1远离差速器2的一侧,输入轴4上设有主动齿轮41,第一传动轴5上设有第一传动齿轮51,第二传动轴6上设有第二主传动齿轮61和第二从传动齿轮62,主动齿轮41与第一传动齿轮51啮合,第一传动齿轮51与第二主传动齿轮61啮合,第二从传动齿轮62与差速器2的齿圈22啮合,输入轴4一端伸出箱体1且伸出端套有可随输入轴4转动的配合法兰7,制动器3安装在配合法兰7上,制动器3的制动鼓31与配合法兰7连接,制动器3的底座32与箱体1连接。
22.输入轴4与电动平衡重叉车的整车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的输出轴联接,主动齿轮41与第一传动齿轮51啮合构成第一级圆柱斜齿轮传动,第一传动齿轮51与第二主传动齿轮61啮合构成第二级圆柱斜齿轮传动,第二从传动齿轮62与差速器2的齿圈22啮合构成第三级圆柱斜齿轮传动。整车驱动电机与减速箱联接时,其输出轴轴线呈站立式,从与动力源的联接形式来看,减速箱为横置式,整车驱动电机工作时,其输出轴通过花键与输入轴4连接,动力和运动经由输入轴4、主动齿轮41、第一传动齿轮51、第二主传动齿轮61、第二从传动齿轮62传递至齿圈22,齿圈22传递差速器2上,差速器2通过输出轴驱动轮胎正向或反向旋转,从而实现整车前进或后退。制动器3通过配合法兰7与输入轴4伸出箱体1的一端连接,通过制动鼓31与底座32的离合来实现停车制动。
23.本实施例的带驻车制动器的横置式减速箱,与不带驻车制动功能的减速箱相比,增加了驻车制动的功能,此结构制动器直接安装在输入轴4上,制动扭矩直接作用于电机输入端,能最大程度利用制动器的性能,增加驻车制定的安全性,驻车制动器直接安装在减速
箱体上,节约了整车空间,能使整车结构更紧凑。
24.本实施例中,制动器3的制动鼓31的材质为20钢,由于制动器3直接安装在输入轴4上,电机输入端转速较高,现有制动器3的材料满足不了该性能要求,通过更改制动鼓31的材料,优选为20钢,并完成了动平衡试验,能很好的适应较高的转速。
25.本实施例中,配合法兰7与输入轴4之间设有花键和花键槽(图中未示出)。配合法兰7通过ⅰ型六角开槽螺母71和开口销72锁紧在输入轴4上,开口销72防止ⅰ型六角开槽螺母71松动。
26.本实施例中,箱体1上设有箱盖11,输入轴4一端支撑在箱体1上,另一端穿过箱盖11,且输入轴4与箱体1和箱盖11之间设有第一轴承91,第一传动轴5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92支撑在箱体1与箱盖11上,第二传动轴6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轴承93支撑在箱体1与箱盖11上。在箱体1一端的第三轴承93配有第三轴承盖931,第三轴承盖931通过调整垫片(图中未示出)与第三轴承93接触,第二传动轴6与第三轴承93接触,用于装配第二传动轴6的初步定位。第三轴承93处为通孔,方便装配时配合调整垫片来调整第三轴承93的游隙。
27.输入轴4、第一传动轴5和第二传动轴6平行设置。第一传动轴5和第二传动轴6没有伸出箱体1和箱盖11,降低了漏油的风险。第一轴承91优选为深沟球轴承,第二轴承92优选为深沟球轴承,第三轴承93优选为圆锥滚子轴承。
28.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51为惰齿轮。惰齿轮与第一传动轴5一体成型,刚度更好,惰齿轮可以调节输入输出的跨距,能有效的节约纵向空间,使减速箱的结构更加紧凑。第二轴承92安装于惰轮轴外侧,可用于大吨位的整机。
29.本实施例中,制动鼓31通过螺栓8与配合法兰7连接,底座32通过螺栓8与箱盖11连接。
30.本实施例中,差速器2包括壳体21、齿圈22以及设于壳体21内的十字轴23、行星齿轮24和半轴齿轮25,壳体21两端通过第四轴承94与箱体1连接,齿圈22套在壳体21上并与壳体21固定连接,行星齿轮24设于十字轴23上,半轴齿轮25设置两个,均与行星齿轮24啮合。齿圈22通过铰制孔螺栓26与壳体21固定连接,第四轴承94优选为深沟球轴承。其中,动力和运动经由输入轴4、主动齿轮41、第一传动齿轮51、第二主传动齿轮61、第二从传动齿轮62传递至齿圈22后,齿圈22传递至差速器2的壳体21上,壳体21通过内部的十字轴23传递给行星齿轮24,行星齿轮24与半轴齿轮25啮合,通过半轴齿轮25处的内花键与半轴(图中未示出)驱动轮胎正向或反向旋转,从而实现整车前进或后退。
31.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