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管道消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6870发布日期:2022-01-19 19:4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管道消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消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管道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2.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在居民楼排水系统中就需要使用到管道,但是在管道进行排水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因此就需要使用的具有消声功能的管道。
3.但是现有的具有消声功能的管道一般都是在管道内部安装旋转叶片,使得水流跟随旋转叶片的流向排出管道,从而避免了水流撞击管道内壁产生的噪声,但是这样的设置虽然能够起到消声的作用,但是水流一般都是直接落下砸在旋转叶片上,长期使用时会对旋转叶片的造成一定损坏,从而使得旋转叶片的使用寿命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管道消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水流一般都是直接落下砸在旋转叶片上,长期使用时会对旋转叶片的造成一定损坏而导致的旋转叶片的使用寿命低下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管道消声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壁从上往下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管体内部设置有消能机构;
6.所述消能机构包括固定杆,管体内壁接触固定杆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中空安装杆,所述中空安装杆表面环形设置有多个消能板,所述管体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7.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底部设置有多个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底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外壁与管体内壁相连接,所述安装板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安装板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装板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杆。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杆表面套设有旋转叶片,所述第一安装杆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底板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底板外壁与管体内壁相接触。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杆上套设有两个第一橡胶圈,所述第一安装杆表面接触第一橡胶圈的一面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橡胶圈外部套设有第二橡胶圈,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橡胶圈位于第一凹槽内部,另一个所述第二橡胶圈位于第二凹槽内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杆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杆,其中一个所述螺纹杆顶部贯穿安装板并延伸至安装板内部,另一个所述螺纹杆一端贯穿底板并延伸至底板内部。
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外部开设有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三橡胶圈,所述第三橡胶圈外部位于其中一个第一环形凹槽内部。
12.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吸音板,另一个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吸音板。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表面设置有两个滑块,所述中空安装杆内壁接触两个滑块的一面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旋转叶片与第一安装杆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5.1、通过设置消能机构,使得在水流流入管体时先接触管体内部的消能板,通过水流的作用力使得消能板开始进行转动,这时即可对水流的动能进行消能,在完成消能之后的水流在经由导流管落在旋转叶片上的设置,使得水流不再是直接落在旋转叶片上,而是通过消能机构进行消能之后在落在旋转叶片上,从而使得旋转叶片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
16.2、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橡胶圈与多个第二橡胶圈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安装杆与安装板和底板之间的连接件不会受到水流的腐蚀,从而避免了连接件由于受到腐蚀而导致出现的拆卸困难的现象,且通过第一环形吸音板与第二环形吸音板的设置,使得水流在管体内部流动时发生的轻微噪音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因此使得该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提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与导流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管体;2、固定杆;3、中空安装杆;4、消能板;5、挡板;6、导流管;7、安装板;8、第一安装杆;9、旋转叶片;10、第一橡胶圈;11、第二橡胶圈;12、螺纹杆;13、第三橡胶圈;14、第一环形吸音板;15、第二环形吸音板;16、滑块;1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
的范围。
26.参照说明书附图1-5,一种内置管道消声装置,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内壁从上往下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管体1内部设置有消能机构。
27.所述消能机构包括固定杆2,管体1内壁接触固定杆2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固定杆2上套设有中空安装杆3,所述中空安装杆3表面环形设置有多个消能板4,所述管体1内部设置有挡板5,所述挡板5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28.如附图1、2所示,所述挡板5底部设置有多个导流管6,所述导流管6底部设置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外壁与管体1内壁相连接,所述安装板7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安装板7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装板7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杆8,通过导流管6对管体1内部的水流进行导流,且通过第二通孔的开设使得水流能够顺利的从安装板7上流下。
29.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杆8表面套设有旋转叶片9,所述第一安装杆8底部设置有底板17,所述底板17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底板17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底板17外壁与管体1内壁相接触,以便于使得水流通过旋转叶片9旋转流下,且通过第三通孔的开设使得水流能够从底板17顶部流下。
30.如附图5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杆8上套设有两个第一橡胶圈10,所述第一安装杆8表面接触第一橡胶圈10的一面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橡胶圈10外部套设有第二橡胶圈11,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橡胶圈11位于第一凹槽内部,另一个所述第二橡胶圈11位于第二凹槽内部,以便于通过第一橡胶圈10与第二橡胶圈11的配合将第一安装杆8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且通过第二环形凹槽的开设,使得第二橡胶圈11得到了一个安装处。
31.如附图4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杆8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杆12,其中一个所述螺纹杆12顶部贯穿安装板7并延伸至安装板7内部,另一个所述螺纹杆12一端贯穿底板17并延伸至底板17内部,以便于通过螺纹杆12将第一安装杆8顶部与安装板7连接、第一安装板7底部与底板17相连接。
32.如附图4所示,所述底板17外部开设有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三橡胶圈13,所述第三橡胶圈13外部位于其中一个第一环形凹槽内部,以便于使得第三橡胶圈13可以得到一个安装处。
33.如附图1所示,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吸音板14,另一个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吸音板15,以便于通过第一环形吸音板14与第二环形吸音板15对水流流动产生的噪音进行吸除。
34.如附图3所示,所述固定杆2表面设置有两个滑块16,所述中空安装杆3内壁接触两个滑块16的一面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旋转叶片9与第一安装杆8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以便于使得固定杆2与中空安装杆3之间的摩擦处由硬摩擦转换成滑动摩擦,且通过旋转叶片9与第一安装杆8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设置,防止了水流对旋转叶片9与第一安装杆8发生腐蚀的现象。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实际使用时,先将管体1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在水流流入管体1时先接触管体1内部的消能板4,通过水流的作用力使得消能板4开始进行转动,这时即可对水流的动能进行消能,在完成消能之后的水流则通过挡板5内部开设的多个第一通孔、多个导流管6与多个第二通孔向下流下在旋转叶片9表面,这时水流则通过旋转叶片9的旋转路径向下流下,最后在通过底板17内部开设的第三通孔流出管体1;
36.在需要对第一安装杆8与旋转叶片9进行更换时,先通过多个第三通孔抓住底板17,随后向合适的方向转动底板17即可将底板17、第一安装杆8与旋转叶片9从管体1内部取下,在取下后再次向合适的方向转动底板17即可将第一安装杆8连同旋转叶片9与底板17脱离连接,这时即可对第一安装杆8与旋转叶片9进行更换,在将旋转叶片9与第一安装杆8进行复位时,只需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即可完成复位。
37.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38.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