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啄木鸟头部结构的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7023发布日期:2022-02-12 13:5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啄木鸟头部结构的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装置,尤其是一种仿啄木鸟头部结构的阻尼装置,属于减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航天、航空、军工、机械等行业中,为了减轻设备产生的振动,一般会使用颗粒阻尼器来进行减振降噪。颗粒阻尼器,一般是在一个空腔内填充一定的阻尼颗粒,并将其附着于需减振的设备上,当设备产生振动时,空腔内的阻尼颗粒之间便会相互碰撞摩擦,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但是这种普通的颗粒阻尼器能起到的减振效果有限,如果振动的幅度较大,其可能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的阻尼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啄木鸟头部结构的阻尼装置,包括夹芯层,所述的夹芯层形成有若干个空腔,所述的空腔为蜂窝状,空腔的内部填充有若干阻尼颗粒,且夹芯层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封闭空腔的封闭面板,还包括海绵金属减振层和液体减振层,所述的海绵金属减振层、液体减振层和封闭面板依次可分离的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的液体减振层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注有减振液体。
6.优选的,所述的减振液体为粘性流体。
7.优选的,所述的粘性流体为轻质油,所述的轻质油用于防止结构锈蚀。
8.优选的,所述的海绵金属减振层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二壳体嵌有海绵金属。
9.优选的,所述的海绵金属为海绵铝。
10.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壳体为密封壳体,第二壳体为凹型壳体,凹型壳体与封闭面板可分离的相互连接,且凹型壳体内形成有凹槽,海绵金属填充于所述的凹槽中,所述的密封壳体可拆卸的设置在凹型壳体的凹槽上,其一侧与海绵金属相互贴合,另一侧与封闭面板相互贴合。
11.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壳体通过卡扣与封闭面板可分离的相互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的封闭面板通过粘合剂分别固定设置在夹芯层的两侧。
13.优选的,所述的海绵金属减振层和液体减振层仅在一侧的封闭面板上设置。
14.优选的,所述的海绵金属减振层和液体减振层在两侧的封闭面板上均有设置。
15.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金属壳体。
16.优选的,所述阻尼颗粒为球形的金属颗粒物。
17.优选的,所述阻尼颗粒的直径为2mm-4mm。
18.优选的,所述的阻尼颗粒在空腔内的填充率为70%-80%。
1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模仿啄木鸟的头部结构,在阻尼装置内设置多层减振机制,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小振动产生的影响,使得减振的效果更好;且由于液体减振层注入的减振液体为轻质油,因此其在起到减振作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锈蚀功能,能够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夹芯层为蜂窝结构,因此整体具有更为良好的抗撞和防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夹芯层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空腔;2-铅球;3-封闭面板;4-第一壳体;5-减振液体;6-第二壳体;7-海绵金属;8-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仿啄木鸟头部结构的阻尼装置,包括夹芯层,所述的夹芯层形成有若干个空腔1,所述的空腔1为蜂窝状,空腔1的内部填充有若干直径为2mm的铅球2作为阻尼颗粒,阻尼颗粒在空腔1内的填充率为80%,所述夹芯层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封闭空腔1的封闭面板3,封闭面板3由铝片制成,还包括海绵金属减振层和液体减振层,所述的海绵金属减振层、液体减振层和封闭面板3依次可分离的固定连接,且海绵金属减振层和液体减振层仅在一侧的封闭面板3上设置。
26.所述的液体减振层包括第一壳体4,第一壳体4为密封壳体,其内部注有减振液体5,所述的减振液体5为粘性流体,且优选为轻质油(振动产生的振动波在粘性流体中由于要克服流体的粘滞性,因此振幅会迅速衰减;轻质油作为一种粘性流体的同时,其本身也具有防止锈蚀的特性,因此将其注入至密封壳体中,不但可以使减震效果更好,也可以防止壳体产生锈蚀,提高壳体的使用寿命);所述的海绵金属减振层包括第二壳体6,第二壳体6为凹型壳体,其形成有一个凹槽,凹槽内嵌有海绵金属7(海绵金属7是疏松多孔、类似海绵的金属,海绵金属7中的孔洞体积占整个金属体积的85~95%,其对振动、冲击的应力波有隔阻作用),所述的海绵金属7为海绵铝,所述的第一壳体4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二壳体6的凹槽上,其一侧与海绵金属7相互贴合,另一侧与封闭面板3相互贴合,其用于封住第二壳体6的凹槽,防止海绵金属7受污染损坏(相当于一个盖体),所述的第二壳体6通过卡扣8与封闭面板3可分离的相互连接,从而可以方便的取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对减振液体和海绵金属7进行更换(卡扣8属于现有技术的产品,也可以替换为螺丝、魔术贴或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零件,本文对此不做赘述)。
27.由于海绵金属7一般为块状形状,因此将第二壳体6设计为凹型壳体能够方便海绵金属7的取出更换工作,而减振液体属于液态,因此将第一壳体4设计成密封壳体可以减少
产生泄露的情况发生,只需要在第一壳体4上设计一个用于注入液体的孔洞即可。
28.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海绵金属减振层和液体减振层在夹芯层两侧的封闭面板3上均有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
29.本设计的仿啄木鸟头部结构的阻尼装置可用在需要减振功能的设备上,例如作为车、船载电子设备或精密测量仪器的底座,从而减轻周围环境振动对仪器测量精度产生的影响;或者作为有震动、冲击、旋转等机械设备的垫脚,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
30.本设计的减振原理大致如下:当在本设计上放置物体后,振动能量会在通过海绵金属减振层和液体减振层时被消耗吸收掉一部分,然后在经过夹芯层时,又会被空腔内填充的阻尼颗粒进一步消耗(阻尼颗粒与阻尼颗粒之间、阻尼颗粒与腔体内壁之间的碰撞摩擦,都可以消耗振动能量),通过这种模仿啄木鸟头部结构的多层减振机制,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阻尼装置的减振效果;且由于夹芯层的内部形成的空腔为蜂窝状,因此与其他形状的夹芯层相比,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拥有良好的抗撞性能,可以有效的减小冲击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31.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除非另行指出,“内”、“外”、“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
32.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